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穿越者 第二十九章 星君(下)

眼見著戚繼光即將前往義烏徵兵,吳登科等金華人立刻歡呼了起來。而場下的其他人也很高興,畢竟戚繼光是要殺倭寇的,只是沒有吳登科等人那般興奮而已。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少保攜帶著胡宗憲准許徵兵公文與千總陳伯俸一同來到義烏縣城,求見義烏縣令趙大河。張榜招兵後,第一天並不大順利,不過到了第二天,有感於戚少保的威名,義烏縣出名的好漢如陳大成、吳惟忠、王如龍等人都帶著鄉鄰跑來應徵。」

聽到了吳惟忠的名字,吳登科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兩隻眼睛彷彿要噴發出岩漿一般。

「與此同時,戚少保又從台州徵集了包括後來的廣東代總兵都督張元勛在內的台州鄉勇一千人,合計四千,開始練兵。第二年二月,朝廷調戚少保鎮守台州、金華、嚴州三府。也是在這期間,戚少保發明威震天下的鴛鴦陣。」

戚繼光第一次徵兵士卒的籍貫來源在後世說法很多,有的說是三千義烏人,有的說是四千義烏人,也有的說是一千五百義烏人和一千五百處州人外加一千台州人,還有說是三千義烏人和一千台州人的。

陳文並不清楚哪一個才是真相,於是他選擇說出來的是最後一種,因為這樣更符合他當前的利益。

「戚少保與倭寇交戰多年,深知其擅長使用雙手倭刀,以武勇見長,而衛所兵也農夫出身,不能力敵。是故,戚少保設計的鴛鴦陣以長牌、藤牌、狼筅、長槍、鏜鈀等長短兵器互相配合,每人只需做好本職工作,列陣之時十二人便如同一人,倭寇即使再勇武亡命,也絕非十二人之敵。」

聽到這一番話,吳登科、尹二狗等在場的金華府人士很多都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嘉靖四十年四月,兩萬餘倭寇分兵數路進犯台州。戚少保改變了曾經的分兵防守的策略,轉而主動進攻。第一支倭寇進攻的方向是寧海,戚少保立刻應援。可是剛走到半路,戚少保得到了一個消息,倭寇的另一部此時正在前往新河。」

「這個消息立刻引起了軍中的震驚,因為新河是戚家軍的老營基地,將校士卒的家屬都在那裡,而且多是婦孺。新河若是被倭寇攻陷,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聽到這裡,場下的眾人也紛紛緊張了起來,雖然他們大多覺得戚繼光不可能丟了新河,但還是隨著陳文的講述紛紛緊張了起來。

「不過這個時候,戚少保卻鎮定自若,只是從容的傳令留守海門的游擊將軍胡守仁領所部作為援軍,而他自己卻帶領主力繼續進攻寧海的倭寇。他為什麼如此鎮定,這個很簡單,因為新城裡有一個即便勇武如他也惹不起的人物,那個人就是他的正妻戚王氏。」

此言一出,旁人還好,只是以吳登科為首的幾個金華人和前排的幾個台州人臉色卻開始變得不太自然。

眼見於此,陳文繼續說道:「王氏出身將門,其父做到過總兵官,在嘉靖二十四年的時候嫁給了戚少保。為什麼說戚少保惹不起王氏呢,因為王氏本人就是一位巾幗英雄。我們知道戚少保武藝高強,罕有敵手,在戰場上也曾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可是和王氏比試,戚少保卻根本不是對手。」

「啊?」眾人長大了嘴巴,彷彿下一刻下巴就要掉下來一般,而先前臉色變得不自然的那些人卻流露出了理所當然的神色。

而陳文則一想到他即將要講到的話題,就立刻笑出了聲。

「我以前聽說過一個故事,話說有一次戚少保和王氏吵架,吵著吵著打了起來,戚少保打不過就跑回了軍營。到了軍營,將校們一聽說這麼回事,立刻表示要給戚少保出頭,於是他們就跟著戚少保回了家。回到家,戚少保讓丫鬟把王氏叫出來,結果王氏直接就出來了,無視那些全副武裝的將校們,問戚少保:你找我幹嘛?戚少保一聽這話,汗立馬就下來了,靈機一動回了句:請夫人閱兵!」

這是後世一個非常有名的妻管嚴的故事,版本很多,不過基本上男女主角都是戚繼光和王氏。

聽完最後一句,立刻就是滿場鬨笑。待笑聲過後,陳文才繼續開講。

「或許有人覺得這位王氏太過強橫,並非是那等賢惠女子,其實則不然。戚少保雖然有世襲軍職,但是大家都知道,衛所軍官如果不去盤剝軍戶便會很窮,可戚少保又不是那種人,所以家裡過得很不富裕。」

「有一次,家裡買了一條魚改善生活,等晚飯時端上桌時只剩下了魚肉最肥美的中段,而戚少保吃飯時王氏卻只是坐在旁邊看著,一問才知道,原來王氏已經吃過了,她把魚頭和魚尾沒肉部分吃了,留著中段給戚少保。不僅如此,戚少保一向是個窮將軍,王氏為了讓戚少保有錢能跑關係獲得更好的職務,更是曾把自己的首飾賣了。」

「這樣的女子又如何不能稱得上賢惠二字呢?」

本來陳文還打算講王氏不孕不育,戚繼光納妾,王氏休夫的故事,仔細想想,還是算了吧。

「言歸正傳,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五,倭寇進犯新河,王氏當機立斷把武庫里的軍服兵器分給了城裡的老弱婦孺,然後大大方方的帶他們上城頭搖旗吶喊。倭寇不明所以,決定等城頭消停了再做攻城。」

「等到了拂曉時分,倭寇才發現是中了王氏的虛張聲勢之計,於是立刻攻城。就在這時,胡守仁將軍的援軍也趕到了。胡將軍一看倭寇果然在新河城下,二話不說直接招呼,王氏也帶人從城中殺了出來,兩廂夾擊,倭寇大敗。新河之戰,倭寇死傷兩百八十餘人,戚家軍僅陣亡三人。」

「新河之戰的同時,戚少保在寧海一舉擊潰倭寇,倭寇死傷兩百餘人,而戚家軍僅一人輕傷。可就在這時,戚少保卻得知,一支倭寇已經抵達了距離府城二十里的精進寺。」

「於是,戚家軍立刻整裝,一夜間奔襲一百一十里趕在了倭寇前到達府城。而這時,倭寇已經出現在了兩里外的花街,戚少保當機立斷命令煮飯,然後告訴將士們打敗倭寇回來吃飯。」

「軍令如山,戚家軍的將士們忍著飢餓,又趕去花街,看見倭寇直接開干。是役,戚家軍斬首三百零八,生擒二人,溺死不計其數,並救出五千多百姓,而己方僅陣亡三人,最誇張的是等回到府城時,飯還熱乎著呢。」

「此戰之後,戚少保連戰連捷。至五月二十七,戚家軍共計擒斬倭寇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而己方累計陣亡不到二十,史稱台州大捷。」

看著場下歡呼的人群,陳文喝了口水,待重新安靜後繼續開講。

「台州大捷後,戚少保升任都指揮使,戚家軍增募兩千人,達到六千之眾。而倭寇在發現戚少保不好惹之後,立刻轉而入侵福建。」

「嘉靖四十一年,戚少保受命前往福建抗倭。抵達福建後才知道,那裡的情況比浙江還差,倭寇在福建數十人就敢侵擾地方,而當地軍隊卻束手無策。有鑒於此,戚少保決定擒賊擒王,帥軍進攻福建三大倭寇巢穴,而第一個目標就是橫嶼。」

「橫嶼是福寧州寧德縣東北的一個小島,離岸約有十里,和大陸之間隔著淺灘。漲潮時,海水將島嶼與大陸分開;潮退後,則滿是泥淖。倭寇在島上修築防禦工事,侵佔已經長達三年之久。」

「眼見於此,戚家軍在途徑的地段鋪上乾草,隨著戚少保的鼓聲向前爬行。到達橫嶼岸邊後,戚家軍結陣進攻,倭寇大敗。此戰,斬首三百四十八級,生擒二十九人,解救百姓三千餘人,而己方僅陣亡十三人。」

「橫嶼之戰後,戚家軍夜襲牛田,擊潰上萬倭寇,斬首六百八十八級,無一人傷亡。隨後強攻林墩,在被漢奸出賣的情況下,斬首九百六十級,俘虜二十六人,溺死燒死三千餘人,己方陣亡九十人。」

「三戰之後,戚家軍名震天下,福建倭寇偃旗息鼓。十月,戚家軍返回浙江。十二月,朝廷任命戚少保為分守台、溫、福、興、福寧中路等處副總兵。」

「戚家軍回返浙江後,倭寇氣焰復熾,興化府淪陷,福建震動。嘉靖四十二年二月,戚少保再赴義烏招兵一萬人,其中包括吳惟忠的弟弟吳惟賢。四月,戚少保領軍抵達福建。五月,福建巡撫譚綸以戚家軍為中軍,俞大猷為右軍,劉顯為左軍進攻倭寇據點許家村,斬首兩千餘級,僅陣亡十六人。」

「此後數年,戚少保與譚綸、俞大猷、劉顯、湯克寬等將領配合作戰,歷經大小五十餘戰,徹底消滅了侵犯福建、廣東的倭寇和勾結倭寇的吳平等部海盜,到隆慶元年東南沿海倭亂平息。」

講完了戚繼光平定倭寇,陳文長舒了一口氣。這個故事是從他第一天打算講古開始就在準備的,期間又是四處借書,又是苦思冥想,總算是把稿子準備了出來。

而平海衛之後的很多數據,他自己已經記不清楚了。所幸如許多的數據衝擊下,他玩了個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場下的眾人也沒有要求他詳細的講下去。

休息了片刻,陳文又開始講述戚繼光北上守御薊鎮的故事。

「隆慶元年,先前在戚少保考武舉會試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