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一百零一章 如鯁在喉(上)

江浙明軍分遣艦隊自日本的五島列島奔襲清廷設在旅順口的物資補給和轉運中心,戰鬥以著難以想像的方式便宣告了結束。

明軍艦隊一分為二,一部炮擊港口,另一部則在旅順堡外兩里的淺灘登陸,兩廂配合,也是為了達到迫使守軍疲於奔命,乃至應接不暇從而露出破綻的意圖所在。

然而,守軍卻並沒有給這支遠涉千里的明軍艦隊哪怕一點兒實現對旅順堡形成夾擊的可能。當登陸部隊還在緊張兮兮的等待集結部隊的時候,炮轟過了兩輪的艦隊發現守軍莫說是抵抗,竟然被嚇得連堅守港口的膽量都沒有了,大批的守軍和苦力玩命奔逃回了旅順堡,哭爹喊娘的完完全全就是一眾潰兵的模樣。

有道是聞敵而逃為下勇,見敵而逃為中勇,接敵而潰是為上勇,守軍的這副表現,倒是能夠算得上中勇,但是那逃跑的模樣,估計也就是明軍來得太過突然了,否則的話,下勇弄不好都得算是過譽了。

眼見於此,趙遷也更是觀察了片刻堡牆上的動靜,便派出了這一部艦隊載著的水兵配合那少量的步兵一起登陸,結果港口完全是兵不血刃,就連堡牆也是一鼓作氣就拿了下來,守軍連交戰的勇氣都沒哪怕半分。

等到那一支城外的登陸部隊準備完畢,結陣向旅順堡撲來的時候,看到的已經是城門大開,大批的清軍騎兵奪路而逃,以及堡壘里靠著雙腳追趕他們的明軍水兵……

「這就是韃子的蒙古八旗?」

騎兵被上了陸的水兵追著跑,這等場面著實將鄭奇看了一個目瞪口呆,更要命的是,根據俘虜彙報,這些守軍都是蒙古八旗的八旗軍,為首的那個武將便是這個蒙古八旗牛錄的牛錄額真。

「確實是蒙古八旗,不過不是旅順原本駐紮的那支,而是幾個月前從海州調過來的,咱們的情報的落後了。」

對於遼東,滿清在各個要點城市留有一個或是幾個牛錄的八旗軍駐守,關內的局勢愈加不利,此前還有抓捕魚皮韃子和滅國朝鮮的事情,遼東的八旗軍編製也早已混亂。

海州原本的八旗軍早在濟爾哈朗死在江南之後就已經被調入關內了,剛剛逃走的那個牛錄,卻是滅國朝鮮之後靠著從南京逃回來的殘兵和新近從漠南的拉來的蒙古人組成的新牛錄。一旦聽到了海州這兩個字,鄭奇的不解也得到了解釋。

「不過這倒是一件好事,韃子的八旗軍數量在不斷的恢複,但是質量上想要回到從前那般,卻並不是那麼容易辦得到的。更何況,看今天這般,咱們江浙王師也是威名在外了,像當年在浙東那般一城一地都是要苦戰而得的情況,應該是不會出現了,至少不全是那般了。」

比之麾下的軍官們,趙遷是從大蘭山上下來的,稱得上是每戰必與,這支軍隊在每一個時間的每一分成長都是看在眼中的,如今有了這般的局面,自是喜在心頭。

旅順口,後世乃是北方最重要的一座海軍基地,圍繞此間進行的戰事也往往是能夠決定遼南,以及整個環渤海地區形勢。

明末的時候,這裡曾是東江鎮左協的駐地,明軍在遼南地區的戰略核心要地,雙方你爭我奪。不過等到東江軍式微之後,海上的對手消失,這裡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直到陳文收復江南、清軍被迫滅國朝鮮,朝鮮的稅收、糧食要大量運往北京,走海路是最為便捷,沿途消耗也是最少的,這裡才算是恢複了一些。

這個牛錄的蒙古八旗已經北逃,不出意外的話,金復蓋海的南四衛的八旗軍也將會進入緊急戒備狀態。清軍會不會派來大軍奪回旅順,這還無法確定下來,但是旅順口卻是這支北上支隊在未來的一兩年內的基地所在,修繕和重新布防的工作卻是要以著最快的速度展開的。

「把城裡的漢人包衣、朝鮮工匠都分別集中起來,讓小野一郎管好那些日本工匠,順帶著把那些機械也都卸下船。今天親眼見到了這座旅順堡,要儘快整理出個頭緒,明天必須開始重新整修的工作。諸君,留給咱們的時間不會太多了。」

「末將等遵命!」

佔據旅順,把住了渤海的入口,海軍的艦隊就可以在此截斷清軍由朝鮮至天津的航線。航線不復存在,清廷的財政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尤其是糧食方面,沒了海路,取道陸路的話,光是沿途損耗就夠清廷受的,更有可能會造成更為惡劣的連鎖反應。

「趙帥,大帥此番的出的咱們這支奇兵,韃子是萬萬不會想到的。」

聽到這話,趙遷點了點頭,繼而回道:「本帥記得大帥曾經說過,韃子終究是漁獵蠻夷,對於海路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否則的話,當年的東江軍也不會在沿海折磨了韃子那麼多年,幾年前的延平郡王也沒有可能直接從福建出發,航行一個多月的時間,直接從長江口殺到了南京。」

比之滿清,江浙明軍其實最早的幾年也是在浙江內陸地區靠著一次次的反圍剿取勝才發展壯大起來的,甚至直到是四省會剿被打破,馬信、胡來覲率部反正,才算是有了出海口。

當時的江浙明軍的水師,莫說是與福建明軍相比,就算是和清軍相比也是小兒科級別的,想想當年,哪會想得到如今他們可以借用日本作為跳板,實現奪取遼南重地,在清廷的喉嚨里紮下一個魚刺的壯舉。

「確是如此,韃子終歸是韃子,哪懂得海軍的重要性。」

清廷很清楚旅順的重要性,所以才從海州調來了一支八旗軍協防。但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得到明軍會來上這麼一手,協防部隊與其說是防備江浙明軍的,還不如說是用來威懾旅順城裡數量不少的朝鮮苦力的。

一戰收取旅順,對於此前最多是打些沿海的海盜的鄭奇而言可謂是極其重要的經歷。出發前陳文有令,收取旅順之後,趙遷自動獲得提督遼南軍務總兵官的任命,作為這支偏師的主帥,他和李還鄉則分別負責艦隊和陸軍的部隊。

當然,相較陸軍的這個營頭,艦隊在接下來的任務也絲毫不輕,不僅僅是護送他們前來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將承擔著巡視海路,打擊清軍的運糧船的重任,這才是他們此番進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末將這就去檢查艦船。」

「別忘了港口裡的那些韃子海船。」

「末將明白。」

鄭奇匆匆離去,下面的各級軍官也在有條不紊的按照計畫來做著收復城池後應做的那些事情。趙遷下達了命令,卻並沒有等待命令的執行,而是直接帶著參謀們登上了堡牆,俯視整片旅順堡的區域。

「海港要加築炮台,韃子業餘,咱們可不能和他們一樣。」

「還有這邊和那邊,叫什麼名字再問問那些俘虜,不過在那裡加築炮台的話,當可以與堡壘互為犄角。」

幾個參謀開始拿著紙筆和一應工具進行簡單的測繪,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明日才好進行更為精確的測繪和製圖。等到有了地圖和沙盤,對於這片區域也就能夠做到了如指掌,才能更好的利用地利的優勢,這個道理可是他們進入參謀司學習的第一課就講過的。

參謀如此,工兵出身的趙遷也在觀察周邊的環境以及堡壘的布置,以著工兵的角度,在哪裡設置壕溝、在哪裡搭建矮牆、在哪裡增築炮台、甚至在什麼地方建造起一座小型的棱堡才能與旅順堡形成掎角之勢,無不在他的腦海中過過。

仔細觀察了好半天,趙遷有了一個大致的計畫,具體的東西還要等到精確測繪結果以及地圖、沙盤製造完畢才好開始全面性的建造。

想到這裡,趙遷突然想起了還當徵求下鄭奇和李還鄉這兩個部下的意見,鄭奇去檢查艦船去了,等他檢查完畢自會前來報告。那麼剩下的,也就是李還鄉了。

「李營官呢?」

「回趙帥的話,李營官在組織堡壘防務。」

一個營頭的部隊,他們將作為堡壘的守備部隊以及騷擾遼南地區的先遣部隊,所以才會派了李還鄉這個騎兵出身的軍官作為營官。經傳令兵一指,趙遷也看到了各部隊正在按部就班的接管著堡壘的防務。

直到良久之後,各部隊盡數進入到堡壘的各處要點,斥候更是撒了出去,監視左近的區域。完成了工作,李還鄉卻跪倒在了地上,大聲的向浙江父母墳墓的方向喊道:「爹、娘,兒子回到遼東了。等王師收復遼東,孩兒一定讓您二老能夠回到家鄉,回到咱們李家的祖墳!」

……

「這怎麼可能?!」

旅順失守,蒙古八旗的那個牛錄直接跑回了海州,回到海州之後,那個曾經從江南僥倖逃回來的蒙古牛錄章京才算是驚魂稍定,繼而向清廷發出了告急文書。

乾清宮的大殿上,在座的八旗權貴和朝中重臣們瞠目結舌的聽著這件曠古奇聞。明軍水師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突然就出現在了旅順口,遮天蔽日的海船一邊炮轟旅順港,一邊還能繞有餘力的組織數千大軍登陸。而他們也是歷經苦戰才艱難突圍成功,為的就是儘快把明軍出現在遼南的重要軍事情報上報給皇上和各位主子。

「還遮天蔽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