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在本書的一開頭,我們就已經說過了,這些閱讀的規則適用於任何你必須讀或想要讀的讀物。然而,在說明分析閱讀,也就是這第二篇的內容中,我們卻似乎要忽略這個原則。我們所談的閱讀,就算不全是,也經常只是指「書」而言。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閱讀一整本書,特別是又長又難讀的一本書,要面對的是一般讀者很難想像,極為艱困的問題。閱讀一篇短篇故事,總比讀一本小說來得容易。閱讀一篇文章,總比讀一整本同一個主題的書籍來得輕鬆。但是如果你能讀一本史詩或小說,你就能讀一篇抒情詩或短篇故事。如果你能讀一本理論的書—一本歷史、哲學論述或科學理論—你就可以讀同一個領域中的一篇文章或摘要。

因此,我們現在要說的閱讀技巧,也可以應用在其他類型的讀物上。你要了解的是,當我們提到讀書的時候,所說明的閱讀規則也同樣適用於其他比較易於閱讀的資料。雖然這些規則程度不盡相當,應用在後者身上時,有時候作用不盡相同,但是只要你擁有這些技巧,懂得應用,總可以比較輕鬆。

※ 書籍分類的重要性

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可以這麼說:規則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開始閱讀之前就先知道。

譬如,你一定要知道,在讀的到底是虛構的作品—小說、戲劇、史詩、抒情詩—還是某種論說性的書籍?幾乎每個讀者在看到一本虛構的小說時都會認出來,所以就會認為要分辨這些並不困難—其實不然。像《波特諾的牢騷》(Portnoys、plaint),是小說還是心理分析的論著?《裸體午宴)(Naked Lunch)是小說,還是反對藥物泛濫的勸導手冊,像那些描述酒精的可怕,以幫助讀者戒酒之類的書?《飄》(Goh The Wind)是愛情小說,還是美國內戰時期的南方歷史?《大街》(Main Street)與《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 f Wrath),一本都會經驗,一本農村生活,到底是純文學,還是社會學的論著?

當然,這些書都是小說,在暢銷書排行榜上,都是排在小說類的。但是問這些問題並不荒謬。光是憑書名,像《大街》或《米德爾頓》,很難猜出其中寫的是小說,還是社會科學論述。在當代的許多小說中,有太多社會科學的觀點,而社會科學的論著中也有很多小說的影子,實在很難將二者區別開來。但是還有另一些科學—譬如物理及化學—出現在像是科幻小說《安珠瑪特病毒》(The Andromeda Strain),或是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Heinlein)、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書中。而像《宇宙與愛因斯坦博士》(The Universe and Dr. Einstein)這本書,明明不是小說,卻幾乎跟有「可讀性」的小說一模一樣。或許就像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所說的,這樣的書比其他的小說還更有可讀性。

一本論說性的書的主要目的是在傳達知識。「知識」在這樣的書中被廣泛地解說著。任何一本書,如果主要的內容是由一些觀點、理論、假設、推斷所組成,並且作者多少表示了這些主張是有根據的,有道理的,那這種傳達知識的書,就是一本論說性(expository)的書。就跟小說一樣,大多數人看到論說性的書也一眼就能辨識出來。然而,就像要分辨小說與非小說很困難一樣,要區別出如此多樣化的論說性書籍也並非易事。我們要知道的不只是哪一類的書帶給我們指導,還要知道是用什麼方法指導。歷史類的書與哲學類的書,所提供的知識與啟發方式就截然不同。在物理學或倫理學上,處理同一個問題的方法可能也不盡相同。更別提各個不同作者在處理這麼多不同問題時所應用的各種不同方法了。

因此,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雖然適用於所有的書籍,卻特別適合用來閱讀非小說,論說性的書。你要如何運用這個規則呢?尤其是這個規則的最後那句話?

之前我們已經建議過,一開始時,你要先檢視這本書—用檢視閱讀先瀏覽一遍。你讀讀書名、副標題、目錄,然後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紹及索引。如果這本書有書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傳文案。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傳遞訊號,讓你知道風朝哪個方向吹。如果你不肯停、看、聽,那也不是他的錯。

※ 從一本書的書名中你能學到什麼

對於作者所提出的訊號視而不見的讀者,比你想像中還要多得多。我們跟學生在一起,就已經一再感覺如此了。我們問他們這本書在說些什麼?我們要他們用最簡單的通常用語,告訴我們這本書是哪一類的書。這是很好的,也是要開始討論一本書幾乎必要的方式。但是,我們的問題,卻總是很難得到任何答案。

我們舉一兩個這種讓人困擾的例子吧!1859年,達爾文(CharlesDarwin)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書。一個世紀之後,所有的英語國家都在慶賀這本書的誕生。這本書引起無止境的爭論,不論是從中學到一點東西,還是沒學到多少東西的評論者,一致肯定其影響力。這本書談論的是人類的進化,書名中有個「種"(species)字。到底這個書名在說些什麼?

或許你會說那是《物種起源))(The in of Species),這樣說你就對了。但是你也可能不會這樣說,你可能會說那是《人種起源》(Thein of the Species).最近我們問了一些年紀在25歲左右,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到底達爾文寫的是哪一本書,結果有一半以上的人說是《人種起源》。出這樣的錯是很明顯的,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讀過那本書,只是猜想那是一本談論人類種族起源的書。事實上,這本書跟這個主題只有一點點關聯,甚至與此毫無關係。達爾文是在後來才又寫了一本與此有關的書《人類始祖》(The Dest of Man)。《物種起源》,就像書名所說的一樣,書中談的是自然世界中,大量的植物、動物一開始是從少量的族群繁衍出來的,因此他聲明了「物競天擇」的原理。我們會指出這個普遍的錯誤,是因為許多人以為他們知道這本書的書名,而事實上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真的用心讀過書名,也想過其中的含意。

再舉一個例子。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不要你記住書名,但去想想其中的含意。吉朋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而且還出名地長,是一本有關羅馬帝國的書,他稱這本書為《羅馬帝國衰亡史》。幾乎每個人拿到那本書都會認得這個書名,還有很多人即使沒看到書,也知道這個書名。事實上,「衰亡」已經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用語了。雖然如此,當我們問到同樣一批二十五歲左右,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為什麼第一章要叫做:《安東尼時代的帝國版圖與武力》時,他們卻毫無頭緒。他們並沒有看出整本書的書名既然叫作「衰亡史」,敘事者當然就應該從羅馬帝國極盛時期開始寫,一直到帝國衰亡為止。他們無意識地將「衰亡」兩個字轉換成「興亡」了。他們很困惑於書中並沒有提到羅馬共和國,那個在安東尼之前一個半世紀就結束的時代。如果他們將標題看清楚一點,就算以前不知道,他們也可以推斷安東尼時代就是羅馬帝國的巔峰時期。閱讀書名,換句話說,可以讓閱讀者在開始閱讀之前,獲得一些基本的資訊。但是他們不這麼做,甚至更多人連不太熟悉的書也不肯看一下書名。

許多人會忽略書名或序言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要將手邊閱讀的這本書做分類是毫無必要的。他們並沒有跟著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走。如果他們試著跟隨這個規則,那就會很感激作者的幫忙。顯然,作者認為,讓讀者知道他在寫的是哪一類的書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花那麼多精神,不怕麻煩地在前言中做說明,通常也試著想要讓他的書名—至少副標題—是讓人能理解的。因此,愛因斯坦與英費爾德(Infeld)在他們所寫的《物理之演進(The Evolution o fPhysics)一書的前言中告訴讀者,他們寫的是一本「科學的書,雖然很受歡迎,但卻不能用讀小說的方法來讀」。他們還列出內容的分析表,提醒讀者進一步了解他們概念中的細節。總之,列在一本書前面那些章節的標題,可以進一步放大書名的意義。

如果讀者忽略了這一切,卻答不出「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的問題,那他只該責怪自己了。事實上,他只會變得越來越困惑。如果他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他從沒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他根本就不可能回答隨之而來的,關於這本書的其他問題。

閱讀書名很重要,但還不夠。除非你能在心中有一個分類的標準,否則世上再清楚的書名,再詳盡的目錄、前言,對你也沒什麼幫助。

如果你不知道心理學與幾何學都是科學,或者,如果你不知道這兩本書書名上的「原理」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