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 第二十七章 夢想

那高瘦的年輕人離開後,沒過多久,飲盡了杯中酒,書生便起身離去。今天他和一個總督衙門的吏員約好了喝花酒,自然不能爽約。

而此刻,衙門裡的一部分官吏已經下值回家,浙閩總督陳錦卻在和幾個剛剛作為陪同的幕僚探討著眼下東南的局勢。

「制軍大人,既然鴛鴦陣可用,不妨上書朝廷,在浙江綠營中編練鴛鴦陣以消滅大蘭賊陳文。」

說話的人叫作季振宜,南直隸揚州府泰興縣人士,順治四年進士。不久前,季振宜還是金華府蘭溪縣知縣,奈何清軍在孝順鎮被明軍擊退,陳錦下達了命令焚燒清軍佔領的金華府城、蘭溪、湯溪縣城倉儲以免資敵,同時撤出官吏守軍,將防線拉到衢州府龍游縣一帶,重新集結力量防備陳文麾下的這支浙江明軍,而他也就到了衢州。

棄土,有清一朝乃是重罪,不過前不久陳錦剛剛取得了攻陷舟山的大功,而且滿清高層也意識到了陳錦保全衢州以防止明軍殺入江西或是福建與江西四大寇僅存的張自盛合流,或是攻入福建,配合鄭成功將福建徹底攪亂的用意。

於是乎,陳錦、張國勛、馬進寶等人暫不處罰,待收復金華後再作商榷。而眼下暫時卻沒有填金華府及西部各縣那幫官員的坑,只能讓他們在陳錦手底下暫時充當幕僚,以備重新拿下金華府後再作安置。

季振宜的建言引起了那些前金華府官員們的頻頻點頭,雖說他們沒見過陳文麾下的明軍在去年是如何擊退清軍的,但是剛剛的那一幕還不能說明問題嗎?既然明軍能夠使用鴛鴦陣取勝,那麼以滿清眼下的實力,只要複製其戰術便可以通過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壓倒性優勢將其壓垮,乃至根除。而到了那時,他們也可以重新回到金華為官了。

不同於同年的季振宜以及其他前金華府官員,李之芳卻如在場的其他幕僚那般將視線投諸到陳錦的身上,畢竟變更軍制乃是大事,而且在他的印象中幾十年前最後一支戚家軍曾經在渾河與清軍有過交鋒,這裡面很多事情恐怕並非適用就可以成行的。

果不出李之芳所料,聽到了季振宜的侃侃而談,陳錦顯得頗有些猶豫。他是漢軍正藍旗旗人不假,不過卻是在皇太極時代才從大凌河都司的官職上投降的清軍,對於渾河之戰作為遼鎮武將的他有所耳聞,卻僅限於作為明軍的時期。

至於降了滿清以後,在他的印象中,好像那些滿八旗的主子們平日里吹噓八旗軍如何無敵於世的時候,似乎很少提及過渾河血戰。尤其是那些年歲上應該參與過那次血戰的滿八旗主子,對其似乎從來都是諱莫如深的,陳錦雖說不解其意,但是為了這等事觸霉頭卻還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

況且年前的時候,滿清的高層就已經訂計,待江西事了便會抽調大軍自衢州進攻金華府,再加上杭州駐防八旗、提標營和正在重建的撫標營,以全浙江精銳加上部分江西綠營,消滅掉剛剛拿下金華的那支明軍,還不是手拿把攥的事情,暫時還沒必要弄得太複雜。

「此事事關重大,本官還要再行斟酌。」說罷,陳錦便將話題轉到了與其相關的一件事上。「朱編修,金華府那邊心向朝廷的士紳聯絡得如何?」

陳錦口中的朱編修便是此前孫鈺曾向陳文舉薦的義烏才子朱之錫,不過如周敬亭所言,朱之錫於順治三年滿清第一次科舉進士試中便取得了二甲第九名的好成績,才學確實是有的。可若是聯想到那時清軍在浙江還僅僅是佔領了杭嘉湖一帶,而浙東則還在魯監國的手中,此人便趕著參加滿清的科舉考試,這份操切可見一斑。

「回制軍的話,學生與相熟的士紳交通過書信。那大蘭賊陳文在金華府倒行逆施,強征錢糧,還美其名曰借款。眼下金華府民怨載道,如赤子望王師久矣。待王師殺入金華府,必有群起相應者。」

朱之錫於永曆四年便丁憂歸家,此刻陳錦願意稱呼他在朝時的官職,但是他卻必須以百姓自居。

只不過,馬進寶在金華府期間橫徵暴斂,強奪民產,甚至為此逼死全家,倒行逆施的程度豈是陳文可以比擬。民怨載道或許還可以說說,至於群起相應,恐怕「灌醋大師」馬進寶還在金華總兵任上一天,絕大多數金華府士紳百姓也未必敢有這個念頭。

朱之錫此言頗有誇張的意味,這一點陳錦並非不知,只是這種說法于振奮人心上還是頗有些益處的,自然也不願點透,只是勉勵了幾句,並且讓朱之錫繼續聯絡士紳。而他則打定了主意,待金華之事一了便為其表奏贊畫之功,畢竟此人乃是滿清第一次科舉的庶吉士,在漢官中可謂前途無量,能結一份善緣自然還是有結交的必要的。

在場的眾人皆是人精,對於這裡面的門道只要一想便能明白,眼見著朱之錫在丁憂期間都有功勞可拿,自然是艷羨不已。

陳錦借著端起茶杯喝水的空檔,見眾人神色多有變化,那些不甚熟悉的前金華府官員中只有李之芳還能面如常色,心中對此人才具心性的認可更甚。

清軍此前雖說是被迫退出金華府,但是李之芳在那期間,尤其是金華知府被俘後的那段時間,處置和反應都頗為恰當,為清軍保存了不少有生力量。本來得知此人功績,陳錦還打算為其請功的,但是隨著清軍在孝順鎮的兵敗,這件事情也只能暫時擱置下來,不過眼下的這些臨時幕僚中,最值得他信任的卻還是這個前金華府推官李之芳。

尤其是李之芳此前力諫陳錦派人前往福建沿海散播陳文攻陷金華府、擊退圍剿清軍以及王江被俘三事,結果魯監國果然還是派了個監軍文官去和陳文爭權。一個王命在身,一個實權在握,估計用不了多久二人便會鬥起來,到了那時也就沒精力去干別的了,只能等著清軍如對付其他內訌的明軍那般,將他們一網打盡。

不過若非王江被俘,清軍恐怕也沒有這等機會,從清軍南下以來,浙江抗清義軍多如牛毛,可真正讓浙江清軍感到撓頭的卻只有大蘭山明軍這一支,因為這支明軍不僅可以支撐為數不少的軍隊作戰,而且還能做到軍紀嚴明,這樣可能與滿清爭衡民心的義軍,才是最具威脅的,而這其中多有王江的功勞。

如果那個用兵已經開始初現名將風範的大蘭賊陳文,配上能夠以大蘭山一隅之地支撐大軍的實用型文官王江,這樣的組合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能夠平定的了。

而現在,沒了王江,陳文只能靠著以借款為名強行索要民財,就算他能撐過今年,明天還不了銀子,他在金華府一樣站不穩腳跟。畢竟那些士紳是個什麼貨色,為官數十年的陳錦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陳文能撐到明年的事情陳錦估計著他也是想多了,只要等江西、福建、南贛兩省三地的清軍完成剿滅張自盛的任務,便可以大舉進入衢州,到時自是要看看那武將還有什麼招數可用。

至於鄭成功,且忍他數月!

……

或許是心靈感應,遙遠的浙西衢州,陳錦計畫在消滅陳文後騰出手來再對付鄭成功的時候,福建南部的漳州府城外,鄭成功在圍城大軍的中軍大帳中莫名的打了一個寒戰。

兩個月前的正月初三,鄭成功率領船艦二千餘號,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海澄守城參將赫文興、署海澄縣知縣甘體垣開城投降。數日後,鄭成功分兵切斷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東橋,滿清漳州總兵王邦俊被迫據守漳州府城。一時間,漳州「鄉民豎旗響應」,清軍「四面皆敵,孤城單危,勢在急迫,萬難支吾」。

至二月初二,在清除掉城外的防禦設施後,鄭成功決定發起總攻。戰場上,明軍奮勇攻城,而清軍則負隅頑抗。待游兵營吳世珍中炮犧牲,強攻未能得手,鄭成功只得轉而下令挖掘地道,試圖以放崩法破城。而所謂的放崩法,便是後世的爆破。

地道已經挖掘月余,從火器營何明的口中得知,地道已經挖掘完成,只待裝填好火藥便可以引燃炸城。

經歷了去年的磁灶、錢山、小盈嶺三戰三捷,鄭成功指揮的福建明軍可謂連戰連捷,一時間福建清軍已經再無可以用來援救漳州的部隊了。而隨著舟山的淪陷,舟山明軍也被迫南下福建,進入了他佔據的海壇,只差成為他麾下這支福建明軍的一部分了。

可這世上的事情一利必有一弊,舟山淪陷,浙江清軍便徹底騰出了手,眼下福建清軍已經無能為力,浙江清軍遲早會南下援閩。如此一來,他在福建的勢頭便很有可能被遏制,光復漳州的軍事行動也有可能受到阻礙。

所幸的是,舟山明軍的威脅不再,但是金華府卻突然竄出個叫做陳文的明軍武將。鄭成功此前詢問過前來接洽的兵部侍郎張煌言,原來這個陳文在去年在四明山明軍慘敗的大背景下成功殲滅了一支尾隨而來的清軍精銳,而後他更是從魯監國的朝臣口中得知了去年發生在金華府的戰事。

鄭成功很清楚,陳文在金華府的存在對於他來說非常有利,只要有此人在金華府一天,浙江清軍便絕難繞過那裡援閩,甚至連南直隸和江西的清軍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畢竟金華緊鄰著杭州和衢州,無論陳文拿下了這兩個府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