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彤雲壓城 第一百三十二章 經典

比之歷史上的南京之戰,鄭成功提前了四年零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從永曆五年陳文殺入金華府以來,他受到的清軍攻擊就遠低於歷史同期。

收復的失地更多,遭受的挫折更少,邊上還有個姓耿的高級陪練,再加上與浙江的海貿往來,以及從浙江訂購的武器裝備,福建明軍實力遠勝於歷史上同期的那支,較之永曆十三年的那支大軍僅僅是稍遜而已。

總而言之,此番北上的延平藩大軍數量和戰鬥經驗上要稍有遜色之處,但是在於江浙明軍的交流中,戰法的提升速度卻要更快,絲毫不容小視。

經過了數日的休整,鄭成功親率大軍進入長江。四月初一,鄭成功進抵常州府江陰縣,清軍拒城而守,鄭成功沒有戀戰繼續向西。四月十六,鄭成功進攻揚州府瓜洲鎮,陣斬守將,擊破揚州滿漢兵馬數千,截斷清方用鐵鏈、船隻連結而成的鎖江防線「滾江龍」,焚毀清軍江上浮營三座,奪得譚家洲大炮數十門,使清方苦心經營的江防工事全部瓦解。同日,鄭成功攻陷瓜州,清操江巡撫李日芃自殺。

五天後,鄭成功大軍抵近鎮江城下。這裡是南京的門戶所在,奪佔了鎮江,向西不過百里就是南京,步兵只需數日,騎兵更是旦夕可至,所以當鄭成功的大軍攻陷瓜州後,馬國柱連忙搜羅了能搜羅到的所有軍隊東進鎮江,為的就是御鄭成功於鎮江以東。

福建明軍數萬大軍,負責率領援軍的江寧巡撫張中元、昂邦章京江南提督漢兵總兵官管效忠被迫退避十里下營,計畫於第二天與鄭成功決戰。

「據探馬回報,韃子兵力不下一萬五千之眾,其中半數是騎兵。但是從旗號上看,這支韃子來源龐雜,有各縣的綠營,有陝西留駐的騎兵,有漢軍旗的炮隊和騎兵,但是真正值得關注的卻只有江南江寧左翼四旗的那二十個牛錄,那才是韃子的殺手鐧!」

周全斌是鄭成功的謀主,雖然浮海數千里進攻南京並非是周全斌的計畫,但鄭成功平日里還是比較相信這員大將的建議。

江南江寧左翼四旗是江寧駐防八旗的前身,順治二年駐紮於此,來自於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和正藍旗的滿洲、蒙古牛錄,兵員兩千餘人。現任的昂邦章京叫做薩爾哈察·喀喀木,滿洲鑲黃旗,不過統兵的卻是一個從遼東就降清的老牌漢奸管效忠。

「決戰比本王預計的早了一些,但是計畫無需變更。明日天亮之前,大軍在銀山列陣,以待虜師。」

「大王,是不是等後隊跟上再與韃子決戰?」

人多,就更為穩妥,李之椿是這麼想的,張煌言也有此意。然而,鄭成功卻沒有繼續等下的打算,或者說他是滿懷著勝利的信心,自然不肯在繼續在這裡浪費時間。

「去年,會稽郡王於四明湖大敗杭州駐防八旗,光是斬首和俘獲的韃子就有足足三千餘人。如今我軍面對的不過只有兩千江南江寧左翼四旗,其中還夾雜著不少的蒙古韃子,漢軍旗的數量也無法與杭州駐防八旗相比,但卻有數倍於會稽藩的大軍。本王只問爾等,明日一戰,可有信心?!」

「末將等謹遵大王號令!」

……

鄭成功號稱十七萬,實際上抵達鎮江的戰兵不過兩萬餘人,而且幾乎全部是步兵。這樣一來,清軍一萬五千大軍,半數是騎兵,哪怕江南水網縱橫,但是在這局部的區域受到的影響其實很小,可以說是幾乎為零,勝算自然要高上很多。

第二天一早,管效忠提大軍直奔銀山而來,見明軍戰陣尚未布置完畢,立刻傳下命令,騎兵分作五路,分頭衝擊明軍戰陣。

步兵需列陣而戰,騎兵則需要破壞掉步兵的陣型後才能展開追擊,將殺傷最大化。五隊騎兵盡出,其中人數最多的那一路便是管效忠親自指揮的那支江南江寧左翼四旗的騎兵,高達一千八百餘騎。

這些滿蒙的八旗軍精於騎射,策馬抵近到明軍弓箭射程之外,便是齊聲大喝三聲,以求先聲奪人的效果,對明軍造成精神上的壓力。吶喊過後,一千八百餘騎分作三個波次,策馬向明軍的中軍發起了衝擊。

雙方距離兩百步左右,策馬衝擊的同時,只見這些八旗武士在戰馬上熟練如吃飯喝水一般的拈弓搭箭,幾乎不需要任何人指揮,迎著明軍步弓的箭矢開始了射擊。

漫天的箭雨劃破天際,絕少有距離不足的,幾乎每一箭都進了明軍的戰陣,有的自士卒間的縫隙中穿過,插到了地上,但更多的卻插在了一個又一個明軍的身上!

清軍騎兵佔優,策馬衝擊,未免被騎兵直接衝破戰陣,明軍步兵最前排按照最正統的布陣方式,以長槍手豎起了一道密密麻麻的長槍叢林。但是長槍手缺乏保護,清軍的騎射射在甲胄上還好,但是卻不可避免的會射到一些要害之處,造成實際上的減員。

射擊的同時,戰馬的速度也未曾減緩,雙方的距離本就不甚遠,清軍的騎兵沒射幾箭就衝到了近前。

碰撞一觸即發,明軍的步兵在軍官的大聲號令下吶喊著將長槍斜斜指向清軍。可也就在這時,距離明軍最近的第一波次清軍騎兵的戰馬陡然轉向,斜拉拉的自明軍陣前掠過,而那些清軍的騎兵更是再度搭箭在手,瞄準了明軍的面門就是一箭射去。

轉瞬之間,明軍前排的步兵嘩啦啦的倒下了一片,可是未帶後隊的步兵進行補充,清軍的第二波次、第三波次的騎兵綿延而至,一如剛剛那般,再度上演了陣前轉向急射的戰術。

第一個照面,明軍損傷著實不小,但是那些八旗武士在戰馬上閃展騰挪,躲過了一根又一根明軍的箭矢。即便是實在躲不過的,也儘可能的以身上甲胄較厚的部位來承受,藉以避過那些要害。

射程劣勢、人數更是劣勢的清軍騎兵憑藉著戰馬的高速移動和個人的武藝,就很輕鬆的取得了更好的交換比。尤其是當明軍的長槍手的大量減員,整個戰陣也開始不再如先前的那般穩固。

清軍急射過後,迅速脫離明軍步弓的射程。轉過頭望去,明軍的陣腳已經開始有些混亂,管效忠未待休整,立刻率領第一波次的清軍騎兵再度沖向明軍戰陣,而第二波次和第三波次的騎兵也緊隨其後。

第一輪不足以破陣,就來第二輪;第二輪不足以破陣,就來第三輪。只要馬力尚足,輕騎兵的騷擾就不會停止。沒辦法,鄭成功的騎兵太少,少到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戰場上的主動權自然是落在了管效忠的手裡。

這支清軍自南下以來就駐紮於此,即便輪換也是挑選精銳部隊,乃是作為滿清在東南統治的定海神針存在的。類似的還有陝西西安右翼四旗,是滿洲和漢軍八旗組編,含金量也要略低於此。而在清初與江寧、西安的駐防八旗並稱於世的杭州駐防八旗,最初也只是漢軍八旗的編製,就要遜色更多了。

這樣的精銳部隊,即便是在滿清朝中也是不多見的,一如洪承疇招撫江南時所言的那般,清廷治理江南所恃者惟有駐防南京的滿洲兵。兵力不多,但卻精悍無匹,「先聲足以奪氣,臨敵足以摧鋒」。而他們的統帥管效忠在八旗之中,也是被稱之為「勇健絕倫」的宿將,否則也輪不到他一個漢軍旗人來統領滿蒙八旗的大軍。

「這就是江南江寧左翼四旗的八旗軍,果然名不虛傳。」

鐵蹄踐踏江南大地的轟鳴傳來,地面上震動如暫時消散的夢魘再度歸來一般,越來越大。福建明軍的前陣已經殘破不堪,由於自身損失不小,再加上給予清軍的殺傷實在小的可憐,整體的士氣已經低落已極,對戰陣的補充做的也極差。

此間清軍再度來襲,前陣明軍心頭的恐懼也陡然攀升,差的只是那最後的一根稻草而已。

大隊的八旗軍呼嘯而至,裹挾著關外的狂風,密集、凌厲的箭雨再度襲來,就彷彿是稻草落下一般,頃刻間就壓倒了明軍前陣將士們的心防。

崩潰,在第一波次的清軍騎兵衝到近前的瞬間突然爆發,慌不擇路的前陣明軍大呼而逃,如決堤一般。只是這決堤的洪流流向的卻是鄭成功將旗的方向,如星散的羊群那般的他們立刻就遭到了身後狼群的驅逐、踐踏、甚至是屠戮。

前陣僅僅是第二輪就被擊破,大量的潰兵已經被清軍驅趕而來。潰兵席捲戰陣的險境即將出現,將旗下的鄭成功卻絲毫不為所動,觀察了瞬間,立刻下達了命令。

「周全斌!」

「末將在。」

「輪到你出場了。」

「末將遵命!」說罷,周全斌轉過身去,立刻就是大喝一聲。「鐵人軍,出動!」

……

僅僅是騎射了兩輪就擊破了鄭成功的前陣,從交戰之初注意到明軍儘是步兵的管效忠很是不以為意。

福建明軍的騎兵太少,地形也太差,無法逼迫清軍進入到步戰之中,完全被輕騎兵吊起來打。管效忠雖然沒有學過兵種相剋理論,但是幾十年的實戰經驗之豐富,也是他能夠在滿清朝中屢立戰功,以漢人身份統帥八旗軍且能鎮得住這些滿蒙八旗的原因所在。

明軍的前陣已經崩潰,潰兵會如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