第三卷 龍川略志 第178章 十年專銷之利

秦梓三人離開之時,他們的身形,也落到了有心人的眼中。

他們只是在一邊說話,別人不會注意,可是入內去找周銓,那必然是要達成什麼幕後交易。

於是葉楚忙了起來。

接二連三,都有人要見周銓,他不得不想辦法,將這些分開來,安排不同的時間,讓他們與周銓會面。

聰明人總是多的,周銓拋出的棉布商會的餌,他們吃下去了,但只是代表自己背後的龐大勢力吃下去,而他們自己,則是想著跟在周銓身後,分一分海外貿易的饅頭。

於是當午飯過後,眾人再聚在食堂之中,周銓出現之時,他都忍不住滿面春風。

「這一套玻璃器具,各位覺得如何?」他向著眾人道。

眾人早就看到那套玻璃器具了,雖然製作得還有些粗糙,不過在眾人眼中,這是番人技藝不精的結果。玻璃本身,卻是非常好的,有類於寶石。

總之這套玻璃器具,雖然不足以稱為稀世珍寶,也完全可以放在中等以上人家裡,充當祭祀或者大宴會時的用具了。

接下來,周銓做了件讓大家覺得有趣的事情。

拍賣這套玻璃器具。

這其實是一個試探,周銓想看看眾人究竟有多大的決心,參與到他的兩個商社中來。

棉布商社,還有大宋東海商社——其中棉布商社是對內,大宋東海商社則是對外。棉布商社是為了推動大宋國內的工業變革,而東海商社,則是為大宋獲取工業變革所急需的貴重金屬。

這一套玻璃器具,周銓的估價,約是五百貫左右,但最後卻被秦梓以兩千貫的高價買走。

周銓此時也忍不住盯著秦梓看了會兒,這位在歷史上籍籍無名之輩,若不是有個弟弟秦檜,以前周銓根本不會如此關注他,但現在看來,秦梓還是有些眼光和野心的。

兩千貫放在京師都不是一筆小錢,但在現在周銓眼中,則不算什麼。他的大宋東海商社已經湊到了八萬貫的啟動資金——在秦梓等人把官面上的事情都包下來之後,後來與周銓商議者,就只能出錢了。

而秦梓等人的加入,也讓後來者更有信心,願意掏出幾千上萬貫的現錢。

故此,棉布商會是所有來會者都加入了,而東海商會,則是十二家加入。這些加入者帶來的支持,讓周銓大為歡喜,他的計畫足足可以提前兩年時間!

他心中歡喜之時,卻見外邊稍稍亂了點,緊接著,葉楚前來稟報:「苗仲先來了!」

周銓微微一愣,自己這邊有事情,哪有時間去管這個兩個瞳孔都是孔方兄的太守!

他也聽說了這位苗太守,在搶先拓印了兩千餘份黃樓賦碑之後,將原碑徹底毀去,自己好獨佔其利的事情,對其人品甚為鄙視。

「請老爺去應付。」他低聲道。

葉楚會意,立刻去周儻那邊,周儻聽到苗仲先來的消息,也覺得頭疼,自己兒子今日正在辦要緊事情,這廝莫非是上回吃了個釘子,今天來搗亂的?

此時他心裡有些遺憾,直到現在,他身邊也沒有什麼靠譜的智囊,能夠為他出謀劃策。那些讀了些書有點本領的人,似乎看不上他這個老粗出身、只曉得做實事的,而那些主動投靠來的,其能力和智慧,又不足以大用。

無論如何,總不能讓在外等著,因此周儻來到食堂之外。

苗仲先沒有帶太多隨從,就三五人,正背後站在一棵樹前,彷彿是在欣賞那棵葉子都掉光了的樹。

聽得周儻的腳步聲,他才含笑轉身:「聽聞令郎在此舉辦盛會,苗某心中嚮往,也欲一觀,不知是否可以?」

周儻愣了一下,這廝也要來參與此會?

他心中一動,若是這廝在會上真弄出什麼事情來,那倒是好事!

在這裡參會之人,凡是從京師來的,不是權貴之家,也是大富之門,再不緊氣,背後也可能有一兩位親王公主之類的靠山。苗仲先若不開眼,在這裡鬧出事端來,毫無疑問,大夥會聯手將他拍成齏粉。

哪怕苗仲先背後是何執中也保不住他!

「既然太守要來,哪裡還能拒絕,請,請。」

苗仲先跟在周儻之後,踏進食堂大門。上回他來過一次,可這一次才進來,就覺得氣氛不一樣。

彷彿置身於戰場,對陣的雙方劍拔弩張,轉眼之間,就要迎來一場腥風血雨!

苗仲先吸了口涼氣,幾乎想要轉身就走,卻被身後的周儻擋住了。

再仔細看時,滿屋子裡的人,卻沒有一個理睬他的。

按理說,他這徐州知州算是不小的官了,經此一任,去京中諸部任個侍郎什麼的資格都有了,甚至可以到政事堂打打下手,熬幾年資歷,也混頂清涼傘。

但在場的眾人身後,有宰相、參政或者樞密身份的可不只一個兩個,宰相門房七品官,誰會把他一個遠地知州放在心中!

苗仲先也不著惱,臉上還露出笑眯眯的神情,尋了個位置坐下來。

方才那套玻璃器具的拍賣,只是一個引子,真正激烈的,是各路地方的棉布專銷權。

眾人都很清楚,人口越多、越為富裕的諸路,棉布的利益肯定會更高些,雖然他們也想著壓一壓價,可是大夥出的錢又落不到周銓手中,壓價也沒有什麼意義。

「第一個專銷的,乃是廣南兩路,欲爭此地棉布十年專銷之權,以一千貫為底價,兩百貫一加,各位可以開始出價了。」周銓此時在台上道。

廣南兩路偏僻貧窮,而且天氣炎熱,另外當地也能自產棉布,故此竟然冷場了。片刻之後,還是孟廣與申胖子嘀咕了兩聲,他們就以一千貫的底價,獲得了這兩路的棉布專銷權。

當周銓一錘定音之時,他們面上再也控制不住喜色,都是笑逐顏開。

有人見這模樣,嘿然嘲笑道:「終究是小地方的土財主,廣南兩路,能賺得什麼錢?」

孟廣倒還罷了,申胖子可是個嘴硬的,他哈哈一笑:「廣南兩路可是有廣州府在,我賣給來廣州的番商,這總可以吧?」

眾人眼前一亮,有人甚至頓時跳了起來:「這不算,重新來過。」

那些番商來大宋,都是乘著大海船,他們需要調集貨物,往往在廣州等地等上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湊齊一船貨物,然後等待好風泛海歸航。以前他們調貨,只有絲綢、瓷器等,如今再加上一樁棉布,如何不樂意?

用棉布從這些番商手中換取香料、寶石、象牙、犀角等,這其中賺的不是一份利潤,而是兩份!

想明白這一點,眾人才會紛紛叫嚷,覺得應當重新來過。

周銓卻笑著擺手:「規矩就是規矩,咱們這些人若不守商會規矩,那麼便會內訌,最後誰都休想發財……反正咱們此次只競十年之權,十年之後,再重新競過就是!」

但眾人仍然不太情願,周銓又笑道:「更何況,兩廣雖好,還有更好的地方呢,兩廣有市舶港口,莫非其餘地方就沒有市舶港口或者榷場么?」

此語一出,眾人雖然明知道他是在分化瓦解,同時也是在逼眾人多出錢,但這一刻,也忍不住激動起來。

此前他們來時,各自靠山都曾經授權,允許他們動用相應的資金,比如說秦梓,梁師成就很明確地對他說過,五萬貫以下,他可以自己決定,五萬以上十萬貫以下,則需要慎重考慮,十萬貫以上則不須參與。

饒是如此,十萬貫的授權,也足以讓他眼熱。

有人甚至忍不住問道:「若我資金充裕,可否同時經營兩路?」

「只要有錢,如何不能?」周銓道。

眾人再度開始在私下竊竊私語,周銓緊接著推出來的就是重頭戲:「兩浙路!」

若說京畿路肯定是第一爭奪的對象,那麼兩浙路絕不在京畿路之下。

甚至若細算這筆賬,兩浙路的蘇、杭二州,人口雖不如京師,卻也是天下有數的大埠,而明州又是一座有番商抵達的良港,若能佔據兩浙路,實際獲利,肯定要勝過京畿。

故此當競爭一開始,就極為激烈,極短時間內,出價就從三千貫,暴增到了五萬貫!

一直坐在位置上的苗仲先,聽到五萬貫這個數字後,不安地扭動了一下身子。

他舍了麵皮不要,砸了蘇軾手書的石碑,估計也就是賺個一二十萬貫——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之下。可周銓只是舉了個鎚子在上面畫個大餅,便已經有人願出五萬貫!

正當他以為五萬貫就是極限時,突然一直沒有出價的秦梓開口了:「六萬貫!」

此前眾人加價,都是兩千兩千地往上加,而秦梓一出手,便加了一萬貫!

「七萬貫!」另有一人開口,卻是石軒。

「七萬五千貫!」代表童貫而來的呂天榮叫道。

這是大宋天子之下最有權勢的三人派來的代表,梁師成、蔡京、童貫,他們三個一出手,別人都安靜下來。

事實上,眾人也都明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