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六百九十八章 隱憂

昆崙山

可所謂華夏諸脈之龍首,五聖就位,葉青這次是仙王,理所當然加入其中,成其一極。

且此前忌憚西方聖人,葉青一直沒有離開洛陽,現在登基來巡遊全國,第一站就親去崑崙。

既是應女媧之邀請,也彰顯仙王位格——如果沒有聖人位格加持,聖人就是真仙巔峰。

此時聖人有聖人位格加持,而葉青有天子位格加持,自是絲毫不懼。

御車左右,道兵護衛,葉青和五聖站立,這時都不由心情複雜,看著上面,都可以感覺到界膜處,一個龐大金黃旭日緩緩壓了下來……

實際上,這是下土世界正在晉陞,即將浮現地上,當然,完全浮出,還需要二百四十年,在地上五年。

「轟」

這時,整個世界都震動一下,地處昆崙山頂的這座洞天,瞬間一小半沒入界膜之上。

形成一座冰山,浮現地面上只是一角,余都是整個下土的冰山,就算多少萬年的暗面資源積累足夠,一個世界的晉陞也需要時間轉化,真正全面陽化要對應下土幾百年,地上六七年,那時各州下土都陽化部分甚至全部,就是真正的全面戰爭伊始。

「衝破天人之界了,陛下是現在就回去?」女媧長長吐了口氣,說著。

理論上這時就已可以回歸,但葉青笑著:「不急,朕巡查了天下,再回去不遲。」

見此,女媧也不阻擋,只是見四聖離開,就說著:「西方聖人的籌謀,恐與地上北魏有關,而三教同出一系,以盤古開天直系傳承自居主人,葉君要想變下土為自己後花園,還有些路要走。」

葉青凝神想了想,說:「人道洪流,它們攔不住。」

女媧微微一笑:「我拭目以待。」

其後夏季,葉青繞路去秦直道,到北方草原避暑,順便看一下勒石燕然遺迹,祭封霍去病,又接見各個八旗藩部頭領,接受各種表忠心,雖是走個形式,但天子車駕,萬兵擁戴,再加上皇帝成就仙人,還是震懾得各部。

秋季自草原北歸,封禪泰山,這是黃帝以來每個真龍都要履行的職責,穩固強化東夷一系在華夏內部融合度,順便和北海的龍君分身一番交談,交託後事。

冬季時,南巡交趾,避開嚴寒天氣,在南方溫暖的海邊見到了驚雨和恨雲,一番情感交流,葉青不由說:「你們明年春夏,回來洛陽吧。」

二龍女相視一眼,都早有預備,驚雨開口說:「不了,還是留在東海、南海,這裡水域廣大,適合我們成長。」

葉青沉默下來,相互早已熟稔到默契,知道她們還有守護漢朝三百年意思,以求謀得高端戰力平衡,卻不說出來。

「也好,只有些遺憾不能陪伴你們成長,以下土水系寬廣,到你們回歸時恐怕已化真龍。」

恨雲眨眨眼睛:「不喜歡龍身的感覺,可以化人嘛。」

「……」

「嘻,開玩笑,漫漫仙道上的姻緣,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琚,我們也是為夫君分擔些事情,不過回到地上不許再弄這麼多女人……」

葉青汗顏,自己看著收攏許多,可大半是皇帝身份附帶後宮贈送,根本是按資質當戰力來收,除地上表姐和下土吳莧,連芊芊都還沒動過。

「期待你們的成長……地上再見。」

「地上再見。」

清波浩淼,龍影消失在深海中,葉青望著一時有些羨慕,相比皇帝所謂的真龍,龍族真龍才是真正暢遊四海,自己要不是成就真仙,還忌憚著西方聖人的威脅而不敢擅離中樞。

「不過現在實力足夠,各方布局都已完整,等陽化回歸後請天庭加封為洞天真君,就不懼西方聖人弄手腳。」

一年走遍全國東西南北,頗有些效仿北魏的帳四時捺缽味道,告別龍女自南海回到洛陽時,就已是應武二十年春夏之交,這一年時間巡遊里,政務放下到內閣,葉青是以此檢驗新生代的承擔能力。

監國不再是何太后,吳妃生的太子已十四歲,可以學習政務,以便將來。

葉青預計抽走漢末英傑,就給予補償,帝國需要新一代的中間力量。

應武二十年,盛夏的早晨,陽光明艷。

洛陽滿城奼紫嫣紅,人流密集,氣象萬千,城郊逐漸興起繁榮坊市民居。

這時西大街上就絡繹不絕馬車,路邊跑著報童,喊著:「號外號外,陛下昨日回京,結束巡遊,不日將在西苑……」

「來一份。」

其中一輛馬車停下,問報童買了一份報紙,又向西而去。

西郊一片鬱鬱蔥蔥,馬車行駛在西苑外側,遠處林蔭里坐落大片莊園,這一片是新規劃的工坊區,轟隆隆的機器轉運聲雖經過了法陣過濾噪音,依舊隱約可聞。

「噹噹當……」

機械鐘聲響起,按照新定製的二十四小時、六十分鐘、六十秒時制,現在是早上八點鐘,夜班的下班時間到了,道路上就有成群男女工人過來交接換班。

年紀大些的臉色都帶著疲憊,匆匆用著早餐,幸苦夜班後什麼都不想做,只想回去好好補一覺。

二十年左右的年輕男女還有些精力,在路上買份一枚五銖錢的報紙看看,這一代人多數經歷過三年教育,能認得些報紙上的常用字,這時閱讀著,眼睛裡就有些未來渴望。

「……坊主的車。」

林蔭道上,一輛馬車逆著人流行駛過去,因認出工坊主事人專車,一時都是寂寂。

馬岱有些武功,在車裡遠遠就聽見工人談論,皺眉停下翻閱報紙:「給各家報紙主編塞的錢一點用都沒有,現在鬧得沸沸揚揚,都拿本家做反例,剛好趕上陛下回京,本家這惡名怎麼收場?」

車上除了馬岱帶在身邊培養的一個族中子弟,還有幾個幕客,此時低首難以回應,暗忖:「還不是本家不吝惜工人,出了十幾次事故,引發御史彈劾,太子監國下令調查各工坊生產安全,怎麼擋得住?」

「算了,得建一個安全生產機制,再多做些善事彌補……到地方了叫我。」

馬岱合上《洛陽早報》,吐一口鬱氣,閉目不說話了。

自應武十年,今上派孫策兄弟打通西域以來,西域都護府重新恢複統治力,除在各大綠洲竭力擴大馬場,還大力搜尋棉花、瓜類新品種作物進行種植,並輸入中原,這引起民眾很大歡迎,尤其棉花製成的棉布,在相對寒冷的北方最是暢銷。

新帝國,新產業,新氣象。

作為新興關西棉行的一方主事人,馬岱自是有些氣量,不會被這一兩次挫折所擊倒。

且受現任家主的馬超信重,自己代表馬家的關西棉行,經營在京城的這處重要節點,負責和棉行來往溝通,獲取最新型的紡織機器,劃分各家布業的原料分配額、市場分配額等等,這些都是手熟,日子可說很滋潤,最近用工上的曝光算不上致命。

馬岱確信——只要整個產業擴張勢頭還在,利潤流水源源不斷,堂兄馬超就不會拿掉他的位置。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就是天水馬家這一代的寫照。

「這不是關隴的馬家么?搬到新工業園來,這是避風聲?」車輪滾滾擦過,有笑聲在車外傳來。

年輕子弟掀起車簾看去,眼神一縮,認出是棉行的競爭對手司馬家的人,似兩家都帶個馬字,特別不對頭。

不止是司馬家的馬車,還有一些大族的馬車經過,聞言轟然大笑。

「別理會他們。」馬岱出聲阻止族弟。

帘子放下去,眾人都是沉默,知道不僅是商場上爭端,也是關東、關西地域政治之爭——所謂的關是指『函谷關』,地處於長安和洛陽之間,控遏著關隴平原和洛陽平原之間的要道,同時也將中原分割成東西兩部分。

或因秦出關隴征服六國,漢也是出關隴擊敗項羽,長期以來關東和關西之爭,都是蜀、漢、隴這關西一片經濟、文化、政治最盛。

直到東漢前後關東漸起,光武帝出身關東的荊州南陽,應武帝出身關東的幽州涿郡,就可見一斑。

相比下關西的經濟是持續衰退,這和黃河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有關,也和羌人侵蝕對關西的持續放血有關,最後水利失修,人民離散,三秦殘破,似馬家本屬伏波將軍馬援後裔,這等地方軍功大族都只能迎娶羌女,聯姻自保,可見關隴勢衰。

「幸有陛下振奮崛起,新漢一統寰宇,關東關西都是漢人,關東門閥勢力私下串聯,搞自己的小山頭,誹謗我等關西人是羌種,當陛下是瞎子?」

馬岱想起家兄交好的賈詡說過一番話,對此冷笑:「不過還局限在經濟和輿論對噴上,陛下仁厚對此不計較罷了。」

眾人相視一眼,都是點頭。

天水馬家是關西出身,能進洛陽發展,進不去關東中原的經濟圈,在許昌等地的棉布坊開不了兩個月就要倒閉,這裡面很有些玄機。

朝廷現在在扶持關西經濟,憑藉馬超在朝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