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遲來的黎明 第一十六章 摧枯拉朽(中)

二月中旬,孫雲軒奉命自上川島出發,駛向浙江。出海之後,首要的敵人便是清廣東水師副將許龍的水師。

許龍其人,其實與孫雲軒一樣,都是粵海的海盜,但是不同於孫雲軒這些抗清義軍,許龍選擇了為韃子張目,而滿清自身的水師處於嚴重劣勢的情況下,對於擅長海戰的武將也很是倚重,黃梧如此,施琅如此,許龍亦是如此。

然而,隨著陳文在廣信府取得決定性勝利,深入南方的廣東、福建清軍的處境就開始陷入到極端的被動之中。江門大捷,陳奇策陣斬蓋一鵬,清軍廣東水師受創甚重,而尚可喜在接下來也不可能繼續向水師大量傾注日漸減少的資源,許龍的水師依舊存在,但是對制海權的控制卻微乎其微。

這對尚可喜來說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對廣東明軍而言卻恰恰是最大的好事。孫雲軒一行乘船出發,很快就繞過了重新為許龍所控制的廣州灣,有驚無險的駛向福建水域。

抵達南澳水域之前,在外海遭遇了一場小風暴,最後倒是有驚無險,不過抵達南澳水域後,很快就遭到了福建明軍的攔截。

「末將是提督廣東水師,凌海將軍陳奇策陳帥麾下管炮隊游擊孫雲軒。」

孫雲軒拿出了印信,南澳的福建明軍軍官檢查完畢,確定印信確實是明軍的,只是孫雲軒要去浙江倒是讓他不得不做出處置。

「敢情先孫游擊移步中左所。」

原本孫雲軒就很急切的要趕去浙江,這畢竟事關著兄弟們的生死存亡,聽到這話,當即他就向那個軍官表達了他的不滿。

「這位將軍,末將是奉了我家大帥之命趕去浙江求援的!」

然而,那軍官卻並不在意。他的任務是檢查南澳水域的船舶,只要是商船,只有繳納了鄭氏集團的過路費才能通過台灣海峽。不過這一次,孫雲軒帶來的消息卻著實讓他一驚,廣東大亂,這對於福建明軍而言或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他作為巡海軍官,能夠在發現情報時作出更好的處斷,總會得到些賞賜的。

「孫游擊,本將這麼說吧,你們這一行沒有我部發放的旗幟是不可能通過福建沿海的。」唱了白臉,那軍官緊接著又補上了一句:「其實你們去浙江,也總是要經過中左所的,耽誤不了一日半日的。」

閩粵沿海走海的人都知道,從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那一輩,就有這樣的規矩。除非再往東繞路,走澎湖一帶,那樣的話,一來船上沒有熟悉那條海路的嚮導,二來則是那裡現在是紅夷的勢力範圍,與其路過那邊去面對立場不明的紅夷,還不如到中左所去講道理呢,畢竟西寧王和延平王還是姻親不是。

「好吧,那咱們現在就啟程吧,早一日,廣東那邊就能少死一些兄弟。」

重新規划了航線,由一艘福建明軍的海船護送,兩條海船直接啟程出發前往中左所。南澳在粵東,曾是鄭成功起兵抗清時最早的根據地,而中左所則在閩南,兩地相去不遠。是故,沒過多久他們就來到了這座軍事重鎮。

「看來延平藩去年受創不輕啊。」

老船長在永曆八年的新會之戰前曾載著李定國的信使前來求見鄭成功,為的是聯手進攻廣東。那時的福建明軍兵強馬壯,比之歷史上同期還要強上太多,畢竟鳳巢山之戰沒有發生。可是現在,稱不上潦倒落魄,但是軍隊的士氣顯然是要低落不少,細看去路過的明軍的武器、軍服都顯得有些破舊,唯有港口如織的海船還是老樣子,甚至還要更為繁忙一些。

孫雲軒沒有來過此間,此刻也沒有興趣琢磨老船長的感慨。他的任務是去浙江求援,既然已經確定了福建明軍實力大幅度退化,那麼此刻就不過是來走上這麼一遭,儘快離開此地趕去浙江才是正途。

有人帶領,沿途的檢查雖然免不了,但是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卻是省了,於是他們很快就抵達了中左所的延平郡王府。

他們的到來,鄭成功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在他看來,尚家和耿家,乃至包括潮州的牆頭草郝尚久都不是真心實意效忠大明的,無非是被陳文逼迫得不得不如此。現在西南的秦藩、西寧藩兩路明軍內訌在即,尚可喜不跳出來那才叫奇怪呢。

不過不得不說,尚可喜掐的這個時間點很好。現在臨近的各勢力不是如他一般的虛弱,就是被其他勢力牽絆。陳文倒是取得了全國戰略的主動權,但是大軍去年年底還在大踏步的收復南直隸淮河以南的地區,現在即便是想,也缺乏足夠的精力來迅速對尚可喜進行干擾。而尚可喜一旦佔據兩廣,必然會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勢力,到時候在西南與李定國、孫可望互相牽制,面向東南則可以與孫可望聯手遏制陳文西進,想那孫可望也是不會拒絕的。

然而,這世上,法、術、勢三者,法、術再強,往往也敵不過一個大勢所趨。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將大勢扭轉過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尚可喜的這一次就是如此。只可惜,手握大勢的那一方,似乎並不打算放任局勢脫離掌控。

鄭成功在廣東是有眼線的,那裡出現變亂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簡明扼要的詢問了一番,鄭成功拿起了案上的一封書信,便將孫雲軒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這上面。

「爾等不必去浙江了,越王早已修書於本王,大軍不日兵發福建。你們現在趕去,十有八九是要個撲個空的。」

……

永曆十年三月初三,這一天是上巳節,相傳是軒轅黃帝的生辰,在這一天總是少不了水邊飲宴、郊外游春之類的慶祝項目。然而,就是這麼個喜慶的日子,陳文卻已經站在閩浙之間最為重要的關隘——仙霞關之上。

大軍越過仙霞關滾滾南向,仙霞關以南的建寧府在去年就已經被江浙明軍收入囊中,贛國公張自盛早前一直駐紮於此,威懾福建的劉清泰所部清軍以及受封南安郡王的前靖南王耿繼茂,直到組建閩中師的擴軍計畫開始執行才暫且退回到衢州整軍。

經過了幾個月的訓練,擁有兩個老營頭外加一個新組建起來但卻依舊擁有大量前地方駐軍的新營頭的閩中師完成了訓練任務。隨著此前坐鎮蘇州的四明師乘船南下,陳文計畫在北伐前整理南方的軍事行動的第一步,對東南最後的一支清軍——浙閩總督劉清泰節制的福建清軍的軍事行動正式宣告展開。

「大王,劉清泰如今軍糧匱乏,士氣低落,不足為慮,倒是耿繼茂和延平藩還需多加註意啊。」

浙閩總督劉清泰、福建提督楊名高、福建巡撫佟國器現在是滿清在福建節制地方的大員。至於他們節制的府縣,一個福州府、一個延平府外加一個福寧州,老哥三兒,一人一個,不偏不倚,正好。

此前的戰事之中,福建左路總兵王之綱被殺,右路總兵馬得功則因故撤職回到京城,繼任的劉仲錦是漢軍正藍旗旗人,遼陽東寧衛人士,早在前年就已經去世了,而由於陳文在永曆八年打出了廣信府大捷,趁勢收復了江西,福建通往其他清軍佔領區的道路被徹底截斷,右路總兵的這一鎮因為沒有領兵主帥也被劉清泰改編成了督標營,進駐福州府。

也正是因為道路被徹底截斷,恰如張自盛所言的那般,福建清軍沒了江浙的軍糧補充,只能依靠庫存和劫掠地方過活,與本地的士紳也爆發過幾次衝突,但是軍糧卻依舊捉襟見肘。

俗話說得好,軍無糧則散,這支清軍從永曆八年的下半年開始就是孤軍一支,支撐了一年半,早已軍心渙散。不光是出現了成批次的逃亡,其中更有不少綠營兵乾脆帶著家人逃到江浙明軍佔領區去當普通老百姓,就算是還留在各部之中的,也是士氣低落已極,操練什麼的別想,除了出去搶糧大概也沒什麼能夠激發他們的士氣的事情了。

一支軍隊到了這個地步,自然是不足為慮,而陳文對他們使用的手段其實簡單得很,就是一招禁止對這三個府進行糧食貿易,僅此而已。

「張老哥所言甚是,本王此番帶了兩個師的戰兵以及超過五千用以鎮戍各地的地方駐軍而來,為的就是為日後的北伐營造一個安穩的後方環境。」

張自盛是前輩,在江西抗清多年,遠比陳文反清的時間要更久。二人私下裡關係很是不錯,私下裡陳文一直是以老哥相稱,甚至從剛剛有書信往來時就是如此,否則張自盛那時也不會那麼快的下定決心交出所有兵權來投入陳文麾下。

兩個師外加五千地方駐軍,陳文一來就是大手筆,雖然比之福建的這三支勢力,在兵力上不處於優勢,但是陳文卻依舊是信心滿滿。

「那末將就先行出發了,省得楊名高把延平府的船毀了,到時大軍還得步行,白白浪費時間。」

延平府的府城與福建的省會福州皆在建江之畔,一個在上游,一個在下游。參謀司制定的計畫中,以閩中師自建寧府南下,直薄不過百來里地的延平府城,控制那裡的船隻,隨後大軍順流而下,直抵福州城下;而作為偏師的四明師在溫州下船,沿陸路殺入福寧州,繼而南下在福州與閩中師匯合。

仙霞關與建寧府城之間的距離比之建寧府城到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