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彤雲壓城 第一百六十章 朔風(上)

南明時期的赴日乞師,對於中國而言沒有任何益處,但卻導致了日本對自身定位的上升。

經過了《唐船風說書》以及衍生出來的華夷變態的思想的發酵,曾經的那個伏在華夏文明腳下搖尾乞憐的小國家,得到了心理優勢,在壬辰戰爭被削平了的野心開始肆意萌發,尤其是後世資本主義的推動和滿清自身的腐朽,最終變身成了華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死大敵。

江浙明軍的官方船隊的首航抵達日本,對日本的態度與此前的魯監國集團和福建鄭氏集團截然不同,乞求援助什麼的絕口不提,甚至就連長州藩毛利家親自設宴款待,提及願意援助部分錢糧、軍械被負責商貿的鄭奇婉言回絕。

經過了幾天的接觸,雙方達成了商業協議,江浙明軍將日本西南的地區代理權交給長州藩,貨物運到後由長州藩的商人負責出售,收購價格也是從優。對長州藩來說利潤雖然會被壓低一些,但是勝在量大且穩定,再加上政治上的一些考慮,雙方的合作還是雙贏的。

貨物清走了大半,船隊還要去別的地方。一路行來,連鬢鬍子軍官負責船隊,鄭奇則負責商貿,二人分工合作,倒也融洽。不過這邊準備拔錨起航了,鄭奇帶來了一個日本人,卻讓連鬢鬍子皺起了眉毛。

「鄭兄弟,你確定這廝不是倭寇?」

「不是,我查過,他祖上確實沒有出過倭寇,倒是出過一個遣隋使。」

「遣隋使是什麼?」

連鬢鬍子軍官在首航啟程前才通過識字考試,對於盛唐他倒是知道,隋這麼個朝代的印象很是模糊。

「瓦崗四十六友反的那個朝代。」

「這個我知道了,日本那時派過去的使臣的後人?」

雖然是到中國偷師學藝的,但是對於這些「徒弟」,這時的中國人普遍上還是把他們和倭寇自覺的分開了。這很正常,倭寇是蠻夷,徒弟雖說未必能學到多少真本事,但起碼是心向教化的,自然要區別對待。

「小人小野一郎,拜見明國大將軍。」

「起來吧,去朝鮮和琉球的航道你都知道?」

「小人都走過。」

這個日本青年很是恭敬,連鬢鬍子點了點頭也就認可了。不過待小野一郎下去,他卻突然向鄭奇問道:「我看著小子好像不是那種甘心做個嚮導的。」

「阮兄所言甚是,此人跟我說帶路的銀子他一兩也不要,只求能隨咱們回去殺韃子,日後立功了爭取入漢籍。」

「原來如此。」

明時的漢籍,對於周邊各國的百姓而言,其誘惑力遠大於後世美帝的國籍。能入漢籍,成為明朝的軍官,哪怕連漢籍都入不了,僅僅算是個明廷在冊的韃官兒,回到老家也是立刻就能傲視州郡的,整個家族的社會地位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根本不是說著玩的。

況且,鄭奇此前聽陳文說過,對於這樣的有志青年,更是應該樹立成榜樣的,讓所有人都知道,華貴夷賤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沒過兩天,有志青年小野一郎帶著連鬢鬍子和鄭奇啟程出發,先是前往朝鮮,再南下去琉球,最後返回浙江復命。

朝鮮和琉球,這兩個國家原本都是明王朝朝貢體系的死黨,不過現在卻都已經改奉滿清為主了。小野一郎原本還有些擔憂,擔憂貿易無法展開會牽連到他這個嚮導日後能不能去砍韃子的大事情。不過待他看過了船上的火炮,頓時就安下了心。

「這樣的火力,他們要是敢違逆大明,違逆大王,小人以為直接把漢城和首里城踏平了,讓他們認清楚了,哪個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國!」

……

這支艦隊裝載著數目巨大的貨品,生絲、蠶繭、綢緞、布匹、蔗糖乃至陶瓷,對於中國久經戰亂,生產力大幅度下降,日本能夠收到的貨物大幅度下降的今天,其利潤自是要高於承平之時。這一遭走下來,不光免除浮糧的稅收損失可以彌平,陳文的新計畫也可以如期展開。

陳文還在進一步積蓄力量之時,鄭親王濟爾哈朗在七月底也已經趕到了南京,而且是大軍浩浩蕩蕩的越過長江。恍惚之間,彷彿是弘光元年清軍大舉南下瞬間掃平江南半壁的風潮再度重現一般。

四月時,濟度準備的援軍就已經七七八八了,順治鬧了一回御駕親征,濟爾哈朗只得帶病上陣。

不過,原本在那時已經越感病體沉重的濟爾哈朗,強撐著開始整頓軍務,但是在軍營里待了幾天,身子骨反倒是越發的好了起來。對此,濟爾哈朗也只得苦笑——當年在遼東的時候,飲冰卧雪、朝不保夕的日子過久了,這北京城裡的花花世界果然不是他這副身子骨能受得了的。

大軍浩浩蕩蕩的南下,滿清調動了運河上的一切運力,每天光是累死的縴夫就不可計數,總算是把這支大軍送到了南京。

只不過,這支大軍的首要任務卻已經被馬國柱、管效忠、劉良佐等將領完成,鄭成功的大軍退出長江後,很快就放棄了崇明,全師折返福建。

鄭成功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況且他原本就打算將江南作為核心佔領區,嚴禁將士騷擾百姓,除了鎮江的守軍基本上沒撈到什麼東西就離開了江南。至於張煌言所部,強買四分銀便斬首示眾,更是秋毫不犯,王師二字實至名歸。

明軍是進攻的一方尚且如此,反倒是那些來援的清軍對福建明軍一度佔領的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掠,「兵過無錫洛社,花貨滿載,牛羊絡繹不絕,余可知矣。所掠婦人俱在蘇州發賣,鎮江凡失父母妻子者,貼票各府縣尋覓甚眾,無錫城門招子粘滿。」

清軍在南京慘勝後依靠著沿途劫掠大發了一筆橫財,各部綠營大多已經返回駐地——江浙明軍的軍事壓力始終存在,而且是日甚一日。與明軍佔領區接壤的蘇州、廣德、寧國、池州四府更是一日三驚,但凡有個傳聞都會引起或大或小的騷動。

進入夏季,江浙明軍卻依舊沒有動手,湖廣的范文程上書表示他策划了一場對江西的進攻,同時派人挑唆陳文與孫可望之間的關係,這兩支明軍如今在贛西劍拔弩張,隨時都有可能開戰。

總的來說,他對江浙明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牽制,迫使陳文放棄了攻勢,確保了江南的安全,可謂是居功至偉。但是湖廣這邊即將承受的威脅會更大起來,所以他強烈要求滿清朝廷對湖廣清軍進行新一輪的增援。

對此,忘恩負義的馬國柱表示了強烈的反對,牽制之功是少不了范文程的,但是增援也必須優先江南,畢竟孫可望和陳文不是已經被范諸葛離間了嗎,他們這裡才是形勢嚴峻的所在。

爭執直到濟爾哈朗抵達南京才算是一個結束,但是作為對鄭成功和范文程的雙重勝利者,馬國柱的日子卻絕沒有范文程這失敗者好過。

「這就是你這個狗奴才越級提拔起來的什麼良將?」

一個窩心腳,馬國柱就被濟爾哈朗踹倒在地上,指著他的鼻子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濟爾哈朗所指,便是此前被馬信擊敗的梁化鳳,這位清初綠營名將在擊敗鄭成功後立刻就得到了三等阿思哈哈番的世職,一下子就與洪承疇並駕齊驅,後來更是加到了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三等男爵的爵位,備受重用。

可是現如今,由於蘇松提督還是張天祿,而非馬進寶,同時梁化鳳又遭遇到了江浙明軍的進攻,一敗塗地,一個良將立刻就變成了庸將,就連提拔他的馬國柱也受了連累。

「王爺息怒,是奴才看走了眼,奴才罪該萬死。」

馬國柱伏在地上,一個頭一個頭的磕在地上,濟爾哈朗深知馬國柱已經算是有大功的了,沒必要苛責,今番借題發揮,不過是為了更好的駕馭,為接下來進攻江浙明軍的戰事做準備。

片刻之後,濟爾哈朗讓親兵將馬國柱攙了起來,繼而說道:「算了,看你這奴才也是盡心賣力的,這事情本王自會為你向朝廷說話。」

「多謝王爺大恩,奴才一定全力配合王爺。」

聞聲知雅意,馬國柱當然明白濟爾哈朗的用意。戰事進行的那兩個月,江南官場什麼亂象都有,但他可是擊敗了鄭成功的大功臣,所謂一白遮百丑,他也算是有底氣了。但是鄭成功走了,陳文這個一向穩紮穩打的禍害卻還在。

前信義輔政叔王、攝政王,現在的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家最後的一個從遼東起就領兵作戰的宗親大王的抵達確實給了不少滿清官員以信心,但是真正想要成事,卻依舊是需要他這個封疆大吏極力配合的。

「說說眼下江南的形勢吧,本王倒也真想知道知道陳文這個蠻子到底是個什麼貨色。」

陳文的出身,馬國柱知道這裡面因為出了個通浙案,是不能瞎說的。他本就是遼東舊臣,此事的立場上自然也是與寧完我這群人大體一致。況且如今南黨在滿清朝中已經被打擊得剩不下什麼了,連個高級別一些的官員都沒有,僅有一些小貓小狗,他就更不可能去摻和這些事了。

所幸,濟爾哈朗對這個也沒什麼興趣,想要聽的還是如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