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擴散到世界的方法

組建巨大的偶像團體,瑟琳娜很不理解。

幾十個人也太奇怪,太誇張了,連人都認不全,又怎麼能喜歡。

宅文化也確實在歐美地區不太流行,喜歡就上啊,藏在一邊流口水算什麼事兒。

不喜歡就換一個,在一棵樹上弔死只能說明社交面太窄了。

而在日本,社交面窄是一個太普遍的問題了。

有七八個說得上話的朋友,都能表演現充,大多數人能有一兩個好友就不算孤僻。

所以基於填補內心的社交需求,能見面的偶像,這種可以自由選擇的大型偶像團體,才會在日本成功。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養成感等更具有宅味道的形成理論。

本質來說,日本人太孤獨,不分年齡,不分性別。

在歐美地區,出現這麼大的偶像團體會讓人很困惑,綜藝、採訪都無法安排。

連瑟琳娜都懷疑這麼多人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目的,就算沒有,也會被人誤解,又不是販賣人口,又不是阿姆斯特丹。

看來只好讓凱蒂去咬日本美少女了。

然而當寧勻找到專業人員,了解到日本娛樂後,才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

幾乎整個日本娛樂圈,都被幾大事務所壟斷了。

和歐美的藝人經紀公司很不同,日本的這些大型經濟公司,堪稱娛樂巨頭。

事務所手上掌握了相當大的娛樂資源,很多偶像雜誌都以某個公司的藝人為主,其他公司想要進入必須遵守該公司的規則,或者交換條件。

大型公司還有自己的傳播公司製作電視節目,有自己的唱片公司發唱片,有演唱會事務所打點好演唱會的一切,包括場地、藝人的食宿甚至演出的流程。同時他們的偶像用品專賣店幾乎遍布整個日本。因此要捧紅一個偶像,這些公司彈藥充足,幾乎沒有不成功的可能。

小公司只能吃一些殘羹冷炙。

一家外來的勢力,即使擁有雄厚的資金,也會被聯手打壓。

不是不能發展,只是這種發展,需要很長時間擴展人脈,並且融入到日本文化當中。

真正公司發展起來的時候,至少以十年計算。

想要像AKB48那樣成功,除非只提供資金,讓人脈雄厚的日本人搞定一切,比如原本培養出偶像組合AKB48的秋元康。

可那樣,寧勻以及血族背後的公司就徹底失去話語權,變成單純的投資。

別說影響節目,恐怕想要和某個成員約會都不容易。

只有像秋元康那樣……小他四十歲的女孩,才願意主動送上門。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存在,沒有那個國家的娛樂產業會隨便敞開大門讓人進。

日本、韓國,都極度排外,印度是天然排外。

如果想要達到影響節目的目的,就需要每一個國家開一個公司,逐漸發展,親身參與其中。

如果寧勻願意天天做空中飛人,花上十年或二十年的時間,從血族中篩選出得力助手的話,還有那麼一絲可能性。

畢竟資金方面十分強大,通過出讓利益,可以迅速達到很多目的。

可是,寧勻沒有那麼多時間,更不想那麼忙碌。

對這個世界來說,自己只是過客,付出這麼多心思,到底是為什麼呢。

另一方面,不做也不行,劇情偏移度已經卡在90%,動也不動,即使寧勻拚命抄《暮色》系列都不行。

瑟琳娜經常陪在寧勻身邊,同樣知道這些困難,可瑟琳娜也沒有辦法。

血族中其他人也沒有靠譜的建議,全球化的娛樂公司,開什麼玩笑,根本不可能存在。

這一切的困難,不禁讓寧勻陷入沉思,連玩尾巴的興趣都沒了。

凱蒂和芭芭拉看到這種情況,十分擔心,現在的生活得來不易,她們不希望出現任何意外。

兩個小女孩變著法的表演換衣秀,還積極出一些亂七八糟的主意。

寧勻只好把精力發泄在欺騙少女上。

《暮色》系列的第三部《月蝕》,在第二部兩個月後就出版了。

果然不出瑟琳娜的所料,狼人和吸血鬼都愛上了女主,而且是瘋狂的不惜一切代價的愛。

與少女想像中的戀愛一樣,與真實世界的愛情毫不沾邊。

瑟琳娜太清楚有一些不守規矩的血族,是怎麼在黑夜裡騙人類女性的。

寫出這樣的書,瑟琳娜不僅不覺得寧勻有問題,還覺得弟弟太體貼。

如果不是為了改善血族形象,他怎麼會這麼寫,對他來講,一定很痛苦吧。

在電腦前的一次次抓狂,瑟琳娜都看在眼裡。

大多數理工男們已經懶得和腦殘少女粉們爭論了,可之前爭論的影響力,已經進一步擴大,擴散到全球少女。

這種密集轟炸式的出版,才讓作品越加火熱。

更新給力的書,質量差點大家也支持。

可仍有對少女們不死心的,希望她們悔改到自己懷抱。

「故事情節圍繞著一個第一部出現過的壞蛋展開,他潛伏偷窺貝拉。但這只是真正情節的背景而已,真正的情節是愛德華潛伏偷窺貝拉。這一部的焦點是貝拉的抉擇,她必須從雅各布和愛德華這兩個高大、英俊、又酷、有超能力的忠實愛人里挑一個。不得不說,這正是普通女性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故事講到一半,作者終於意識到雅各布真是比愛德華酷太多了,於是順手謀殺了這個角色,讓他口奸了貝拉。貝拉給了雅各布一拳跑掉了,可後來又發現自己愛上了他,這又教給我們幾條道理:」

「第一,如果有女孩說她不愛你,只要堅持性侵她就好,她慢慢就會意識到自己喜歡這樣。」

「第二,因為『兩個男人你都愛』而腳踩兩隻船幾年完全可以接受,只有你有那麼一刻覺得這樣確實不好就行。」

第三部《月蝕》的熱賣,也沒讓寧勻的心情好多少,書籍的影響力,終歸還是太小了。

這個年代,以後的年代,大家越來越喜歡圖像而不是文字。

直到有一天,連瑟琳娜都不惜以嘗試尾巴的代價鼓勵寧勻後,寧勻終於靈光一閃,想到方法。

既然傳統的方式不可行,就用不傳統的方式好了。

任何文化都有國界,不能隨便進入,圈子裡到處是寸步難行,這些全不適合自己,這些太老了,太過時了。

只有網路,可以遍布世界,沒有阻擋,只要不建牆。

完全沒有必要跟那些頑固又勢力的人混在一起,展開一片新的天地才好。

YouTube就是個很好的參考,現在才只是2004年剛開始,YouTube還有一年才能成立。

雖然YouTube是參考,但寧勻想要的和YouTube不同,混合了flix和Spotify模式。

最開始YouTube只是個單純的視頻分享網站,寧勻想做的是國內視頻網站的後期模式,自己製作節目,自己播放。

只要有互聯網,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根本無法阻礙,無法被限制。

這是一條披荊斬棘的新路,適合自己也只適合自己。

互聯網企業本來就在燒錢,視頻網站燒錢燒的更嚴重,YouTube每月支付的寬頻費用,高達三千萬美元,這還是幾年前的數字。

如果算上伺服器上面的巨大投入,真沒幾個公司玩得轉。

雖然剛開始伺服器和寬頻費用不會那麼高,但一樣不少。

最關鍵的是,YouTube被谷歌收編九年之後,都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後期雖然虧的稍微少一點,也只是勉強維持。

所以如果不打算虧個幾十億美元的話,是無法進入這個行業的。

寧勻當然也沒辦法一下子拿出這麼多資金,但前期運行起來足夠了,後期可以把一些東西慢慢變現,也可以接受融資。

所有娛樂方式逐漸向互聯網轉移,是不可改變的趨勢。

在這個年代還沒有明顯體現,但寧勻願意加速這個過程。

最開始由於各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投入本身就已經過大,YouTube並沒有重視原創內容,而是純粹的視頻分享。

但這種模式的用戶忠誠度很低,而且盈利艱難,直到2015年,YouTube的收入達到了90億美元,其中為內容創造者、版權持有者支付了高達50億美元的費用。

當然網紅PewDiePie一千二百萬美元的收入在其中只是一個小數字。

所以視頻網站最終的路線,還要回到優秀的原創內容上。

只有有足夠多的優秀原創內容,才會有忠誠的用戶,有廣告商,甚至可以收會員費。

可是,一開始就搞內容,等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