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四章 約翰遜小姐的努力

比起叫布萊克·萊弗利,斯嘉麗·約翰遜才是真正的好萊塢世家,有關係,有背景。

爺爺是編劇導演,媽媽是猶太裔製作人,她本人則是傳說中的三歲顯露表演才華,比最近的重生者還高調。

所以每個扮貓扮狗的孩子,其實都有潛力去中戲。

斯嘉麗·約翰遜當然不是為了什麼佩妮的角色而來,她彷彿聽到四個女孩心中的哀鳴,回頭露出個完美的笑容,又與寧勻談笑。

明星與三線都不是的小演員,兩者之間的區別,最小的是容貌,最大的是消息。

小演員們靠經紀人,靠公會的公開信息,靠自己努力,不斷的尋找機會。

大明星有人主動送上門,隨意挑選。

而斯嘉麗·約翰遜這樣有一定名氣,還遠遠沒進化到大明星級別的演員,比上下兩種人,都更重視好萊塢的風吹草動。

那代表上進的機會,代表成為A-list名單中一員的可能性。

在好萊塢突然冒出來的YouTube公司,大多人都沒注意。

這樣起起落落的不知名公司,好萊塢每個月都有很多。

除了一些連匈牙利都願意去的傻演員,剩下的就沒人關注。

連網站都沒上線的YouTube公司,了解這家公司內情以及背景的真不多。

本來斯嘉麗·約翰遜是絕不會關注到YouTube公司的,至於可笑的試鏡邀請,和娜塔麗·波特曼小姐一樣,根本沒見到。

現在斯嘉麗·約翰遜小姐的煩惱是,下面的路該怎麼選。

成功需要一鼓作氣,不能放鬆。

同一屆金球獎兩個最佳女主提名,看起來風光無限,但那絕不是自己的頂點。

提名只是提名,並未獲獎,幾年以後,除了真正關心自己的粉絲,還有誰能記住呢?

演技受到肯定,在文藝片領域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知名度,這一切斯嘉麗·約翰遜並不滿意。

大家誇獎自己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出色的演技,有了這些成就。

是的,沒錯,年紀輕輕,剛剛十九歲,還未滿二十歲。

那又怎樣,女演員真正風光的日子,極其短暫。

看看好萊塢女演員的歷史,當年多少風華絕代,都已泯然不見。

如果不努力前沖,等待自己就是下坡路。

那麼路在哪裡?

想要成為大明星,自己的知名度遠遠不夠。

而知名度的提高,絕不能靠文藝片。

大明星需要演技,更需要商業價值,而文藝片刷不出商業價值。

知名度與商業價值是一體的,現在的自己,必須要考慮接拍擴大知名度的商業片。

原本歷史上,斯嘉麗·約翰遜的選擇也類似,先後接拍了邁克爾·貝的《逃出克隆島》(2005)和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致命魔術》(2006)。

然而這兩部片子商業上都不算成功,《致命魔術》還能勉強保本,《逃出克隆島》大虧特虧。

當然,這期間斯嘉麗·約翰遜也接了幾部拍攝時間比較短的文藝片,可總體發展方向是清晰的靠近商業。

兩次失敗不甘心,斯嘉麗·約翰遜還要接更可怕的《閃靈俠》,這次連名字都沒幾個人知道了。

直到《鋼鐵俠2》《復仇者聯盟》的黑寡婦成功,斯嘉麗·約翰遜真正成為了A-list明星。

金球獎典禮一結束,失望而回的斯嘉麗·約翰遜就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商業片機會。

可奧斯卡之後,也沒找到合適的。

自己還是太年輕了,才十九歲。

在超級英雄女友還沒流行的時候,適合年輕女孩的商業角色真不多。

就算是超級英雄女友,也就蜘蛛俠的女友年齡比較小,其他人的女友,還是要成年人才行。

哪怕演技好,導演也不會考慮太年輕的女孩。

就算真的出現了這樣的角色,導演和製片人為什麼不考慮更漂亮,知名度更小,最重要是更便宜的女孩呢。

性感又便宜的女孩,實在是太多了。

太過LOW的角色,斯嘉麗·約翰遜又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接拍。

畢竟不是文藝片,可以考慮適當降低片酬。

拍商業片,為了知名度,更為了收入。

斯嘉麗·約翰遜小姐早就知道適合自己的角色很少,如果現在不努力,以後恐怕更少。

趁著金球獎提名自己知名度在最高點的機會,這是最恰當的時候。

經紀人,家人也是同樣的觀點。

事實上,經紀人早就希望自己接拍商業片了,兩年前的《八腳怪》就是黑歷史。

文藝片的角色選擇很多,因為投資成本低,哪怕好萊塢沒有,歐洲也有很多機會。

可投資中等以上的商業片,在好萊塢,每年都是有數的,上下不會差多少。

也就是說,所有的明星,和想要成為明星的小演員,以及準備一步登天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裡藏著的碧池們,都指望著這些資源過活了,競爭的激烈可以想像。

在這個時間點,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星戰前傳》系列,必然成功的電影,必然成名的角色。

可那是該死的娜塔莉·波特曼的保留地,外人不可入。

斯嘉麗·約翰遜小姐只能對著海報流口水。

湯姆克魯斯的《世界之戰》也不錯,可沒有適合的角色。

《金剛》很好,還是一樣的問題,自己太年輕。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又是個自留地。

《蝙蝠俠:開戰時刻》和《金剛》一樣。

《史密斯夫婦》,唔,聽說是定做給還不是夫婦的夫婦的,只有法律上的另一半不知道了吧。

流口水的不是不行,不合適,就是看不上自己,剩下的那些自己看不上,數量有限,真沒法選了。

當然,也有一些在爭取,但機會並不大。

發動能發動的人,遍尋不到的斯嘉麗·約翰遜小姐,只好聽從經紀人和家人的建議,去試試長遠打算和擴大搜索範圍。

第一選擇當然就是暢銷書改編。

現在最流行的是什麼,任何人都知道。

口水戰就沒停下來的時候。

聽說《暮色》的第四部《破曉》,也是最後一部都馬上要出版了。

作者是個大好人啊,更新的這麼勤快!

有熱心的粉絲還專門計算了,根據出版的日期,作者每個月都要寫十幾萬字啊,每天都在四千字以上,一整章的水平!

斯嘉麗·約翰遜讀過這本書,也是被人影響的,但很不喜歡。

寫的什麼亂七八糟!

沒翻兩頁,斯嘉麗·約翰遜小姐就看不下去了。

好在不用後悔浪費,書是自己粉絲送的。

不過自己的粉絲和《暮色》的粉絲竟然有交集,太羞恥了!

斯嘉麗·約翰遜小姐完全欣賞網上看到的一句話評論,聽說還是翻譯版。

「書里的男人都有病,書里的女人沒有葯。沒人能治療作者了。」

哪怕考慮改編劇本的時候,斯嘉麗·約翰遜小姐也沒把《暮色》放入考慮。

雖然這書很火,但想要拍成電影,怎麼也要兩年以後三年以後了。

別說兩年以後會有什麼變化,無論自己是否成為大明星,還是繼續現在這樣,那時候年齡也不適合。

總不能不演貝拉而演個小配角。

經紀人不願放棄,他說貝拉是個很好的角色,特別適合自己。

然而從其他公司了解到的情況看,作者拒絕了任何改編可能,根本就不打算賣影視版權,所以不放棄也要放棄。

直到有一天,斯嘉麗·約翰遜小姐的母親突然告訴她,從特別渠道,從《暮色》的出版公司那邊打聽到消息,原作者拒絕的原因是他打算自己拍,自己做導演拍攝《暮光之城》。

電影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這個消息保密了,你的經紀人受騙了。

斯嘉麗·約翰遜小姐立刻興奮起來。

最寶貴的消息是什麼,當然是人無我有!

這比先人一步更有利!

哪怕只看兩頁,斯嘉麗·約翰遜小姐也非常清楚貝拉適合自己,不為別的,就為貝拉的名字被千萬少女所喜愛,被億萬少女所知曉,還在努力往十億級別上擴散。

只要兩年內開拍,年齡上也適合自己。

剛剛演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再演一個少女再正常不過了。

現在的關鍵就在於促成《暮色》儘快改編成電影劇本,儘快開拍!

然而這是電影公司的工作,理論上和自己無關。

劇組裡的話語權,從最初的籌備到最終成片,都是博弈的過程。

自己不追求話語權,自己追求的是角色。

如果從開始籌備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