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一百零六章 環境

所謂三號人物,其身份之特殊,一向是監察司特科的重點盯防對象,此前迫不得已將其軟禁起來,也是為了防止其造成更大的危害。

正因為三號人物的身份特殊,陳文也不知道日後會不會需要利用到此人的身份,所以軟禁雖然是軟禁,但是張俊負責的監察司特科卻從不用強,只是以威嚇、安撫之類的手段限制其行動,防止其人的身份擴散,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或許真的是時間有些過長了,三號人物耐不住性子了,一再要求求見陳文,並且表示願意無條件服從陳文的一切安排,到了最近更是開始以自殺相威脅,監察司特科的人有些無可奈何了,才選擇了上報。不過,陳文相信,有了他的這一句話,那位大人物應該會自覺自動的安靜下來。因為比起那位永曆天子,陳文是沒有必須除掉他的理由存在的。

這件事情沒有耽誤什麼時間,陳文便返回到內院。此時此刻,飯菜已經準備妥當,眾人也已經列席,便是陳文的一雙兒女也出來與這些高層見了一面才返回到他們的母親那裡用飯。

陳文匆匆趕回,眾人很有默契的沒有去提及監察司的事情。這既是君臣之間的默契,也是職權上的默契,監察司的工作本就是有著監督、調查內部官員、將校是否涉及到違法行為的,大到叛國,小到行為不檢,都是他們關注的目標。甚至用一些官員的話說,監察司除了沒有自行審訊的權利以外,就是陳文的錦衣衛。

陳文落座之後,飯菜也聯袂不斷的端了上來。雖說是身在南京,但是對於一個崛起於浙江的軍事政治集團而言,高層也多是浙江人士,區別無非是上八府和下三府而已,不過到了下一層的官員,就有了其他省份的官員。不過此間既然多是浙江人,菜式也都是浙江的菜肴,這對於此前大多都是在其他省份做事的他們而言也算是一種欣慰。

「今年廣東的糧食會否有壓力?」

去年年底,陳文調集了大量的物資來打擊江南士紳。湖廣本是重要的糧食產地,而隨著廣東在更早的時候恢複,廣東的順德等地也開始致力於恢複經濟作物的生產和加工,再加上廣西的明軍和福建的鄭家也有著不同程度上的糧食需求,廣東的存糧數量總體上比之福建以外的省份都算是少的。糧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在湖廣倉儲大量東運的情況下,一旦廣東出現自然災害,糧食減產的話,廣東百姓的日子就要難過了。

陳文有此一問,原廣東巡撫郭志剛便連忙放下筷子,拱手回道:「大王請放心,廣東那邊無需擔憂,糧食可以從安南運來,其實現在不少的廣東海商都是從安南購買糧食,廣東離那裡近,價格也更便宜,反倒是比潮惠還要應對福建那邊要來得合適。」

郭志剛提及此事,陳文也算是放下些心來。廣東是南疆的核心要地,無論是支應廣西,還是日後開拓南洋,都是最好的基地,陳文從收復廣東以來就致力於恢複生產,這幾年下來廣東那邊也算是恢複了幾分氣象,只是人口上的損失卻是短時間內難以恢複的,這個傷口也只能留給時間來抹平了。

「對了,提到安南,我記得軍情司提到過,安南現在是北莫南黎,兩朝對立,莫朝好像還是朝廷的藩屬來著?」

「正是如此,安南國內,黎強莫弱,莫朝之所以能夠生存至今,皆是依仗大明的威勢,誰讓莫家內附,做了安南都統使呢。」

安南的事情,暫且還不需要理會,陳文知道黎朝和莫朝都曾派人到廣東訂購武器,江浙明軍的軍工司工坊當時正在遷址馬鞍山,還在極力恢複和提高產能,再加上新編部隊的武器需求本就不小,反倒是便宜了澳門的卜加勞鑄炮廠。

黎朝和莫朝,陳文記得好像後者幾度被前者打得幾乎滅國,每次都是莫朝國王直奔鎮南關,明朝就會向黎朝施壓,莫朝就得以復國。究其原因,還是那個安南都統使作祟,陳文看過了這些記錄,也依稀想起了好像清朝時也是如此,還是直到三藩之亂時莫朝站錯了隊,支持吳三桂反清,黎朝才有了結束南北朝的機會。

「等把滅了韃子,早晚是有機會摻和進去一腳的。安南,呵呵,一群分裂分子而已,遲早要他回到中國的懷抱之中。」

在座的都是江浙明軍集團的核心官員,他們很清楚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陳文就會起兵北伐。按照以往的戰績,滿清的八旗和綠營倒也沒什麼,只是新軍此前在陝西展現出來的戰鬥力還是讓很多人有著一定程度上的憂慮的,現在看陳文如此,他們都知道陳文的性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放下了些來。

「安南的生意沒做成,不要緊,日本那邊可是正等著咱們的貨呢。」

陳文笑道,在場的眾人大多不解其意,但是隨著陳文的娓娓道來很快也就弄明白過來了。

其實早在得到清軍滅國朝鮮的消息,陳文就通過鄭奇、小野一郎他們向日本輸出了一些關於「滿清威脅論」的思想。對此,日本西南的薩摩、長州等藩表示了極大的支持,認為滿清的存在是對整個「東亞」文明世界的巨大威脅,要求出兵進攻朝鮮以削弱滿清,從側翼配合大明作戰。

然而,德川幕府卻依舊保持著如同當年魯監國朝和鄭氏集團赴日乞師時的同樣態度,嚴禁各藩對外用兵,負責就要拿他們開刀。即便面對著清軍與日本僅僅只隔著對馬海峽這一現實,他們也一再表示會有神風保佑日本之類的封建迷信言論,其鴕鳥本性暴露無遺。

對於日本,陳文本就是一手閑棋而已,如果日本出兵朝鮮,配合削弱滿清,那麼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依舊閉關鎖國,他也無所謂。

不過,不知道是去年趙遷率領的分艦隊佔據五島列島的行為嚇到了日本的有識之士,還是讓這些有識之士認定了陳文是擁有給他們撐腰的實力,對於德川幕府的行徑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其中的代表人物,日本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光久便表示願意用長野金礦和琉球蔗糖的收入向江浙明軍的軍工司工坊購置明軍制式武器、甲胄,並且願意出資僱傭江浙明軍教官到薩摩藩訓練軍隊云云。

對於這樣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陳文表示了極大的讚賞,對於武器、甲胄交易事宜作出了肯定的答覆。當然,為了顧及德川幕府的顏面,雙方將會在琉球進行交易。至於訓練薩摩藩軍隊的事情,暫且還要壓後,因為陳文還不能確定島津家是不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陳文提到此事,軍工司的總長徐毅也連忙放下筷子,向陳文保證軍工司一定能夠如期完成任務。

對於徐毅的保證,陳文還是很有信心的。江浙明軍的工業化進程是從軍工產業起步的,靠著軍用轉民用現在才能在浙江建立起大片大片的國有和私有的工坊。此前打擊江南士紳,大批的貨物運抵蘇州,其中很多都是浙江的工坊生產出來的,而那麼大的採購量也再一次刺激到了浙江的工廠主們,由此才有了包括萬家在內的浙江工廠主登陸蘇松常鎮的場面。

佔據江南半壁,如今更有著大量的機械工坊的存在,生產力大幅度提高,陳文坐擁貨源地,對於周邊勢力的干預也有了需要和能力。

安南如此,日本如此,其實台灣那邊他也是無時無刻的在關注著。當然,那裡不只有被封鎖了貿易的荷蘭人,更有福建明軍的存在。

「福建那邊,我聽說延平郡王好像和當地的土民鬧得很不愉快,而那些土民背後也有荷蘭人撐腰,前些日子好像還要從東寧北上進攻那個什麼大肚王國的來著。」

「是的大王,那個大肚王國與其說是個國家,不如說是個土民部落的聯盟。不過他們依仗著地利的優勢,當年曾幾次擊敗過荷蘭人,前不久也曾挫敗過延平藩的攻勢。只是這回算是把延平郡王惹毛了,據說是要親自帶兵征討。」

鄭成功收取台灣,起初是在台南地區屯田,與那個大肚王國很是鬧過幾次不愉快。這個大肚王國此前也曾臣服過荷蘭人,這次拉上荷蘭人助拳也是極為正常的,不過鄭成功在台灣的軍隊規模比之歷史上是要強大很多的,誰勝誰負陳文倒也不太擔心。

歷史上,鄭成功驅逐台南的荷蘭人之後,便開始了對台灣的經營。不過鄭成功抵達台灣之後沒多久就病故了,對於台灣的經營主要還是在鄭經在世時展開的,甚至鄭氏集團最後的大將劉國軒就是通過鎮壓大肚王國的戰爭,從人才凋零的鄭軍中崛起的。如今鄭氏集團還沒有經歷那場分崩離析,鄭成功麾下戰將如雲,此番大抵也是知道荷蘭人不會善罷甘休才會親自率部出征。

鄭成功出兵大肚王國,其實這也正是陳文希望看到的。準備多年,無非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南方,才好起兵北伐。對於西南的布局,如今夔東眾將已經與西營系統的二王離心離德,永曆朝廷那邊也在向著他預期的方向滑行,現在鄭成功陷入了台灣的泥潭,福建明軍也就無需擔憂,今年也正是北伐的最佳時機。

官制調整完畢,新部門和調整了職能的舊部門也紛紛開始磨合的工作。對此,陳文則是完完全全的將這些東西交給了他的這些親信官員們去負責,而他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學》雜誌、南京大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