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彤雲壓城 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

永曆八年八月,江西秋意正濃。由於這些年戰事頻仍,以及剛剛光復這片佔領區,再加上蔡士英先前招攬屯田時定下的第一年免稅的政策,未免激起民變,陳文也下達了江西永曆八年的夏秋兩稅進行減免的決定。

政令一經下達,江西十府可謂是歡聲一片,在民眾的擁護下,浙江明軍集團對江西一省的統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唯獨是孫鈺和王江感到了壓力倍增,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所幸的是,此前的一戰,南昌幕府的殘骸中拔出來的那比巨額糧餉還在,虧得洪承疇掏光了江南的庫房,本打算是用來作為進攻浙江的軍需的,結果卻便宜了他,所以今年即便是免除了此間的稅賦,需要承受的經濟壓力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既然如此,那就再給洪承疇立幾個跪像,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好的記住這個狗漢奸。嗯,就這麼辦了。

隨著統治基礎的穩固化,新的調查組也已經紛紛啟程出發,開始了調查荒廢田土的工作。軍功授田制是浙江明軍的物質基礎,絕不可輕忽。而根據各縣遞上來的初步報告,江西的人口下降幅度比較大,這個當年的人口大省現在已經是隨處可見那等荒棄的村莊,拋開那些已經不在了的,還有不少百姓是逃到了山裡艱苦度日,人口回潮也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時間一天天過去,沒過去一天,明軍對江西的統治便更為穩固一些。時間現在是陳文的敵人,因為他很清楚,滿清絕不會輕易放棄這片土地,一定會抽調大軍南下,而他則必須在那之前,讓自身的力量得以更快的提升起來。

正因為如此,即便是現在稅不收了,可是兵卻還是要招募的,而且還是大規模的招募。而隨著招募兵員的展開,陳文很欣喜的看到,最先前來投軍的,有不少都是得以釋放不久的那些被洪承疇強征來的輔兵,以及他們的同鄉。他們在回到家鄉後,不僅記住了浙江明軍的強大,更是將這一概念複製到了鄉鄰的腦海之中,使得招募兵員的工作得以更加順利的展開。

相較之下,另一群俘虜的命運走向,就顯得不是那麼正常了。

根據進攻廣信府前的約定,很有一批清軍得到了釋放的資格,陳文沒有留難他們,在戰事告一段落後便派船將他們送過了長江,並且給予了他們每人十天量的乾糧,作為臨別的贈禮。

飽含著熱淚送走了守信的明軍,這些甘陝綠營還鄉團們才發現,渡過了長江不過是剛剛逃過了明軍的屠刀。想要回到老家,還有幾千里的路要走。一路西行,都快趕上西遊記了,可他們又不是和尚,化不得緣,吃完了這十天的乾糧就只能幹起了老本行來,倒也輕車熟路。

接下來的日子裡,一支操著陝西口音,手持著清一色長矛,穿著綠營軍服的甘陝綠營還鄉團開始了他們如蝗蟲過境一般的回鄉征程。一路上看見什麼就搶什麼,結果竟遭到了那些無恥的地方綠營的攻擊。

都是綠營兵,打斷了骨頭連著筋,可是那些地方綠營卻也不管這個,只當他們是穿著綠營皮的流寇,見面就直接招呼。

奈何,這些甘陝綠營都是東南經標出身,戰鬥力極為強悍,所經各地的綠營兵又大多是承平已久,平日欺負欺負老百姓還行,碰上這群傢伙,尤其是他們擺出了一個「長了牙」的方陣,竟然沒有一支地方綠營能佔得到便宜的。最後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這群還鄉團路過,只要不在他們的地頭常住就好。

等到幾個月後,這些過江時不過是一群乞丐一般的綠營兵,待進入到陝西地界時已經是一支由馱馬、馬車、驢車、騾子車組成的「騎乘」步兵了。還鄉團們一個個吃飽喝足,精神飽滿,衣冠楚楚,武器精良,全然不像是打了敗仗被放回來的潰兵,反倒是更像一支得勝凱旋的百戰雄師。

但是,唯獨有一點讓人感到奇怪的就是,他們這一路上居然沒有搶女人的習慣,隊伍里也沒有個暖床的娘們,實在不合乎情理。

這支甘陝綠營還鄉團在返回到陝西後,很快就得到了平西王吳三桂的接見,這位「絕世驍將」在得知了他們的經歷後毫不猶豫的就對他們展開了拉攏的工作,但是這群混蛋卻很是不給面子,非要和吳三桂談妥了條件才肯跟著吳三桂混飯吃。

「你們有什麼條件,大可以說出來。」

對待這些值得拉攏的勇士,吳三桂毫不吝惜他的慷慨,甚至他已經打算好了,將這群勇士專設一營,由他的女婿夏國相來帶,對比親兵的待遇,以恩義結之,必可成為他麾下的一支可以在戰場上扭轉乾坤的精銳部隊。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他聽到這群傢伙的回答後,卻差點兒沒有氣昏過去。

「俺們的要求只有一個,若是在戰場上碰上了浙江來的明軍,俺們是絕對不會上去送死的!」

……

八月,免稅令下達的同時,南下的各隊使者也開始先後返回到了南昌。相比此前南下時,返程的速度卻因為各勢力的護送而加快了許多,甚至很多關卡都可以大搖大擺的直接同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話已經開始形同虛設了起來。

「小人叩見秀國公。」

「起來吧。」

「謝秀國公。」

一邊用小拇指的指甲掏著耳朵,陳文一邊說道:「本國公很忙,沒那麼多閑工夫,趕緊說明白了你家靖南王是什麼意思,否則就直接給我滾蛋。」

眼見於此,使者也不敢耽誤陳文寶貴的時間,行了一禮,立刻就回答道:「我家王爺願意聽從秀國公號令,奉大明天子為主。為表誠意,望國公原諒世子駑鈍,到帳下聽候差遣。另外,還請國公與漳國公代為說和,畢竟是同殿為臣,動起手來難免傷了和氣。」

如送給尚可喜的那封書信一般,使者帶給耿繼茂的書信措辭同樣嚴厲非常。雖說是沒有諸如你若不降,老子就派人幫李定國破城之類的段子,但是一句不答應老子的要求,老子就跟鄭成功聯手滅了你們耿家的威脅卻還是把耿繼茂嚇了個夠嗆。

事實上,江西為明軍光復,哪怕如今還要南贛在清軍手中,但是對於福建的清軍來說,卻已經陷入到了雄踞浙江、江西的浙江明軍及佔據閩南漳州府、台灣海峽的福建明軍的包圍之中。

作戰上的事情,畢竟還有個運氣的說法,可是福建這個省卻是八山一水一田的貧糧省,省內最大的糧食產區還在鄭成功手裡,每年都是依仗著外來的糧食才能養活大軍,只要陳文把糧道卡住了,福建的清軍哪怕是守住了各處的關卡,絕不放明軍入閩,也用不了多久就自行潰散了。沒辦法,人是得吃飯的,沒糧食還打個毛線啊。

為了防止部下因為缺糧把他賣給陳文的事情出現,耿繼茂決定先發制人,在陳文「苦口婆心」的「勸誡」下,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反正歸明,奉永曆天子為主,與滿清韃子劃清界限。

只不過,現在的局勢,耿繼茂想要反正也不是說反正就能反正了的。這兩年他跟鄭成功的矛盾不小,跟陳文倒是沒有直接矛盾,可是聽楊名高他們提及,這個姓陳的好像比那個姓鄭的還不好惹。

現在陳文已經威脅到了他的頭上,只能跟著陳文的節奏來,否則鄭成功估計不會介意「不相信他反正的誠意」,毅然與浙江明軍聯手,幹掉他這個想要混進革命隊伍中的投機分子。

「靖南王世子?耿精忠?」

「正是。」

耿精忠就是三藩之亂中造康熙反的那個靖南王,本來跟陳文在金華時碰上的那個李之芳打得有來有回的,結果誰知道鄭成功的兒子鄭經,那個坑爹的玩意兒不光是把他爹坑了,這回更是把盟友更坑個夠嗆,直接在耿精忠背後下手,奪下了半個福建,導致了耿精忠又跳反了回去。

「他跟豪格的閨女成親了嗎?」

「啊?」

使者嚇了一跳,他也不知道陳文是從哪聽來的謠言,唯恐惹了陳文不快,連忙回答道:「回國公的話,這純屬是謠言,我家世子絕沒有跟韃子結親的打算。況且,我家世子如今不過才十歲,尚且是個稚子,哪會與人成親啊。」

看在使者委屈巴巴的樣子,陳文姑且也就信了,反正他也是看電視劇看來的段子,現在才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而已,距離三藩之亂還有二十來年呢,這事情發生在未來也是說不定的。

「回去告訴你家靖南王,我家夫人如今有孕在身,本國公也即將為人父,不欲使骨肉離散。」見使者的目光中有些惶急,陳文繼而說道:「想要顯示誠意,可以,兩個人,交給我,朝廷那邊,漳國公那邊,本國公都可以代為說和。否則,一切免談!」

……

國公威脅親王投降,而且還是威脅兩個手握兵權的親王,這大抵是從古至今都沒有過的段子。但是陳文不光幹了,而且還把其中一個差點兒沒嚇死,這要是讓已經隱隱將其視為敵手的孫可望知道了,不知他這個親王作何感想。

耿繼茂的使者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依舊由帶他來的張俊將他帶了出去。耿繼茂的使者需要儘快回去復命,這是沒有辦法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