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四十八章 卷平崗(上)

從正月底自江西出兵開始,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陳文親率的北路軍就掃蕩了黃州、武昌等府縣,席捲武漢三鎮。

接下來,兵分兩路,樓繼業帶著一個營的戰兵以及這一路下來的降將降兵開始掃蕩漢江流域。有著降將勸降和擔保,同時有著一個營的江浙明軍作為底氣,沿途的各府縣綠營無不望風披靡。很快,漢陽府、德安府、安陸府乃至襄陽府和鄖陽府等地無不聞風而降。

滿清當年入關之後,能夠以著極快的速度席捲天下,皆是積威所致,促使明軍、順軍大量降清,充當其南下、西進的馬前卒。如今江浙明軍三次擊敗滿洲八旗,更是斬了濟爾哈朗這樣的滿清碩果僅存的老牌名將,此消彼長之下,這份恐懼感很快就在廣大的綠營兵之中蔓延開來。

樓繼業西進之順利,一如江浙明軍兩蹶名王之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那般順遂。與此同時,陳文也沒有閑著,先是派出了安有福統帥餘姚師南下,而後等到後續跟進的地方駐軍控制武漢三鎮,他也帶著丹陽師的大部去殺向湖廣南部地區。

安有福率先出兵,大軍指向安陸府的南部和荊州府的中、東部,隨後轉而南下,打出了勤王討逆的旗號,經岳州府的西部,進取尚在西南明軍控制中的常德府城。餘姚師攻略洞庭湖西部,陳文則帥軍南下,經傳檄而定的武昌府南部和岳州府東部前往長沙。

早在陳文進攻武漢三鎮之際,吳登科就已經攻陷了長沙府,比之預期的速度要慢上一些,說到底還是西南明軍的守城部隊遠比早已喪膽的綠營兵要有著更強的作戰意志。不過攻陷長沙之後,臨近的府縣便再沒有可當一戰的兵力了,豫章師和隨後跟進的四明師在收取了寶慶府之後,也帥軍北上去與陳文、安有福匯合。

大軍在常德府完成了集結,這是早已計畫好的,孫可望迫不及待的內訌,抽空了湖廣的兵員,才使得陳文能夠如此迅速的攻城略地。

不過時至今日,湖廣一省也並非全部收取。鄂西的土司們紛紛向陳文表達了善意,對他們而言,只要確保封建利益,確保他們在當地的土皇帝的地位,元也好,明也好,清也好,隨便什麼人當權都能獲得他們的善意,甚至可以隨軍出征、率部勤王,只要別改土歸流和侵犯土司對土民的特權就行。

其他的地方,湖廣最南端的郴州府、永州府、靖州府以及衡陽府的南部和廣西的桂林府等地,守軍自保有餘,進攻不足,只能坐困當地而已,吳登科和馬信便沒有理會他們,而是選擇了儘快北上與陳文匯合,以迎孫可望大軍。

常德府以西的辰州府乃是貴州的門戶要地,孫可望當年拼盡全力也要在他想像中的尼堪擊潰李定國之前把辰州府拿下,為的就是確保貴州的安堵。結果孫可望攻陷了辰州府,李定國也取得了衡陽大捷,但是孫可望此前就埋下的炸彈爆炸了,馮雙禮等人沒有與李定國匯合,致使屯齊率領大軍逃出了李定國計畫的包圍圈,從而才有了岔路口之戰,也算是一報還一報。

辰州府的重要性如斯,孫可望可以不守寶慶、不守郴州、不守永州、甚至不守常德,但是辰州卻一定要守,其重要性甚至高過了長沙府。

短短的一個半月,大軍分兵數路,掃蕩湖廣一省的中部和北部,如今已經在常德府完成了集結。根據情報顯示,孫可望也在馬不停蹄的向辰州趕來,如今已經回返到了貴陽府的地界。

貴州一向是被孫可望視之為禁臠,但是出了常德府,一旦進入辰州府地界也就進入到了山區,陳文相較孫可望在兵力上是處於劣勢的,是殺入辰州與其決戰,還是在此靜待孫可望的到來,卻也是一個選擇。

「辰州沿著沅水順流而下便是常德,我軍不能坐等孫可望前來,萬一他若是僅以辰州為底線的話,我軍再想進軍,就勢必要穿越大片的山區。但如果能在孫可望趕來之前拿下辰州,那麼我軍完全可以在辰州府南部的河谷、盆地與其決戰,更好的發揮我軍的兵種配置優勢。」

「那就繼續進攻吧,咱們儘快解決了這裡的齷齪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沒時間跟孫可望那廝耗下去。」

大軍在湖廣大地上風捲殘雲了一番,如今在常德也僅僅是修整了數日就繼續向辰州進發。不過相比在湖廣平原上「飆車」的江浙明軍,孫可望的日子就難過得多了,他從雲南與貴州的邊境撤軍,返回貴陽,而後在趕往辰州。大軍此前去雲南就已經奔波了一個多月了,現在又要跑更遠的路,而且隨著告急文書的不斷送達,這支十萬以上規模的大軍也只能在貴州的山道上拚命行進。

五月十二,孫可望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跋涉,總算是趕到了貴州與湖廣的邊界,接下來的道路便可以利用到河流作為部分運力,從而稍微輕裝簡行的趕往辰州。

奈何,辰州現在趕過去也是援救不得了,一個月的時間,陳文早已攻陷了辰州府,大軍甚至已經在辰州南部的沅州一帶集結,正等著孫可望這個對手趕來。

陳文打出的旗號是勤王討逆,討的自然是孫可望這個逆。不過在他們看來,其實就是來搶地盤的,甚至還很有可能將他們的未盡之事做下去,而陳文也確實有這個實力。

當然,即便不提這些有的沒的,孫可望平白無故的丟了湖廣南部,兩軍已然交兵那就不可能再有什麼和平可言。更何況,遷延日久,雲南那邊的李定國和劉文秀是個什麼心思也還很不好說,所以還是要儘可能快的與這支兵力不過只有他們三分之一的江浙明軍進行決戰,只要解決掉了這支江浙明軍的主力,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

修整了數日,秦藩大軍便大舉東進。此時此刻,江浙明軍在沅州已經駐紮了些時日,可謂是養精蓄銳已久,秦藩大軍所到之處,更有無數的騎兵窺伺,甚至就連戰場也都是陳文計算好的。

江浙明軍在戰略上以快打慢,依靠著超越時代的行軍速度更是搶佔了先機,孫可望勞師動眾的前往雲南,而後又匆匆忙忙的趕回來,軍士的疲乏也並非是這幾日的時間就能夠全部緩過來的。不過,眾將一致對外,軍心上也是有利的,更何況他也並非沒有殺手鐧。

隨著大軍的不斷推進,江浙明軍的騎兵不斷的向東壓縮,直到距離沅州州城向西二十餘里處下寨,連營三十六座之多。至於之所以選在這裡,乃是因為江浙明軍的主力正在沅州州城。

沅州州城,正在潕水的自西北向東南與自西南向東北的拐角處,兼有自北向東西兩個方向的護城河存在,地利上對守軍是頗為有利的。這座城池是北宋新黨宰相魏國公章惇鎮壓辰州、沅州騷亂時的手筆,為鎮壓叛亂而建,自然是堅固非常。後來歷朝,更是多有修繕和加高、加固,到了乾隆六年時甚至已經達到了周長5000多米、高10米、厚5米,修炮眼736個的規模。

孫可望很清楚,陳文選擇在此處安營紮寨,正是因為這座有著「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的所在乃是連通貴州和湖廣兩地的大門。搶先一步佔據此間,孫可望就會如同被人掐著咽喉,繼而在窒息中慢慢死亡。

「陳文那廝狡詐多智,兇猛異常,他帶來的那幾個部將也都是有名有姓的宿將,就連八旗軍都屢敗於其手。這次對於咱們秦王府乃是生死攸關的一戰,所幸陳文託大,只帶了四萬多戰兵就敢到咱們的地頭上與咱們決戰,這次定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孫可望竭盡全力的想要振奮士氣,這一戰也確實如他所言的那般生死攸關,畢竟以著他現在的處境,正是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的時候,一旦有個行差踏錯,想要借著追究他此前軟禁天子、謀劃篡位來上位的傢伙絕不會在少數。

至於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無論是李定國、劉文秀,還是永曆、夔東眾將,亦或是他的這些部將,到時候他都已經完蛋了,就更顧不上其他的了。

「國主所言甚是,此乃前所未有的強敵,更當竭盡全力才是。」

白文選大聲附和,他本人對內犯是有抵觸情緒的,但是與江浙明軍交戰卻是毫無心理壓力。而孫可望此番也是以他為中軍主將,負責調控全軍。

有了白文選起了這個頭,眾將也是紛紛出言附和。不比內犯,沒有忠君思想掣肘,「西營」出身的秦藩大軍上下都是卯足了勁兒來與江浙明軍這支「撈過界」的「官軍」來決一雌雄,看看到底是哪家更為強大。

「眾將如此,孤心中甚慰。既然如此,那就分派任務。明日出遊騎繼續試探陳文的虛實,不出意外的話,後天一早出兵與其決戰。屆時,白文選主中軍、馬進忠負責左翼、馮雙禮負責右翼,孤親領駕前軍作為爾等後盾。另外,武大定、張勝,你二人選七千鐵騎繞道後路,奪取沅州州城!」

「末將等謹遵國主號令!」

沅州州城現在是陳文的大營所在,糧草皆屯集於此,兩軍決戰,陳文自然是要越過潕水的,屆時後路大營被奪,軍心必受影響,秦藩大軍的勝算便會再上一層。

孫可望算得清楚,更在於盤踞多年的他們對此間地理環境的了解程度遠勝於初來乍到的江浙明軍的自信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