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彤雲壓城 第十三章 做媒

不比黃宗羲,對於這個名字,當初作為對歷史和軍事都有著相當愛好的陳文而言是根本不可能不知道的。歷史上就是這個傢伙把鄭成功一戰搞回解放前的,由此鄭成功才萌生了收復台灣,以待將來的打算,再加上此前這廝還參與鎮壓過姜鑲反正,絕對稱得上是清初的一代綠營名將。

不過在陳文的印象中,此人好像是先從蕪永營調任浙江寧波副將,半路因為張名振、張煌言三入長江才被馬國柱借了過去,在將崇明的明軍驅逐後升任的蘇松水師總兵。反倒是現在,誰知道竟然會直接從蕪永營參將越級升任蘇松水師總兵,看來這蝴蝶扇起的微風已經達到了能夠影響到馬國柱的判斷的程度了,否則他也絕不可能如此心急火燎的把這個武將截下來,繼續留在江南。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自然是人才,十七世紀的今天同樣如此。

此時此刻,大戰剛剛結束不久,洪承疇還在整理敗兵,劉清泰則還在路上,僅僅是個巡撫的蕭啟元則根本說不上話,馬國柱這時候把梁化鳳截了下來,這一手真是臟到了家了。不過這也正常,官僚的本性就是各掃門前雪,隨著江南的綠營開始迫不得已的參與到浙江的戰事之中,馬國柱留一手也是滿清朝廷所能夠理解和容忍的,畢竟這浙江在富庶和政治、軍事意義上還是比不過江南。

除此之外,清軍加強盤查,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所幸陳文的撒出去的第一批情報人員也大多已經在當地紮下根了。繼續加派人員以強化情報搜尋力度是肯定的,倒是清軍的具體調動大概一兩個月之後也能送到他的案前,現在卻也不必急於一時。

此番前來,黃宗羲依舊是打算不做過多停留,但是這一次,陳文卻並不打算急著放他走。

「做媒?」

「正是,梨洲先生名動天下,乃是人所共知的正人君子。有梨洲先生作為媒人,這門親事是萬萬沒有不成的道理的。」

你不是一樣名動天下嗎,而且還是個手握重兵的侯爵,那戶人家不過只是普通的士紳,他們家的兒子還在你幕中做事,敢違逆你的意思?

這份吐槽黃宗羲沒有說出口,若是換了別的明軍武將,一句話他就能給人家噎回去。但是陳文不一樣,王翊的部將出身,他和王翊是兒女親家,王翊的女兒這幾年也都是陳文在派人照料的,於情於理,黃宗羲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至於若是讓滿清知道了此事,其實也已經無所謂了,這些年滿清一直在通緝他,他弟弟黃宗炎也入過獄,上過刑場。但是他在浙東人脈極廣,滿清的通緝效果很是一般,再加上黃宗羲自身也有些內家拳的手段,尋常衙役即便是發現了他也說不好是誰抓誰,所以這些年來即便是奔走於南直隸和浙江卻從未被擒獲過。

況且,照著現如今的勢頭,浙江明軍少則半載,多則一年當可以規復寧紹。滿清在浙江的統治如果原來是用年來計算的話,現在只怕是連月都不行了,屆時他黃宗羲又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好吧,吾自當儘力而為。」

「有勞梨洲先生了。」

漢人的婚姻,是講究三書六禮的。所謂三書,指的是聘書、禮書、迎親書;而六禮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納采,即是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去求婚。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則是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徵,亦稱納幣,指的是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而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前五禮完成,最後便是親迎,也就是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這本是周禮,孔子也曾專門請他的妻子亓官氏一同為弟子們演示,只是省略了最後的洞房環節。

不過這兩千年的時間下來,六禮在民間,甚至在法規中也因過於繁複而不斷減少。明朝依照《朱子家禮》的規定,只剩下了納采、納徵和親迎這三禮。不過陳文已是侯爵,作為貴族不同於平民百姓,還是要依照六禮的古制來行事。而黃宗羲作為媒人,第一件事就是納采,用白話講就是做媒。

黃宗羲的聲名在後世可謂是人盡皆知,就連共和國的總理都曾專門提到過那份著名的黃宗羲定律。不過現如今,黃宗羲定律遠還沒有問世,黃宗羲的文名也還遠沒有為天下所仰望,名氣也比不上後世那般。不過即便如此,黃宗羲在江南也不是一個無名之輩,甚至到了第二天,周家兄妹的父親和大伯聽聞是黃宗羲前來拜訪,更是專門帶著周家小妹今日在家中休沐的那兩個堂兄跑到了大門外親自迎接。

「久聞姚江黃孝子之名,今日一見,可謂是得償所願矣。」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乃是東林七君子之一,因彈劾魏忠賢而死於獄中,可謂是天下聞名。崇禎即位後,黃尊素等人得到平反,黃宗羲上書誅殺許顯純、崔應元,而後更是在出庭作證時錐刺許顯純、當眾毆打崔應元,拔其須歸葬父靈,姚江黃孝子之名自此遍傳於天下。

在後世的很多人看來,東林黨是造成明亡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在這個時代,話語權完完全全的掌握在士紳的手中,這東南更是東林黨的基本盤,尤其是這餘姚黃家,父親是忠臣,兒子是孝子。平心而論,即便是陳文對於黃宗羲敢於當庭錐刺許顯純的事迹也會贊一句有古人之風,更何況是周家這一家子人呢。

古人講求忠孝仁義,黃宗羲既是忠臣之子,又是當世有名的孝子,連先帝崇禎都曾盛讚過。當黃宗羲進了周家的大堂,周家這兩位長輩便一個勁兒的拉著黃宗羲談天說地。從黃尊素彈劾閹黨開始,到黃宗羲錐刺許顯純、毆打崔應元,再到復社在南京與馬士英、阮大鉞之間的鬥爭,更是把家中的幾個小輩兒都找來,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這就是天下聞名的「姚江黃孝子」,日後亦當以此為榜樣才是。

這等場面黃宗羲不是沒有見識過,有道是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樹彎——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士大夫之間原本最重的也正是這名氣,周家原本只能算是尋常的士紳,東林七君子之一的黃尊素家中聞名朝野的孝子專程前來拜會,這可以說是極大的面子了。即便不為這些面子,讓家中的小輩兒親眼見見這等孝子也能達到教育的作用,對日後也是有莫大好處的。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原本黃宗羲都沒有想過要來的,還是看在陳文的面上才會出現在此。

待這一家子的激動勁兒過去了一些,周敬亭的父親才想起來他們家好像和餘姚黃家沒有什麼交集,如今周家前途走勢最好的周敬亭也沒有提過與黃宗羲這等名人有過交往,直到這時才想起來問一問黃宗羲的來意。

「在下今日貿然到訪,正是受了安遠侯之託,代為向令千金求親的。」

……

「這位乃是我家大牛的上官,南塘營的羅永忠羅哨長。」

石大牛家的小村子裡,石大牛的父母正帶著石大牛到村中的一戶富農家求親,不過充當媒婆的卻是石大牛的上司羅永忠。

小門小戶本也沒有太多的忌諱,奈何,這戶富農家似乎對一個軍官前來做媒有些不太滿意。其實也沒什麼不正常的,他家中的大兒子當初是開過蒙讀過書的,只是限於才學和家境才沒有繼續攻讀下去。前不久,文官訓練班擴大招生,他家的兒子便進了訓練班,出來很可能就是官兒了,自然對村中新近躥起的這戶人家不再像先前那般看得上眼了,即便真是來了一個真媒婆估計也是碰上這面兒。

這份文官對武人的勢利,石家並非沒有預知,甚至就連他們也覺得時移世易,兩家日後的地位可能會有所參差。但是這家的女兒教養得很是不錯,兩家原本也算是門當戶對,彼此間也都有過基本的意向。況且按照明朝時的慣性思維,武將若是能跟文官結親,那也是天大的好處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無不使得石大牛的父母為他們的長子在這事情上竭盡全力。

「現在是哨長,俺家大牛說了,上次與神塘營的安副將喝酒,安副將說侯爺提到過,羅哨長這次是有大功的,很快就得升作局總了。是吧,大牛。」

比起石家當家的那個悶油瓶子,石大牛的老娘可要能說會道得多。石大牛現在只是個伍長,但是能和神塘營的指揮安有福副總兵喝酒,安有福還能把侯爺說過的話說給他聽,這份交情足以讓親家聽明白了她兒子在軍中也是有靠山的,前途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奈何,石大牛卻一點兒也不隨他老娘,正應了他們老石家兒子隨爹的傳統,完全沒有反應過來,似乎還在琢磨上次與安有福喝酒時安有福有沒有說過這話。

所幸的是,石大牛的老娘找媒婆卻是找的很到位,聽到這話羅永忠立刻就反應了過來,張口便說道:「在下這事情還沒定下來,不過軍階的提升已經完成了,差遣什麼的還要等通知。倒是聽說安老哥很快就要升總兵官了。」

說到這裡,羅永忠話鋒一轉。「其實大牛兄弟的軍階也早就夠做哨長的了,若是分到別的營頭那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