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二十七章 全新姿勢

壞消息中的壞消息是,十幾天的私人輔導,寧勻的演技進步速度很慢,遠遠達不到標準。

又折騰了好幾天,才確定這不是演技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鏡頭前放不開是演員遇到的最初級問題,根本不應該成為問題。

普通人有幾次下來也能適應了。

但寧勻不同,不是完全放不開,而是放不開一小部分。

更嚴格說和放不開關係也不大,而是不能完全投入,總是差一點。

然而鏡頭越多,差的就越大。

這樣的演技跑跑龍套足夠了,但和網上流傳的兩部寧勻自演電影比起來,天差地別。

畢竟那是自然到差點碾壓石頭姐的演技啊。

兩個艾瑪對這樣的情況,毫無辦法。

她們分別向自己的演技老師求助,也解決不了問題。

有類似情況的解決辦法,但放到寧勻身上都不起作用。

寧勻覺得自己可能是太習慣電影世界中的表演方式,怎麼也無法抽離,怎麼也改不過來。

寧勻自己總結,在電影世界中不能算表演,是自身思想的一部分體現,是性格的一個側面。

所以發揮出來的是自我,和任何派別的表演方式都不同,沒有前例參考自然沒有解決方式。

試圖催眠自己在電影世界也不行,那樣會完全忘記攝影機,忘記台詞,根本就不是表演了。

寧勻覺得自己如果沒穿越過的話,從頭學表演也許更容易。

沒辦法,這種演技跑到鏡頭前就是丟臉,所以寧勻只能暫時放棄自導自演的想法。

給別人做演員那更不可能了。

單純做導演拍一部片子練練手,好像也不太對。

找誰做主演就是個艱難的問題。

如果是華國演員,現在願意和寧勻合作的太多了,除了檔期問題和幾個特別有個性不喜歡寧勻的,其他人都不會拒絕。

但是,國內刷票房毫無意義,可以說憑《紅樓夢:初戰》的名氣,寧勻隨便拍一部片子都能刷出不錯的票房。

這樣的片子國內票房好,但全球票房,那就是笑話了。

想要全球票房就要有全球影響力的明星,還必須是商業製作。

幸運的是這樣的明星有三個,不幸的是三人全有問題。

寧勻自己的票房號召力未經市場檢驗,演技問題嚴重無法露面。

石頭姐只有格溫角色知名,還是依靠蜘蛛俠,好在經過寧勻改變的《超凡蜘蛛俠2》,格溫這個角色更有存在感,更有魅力。

赫敏的麻煩最大,角色定型,票房號召力下降,不可能隨便試水。

至於好萊塢的其他人,確實有對寧勻感興趣的,但更多人則是疑慮重重。

還有些公司希望邀請寧勻去好萊塢執導影片,當然權力就很小了,時間更長。

總之現在寧勻處於一種很尷尬的狀態,不上不下,遊離在好萊塢和華國體系之外。

畢竟無論華國還是好萊塢,關係都需要慢慢建立,逐漸相處。

你可以和普通觀眾保持距離,但不能和圈內人保持距離。

歸根結底,圈子裡的還是人,培養不了感情也要培養交情。

想要一個人打天下,就別怪別人不理你。

問題是,寧勻有太多不方便的地方了。

就算沒有秘密,光是和兩個艾瑪湊在一起,就讓人排斥了。

除非寧勻願意把艾瑪和艾瑪介紹給華國圈內感興趣的人,各種意義上的興趣……

別說寧勻自己不願意,赫敏和石頭姐也絕不會同意。

思維差異、世界觀不同不用說了,就算忽略這些,一旦接觸多了,也必然出問題。

保持神秘感,保持距離,不了解就不會怨恨,說不定還有一點好感。

剝去神秘感、距離感的外衣,貪婪與不滿足就會冒出來了。

有了異樣的心思,往往就會造成衝突,寧勻可一點也不想玩先被打臉,再去打別人臉的遊戲。

尤其娛樂圈的人,慾望更多。

否則理智正常好孩子家庭,誰會送女兒去娛樂圈呢。

一攤髒水非要說自己沒看到,不是別有目的根本無法解釋啊。

當然,非要說全不幹凈肯定是錯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哪都有,只要基數足夠多。

名為艾瑪的年輕女明星圈裡都能湊合出來,何況別的地方。

但,本質上他是個幾率問題。

你願意送女兒去一百平方米有99個火坑的地方,還是一百平方米有10個火坑的地方呢?

不過呢,這個說法一樣偏頗。

那些主動往裡跳的,自然都是金剛,什麼類型的「火」都想煉煉。

對寧勻來說,混入圈子的難度沒有,但時間成本太高,完全不合算。

加上絕對不能讓人發現的秘密,自然只能靠錢開路。

好在錢和作品,這兩樣東西,無論圈內人還是圈外人都無法忽視。

所以寧勻只能把自己一邊打扮成高冷的樣子,一邊拚命炒作自己。

只要有錢,再矛盾也做給你看!

不是沒有異議,不是沒有懷疑,不僅有,還很多。

但寧勻的水軍,戰鬥力強,經驗豐富,更重要是鋪天蓋地。

如果是個普通網紅,早就被普通人的逆反心理給毀了。

但寧勻的戰績太給力,作品不說,雙艾瑪大加成術才是讓人從頭到腳欽佩無疑的證據。

文多多領導下的水軍集團,努力抓住這點不放。

任何質疑的人,都會得到個無語回覆:

「有種你也上個啊,還剩一個呢,別說你沒看見!」

「名氣最小的也沒事,我們一樣承認!」

「有種就收雙羅伯茨!」

就算明星名人也怕這種糾纏不清,連撕蔥也撕不過。

結果就是艾瑪·羅伯茨最近幾天接到好多華國大價錢的商業邀請……

也有人憤怒的口不擇言:「誰知道兩個艾瑪是不是出了車禍腦子有坑才看上那個傻!」

一下子就惹怒了三人粉絲,所有地方都被爆的慘不堪言。

其實赫敏和石頭姐身後的團隊也非常不滿她們的做法,但兩個人一意孤行,誰也勸不住。

連父母的話都不聽,當然,赫敏和石頭姐不聽父母的話也挺正常的。

等寧勻幾部動畫電影出來後,反對的聲音一下子就小了。

演員導演,天然的最佳組合。

如果是年輕帥氣的導演,理所當然值得爭一爭。

等到兩個艾瑪若隱若無暗示這只是開始,還有更多3D動畫電影的時候,兩人的團隊差不多變成發行公司了。

想分一杯羹的不要太多。

畢竟和真人電影不同,3D動畫電影天生就更適合全球市場,種族、國家、文化的隔閡都小太多了。

如果有人能量產3D動畫電影,代表的利益值得任何形式的付出。

而走在所有人前面的兩個艾瑪,很快就會從演員的身份變成老闆的身份,變成好萊塢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這一點,兩人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明白。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把兩個女老闆變成一個女老闆……

她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讓人無奈的是,寧勻的情報太少,兩個艾瑪有太多不能告訴團隊的了。

雖然以前的情報都挖出來了,但兩個艾瑪卻都認為參考價值不大。

為什麼價值不大,石頭姐和赫敏全都不說。

被逼急了兩人就命令團隊去看《泰坦尼克大電影》和《飛鳥俠的命運大綁架》。

這有什麼好看的,電影是電影啊。

雖然從電影中也能挖掘出演員的一部分性格和特點,但參考意義非常小。

即使這麼困難重重,團隊們還是努力克服一切障礙,從小處抓起,從細節抓起,對寧勻過去的生活仔細研究。

甚至還僱傭專業人員,去寧勻的學校查訪,生活過的地方調查。

裝作感興趣的記者,採訪認識寧勻的人。

記者的側面不夠,還通過社交號,結識熟悉寧勻的朋友,在另一個側面了解。

花費很多時間金錢和努力,試圖交出儘可能準確的答案。

甚至兩個艾瑪團隊僱傭的人,在調查期間還發生了不可言說的奇妙衝突。

就在千方百計的團隊們,為了寧勻的後宮建設著急上火的時候,寧勻的學歷更新了……

事情是這樣的。

雖然導演不需要經常在大眾面前現身,但完全不給消息還是太過了,不能全靠水軍啊。

寧勻的各個社交號被公司接管後,除了發一些新片的廣告性質消息,其他就是空白了。

所以寧勻亟需和關心他的人真正交流,採訪必不可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