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終章 不如歸去

政和三年十一月,大宋太子趙桓親至成都府,帶去了聖旨,太子代表趙佶「請高方平出山」,拜門下侍郎、兼樞密使。

林攄等人已經出師了,成都府路局面已經穩住,底子打下了,於是高方平就放手了。

十二月初離開成都之際,萬人空巷送行,卻沒人請求他留下,大頭百姓又不蠢,大豬肉平拜相了那是喜事,帝國戰車真的轟鳴了。

「我大成都又出宰相了。」

「妥妥的,我認為高方平算成都人。」

這些論調就由這些傢伙們在民間腦補去了,也沒誰去管他們……

政和四年元月,東京大雪磅礴。

王安石進士及第起二十多年拜相,這個過程高方平用了九年不到。比當初李清照預計的十年還快了些。

趙明誠輸了,當年他便在這個問題上和李清照對賭。三個月前趙明誠還在江南發表言論「此番豬肉平不被老張整死算我輸」。於是真的輸了。

他是趙挺之的兒子不代表他就有見識,受家學的影響,他覺得豬肉平在政治上成不了。可惜他錯了,豬肉平崛起的本質自來不是政治,而是做事、民心。

今年的雪尤其大,這也是九年以來,高方平第一次在京過節,而不是在路上。

一壺濁酒喜相逢。

約好觀雪的李清照很高興,這次高方平沒失約,兩人在小院中喝酒聊天吃火鍋。

和以往不同,高方平帶來了一種叫辣椒的東西,自此火鍋里多了些味道,辣的李清照眼淚大流,箇中滋味亦如她的這半生,一時間感觸頗多。

「受你的影響,我靈氣基本沒有了,此番相聚竟是一首詞也出不來。」這是李清照說的。

「此間少年此間事,將來必為美談。其實當年對這句話我並沒在意,我一直都在騙你,我從未喜歡過你的詞,我喜歡你的人。」高方平這麼回答她。

「小樣打死你。」

李清照氣得無語,她自來認為自己的才華美過樣貌,豬肉平竟是不懂欣賞,他把這個齷蹉心思藏了近十年才透露,且透露的時候他已經醒覺不能被否定,川中大儒、文學泰斗傅先生對豬肉平大家讚賞,評價為一派宗師,於是現在趙明誠等人也不敢罵豬肉平不學無術了……

「狼煙起時,江山北望。心似長河,意志如山。馬蹄所向,忠魂埋骨。欲以血汗守土復開疆。唯屈辱過後,方能看出烈士妖嬈,唯精忠報國,方能永保正義長存。」

大雪之中,響應高方平動員,即將開赴高麗的第一少批年軍正在誓師。

高方平喊完了後,他們整齊地喊道:「時刻準備著。」

「出征。」

就此後,韓世忠帶一千少年軍登船離開,將於最短時間內開入高麗戰場。

高麗戰場真正的問題不在實力,在思想。當初因張叔夜在路線問題上的阻撓,導致了高方平原計畫投入高麗的少年軍沒能成行,被當時老張頂回來了。

於是沒有了這些小幹部小政委們,導致大宋志願軍在那邊和三韓民眾的溝通不利,積極性不高,磨合度有限。加之劉法的存在,導致了高方平所要求的開京防線進度太慢,效率太低。

於是現在,高方平代表樞密院發文高麗,劉法調離回京。另外,暫時仍舊沒有援軍,依託現在的六千五百騎兵保護民眾,保護好少年軍,給予他們建設開京防線的大環境。

韓世忠入朝後會任職史文恭副將,但與此同時高方平要求,在戰術謀略上,以韓世忠為主。

這是因為史文恭的勇猛能最大激發出永樂軍潛力來,與此同時沒有老史,韓世忠還未必有威望節制永樂軍,當然可以發令,但會有許多磨合問題……

因為出兵高麗問題,宋遼分歧和摩擦日漸加大。

政和四年六月,遼國南府樞密使牛溫舒出使宋朝,長達一月的磋商未果。高方平不肯撤軍。雙方不歡而散。

同年八月,當初勇猛精進的女真部再無建樹,被阻擋在開京防線外,此時女真部的兵力也已經擴張至萬餘。

與此同時,害怕女真部過度做大,又看到了大片高麗國土有機可乘,在牛溫舒等人的強烈要求下,遼皇同意出兵佔領,蕭的里底受命緊急部署,就此,五萬遼國大軍開進高麗,佔領開京以西的大片土地。

阿骨打覺得遼國人是強盜,無奈自己當時上當,大肆攻城略地殺人,人家高方平上台後根本不來搶地,只埋頭建設開京防線,把最多的三韓人撤往開京後方保護了起來。

原本么,阿骨打基本已經有了問鼎開京防線的實力,可以正面一戰了。可惜看到大宋「太慫」,遼國那沉睡許久的心思熱了起來,五萬大軍推進高麗搶食。

就此一來讓阿骨打進退維谷,往前硬打的話,害怕自己犧牲了卻給遼國做嫁衣。謀反往後打遼國的話,卻已經把高麗全民和大宋志願軍得罪,那時候腹背受敵,女真就得滅族。

不得已之下,女真阿骨打再次壓下了反心,多次對遼國朝廷表忠心後,作為遼國先鋒軍,陳兵交州道一線和開京形成對持。

宋遼雙方繼續撕逼,都說對方是侵略者,讓對方退出高麗戰場,還給高麗人自治。

聲音大有個卵用。現在超過八層三韓人集中在開京以東,大宋少年軍入高麗、深入基層工作後,現在高麗人對女真人和遼國人充滿了仇恨。高麗皇帝雖然覺得宋軍是戰五渣,但宋軍好歹客氣不擾民,王俁還想到了當初在上京所受到的待遇,氣不打一處來,發檄文說遼國和女真才是入侵者。大宋是負責任的仁慈國度。

於是,繼續對持外加口水戰……

政和五年三月,多次談判未果後,異軍突起彰顯才華的宗室子弟耶律大石上表朝廷,說是測算分析後,打開京不會真正的和宋國破臉,高方平仍舊承認澶淵之盟,仍舊看重宋遼的商業利益。就此,牛溫舒出任北府樞密副使,蕭合魯帥皮室軍五萬增援高麗。

宋遼間的外交口水結束,雙方誌願軍於開京防線,正式進入熱戰狀態。

前後相加,遼國集十一萬兵力,打算三月內滅國高麗。牛溫舒和蕭合魯的理論是,遼國可以依託陸地快速進兵,宋國卻沒能力在三月內投入足夠兵力於半島。於是可以在宋國進入狀態前,徹底推平高麗。

耶律大石認為,高方平只有一個辦法是:從宋遼邊境出兵,產生圍魏救趙效果。但是很顯然,他並不敢真的掀開宋遼全面戰爭。

得出這個結論後,遼國猛烈攻擊開京防線,然而儘管只有六千多規模的永樂軍精銳在守衛,卻是開京戰役讓遼國遭遇了史上最強烈抵抗。

沒人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現在的三韓人一點不慫了,在有指揮的情況下,再草根他們也在抵抗。然後兩年多以來的大意和放鬆,開京防線已經被高方平修成了鋼混防線。

更幺蛾子的在於,宋國第三代輪機成熟應用了,兩萬噸排水量的大船組成集群,竟是在開京戰役打響的一個半月內,就投入達七萬兵力進入半島,且後續物資源源不斷,不見不會枯竭。

越打越打不動,越打幺蛾子越多。已經懟起來就沒人想隨便認輸。

政和六年一月,軍事天才耶律大石被鬼使神差的啟用,遼軍的意志和素質得到了空前改善。

此番的大雪和嚴寒未能阻止熱戰,也於這個時期,宋遼雙方投入半島的兵力達到了峰值,遼國集七十五萬兵力於開京防線猛攻。

然而更打不動。

此時,高方平的變法基本已經完成,早在開京防線小規模對持時期,就連耶律大石都被忽悠了。

那個時期高方平在大宋內部軍改,喪心病狂的裁軍。八十萬禁軍和百多萬廂軍,留下的總數不足一百五十萬。在遼國來認為,這點人連國內的土匪和叛亂都防不住。於是遼國許多人都認為,高方平並不會在半島戰場上下重注。

他們想多了。宋國境內現在沒有土匪,沒有動亂。且高方平一以貫之的就是要在半島和遼國霸權決戰。

政和六年二月,大宋投放半島的兵力到達了峰值,整個天下無人可以理解,高方平居然有能力在開京戰線投入三十九萬兵力,且後勤不斷。另外,他還在宋遼邊境陳兵二十五萬。

彼時黃火藥早已經應用,在酷吏林攄和种師道的督戰之下,錦州段鐵路早已修通,其他的鐵路更是簡單。

所以現在大宋有兩條命脈鐵路,一條直接進西夏。一條進汴京、經大名府,最後進登州港。

依託第三代變速箱和輪機,那種轟隆轟隆的大怪物能拖著一百噸物資晝夜兼程,以十七節的速度把成都府的糧食、內陸的物資,運到登州港裝船。

這算什麼級別的後勤能力呢?遼國上下沒人說的出來,他們只知道,要他們遼國做到這樣的運輸,時間會慢兩倍,且要投入至少四百萬以上的民力和牛馬才扛得住。

結論是,這個時代沒人可以對抗這種後勤能力。

遼國為了維持開京戰線七十五萬大軍的補給,耗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