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八百里分麾下炙 第036章 修路

對中央銀行的工作範圍,鄧名並不十分了解,他儘力地回憶了一番,最後定下規矩,暫時只允許放貸給那些有需要的退伍軍人。而且要嚴格控制放量,以免造成通貨膨脹,其他人對鄧名的想法有些不解,覺得這不過是把欠條從左手換到右手的事情,反正銀行也是衙門開的,千條也是衙門收取的。對於眾人的不解,鄧名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來解釋,就告訴他們自己將來還有一些掙錢的門道,但一時間用不上,現在是在進行一些預備工作。

聽鄧名這麼一說,頓時所有的人都沒有疑問了,大家都知道鄧名做生意天下第一,既然他說將來要利用這個掙錢,那就沒有問題。除了銀行的問題外,鄧名還推出了商行制度,這個也是他仿效未來的公司制度。商行制度規定,成都府的一切都由政府專賣,無論是天上飛的還是水裡游的,都要衙門許可才可以捕捉或出售——眼下鄧名當然沒有人手也不根本不打算去管百姓是不是捕魚,但他先把這個專賣權抓在手裡。但任何商行只要繳納一定的欠條,就不再受到欠條的約束,這個生產和出售權利是授予商行而不是個人。

對此鄧名同樣不知道具體的理由,不過既然他的前世各國都採用公司制度,那他認為這個制度一定有其先進性。對於鄧名的這個安排,部下們也都接受了,任堂等人都覺得鄧名這個規矩背後好像頗有深意,暗自猜測這又是鄧提督在為將來掙錢的手段做鋪墊。

「還有一個問題,有很多人都問過我,那就是平時如果遇到糾紛,應該去哪裡評理。」通過分析資料,鄧名發現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擔憂,這些輔兵在軍中自然有長官負責處理矛盾。但現在他們退伍了,也就不再受到軍法的約束:「如果出現爭水、爭地,口角,傷人但是沒有傷得太重,這都該怎麼辦。」

如果發生嚴重的傷害事件,自然這些百姓可以到提刑衙門告狀,但如果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的話,很多人就感覺為此專門進城一趟有些不划算。這些退役的軍人本來有很多都是來自四川的難民,舉目無親,乍一離開軍隊有不少人都有孤獨和畏懼感。

「以往這種小事一般都是鄉老來評理的。」任堂嘟噥了一聲,沒有繼續說下去,現在成都附近沒有宗族,沒有德高望重的鄉老。而且由於鄧名的低稅政策,農民分布在廣闊的土地上,確實不可能什麼小糾紛都進城一趟,但如果置之不理的話,就會出現老實人受氣,橫行霸道者得利的現象。

「如果我們不管的話,也會有其他人出頭來管,若是出個公道的人還好,但我覺得多半會演變成惡霸。」鄧名認為任何權利的真空都會有人來彌補,這在東西方都是一樣的。西方是國王在地方上的權威受到領主的挑戰;而中國則是地方豪強、縉紳控制了基層的司法權。

這個問題以前鄧名並沒有意識到,直到這次面談會才浮現出來,他認為現在成都附近的百姓中未必沒有這個問題,那些潛在的豪強可能正在形成。只是時間短所以還沒有形成對百姓的控制力,那些未來的豪強此時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力量,現在他們可能還和普通農民一樣,只是比較有威信,說的話鄰里都肯聽。這個根子必須要及早掐斷,鄧名又拋出一個解決方案:「我打算成立一批鄉亭。」

劉曜等人的麾下,還有一些年老體衰的軍人,或是因為各種原因致殘的可憐人,這些人失去勞動力後,只能在軍中乞活。鄧名已經向軍方索要這些沒有生產能力的軍人,要求軍方同意他們退伍。

對此軍方完全不反對,和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一樣,明軍的將官和士兵之間也有一種類似山大王和嘍啰的感情,正是這種感情讓軍方願意繼續養活這些殘疾人和老年兵,不忍心看他們活活餓死。不過也就是不餓死罷了,他們能夠得到的生活物資數量肯定無法與勞力相比。

既然鄧名宣布以後這些人都由都府衙門來養活,軍方也很痛快地把這些人都交給了鄧名,一共有二百多人。這些人只是難以勝任沉重的農業生產工作,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工作能力。

「具體建多少個亭,可以再研究,我打算讓找幾個讀書人教他們讀書認字,從最先學會的那批人挑出亭長來,其他的人都是亭士。」鄧名計畫在將來建立警察局、消防站和郵局,把政府的權利深入到社會基層,不給族權和豪強生存空間,不過現在沒有那麼多工作好乾,可以讓這個亭兼任以上的那些工作:「亭長和亭士要學習律法,地方上有了糾紛,就一律由亭長和亭士出面解決,只要不涉及到殺人、搶劫、盜竊、嚴重傷人等重罪,亭里就可以解決。如果同秀才不滿意亭的解決方案,可以向提刑衙門訴告。」

儘管短期內不太可能出大紕漏,將來鄧名還會把亭的權利進一步拆分,不過他仍然怕自己的亭士變成欺壓百姓的惡吏:「要告訴這些人,這份工作雖然不能世襲,但只要他們不犯罪就會是終身的。將來他們實在干不動的時候,亭長和亭士也可以退休,我會給他們發退休金給他們養老。但只要犯罪了,被同秀才告到提刑衙門並且定罪了,那麼他們就自謀生路去吧。」

在鄧名研究面談資料的日子裡,退伍的五千人依舊住在軍營里,打算種地的人利用這段時間看好了地形,給自己挑選好了土地。很快成都衙門就開始分發口糧和種子糧,把他們編組成隊,借給給每隊一些用來修建住宅的工具,讓他們互相幫助把新家搭建起來。

住在兵營的退伍軍人們一天天減少,最後只剩下類似盧歡這樣的雜活輔兵,這一百多人是軍營里最後的一批人。

與其他四十多個同伴一起,盧歡再次被帶到鄧名面前。

今天鄧名沒有一對一的說話,而是擺出了四十多張椅子,等眾人都坐下後,鄧名對他們說道:「你們以前都是從事製鹽的軍人,都沒有接觸過農活或是幾乎沒幹過,現在你們可以成為不受食鹽專賣限制的鹽商;如果你們不願意的,依舊可以去挑選土地。」

聽說可以成為鹽商,頓時聽眾們都興奮地竊竊私語起來,等他們議論聲漸漸平息後,鄧名繼續說道:「但是你們肯定會因此欠下我一大筆債,如果你們將來無法償還的話,那就是白辛苦一場,到時候不要怨我沒有早告訴你們。」

警告過這些人以後,鄧名拿出了他的商行制度,並儘力向這些人介紹了一遍制度:「這個產鹽、販鹽許可,是給商行的。首先,將來若是商行經營不下去,倒閉了,你們不必背負這些債務,依舊可以去種地;其次,這樣你們不用每人都給我欠條,一個商行可以有很多人,每個商行給我兩百元,就可以擁有製鹽和販鹽的許可。」

鄧名建議這些人自己去商量,看看如何組成能夠順利產出食鹽的商行來:「將來我不管,你們可以再招收夥計,但現在,任何一個商行都不許超過十個人。我會在都府里修一條街的店鋪,店鋪我可以租給你們,也可以賣給你們,都要收欠條。」

這個規定是鄧名為了避免壟斷而制定的,馬上就有人提出他們手中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欠條。聽到這個問題後,鄧名就指著邊上的熊蘭說道:「這位是熊行長,他會借給你們欠條,一年只收半成的利錢。」

考慮了很久,最後鄧名決定先讓熊蘭來負責這個銀行,雖然熊蘭看上去有不錯的行政頭腦,但是鄧名還是不願意一下子給他這麼大的權力,而且也擔心部下們不滿。這幾天鄧名和熊蘭談過好幾次,把新生的銀行交給他,希望熊蘭能夠經營用這個工具來幫助有才能的人儘快搭建起成都的私營工商業。

鄧名也不懂該如何經營銀行,於是就給熊蘭下了兩條死命令,最重要的就是不許濫發欠條,熊蘭的這個銀行行長只對鄧名負責,不必過問都府衙門的收支平衡問題;其次,鄧名還告訴熊蘭,自己會緊盯著成都的米價,米價可以波動,但如果一石米的交易價格超過了一百二十元、或是低於了八十元,那就唯熊蘭是問。

除了盧歡這批製鹽的,還有養豬、養牛的,挖礦的,鄧名也一概照此辦理。盧歡等人離開前,還問鄧名他們的免稅證是不是需要退還——反正現在不打算種地,也沒有用了。

「不用還給我。」鄧名對他們說道:「如果你們不種地,沒有保護費要減免的話,可以憑藉這個每歲去衙門領二百元欠條。」

鄧名已經和狄三喜達成了協議,對方同意把兩千戰兵俘虜統統帶去建昌,然後交還給鄧名一千五百名他指定的男性,如果鄧名要的是女性,那麼兩個女人折算一個男丁。這個買賣狄三喜覺得挺合算,這兩千戰兵大都身強力壯,他帶回建昌後用來換其他將領手下的輔兵時肯定不止一換一,如果用來換其他將領手中的女丁,那自然可以換到更多了。當然狄三喜並不打算獨吞這筆人口交易的利潤,肯定要分給其他派兵來成都的西營將領一些,馮雙禮那邊肯定也要上貢一筆。

鄧名知道狄三喜大概能賺不少,不過這也是應有之義,畢竟狄三喜辛辛苦苦地大老遠趕來成都支援自己,如果鄧名不對此表示感謝的話,那將來還怎麼指望建昌繼續充當自己的後盾呢?

在狄三喜把這批人帶走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