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三十三章 新軍(下)

劉成口號喊得山響,但是八旗親貴們卻無人為之喝彩。八旗在關外時戰鬥力強勁,但也並非是無敵的,入關之後倒是摧枯拉朽,其實大多也是不可戰勝的威名以及比之大明、大順乃至大西更為合理的施政所致。

到了最近的幾年,即便是沒有陳文,八旗軍的頹勢也已經顯露了出來,更多的還是需要以漢制漢和明軍內訌才能繼續維持戰線。說到底,關內的花花世界對於蠻族戰鬥力的腐蝕太過驚人,當年的金人不也就真正威風了那開國之初的一代人嘛。

所謂滿萬不可敵,這是需要長久時間積累的赫赫威名,現在滿洲八旗那個所謂的不可戰勝的神話已經破滅了,前有李定國,後有鄭成功,現在外加個陳文,都不是什麼好惹的。想要重新樹立起來,首先還是要打敗陳文。其他的,說再多也沒有用。

但是,現在滿清的現實問題很多,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口數量,別說是比之明末大亂之前七千萬丁的大明,就是比起蒙古人他們也就是個小不點兒。

現在滿洲八旗在江浙戰場上損失近萬人,這對於只有不到五萬丁的滿洲族群來說太過致命。滿洲人口數量過低,急需蒙古和漢軍八旗作為補充,可是大肆強化後者,又會變成太阿倒持。為今之計,唯有依靠改革戰法來強化軍隊的戰鬥力,威懾力重新獲得,以滿洲制蒙古、漢軍,以八旗制綠營的格局才會重新得以恢複,而這也正是他們需要劉成的地方。

「你這奴才的意思是說,八旗軍學洪承疇那奴才編練那個什麼勞什子的方陣?」

劉成此前提到過,前後有兩戰,江浙明軍的傷亡比例要大大的高出歷次作戰,第一次是神塘源大捷,那第二次就肯定是玉山大捷了。

數萬北方綠營,其中更多有甘陝綠營的精銳,洪承疇掏空了江南的庫房才籌建起來的大軍,只用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就徹底灰飛煙滅,順帶著連整個江西都給丟了。那一戰是江浙明軍真正走向崛起的一戰,更是滿清在江南統治宣告崩壞的一戰,結果顯而易見,更是讓親貴們痛心疾首,但是一些平日里關注軍務較多的,比如屯齊就注意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哪怕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

劉成在北京數月,卻也知道,屯齊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的孫子,如今的爵位是鎮國公。此人從皇太極時代就隨軍征戰,軍事經驗乃是如今親貴中首屈一指的,不過幾年前跟著尼堪南下,尼堪身死,他雖然在轉年打出了岔路口之戰,遏制住了西南明軍勢如破竹般的攻勢,但是死了一個親王,他也因此而被清廷奪了貝勒的爵位。

「鎮國公所言,正是奴才接下來要提到的,但是奴才想要說得卻也不儘是如此。」

咽了口唾沫,潤了潤乾燥的喉嚨,劉成繼而向眾親貴說道:「誠如鎮國公所言,第二次便是浙匪的所謂玉山大捷。這一戰時,奴才已經離開了浙匪巢穴,前去應洪經略手招,但是沒等奴才趕到,洪經略就已經兵敗廣信府。至於那一戰中浙匪的戰損,乃是出自故江南江西總督馬國柱之手,他安插在金華府的細作費勁了手段才弄到了傷亡數字,不過也正是如此,被浙匪的軍情司擒獲。」

「那一戰中,東南經標損兵數萬,但是在玉山縣以東的野戰之中,尤其是在浙匪的擲彈兵出場之前,雙方的兵員損失相差不大。」

「前期的炮擊,浙匪採用了全新的射擊方法,名為跳彈射擊,對厚重的方陣乃是有著奇效的,但是戰鬥中期的肉搏戰階段,浙匪的鴛鴦陣、長槍陣皆比不得官軍所用使用的泰西方陣,傷亡對比漸漸被官軍扳了回來。若非浙匪在最後關頭投入了擲彈兵,洪經略擊敗浙匪並非不可想像。」

戰報上,多尼、濟度、屯齊等人都是看過的,便是順治在劉成的提醒下也早已注意到這一點。西班牙方陣對於江浙明軍的方陣威脅性更大,但是最終的敗績也是無法逆轉的,至少他們是想不過這一點,甚至即便是劉成,亦是如此。

為他們那一黨中的大批東南幕府成員的開脫只需要點到為止即可,劉成沒有打算在此繼續浪費時間,接下來,他便把他所要借著這前後兩戰所要向權貴們講述的底牌徹底揭開。

「奴才提及的這兩場戰事中可見,舊戰法面對浙匪,遠不及新戰法來得勝算更大。」

此言一出,如多尼、濟度等人不由得點了點頭,隨後只聽劉成繼續說道:「但是,變革新戰法絕非易事,能否奏效不是說說就可以的。浙匪,也有一個鋸齒陣效果不佳的事實存在,即便是浙匪師法的戚繼光,鴛鴦陣亦是多有變革,而改良的時間卻恰恰是我大清現在最欠缺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浙匪到底什麼時候就會起兵北上!」

此言一出,在場的權貴們無不皺眉,便是順治亦是如此。時間對滿清太過不利,因為主動權現在在陳文的手裡,陳文想什麼時候北伐就可以什麼時候北伐,至少從他們的視角看來確實是這樣的。

「大清沒時間進行耗時耗力的改良,唯有一次到位,編出足以碾壓浙匪戰法的良方。而這一點,其實故東南經略早已有了先見之明,經過了上百年調整的西班牙方陣確實有效,浙匪如今也進行了針對性的改良,即便是真的編練西班牙方陣也無濟於事。是故,大清需要更好的戰法,而在泰西,西班牙方陣其實已經落伍了,他們有更好的戰法,我大清完全可以照搬過來。」

歐陸的近代方陣,經過了幾百年的不斷改良,西班牙方陣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不過如今已是十七世紀中葉,歐洲戰場上西班牙方陣也早已不吃香了,戰事頻仍導致了歐洲在戰術的更新上要領先全球,而按照劉成的說法,他們只要學習最先進的就可以了。

「不對啊。」

確實不對,湯若望比之僅僅認識幾個月的劉成而言,乃是滿清皇室的老朋友了,劉成費盡心力為湯若望和西法張目,那若是湯若望將他一腳踹開,甚至不用湯若望,親貴們只要師法泰西,那麼劉成這個叛將也就沒有什麼用了,那他有何苦來哉呢。

「即便是如你這奴才所言,新軍能夠野戰擊潰浙匪,但是江浙水網縱橫,大軍總是要重返的,皆是光是靠著厚重的方陣而重新進入利於浙匪的地域,沒有騎兵配合,船隻也不可能比得過,朝廷又如何能迅速的滅掉浙匪?」

「回王爺的話,這一點,奴才早已想過。北人騎馬,南人駕船,騎射為我大清所長,但是水師就要差上很多。辦法不是沒有,招降納叛是其一,末將與浙匪內部諸多武將皆是熟識,浙匪這些年與江浙士紳的關係也很是不睦,一旦浙匪在北方失利,後方勢必狼煙四起,我大清行招撫之策,安撫士紳和降將,江浙屆時自可任由我大清鐵騎馳騁。」

這就對了,劉成不可能沒有給他這麼個降將留後手,即便是他沒有留,他那一黨之人也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有了劉成此言,親貴們便放下了一半的心,畢竟滿清想要借劉成招降陳文的部將,千金買馬骨的道理還是要的。

「其二,西法學來,也要與八旗傳統相符,另外還要專門對浙匪進行針對性改良。朝廷沒有必要摸著石頭過河,只要上了橋,是在橋左邊走,還是在橋右邊走,自然可以根據情況而定。」

「此言大善,奴才以為,劉成這個奴才言之有理,皇上沒有看錯人。」

「正是如此,這奴才是個能辦事的。」

「……」

新軍勢在必行,八旗親貴們由於緊迫性的存在也趨向於變革戰法,以應對江浙明軍的巨大威脅。這裡面並非沒有反對者,正紅旗的旗主和碩巽親王常阿岱就是一個,不過相比兩紅旗,八旗之中已有六個旗站在了改良的旗幟之下,即便是兩紅旗也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之中,設法說服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滿清建立已有多年,但是皇太極的改革和多爾袞時代的入關,使得這一野蠻人部落集團在清初的歲月依舊擁有著較高的活力,執行力比之清末也更為強大。歷史上三王內訌,孫可望降清,滿清立刻就能動員起大量的八旗、綠營進行針對南明的滅國之戰,如今在江浙明軍的巨大壓力下,關乎生死存亡,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從征山東的大軍回師京城,修整了數日後便重新聚集到城外的新軍大營。揀選、組編,議政王大臣會議日以繼夜的商討、權衡、爭奪,劉成和湯若望帶來的顧問也是全程陪同,據理力爭。

十天之後,人員和建制總算是確定了下來。然而,新軍組建,很多事情根本不是那麼簡單的,人員、建制、戰法什麼的都好說,但是錢糧、武器才是關鍵中的關鍵。而現在,滿清的財政赤字過於巨大,首當其衝的是要設法開源節流,才能有支撐下去的本錢。

「重慶府不能再守了,整個四川包括保寧在內,每年收入不過幾千兩,可光是重慶一府,官吏綠營的餉銀就要十幾到幾十倍之巨,朝廷現在需要開源節流,奴才以為重慶府是不能再守下去了。」

「放棄重慶府,若是夔東的賊匪進取全川又當如何?」

「那就給他們好了,現在四川已經沒人了,他們佔了地盤,首先要解決的是橫行川地的豺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