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穿越者 第三十二章 推銷

這是胡二今天第二次登孫家的門了,可是這一次的心境卻與上次截然不同。

看到陳文的招呼,胡二立刻告罪擠了進去,隨後滿臉堆笑的向陳文下跪行禮。

「恭喜陳先生,賀喜陳先生。王經略以建言有功特授予陳先生大蘭山中營贊畫參將之職,小人此來就是請您上山進行正式的封拜除授的。」

建言有功?贊畫參將?

建言一事可以是指赴日乞師,也可以是指先前的情報,不過肯定沒有那麼簡單。陳文覺得王翊今天早上叫他上山本身就是打算招攬他,而這個建言有功不過是個任命官職的介面罷了。

至於那個什麼贊畫參將,陳文卻並不稀罕,身處亂世,無拳無勇便是任人魚肉,上午的那個從六品的鴻臚寺寺丞自己都不稀罕,何況是中午的這個贊畫參將呢。

看著陳文竟流露出了不以為意的表情,胡二立刻又湊到陳文身前,代表王翊向陳文解釋:陳文的這個贊畫參將不是贊畫軍務的閑職,而是領中營軍務的實權職務。並且表示王翊說了,陳文以後也可以轉為正式的文官或者武職。

陳文知道,現在大蘭山中營是由兩個贊畫副將在管,一個叫沈調倫,另一個叫鄒小南。沈調倫是餘姚大族沈家的子弟,晚明著名陽明心學傳人、姚江書院的創辦者之一沈國模的兄子;而鄒小南的家世雖然不太清楚,但是據說也是寧紹一帶的才子。

事實上,這兩個人都是以文官的身份暫管營伍,就像先前褚九如暫管左右兩營,到了劉翼明上山時就將這兩個營交給其統領是一樣的,因為這樣更符合明朝中後期以來武將領兵、文官監軍的傳統。

聽過了胡二的解釋,陳文很清楚,王翊的意思就是暫時授予他贊畫參將,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把兵帶好,就會像當初的劉翼明一樣直接將中營交給他負責。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陳文相信,憑藉著他腦子裡那超越了幾百年的軍事理論和後世的練兵方法,他不覺得自己無法拿到那個營伍的領兵實權。

只不過,王翊卻是把媚眼拋給了瞎子看,陳文從一開始就對這個安排根本提不起哪怕一絲一毫興趣。

只見陳文淡淡地說道:「此事在下斷不能應允,不過在下也不會讓胡二哥難做,這便隨胡二哥上山與王經略說明。」

本來,小院里的眾人在聽到陳文被任命為贊畫參將的時候,一個個的臉上都像是在放光一般,流露出了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對他們而言,剛剛宣誓效忠的統帥就立刻從白身一躍而成為贊畫參將,這讓他們彷彿看到了此刻他們這些還什麼都不是的小人物可能很快就會被提拔成軍官的場景。畢竟陳文這個贊畫參將只是個火線幹部,自然需要提拔些親信來掌控軍隊,按照慣例,這樣的任務一般都是由他們這些第一批的效忠者來擔任的,這讓他們如何不感到興奮。

可是,當每個人都認定陳文會接受任命的時候,他竟然拒絕了。這使得小院內一時間鴉雀無聲。

對於陳文的決定,眾人很是想不明白。大多數人還只是為陳文感動可惜,而這其中諸如尹二狗之流的一些心思活絡的人卻覺得,如果陳文接受了任命就意味著可以名正言順的往中營安插人手,到時候大可以借中營這個編製的雞下重建戚家軍的蛋,這樣難道不好嗎?

眼看著沒有時間和眾人講明白,陳文便拿出些銀子叫吳登科帶著這群人和孫鈺的弟弟去村子裡的食鋪吃飯,並且叫孫銘帶一份給他的嫂子。

陳文知道,他和這群人始終霸佔著小院,孫家的媳婦雖然和這些人大都認識,但是也不好意思出來做飯,他如果不這樣做,那麼易氏就得餓著肚子給他弟弟做飯了,這樣陳文頗有些過意不去。

安排好了一切,陳文便跟著胡二再次向山上的老營走去。

待陳文重新回到中軍大廳,便毫不猶豫的將王翊的任命回絕了,而這使得王翊很是詫異。

於是乎,陳文再次兜售起了他那面重建戚家軍的大旗。

「國初時,衛所兵戰力橫行天下,無論北虜、南蠻還是倭寇當之皆成齏粉。隨後,衛所制度敗壞,衛所兵徹底淪為農夫,再不能戰。」

明朝初期,朱元璋建立了衛所制度,號稱不費一文養百萬大軍,其實是改良了南北朝隋唐時的府兵制。初期效果很好,衛所兵為了田土和世襲軍職奮勇作戰,所以戰鬥力驚人。

不過這項制度很快就開始敗壞了,洪武和永樂兩朝都曾經下達過法令,試圖阻止這個勢頭,效果卻很不好。到景泰年間,軍戶逃亡數量已經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而這也是景泰帝決定讓于謙來插手五軍都督府事務的原因之一。

「永樂時,成祖皇帝北伐蒙元餘孽,南征交趾亂臣,於是集中衛所兵精銳設立京營,直至土木堡之戰,一朝喪盡。」

一方面,朱棣以靖難起家,對宗室和武將缺乏信任,另一方面,五伐蒙古、南征交趾的軍事行動的進行,導致了京營的產生。京營設立之初,戰鬥力強悍,甚至土木堡之戰都並非是戰力的問題。

但是,隨著土木堡之戰後,文官集團徹底壓倒勛臣武將集團,京營也逐漸淪為了在京勛臣、文官、太監和錦衣衛的奴僕,再不能戰。

「嘉靖時,為了應對倭寇北虜,本朝開始專任武將編練營兵,也就是募兵制。初期效果顯著,尤其是湧現出了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名將。」

「不過,執掌營伍兵的武將很快就出現了吃空餉喝兵血以養家丁親兵的行為,而朝廷為了一些原因也默認此道。此後,營兵不堪作戰,交鋒只得由武將領家丁親兵衝鋒在前,而家丁親兵雖然敢戰,但是數量稀少,往往為北虜和流寇以數量淹沒,故此國朝屢戰屢敗,直到今日。」

營伍兵的出現是衛所制度和京營先後敗壞的必然選擇,而後面那些吃空餉養家丁的事情,王翊也很是清楚,因為這個時代的軍隊都是這樣的,甚至此時的大蘭山五營也不能免俗。

大蘭山五營號稱五千之眾,其實只有三千人,其他的部分則被各級武將吃空餉以養家丁親兵。而清軍那邊的綠營兵一樣是如此,滿清為了應對此道,也只得不斷增加給予各級武將的工資,以求養廉,為此還特別建立一項制度。

「眼下韃子佔據中國十之八九,王師和他們比練家丁是無論如何也比不過的。所以,在下覺得,眼下練兵的關鍵不是練家丁,而是設法提高營兵的戰鬥力。」

王翊思考了片刻,他還是想不明白陳文到底準備做什麼,隨即他問道:「輔仁,打算如何行事?」

「如果二位上官信得過在下的話,在下打算新編一營,以戚少保成法練兵,重建戚家軍。」

說完這話,陳文想了想,大蘭山的財政情況雖然不錯,但是讓王翊直接拿出一千人的軍餉武備壓在自己身上,大概他也未必敢如此。

「初期不需要太多兵員,三百即可,一月當有小成。」

「一月?」此言一出,王翊著實的嚇了一跳。

本來陳文提出重建戚家軍就已經嚇了他一跳,這是他所完全沒有想到的,而一個月就能有小成,也是在太過聳人聽聞了。

「正是,在下有這個信心。」說著,陳文微微一笑,整個人所洋溢著的自信也開始感染著王翊。「這些日子,在下結識了一些金華府的壯士,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對戚少保曾經編練的鴛鴦陣所使用的兵器頗為了解。在下打算以此為核心,招攬壯士,建立營伍。」

雖然陳文對於王翊的人品還是信得過的,但是做買賣自然要給自己加一層保險。

「在下的祖上曾長期在岐陽王麾下效力,岐陽王善於練兵,且其人治軍嚴謹,所部軍紀嚴明。是故,他老人家總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吹了一波李文忠,陳文繼而說道:「在下的祖上曾得到岐陽王親自指點練兵的訣竅,並編寫成一本小冊子,我家稱其為《武靖遺書》。此書雖然不在身上,卻已被在下爛熟於心。在下思量過,如果以戚少保的兵書戰陣配合岐陽王的練兵理論,勢必可以事半功倍。」

歷史上李文忠在練兵上頗有長才,而其子李景隆在洪武朝除了剿滅倭寇的戰功外,也始終是在各地練兵。這也就是陳文決心把編造的出身往李文忠身上套的原因,為此他甚至不惜再編造了一個《武穆遺書》的明朝版本。

「一個月後,王經略可以挑選四明山任何一營以同等數量的軍士與在下編練的營伍比試,若在下不能獲勝,甘受軍法!」說著,陳文拜倒在地。

「此話當真?」

「在下現在就可以立軍令狀。」

「好!」見陳文如此堅定,王翊便不再作疑。雖然他對陳文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但是最終促使他確定此事的還是李文忠和戚繼光的赫赫威名。

「既然如此,本官委任輔仁為大蘭山老營游擊,單設一營,編製五百人,一個月後與中營在校場比試。」

果然是中營。

「末將遵命。」此刻,陳文心中不住冷笑,一個月後,就叫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