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現(下)

第一天的掃貨僅僅是試水,但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對於初步涉及此等領域的他們而言,無論好壞,起碼都是一份寶貴的經驗。

「一塊銀元一石糧食,比平價售賣高了四成四,這大概是官府設的卡子吧。」

奸商、劣紳聯手罷市,官府做出應對,即是調集物資,而非開設粥場,那麼官府在裡面設下一些限制也是在所難免的,沒什麼好奇怪。

「將心比心,若在下是官府的話,加上四成四的糧價是不少,可要是再多加上幾成,或是幾倍的話,那豈不就更好的杜絕了咱們出手掃貨、囤積居奇的可能了嗎。各位說說,這會不會是齊王府設下的一個圈套啊?」

由此憂思,關鍵還是在於雙方的政治地位不等。齊王府是如今之天下上升勢頭最好的一支勢力,也是最為強大的一支,而他們能夠依仗的無非是優待士人的傳統,蘇州士紳商賈的強大經濟實力,以及此番罷市過程中官府的容忍而已。

一人有此念頭,旁人也想起了一些可能是問題的所在,比如兩石以上就必須用銀元交易,這條限令就顯得分外扎眼。

「這個應該倒是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現在兌換自由,而且據在下所知,南京鑄幣局是日夜開工,齊王殿下連在金華時的那些借款都從未拖欠過一文,自也不會斷然廢除貨幣,那隻會打擊其自身的民心。若是不出所料的話,應該就是吃些錢息罷了,一塊銀元兌七錢二分,含銀六錢三分,拋開銅價、人工和火耗等費用,大概能賺幾分銀子,齊王殿下只會盼著銀元越發越多的。」

從信譽、利潤等幾個方面,經過了這麼一分析,眾人在思慮過後也是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繼而更是有人出言附和,認為銀元參與交易,但貨物在他們手裡屯著,只要造成蘇州城短期的缺貨,哪怕只有三五天,官府迫於民眾壓力就會進行妥協,而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湖廣以及各地的貨物是要花費時間種植、生產以及運輸的,咱們的銀子可就是在家裡的銀窖里存著,存了幾十上百年的都有,相較之下,官府的壓力只會更大。更何況,咱們現在抓緊時間聯絡,越多人參與,咱們的成功率就越大,也越安全。」

「遜翁此言真乃金玉良言啊,法不責眾,法不責眾啊,哈哈。」

受著眾人的吹捧,王時敏突然有了一種資本大鱷的身份錯覺。雖然,他並不知道這個名詞,甚至在場的所有人也沒有知道的,但是這份感覺讓他很是舒服,舒爽、刺激,比之年少時初嘗人事、比之初入官場擔任尚寶丞、比之幾年前畫出《仿梅道人溪山圖》的感覺竟都要好上許多,彷彿整個人都年輕了。

「還要僱傭更多的人手,修建更多的倉庫,光靠咱們現有的人手是遠遠無法進行如此規模的掃貨的,必須儘可能快的把官府調集的物資吞光了,讓他們入不敷出,咱們也才能夠少花費更多的銀錢。」

蘇州士紳、商賈們聯手對蘇州地面進行的掃貨行動在臘月初九正式展開。各家各戶銀窖里的白銀源源不斷的湧入到光復票號在蘇州府城的總號,換作銀元,運到各處的售賣點掃蕩他們看到的一切貨物。

從湖廣、江西等地運來的大米,到各地的特產,再到四川明軍和福建明軍運來的那些諸如獸皮、樟腦之類的東西,但凡是看見了,就直接撒銀元,絕對不還一句價錢。這份闊氣,以至於在幾十年後都不斷有親眼見證了這一幕的蘇州百姓對兒孫們說道:「爺爺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樣撒幣的。」

臘月初十,第一天的掃貨完畢,第二天的掃貨開始。由於昨天的大肆掃貨,消息在城裡傳開了,到了今天,大批的百姓走出家門,將積蓄的銀錢拿出來囤積日用品和過年的物資,以免官府的庫房被掏空後他們便會成為罷市的犧牲品,但也加速了庫存物資的消耗。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掃貨集團再度出擊,對準了全城的售賣點,繼續以銀元作為武器攻擊官府的物資庫存。

第二天如此,第三天亦是如此。掃貨集團繼續掃蕩市面,蘇州城的百姓的搶購潮也還沒有徹底過去,這對於官府的庫存壓力可謂是成倍的增長。

「罷市才幾天,官府就運了這麼多東西來,齊王是瘋了嗎?」

「齊王倒是沒瘋,學生以為這些物資其中怕是有不少是準備供應大軍北伐的,現在只怕是連北伐都要耽擱了。」

「耽擱了正好,咱們多賣些東西到北方,多賺些銀子把此番的虧空都補上才是正事。」

大宗售賣,官府的售價要稍高一些,以大米為例,江南糧食產量高,五錢銀子便可以買到一石大米。此番以一個銀元的價格售賣,高出市價44%,但是其他地區卻還是五錢,七錢二分是賣出去的。

假設糧食轉賣他地,參與掃貨的士紳、富戶首先就要扛下每石兩千兩分的虧損,還要防著官府將他們轉手賣到他地的糧食再倒賣回來繼續支撐,只能存在庫房裡,等塵埃落定之後再行售出。

「貨物多少倒是不怕,就是害怕票號沒了銀元,咱們還如何掃貨啊。」

「左手倒右手,要有多少有多少。再者不是說南京造幣局那邊日夜開工嗎,這個閘門是齊王府下給造幣局和光復票號的任務與蘇松常鎮四府官府之間的政策矛盾造成的,官府便是知道了也需要協調,自家不知道關的,那就怪不得咱們了。」

得月樓上一片哈哈大笑響起,官府並非鐵板一塊,各部門互相協調往往根本協調不出來個結果,最後只得不了了之。尤其是現在銀元發行和抵制罷市、應對掃貨等多般新事物同時出現,能夠協調出來的難度實在大得無法想像。

「弄不好過些日子他們反應過來了,還是先要到齊王府里扯皮、吵架,哪還顧得上咱們。」

「不是弄不好,是一定如此!」

臘月十三,府城百姓的搶購潮總算是過去了,但是掃貨的力度卻並沒有下降。事實上,若非是人力、車輛、庫房以及銀元兌換速度等方面的限制,他們本可以直接將第一批掃貨款直接拋出去的。不過撐了幾天,官府的售貨速度已經出現了刻意減慢的跡象,倒是銀幣兌換的速度卻一點兒都沒變,完全沒有出乎他們的所料。

「昨天夜裡,顧賢侄帶來消息,說是常州那邊已經有些士紳決定參與了。就在剛才,老夫在鎮江和松江的熟識也先後送來了書信,說是願意共襄盛舉。現如今咱們這邊參與者越來越多,能夠調動的銀子也越來越多,倒是官府那邊,只怕是撐不了幾天了。」

王時敏輕撫鬍鬚,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登時便引起了一陣阿諛之聲。片刻之後,那個矮胖糧商姍姍來遲,見到眾人便是第一時間就道出了此番的喜訊。

「諸君,在下花了大錢,從府衙里得到消息,官府的庫房裡,存貨已經見底兒了,明天只怕是連半個時辰都撐不下去!」

聽到這個消息,在場眾人登時便是彈冠相慶。這幾天雖然短,但是銀子可是一點兒也沒少花,先期的掃貨款早已花了個精光,不下八九百萬兩白銀扔進去了,現在也總算是聽見了個響兒了。

「諸君不要高興的太早,現在還只是第一階段,官府還在不斷的運貨,咱們在接下來的幾天還要再接再厲,衝過了這一關,這江南就還是咱們說了算。」

成功的希望就在眼前,宴會也匆匆的結束,等待明天一早起來,親眼看著官府被迫停止供貨的那一瞬間。

第二天一早,眾人不約而同的趕到閶門大街,這裡是蘇州最為繁華的商業街,也是此次掃貨大戰的主戰場,在這裡觀察情況是最為貼合整體情況的。

眾人在城門不遠的一處三層小樓里落座,管家和掌柜的早已派出,待到開市的時辰,於票號里換過了銀元,掃貨如期上演,只是售罄的消息卻遲遲不曾送到。

「遜翁,快看,城西那邊,有車隊到了!」

這些日子,運貨的方向最主要的無非是滸墅關、吳淞江這兩處。這兩處的鈔關和碼頭他們早已派人盯著了,消息並非沒有,但是此前他們已經計算過了,以官府此前的運力來看,今天斷貨是必然的,而這兩處運來的貨物數量也沒有突破平日里的貨運量,原本他們還在為售罄的消息時時不到而疑惑,到了現在,一切也就算是瞭然了。

「太湖,從太湖過來的!」

車隊入城,皆是從城西碼頭那邊下來的貨。後續的貨物還在碼頭上等待,最先下船的貨物便以著最快的速度運到了此間。

「杭綉!杭綉!」

「四明山雲霧茶,雲霧茶中精品。」

「金華的白糖和冰糖,機械壓榨,價廉物美。」

「江西的大米,產自鄱陽湖畔,好地、好水、好良種。」

「……」

閶門大街上,全新的叫賣聲響起,舊有的叫賣聲也不過是停歇了片刻就再度響徹。小樓上,愕然無語了良久,王時敏深吸了口氣,一把便拍在了案子上,震得茶杯里已然冰冷的茶水都濺到了他的手上。

「浙江和江西是齊王收復最久的地區,必然也將會是他的底牌所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