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穿越者 第三十六章 名冊

吃過午飯,陳文便立刻交給這兩個新近入職的文書一份工作,編寫花名冊。

從感情上而言,當一個人和其他人被書寫到一張紙或一個本子上,他們之間本身就出現了關聯,如果這些被寫在一起的人們又每天朝夕相處的話,那麼這種關聯就會很快的轉化為感情。結婚證或是這個時代的婚書除了佐證以外便有這種作用,而用到軍營里,便是袍澤之情。

況且,除此之外,這份名冊對於陳文而言也將是他的這支軍隊制度建設、士卒軍功賞罰等事的依據,所以即便眼下人還沒招齊,但是事情也須得趕緊開始做起來。

作為主將,這份名冊陳文可以不寫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出於以身作則,他還是在稿紙的第一張寫下了他當初編造好並幾次拿出來忽悠人的那份履歷。

寫完之後,陳文看著眼前這張稿紙,實在回憶不起來他還對其他人編造過其他什麼東西了。

於是乎,他轉而對那兩個文書說道:「姓名、字型大小、祖籍、籍貫、父母、妻室子女、曾經從事職業還有特長,這些都要記錄下來,然後抄寫幾分。等兵員招募結束,二位先生還要把這些草稿分別騰在幾份不同的名冊上。此乃是我部的根本大事,望二位先生慎重行事。」

「學生必不負將軍所託。」那年輕的秀才立刻便應了下來,而那位年長的童生卻在應下的同時眼珠一轉,似乎是想到了什麼。

這時,那三個千總也都回來了,陳文先前給他們的任務是叫吃過飯的士兵回住所待命,這事情顯然已經完成了。

隨後,陳文命令這三個軍官按照兩個文書的提問回答他們的履歷,記錄下來直當是練手。這樣一來,吳登科和李瑞鑫到還好,尹二狗就成了問題。本來陳文已經在考慮給尹二狗起個好聽點兒的名字,比如尹志平,立志重建太平,不就很好嗎?如此的話,以後立了功、升了職說出去也好聽。

可是,輪到他的時候,他卻一張嘴就是「尹鉞,斧鉞鉤叉的鉞,沒有字型大小」之類的回答,倒是讓陳文頗為意外。

結果一問才知道,本來相熟的人不是叫他二狗哥,就是叫二狗兄弟的,既然大夥叫習慣了,他便沒有強行更正過。可是眼下當上了軍官,又要記錄在冊,他當然要對此強調了一番,省得以後上了戰場,祖宗會因為不是大名而沒辦法保佑他。

對此,李瑞鑫不出意料的還是那副不置可否的態度,倒是吳登科思來想去之後補了他一刀。「二狗兄弟,你這名字我怎麼沒聽說呢?」

那尹鉞一聽這話,立刻反駁道:「吳大哥,咱哥兩兒才認識幾年?你去問問周家兄弟去,俺家祭祖時俺爹叫俺啥,周家兄弟是俺家的鄰居,撒尿和泥長大的,他肯定知道。」

看到他如此重視此事,陳文突然感到了些許慶幸。若是此時李定國已經獲得了假黃鉞的特權,以這廝對對此的重視程度,他十有八九會強調他的那個鉞,就是假黃鉞的鉞。

很快,這兩個文書便記錄完畢。他們二人只見陳文這裡已經暫時用不上他們,便在行禮過後,前去營房記錄那些士兵的籍貫來歷。

兩個文書離開了陳文的房間,屋子裡就只剩下那三個軍官了,陳文立刻掏出了一份寫好的編製計畫書,放在桌子上,示意他們自己拿去看。

只見這三個千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還是尹鉞把計畫書拿了起來。隨後,在陳文的一個「念」字出口之後,尹鉞開始他對於這份文件的朗讀。

「一……四……一……十二人……一,伍……二,正……八……一。」

聽著尹鉞這磕磕巴巴的念出了一大堆數字,陳文剛喝到口的水差點兒噴了出來,若是讓他繼續念下去,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屋子裡面正在接收密電碼呢。

眼見於此,他只得給把計畫書要了過來,在尹鉞滿臉羞愧的神情下開始念道:「一哨四隊,一隊十二人,隊長一,伍長二,正兵八,火兵一。本將決心重建戚家軍,這鴛鴦陣便是我部的基本陣型。爾等對於這個配置可有異議?」

陳文拿出的編製是戚家軍鴛鴦陣的基本編製,無論是南方抗倭時,還是北方對抗蒙古騎兵時,戚家軍的武器雖有更改,但是單一鴛鴦陣小隊的人數始終沒有變過,變的是每哨的隊數、冷兵器的組編方式和武器構成。

對此,尹鉞和李瑞鑫並無異議,而吳登科只是皺了皺眉頭。

於是,陳文繼續念了下去。「隊長持旗槍配腰刀、伍長一人持長牌腰刀、一人持藤牌腰刀和標槍、正兵四人持長槍弓箭、兩人持狼筅、兩人持鏜鈀弓箭、火兵持尖頭扁擔,這個可有問題?」

吳登科想了想,說道:「將軍,您的這套編製和武器配置是當年戚少保抗倭時用的,現在我們面對的是韃子,為什麼不用可以剋制騎兵的北方鴛鴦陣編製呢?」

聽到這個問題,陳文掃了一眼,尹鉞與吳登科一樣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而李瑞鑫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好在這個問題陳文早有預料,他說道:「吳兄弟和尹兄弟沒有去過北方,那裡一馬平川,韃子的騎兵可以成群結隊的衝鋒。可是我們現在身處浙江,這裡水網縱橫、丘陵密布、道路狹窄,韃子即便使用騎兵也很難集團衝鋒。一直以來,王師和韃子作戰到是步戰的時候偏多,所以本將覺得南方抗倭的鴛鴦陣更合適。」

戚繼光的鴛鴦陣從在南方抗倭到前往北方直面蒙古騎兵,出現過三種編製,其中火器和冷兵器混編的第二種效果並不是很好,所以很快變成了殺手隊和火器隊分列的形式。而編製也從南方時的四四制變成了在北方使用的更加靈活、更加容易配合馬營、車營的三三制。

「當然,三位兄弟都是知道的,本將一向從善如流,若有問題須得提出來大家探討,此事事關本部生死存亡,勿要吝嗇口水。」

見吳登科和尹鉞皆沒有異議,陳文轉而向李瑞鑫問道:「李兄弟,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大家探討一下。」

李瑞鑫顯然意料到了陳文會問到他,毫不猶豫地說道:「卑職覺得將軍使用戚少保在南方抗倭時的鴛鴦陣在思路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些細節卑職覺得還可以商榷一二。」

「李兄弟,但說無妨。」

「比如,將軍以藤牌手攜帶標槍、鏜鈀手和長槍手攜帶弓箭的思路是沒錯的,這樣可以在接戰前配合火器隊殺傷敵軍。以卑職愚見,我部皆是新兵,雖然有不少人是有武藝在身的,但同時練兩種兵器是不是太過複雜了一些。」

按照常理,藤牌手持標槍、長槍手持弓箭、鏜鈀手則應該持火箭,只是大蘭山沒有火箭那種高科技產品,所以陳文退而求其次打算以弓箭代替。可是經李瑞鑫這麼一提,他突然意識到了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還有一個多月清軍就要圍剿,現在練那麼多兵器只會太多嚼不爛。

「那就擴大射手編製,鴛鴦陣士卒暫時單練一種兵器。」陳文掃了一眼吳登科和尹鉞,見他們也沒有異議,便示意李瑞鑫繼續。

「再比如,戚少保的鴛鴦陣,前排的刀盾伍長是由一個長牌手和一個藤牌手組成。卑職覺得,現在我們所面對的韃子和戚少保面對的大有不同,倭寇使用鳥銃,蒙古韃子使用弓箭,而我們面對的韃子則除了鳥銃和弓箭外,還使用飛刀、飛斧和標槍之類重型投射兵器。」

「這些兵器對於長牌手而言不算什麼,但是藤牌手就無法招架了。所以卑職以為不如將藤牌手也改成長牌手,這樣兩個長牌手在前可以更好的保護後排士卒不受韃子投射兵器的傷害。」

「不行!」陳文尚在思索,吳登科立刻就出言反對。「李兄弟,你沒見過鴛鴦陣,所以不太清楚。這長牌和藤牌的同時存在,為的不只是由長牌手抵擋敵人的投射兵器,更重要的是有長牌手推動整個陣型的前進。」

「可是長牌笨重勢必會影響到長牌手的動作,而藤牌手的存在就可以保護長牌手免受韃子突進攻擊,這也是為什麼戚少保對於長牌手和藤牌手的體型和身手有嚴格要求的原因。」

「如果全都是長牌的話,韃子長槍手一擁而上,只要能架住狼筅,刀盾兵趁機滾過來,長牌手就危險了。長牌手若是陣亡,陣型如何前進,誰又來抵擋投射兵器?所以前排必須是長牌和藤牌互相配合。」

在陳文正在聯想吳登科所設計的場景時,尹鉞開口說道:「既然已經影響動作了,不如把長牌做得大一些,反正接陣前我們也是要用縱陣來減少投射兵器傷害的。」

「縱陣?韃子若是開炮呢,雖然他們也打不準,但是如果一炮命中長牌手,那麼怎麼辦,全死嗎?」

火炮?

陳文突然發現,這個問題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戚繼光無論是在南方抗倭,還是在北方對抗蒙古鐵騎時,他的對手好像都沒有火炮這麼高科技的玩意兒。

在他的印象里,這個時代明朝的火器研發始終在追趕西方的腳步,甚至出現了一些超越西方同行的產品。只不過這條光明大道還是被滿清那個除了騎射以外,一切高科技產品都「至為可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