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三十四章 野望(上)

「吃皇上的飯!」

「吃皇上的飯!」

「穿皇上的衣!」

「穿皇上的衣!」

「大清在,旗人富貴萬代!」

「大清在,旗人富貴萬代!」

「大清不再,旗人死無葬身之地!」

「大清不再,旗人死無葬身之地!」

領了開始訓練的皇賞,這一萬七千餘來自於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的新軍於京師城外的大校場上,在剛剛代病重垂危的兵部右侍郎胡全才充當總理新軍編練衙門會辦大臣的劉成的帶領下齊聲高呼。一時間,竟也是聲震雲霄。

這一萬七千餘人的新軍無不是來自於此前圍剿山東義軍的八旗軍,俱是滿清在京城的八旗軍的精銳部隊。編製上,這支新軍光是步兵就足有一萬零八百人之眾,分為五個鎮,每個鎮分作四個營頭。除此之外,高達五千的騎兵,在步騎比例上達到了驚人的二比一,炮兵也是每個鎮擁有十二門火炮之多,平均火力配置上便是比起江浙明軍也不差什麼。

「愛卿,長矛手是不是有點兒太少了?」

一萬零八百步兵當中,長矛手和火銃手的比例是二比一,也就是說,每兩個火銃手才配備一個長矛手,火銃手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火力上比起江浙明軍是存在著優勢的,更何況還有新戰法的應用,火力優勢就更為巨大了。但是長矛手的比例過低,這確實是一個讓不少親貴看著很礙眼的地方,便是順治這麼個不知兵的皇帝都能感受到戰陣似乎有些單薄的樣子。

「回皇上的話,奴才與湯先生提過,湯先生請來的那位古先生說這是現在泰西最好的戰陣,便是對上西班牙方陣也是能夠輕而易舉的將其擊破的。」

劉成此言,順治聽得不甚明白,更不能理解。不是說江浙明軍始終在強調肉搏戰嗎,難道是走上歧路了,對於他這樣含著金湯勺,在深宮婦人的懷抱中長大的皇帝而言,軍事上的東西實在是有些難以理解。

所幸的是,他是皇帝,劉成是奴才,自有為主子分憂解惑的義務,幾經解釋,順治才算是勉強把這東西弄出了些門道出來。

「愛卿用心了,先練著看看,不行不是還能改良呢嗎?」

「皇上聖明。」

「剛才那段吶喊的詞兒是愛卿編的?」

「回皇上的話,正是奴才。奴才想著咱們旗人和那些腐儒不同,都是直性子的漢子,詞兒用得直白一些就肯定能懂。奴才想著,咱們旗人都是吃著皇上賞的飯,穿著皇上賞的衣服,自然要為皇上效犬馬之勞。奴才在浙匪那裡見過,匪首陳逆就是用什麼夷夏之防和分地來邀買人心,欺騙那些不知所謂的愚民為其效力。既然他能用,奴才覺著咱們大清又為何用不得?」

「好!」

聽到這話,順治拊掌而贊。新軍的編練能夠得到他首肯以及大力推行,說到底,劉成提出的編練新軍,其實也是在為他爭取更多的八旗人心。

唯有如此,他的皇位才能更為穩固。當初僅僅是劉成多說了那麼一句話,順治就大方的將旗從正紅旗這個下五旗的旗下官抬到了上三旗的正黃旗,編練新軍的聖旨上還特別註明了要將劉成從牛錄章京升遷到梅勒章京,正是因為劉成的提議有利於強化皇權。

此時此刻,劉成又在發皇賞的時候來了這麼一手,即便不明白也不知道洗腦這個詞,順治有能理解這份用意以及這份用意所能夠促成的實際效果。

就像八旗軍騎射無雙,其實在遼東,八旗軍主要還是以步戰為主,隨後騎兵追擊,有時候盾車沒有運到都未必能打贏。至於單純的小規模騎戰,有時也未必能打得過那些明軍養出來的精銳家丁。但是只要說多了,人們也就真的信了,甚至京城的百姓還有八旗軍能夠站在奔馬上射箭而箭無虛發的說法,這等連順治自己都不信的鬼話卻早已深入人心。

「愛卿真乃朕之腹心,若能立下功勛,朕以為日後便是抬旗到滿洲八旗,甚至是上三旗也不是不可能的。」

偌大的蘿蔔砸在頭頂,劉成當即就愣在了當場,待他反應過來,亦是連忙拜倒在地,口口聲聲的無不是要為順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語。

校場上,君臣盡歡,大軍組編完畢,今天接了皇賞,明天便正式開始練兵。士卒們返回營房修整,明天開始的訓練,其強度是模仿江浙明軍的,劉成拿出訓練計畫之後也著實讓其他八旗將領面色不愉。不過,新軍乃是八旗親貴們寄予厚望的,訓練自然也是勢在必行。

順治一行回到皇宮,劉成還在大營,除了因反對無效而稱病在家的常阿岱以外,此刻大殿里只剩下了滿洲的親貴和重臣,莫說是漢人了,就算是蒙古人也是一個也無。

今天的大營一行,順治和親貴重臣們很是滿意,那支新軍本就是精銳,如今看來,劉成至少稍顯手段,軍隊的士氣就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對八旗軍而言乃是極大的好事,尤其是現在這般士氣低落,更是難能可貴。

「皇上,奴才以為,最好用綠營編練一支如浙匪編製的軍隊來作為陪練,只要新軍確實能夠壓制浙匪,再行擴軍。屆時此軍一成,浙匪自是不在話下。」

「皇侄言之有理,其實劉成那個奴才也提過此事,只是現在國庫吃緊,陪練的綠營只能編練出一兩個局來。說到底,還是要看鄭親王、鰲拜和劉成那奴才的手段。」

順治知道,他的侄子富綬如今是有心在新軍編練成功後獨領一軍的。不過比起這個沒有太多軍事經驗的侄子,順治更加看好鄭親王濟度、信郡王多尼和貝勒屯齊的,這三個人都是上過陣的,總比富綬要靠譜許多。

不過,他也是需要富綬的鑲白旗支持的,對於這份殷切也有所暗示,至於什麼時候讓其真的領一支新軍,那還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

「皇上,奴才覺著,還是要讓鄭親王和鰲拜那個奴才看緊了那個漢狗,新軍是咱們八旗的,可不能讓他在其中有太大的影響力。」

防範漢人,這是滿清的傳統。當年的漢軍旗雖然不斷擴張,但是漢軍旗的那幾個老資格武將卻無不是被皇太極來回來去的打壓。入關之後,漢軍旗再度大幅度擴張,兵力很快就超過了滿洲八旗,但是武將們分駐各地,也是時時打壓,為的就是防止出現漢軍旗擺脫滿洲八旗制約的危險狀況。

「皇兄放心,朕已經知會過鄭親王,也告誡過鰲拜。對於漢人,咱們能用,但也是要防著的。」

「皇上聖明。」

兀自喝了口茶水,有些涼了,順治剛想要責罵身邊伺候的太監,卻想起了此番乃是親貴們的秘密會議,就連那些太監也都已經被趕出去了,現在回來也有一小會兒了,茶水不涼也早就涼了。

眼見於此,順治乾脆也不喝了,便向在座的親貴重臣們繼續說道:「諸位親貴都看到了,新軍算是有了一個架子。這是咱們八旗的希望,日後能不能戰勝浙匪就看他們的了。但是現在國庫日漸空虛,朕的內庫也撐不了多久,開源的事情還是要儘快著手的。」

「皇上所言甚是,奴才也覺著是要儘快著手行事。不過劉成那奴才提的借款,現在只怕不太好辦,奴才倒不怕那些士紳富戶不借,怕的是把他們惹毛了,萬一把浙匪招來,咱們大清還沒準備好,若是未能取勝,可就是滅族的大禍了。」

「確實如此啊。」

聽到此處,順治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剛剛親政的時候,滿清是上升期,他很清楚的記得,當時明軍在各路戰場都是大敗,即便是在浙江,有著舟山一戰,陳文殺入金華當時也被所有人看作是瑕不掩瑜的小事。結果誰知道,這點點微瑕,如今卻成為了滿清的心腹大患,著實讓人無言語對。

現在的滿清,看似尚有半壁江山,但其實已經開始走下風了,而江浙明軍卻是蒸蒸日上,此消彼長,對於有可能將陳文招來的事情,他們總還是有著一份忌諱的。畢竟,現在的局勢,已經不是濟爾哈朗還在的時候,而他們也不似濟爾哈朗那般急於與江浙明軍決戰,反而是想拖到新軍成型再行決戰。

「那第二策呢?」

順治說到那所謂的第二策,豈料,眾親貴們的眼睛卻都亮了起來,彷彿那些財貨就真的擺在他們眼前,觸手可及一般。

「劉成那奴才的第二策,奴才以為沒問題,朝鮮的那些兵,就算是隨便挑個綠營過去都能平趟,更別說是動用八旗軍了。就是朝鮮到底有沒有銀子可以刮,當初他們可是被倭寇險些滅了國的,積蓄不知道還能剩多少。」

「積蓄是積蓄,奴才記得,朝鮮每年的稅收數量很是可憐,只怕到時候白費了氣力。」

進攻朝鮮,去那裡搶上一筆乃是劉成和胡全才琢磨出來的計畫。其實他們也有過另外一個計畫,那就是去搶晉商八大家的。晉商之富在當時和後世都是聞名天下的,搶上一回就夠堵上財政赤字的,而且盈餘出來的也可以用來擴軍,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過,一來胡全才本人就是山西人,二來則是山西的晉商只有銀子,沒有糧食。現在漕糧斷絕,人是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