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八百七十六章 青制

濛濛細雨,霰霧一樣籠罩方寸棋山,這裡離草原並不遠,有泉溢下,此山鬱鬱蔥蔥徑幽林茂。

前代知府興之所至,在山泉處修了一座別院,臨著這裡遠望,群山環抱,落日紅霞,這時只見大批甲兵真人駐紮,殺氣凜凜。

一道青光而過,風聲雨聲松濤聲為之一熄,卻有山呼海喊:「拜見主上。」

見葉青落在石欄處,入了臨時行宮,只看了看,就說著:「回去罷!」

「是!」一聲令下,乘輿啟動,葉青坐在裡面,更天低雲暗,霧雨在清涼的風中灑落,甘露一樣。

葉青閉目,感受了下氣息,才披閱文件。

葉青想了想,凝望著瀟瀟風雨,沉思了許久才議了寫著。

「皇帝受命於天,孤雖漢侯,實為漢主。」

「人主之責,貴在制爾,其次在治,王裔治學,禮教籠柵論、龍氣論、藩國建設論、虛州實郡縣論。」

「南北軍及邊軍,人主私軍,非公器耳。」

「虛州實郡縣。」

「內閣治也,不直管郡縣之治,僅問責耳,天下之公,在乎水利道路之建政。」

「民教乎讀寫算術讀寫,考核入下吏,下吏提拔成上吏,須進吏學,上吏再提拔成官,進官學。」

「或征服,或外交,使外國外州進貢,貿易傾銷。」

「少府大學,可治增益之學。」

「教化之道,無非忠孝,天朝官民一體論。」

「皇子就藩,善政耳。」

「不違以上,適引漢制。」

天朝官民一體論,是指上天主宰命運,天子受天命而管轄大地(因此有責任不斷開拓,這是臣子義務),地府和正神都是上天之臣,百姓祭祀家神和正神,持忠孝之道就可進福地,甚至可上天宮,為天人——這些宗教思想。

葉青寫完這些,沉思良久,並不准備向別人解釋其中奧妙和真諦,只是細想著,現在武將有著關羽、張飛、曹操、趙雲、周瑜、孫權、陸遜、司馬懿、徐晃、黃忠、馬超、高順、呂蒙、魏延、甘寧、許褚、典韋。

而文臣有著龐統、魯肅、程昱、郭嘉、諸葛亮、荀彧、荀攸、賈詡、戲志才,還有幾位本是無名,脫穎而出。

自己原本有著呂尚靜、江晨、周風、紀才竹、李懷績、張方彪、洪舟、江鵬,還有新得樊容,雲罷學。

應州七郡,加上了湘州六郡,總計十三郡,現在和蔡朝基本對抗,那就索性直接任免太守。

這些漢臣盡可派到各地當太守和縣令。

身側,只留賈詡、戲志才、司馬懿、許褚、典韋就是了。

道路上,車隊絡繹數里

一輛寬大乘輿在官道上行駛,羽林軍騎士在外護衛,這時議定,廂里沒有外人,葉青終勾起彎弧,且笑容不住擴大,變成大笑,笑聲傳出車廂,在雨幕里擴開。

騎兵聽聞不解,只認為主上因歸程而高興,眾人相識一眼,都默契微笑。

王者自有體統,去時有軍隊伴隨,只是到了草原而飛過去,現在回來自又入得了儀杖回去。

諸葛亮和司馬懿一干文臣,剛才推敲細節時,都忍著沒有表露異樣,心中都暗自詫異和興奮——主公這次和北魏結盟,還談了些這樣好條件,只能歸結與北魏根本不了解工業的底細,做出了完全錯誤的預判!

「夫君這樣得意?」

迎接的芊芊這時稍有些詫異,在她看來這次談判算不上非常成功。

「交換條件不算虧,但沒佔到多少便宜,就算有了暗盟,只是抵消了部分後顧之憂罷了。」

驚雨回憶跟隨君父參加東海水族大會,也不無擔憂蹙眉說:「夫君現在更受朝廷封鎖,船買不到,說不定還層層阻止民間船隊,只能自己造船、探索更短距離的安全航線、建立沿線補給。」

「但由北海去東海,實是太遠了,沿海岸過去就是萬里,又要過洋幾千里,大規模水陸通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她停頓一下觀察葉青的神情,感覺夫君沒有生氣,又繼續說:「還有……到北海,始終有個關鍵,就是到入海口有段陸地受北魏控制,入海口更是北魏疆土,這就受制於人了。」

「雖說是一家向西,一家向東,但這點不解決,就本質還是附庸。」

「而且我雖在下土僅僅是海洋,還是明白,要維持青制,必須展開大規模建設,又要準備遷移人口工具、鐵軌相應物資和建設、湘州西部殖民區重鋪鐵路線……都是繁雜事,現在怕是原材料接不上去了。」

葉青握著她們的手,只是一笑,漫聲說著:「青制是制度,和工業並無直接關係,只是沒有仙道工業,青制只有延長國祚之效了。」

說著,想起了自己某段歷史上記錄,話說某位皇帝,四歲被封封齊王,八歲登基為帝。

此國尚沒有統一天下,人口不過千萬,實際編戶控制才五百萬,皇帝個人青黃,龍氣才是白紅,這是國家根基不穩。

以後漸漸推行淡青之制,十四歲解決大將軍,貶到朝鮮,留著中原的族人都失去官職並且打散。

二十九歲統一天下,皇帝個人純青帶紫,龍氣正紅。

六十歲駕崩,皇帝個人接近淡紫和紫,龍氣淡黃帶紅,鼎盛時龍氣淡黃。

以後到朝廷滅亡前七年,朝政才變得有名無實,都城被破後,末帝逃往漠北,以都城被破為結束年,國祚總計484年。

制度是淡青,但是龍氣最強就是淡黃,而達不到七金三青的極限色,何也,沒有工業革命,農耕社會最高就是這樣,只有延長國祚之效。

「正常農耕社會來說,困難是不小,要不無論是蔡朝皇帝,還是魏王,都是雄主,會讓我佔到多大便宜?」

「無論是蔡朝,還是魏國,在冊封藩國開疆上非常有經驗,它的條件都是歷次成熟積累,和你們推論的類似,不過你們不必擔心……」

「就算受到重重壓制,青制也有很大作用。」

「再說,仙道工業,其實是壓制不住。」

葉青非常清楚工業革命需要的人口數量,地球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時總人口就1000萬這個級,就足以完成早期工業,但覆蓋幾乎是全球性。

當魏王要求成本提供農具和武器時,葉青幾乎迫不及待就答應,這樣的自動開放市場,能不答應?

一直閉關自鎖也就罷,開放之後再想關回去,可就難了!

「湘州實際上人口密集,本來遷移的二百萬人,不能回歸湘州了,哪怕我們實際控制湘北湘中。」

「一方面騰出這樣多人口,農業上就有更多田地分配給農民,獲得他們的支持。」

「一方面這些流民,正好是工坊的必須。」

「工坊只要普通流民就可。」

葉青思索著說:「湘州文化薈萃之地,私塾遍地,文風浸染,民眾多多少少都認識點字,這比應州當地農牧民好用的多,現在流民都直接拿糧食誘惑到應州,一經培訓就是合格工人,慢慢磨礪兩個月就是熟練工。」

「說到底還是人口太薄啊,別說跟下土漢室現在一億人相提並論,就算是跟北魏四千萬人口都沒有辦法比,應州戰後只剩七百萬人口,吞併湘北三郡後達到一千萬,湘中三郡是一千一百萬……連上自湘南或別州收集的流民,有一千二百萬。」

「一千二百萬人口算穩定了位格。」

成就仙人後,葉青在地面戰爭生存壓力減輕許多,目光關注仙戰,考慮不再是一兩年的時間單位,而是五年十年的單位,短期利益少點可以忍,只要能不停步就可以,因時勢的遞推不是一朝一夕。

說到這裡,葉青突一笑:「其實現在應州,並不算是青制,與蔡朝撕破了臉皮,也罷,那就完全換個官制。」

「推行了青制,整合了資源,再考慮怎麼樣發展仙道工業罷。」

「最關鍵的是,我還在等待機會。」

「機會?」

「是啊,我解決了應州的外艦,現在一片太平,但你們難道忘記了,別處外域進攻,還是如火如荼。」

「天庭封侯令,最根本處就是認為朝廷不能處處兼顧二百州國,所以才令蔡朝集縮,保住中樞,又把地方上對付外域的責任,交給州侯。」

「現在蔡朝收權,是佔了君臣之份,天庭也不會多話,可這樣一來,就同樣承擔起了對付外域的主要責任。」

「而且此時還集重兵封鎖我,別處就薄弱,一旦有州被外域攻破,黑化了洞天,就變成了外域的根據地,到時,蔡朝怎麼對天庭解釋呢?」說到這裡,葉青一哂,淡淡的一笑。

到了這步,其實前世的預知已經差不多用盡。

現在預知只有三件大事了,其中就有黑帝和青帝隕落事件。

可除了這三件大事,時到今日的地位和勢力,別的又有何懼?

離得歷史就什麼都不會,那只是標準庸碌之人罷了。

當車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