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山火彌天 第六章 八月(下)

陳文與孫家乃是通家之好,若是換作別人,誰敢在以嚴以律己且嚴以待人著稱的孫府尊的家中大呼小叫來著。

而此時,同行而來的孫鈺對於陳文的無禮沒有絲毫不滿,陳文在大蘭山時曾在他家寄居過一段時間,二人相交莫逆,況且陳文還是孫鈺長子的乾爹。如此的關係,孫鈺也只是微笑著並肩而行。

伴隨著陳文爽朗的笑聲,二人很快就走到了門前,孫鈺隨手推開了房門,看到的卻是自家娘子與一個陌生女子正要起身行禮。只是稍一看過那女子的相貌,孫鈺立刻便猜出了來人的身份。

「周小娘子?」

猜出周家小妹的不只是孫鈺,她的兄長在陳文幕中已有半年,朝夕相處,況且陳文在衢州還見過女扮男裝的周家小妹,自然沒有認不出的道理。

「妾身見過臨海伯,見過府尊。」

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並沒有影響到周家小妹的禮儀,直到雙方見過禮,周家小妹才退到了易青的身邊,在易青附在耳邊的「這就是我兒子的乾爹」的低聲調笑過後,於無地自容的羞臊中尋思著待孫家夫婦敘過話便起身離去。

與此同時,無視正在商議中午吃些什麼的孫家夫婦,陳文的注意力全部集中於這個此前他在衢州曾見過的女子身上。

上一次相見,周家小妹不只是女扮男裝,似乎還刻意的化了裝束,可是即便如此,陳文依舊看出了她的性別,而當時的感覺只是五官比較精緻,長相應該不俗而已。況且那時他很快就陷入了對於叛亂的思索之中,此後也未曾再見過,所以印象相對比較模糊。

可是此時再看,精緻如細瓷般的俏臉似是稍一用力就會碎裂開來,皮膚白皙,輔以淺淺的粉黛,以及江南水鄉女子特有的柔美,更顯得清麗無雙,身材高挑而勻稱,翠色的腰帶勾勒出了纖纖一握的腰身,而那份尚未可能褪去的青澀更是平添了不少的少女特有的輕柔。若是說,第一次在衢州大營里陳文只是感覺這個女子僅僅是相貌不俗的話,那麼此時此刻如山水畫卷中走出來的古裝麗人卻著實讓陳文眼前一亮,就連呼吸也為之一滯。

只不過,當那雙如水般清澈的大眼睛略帶著的羞澀和惱怒的進入視線的剎那,陳文卻猛然想起了去年周家回返府城時的那一幕,那份曾經縈繞在他心頭的熟悉只在一瞬間就將他的潛藏在心中的一些片段重新喚醒了過來。

「陳文,你就是個大笨蛋!」

「再見。」

畢業,很多時候等於失業,也往往意味著各奔東西。多年過去,初見時那份好奇中帶著審視的目光始終藏在陳文的內心深處,就像那一日目送著周家一行的車隊時一樣,尤其是那視線的源頭在薄紗的遮擋下顯得和當年的那雙眸子是如此的相似。

不必諱言,周家小妹在姿容氣質上要遠勝陳文記憶中的那個女子,但是這一剎那間的恍惚過後,陳文很快就從記憶的深處蘇醒了過來。陳文深吸了口氣,似乎是為了藉助於氧化,讓心頭的那點脆弱重新堅硬起來。

已經,回不到從前了;即便能夠回到從前,也回不到過去了。

而此時,隨著陳文眼前的女子在詫異了瞬間,好奇和審視的目光一閃即逝,便起身告退。然而,她剛剛踏出府衙的後門,還未來得及登上馬車,身後一個聲音便讓她暫且放棄了乘車的打算。

「在下與周小娘子正好順路,不如由在下相送一程,可好?」

「這,那就有勞爵爺了。」

既然是二人同行,況且即便是傻子也看出了陳文的無事獻殷勤。於是乎,周家小妹的侍女便和陳文的親兵遠遠綴在了後面,而周家的馬車則跟在最後。

「叛亂能夠迅速得到平息,周小娘子居功至偉。」

「臨海伯所行義舉,自有上天庇佑。妾身只是順勢而為罷了,不值一提。」

聽到此言,陳文搖了搖頭。「平陽之後,再難見得周小娘子這般的女中豪傑。」

陳文的言辭讓周家小妹感到有些詫異,因為據她兄長的形容中,陳文此刻的舉動很是有些不正常。

「平陽公主收編義軍、攻城略地、其部軍紀森嚴、令出如山,便是屈突通都曾敗於馬下。妾身只是帶著侍女和車夫出了一趟遠門,實不敢與那位李公子相提並論。」

周家小妹的回答讓陳文眼前一亮,他所說的那位平陽公主並非西漢名將衛青的妻子,漢武帝的姐姐,而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唐初名將柴紹的妻子。其人的事迹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皆有記載,而陳文第一次聽說這個人物還是因為一本武俠小說,那位公主被付與了李秀寧的名諱後成了男豬腳的緋聞女友。

「周小娘子博學多聞。」

「不敢。」

二人已經走了一段路程,他們選擇的這條路雖是並沒有什麼人來往,但是有一個疑問,周家小妹卻並不打算放過這次機會。

「敢問爵爺,您對卓吾先生的學說,是如何看待?」

卓吾先生便是李贄,這是周家小妹早就想要知道的問題,今天陳文莫名其妙的追了上來,恰好擇日不如撞日。

只可惜,看起來卓吾先生這個稱呼對陳文而言似乎很是陌生。確認她並非誤判,在陳文的一臉迷茫和不解中,周家小妹的目光中閃過了一絲失望,隨即便借口此間距離家宅已經不遠,暗示陳文繼續護送已是不太方便,便登上馬車獨自離去,只留下了陳文還站在那裡,目送馬車駛過遠處的拐角。

李贄!

迷茫早已不復存在,甚至看起來似乎都從未出現過的陳文細細的品味著這兩字所代表的一切。直到良久之後,彷彿是打了一個寒顫般的抖動了一下,他才招呼手下人策馬向城門疾行而去。

「真不愧是明末,一個大戶人家的女子竟然都產生了自由、平等的思想。看樣子,應該還只是讀過了李贄的那些禁書而已。」

「只可惜,在那個傳統政治已經固化的時代李贄的結局只可能是一個悲劇,或許還真的不如紛亂的今時今日這般能夠更容易開啟新的思維了吧。」

「或許,我還可以做得更多!」

……

永曆五年八月二十四,蘇州府常熟縣紅豆山莊中如往常一般寧靜。

自從錢謙益退隱以來,錢謙益、柳如是這對夫婦便在私底下贊助抗清義軍,勸說滿清官吏反正,並且聯絡東南各地抗清人士為明軍傳遞消息,所以這紅豆山莊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反清人士出入,但是在表面上卻還保持著一副主家醉心於詩酒的常態。

只不過,最近南直隸風聲比較緊張,錢家已經借家主偶然風寒而閉門謝客,本以為可以暫時將外界的煩憂暫且拋諸腦後,結果卻等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來人穿著與滿清佔領區的普通販夫走卒無異,中等身材放在人群中也很不顯眼,只是帶著個斗笠始終有意無意的將面容遮掩其下,似乎是唯恐旁人看見一般。錢家的門房見來人遞上一張帖子,仔細查驗後便恭恭敬敬的將其請了進去,很快就被帶到了山莊深處的一處偏僻的小院里。

進了屋,待來人摘下斗笠,錢謙益與柳如是對視了一眼,後者便走了出去,在小院的一個石桌上於這烏雲剛剛開始散開的午後練起了書法,只是時不時的將目光投諸於早已關上了房門的正堂。

錢家的家僕、婢女都知道,錢家的這位夫人雖說出身不好,卻深受家主寵愛,更是違背禮教以大禮將其迎娶過門,一度為時人所不容。這位夫人平日里還算是個好脾氣,只是練字、作詩時除了錢謙益外不容他人打擾,所以見柳如是在小院里練字,這些僕人便紛紛退了出去,各忙各自的活計,只有柳如是的貼身侍女留在院門之外,聽侯吩咐。

小院已經肅清,沒了隔牆有耳之憂,屋內的二人便落座交談了起來。

「太沖,你可聽聞了孔有德身死桂林,王師收復廣西之事?」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曾在魯監國朝廷出任左副督御史的餘姚黃宗羲。

聽到錢謙益有此一問,黃宗羲搖了搖頭,繼而說道:「牧翁,此事吾在路上已經得知,此來乃是為了浙東之事。」

浙東?

一聽到浙東二字,錢謙益立刻明白黃宗羲此來的目的。如果說去年的浙東的話,尚有舟山之戰和陳文光復金華府這兩件大事可言,可是此事他們早有商議,黃宗羲不可能為了已經通知過的事情再跑一趟。既然如此,那麼就只有前不久他從其他為抗清奔走的士人口中風聞的那件事情了。

「曹雲霖與陳文相爭,此事牧翁可已知曉?」

去年陳文收復金華的事情,錢謙益從他在滿清漢人官員中的熟人以及從湖州前來見他的魏耕、歸庄等人口中早已得知。只是不比魏耕等人,對於此事,錢謙益內心卻很是複雜。

一方面陳文收復了金華府,並且擊碎了清軍的重兵圍剿,乃是這幾年東南明軍取得的最大的一次大捷,而且還收復了一個府的地盤,這讓他感到非常的欣慰;但是另一方面,滿清的金華總兵馬進寶卻是錢謙益一直以來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