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在閱讀的時候,讓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得多。爬上床,找個舒適的位置,讓燈光有點昏暗,剛好能讓你的眼睛覺得有點疲勞,然後選一本非常困難或極端無聊的書—可以是任何一個主題,是一本可讀可不讀的書—這樣幾分鐘之後,你就會昏昏人睡了。

不幸的是,要保持清醒並不是採取相反的行動就會奏效。就算你坐在舒適的椅子里,甚至躺在床上,仍然有可能保持清醒。我們已經知道許多人因為深夜還就著微弱的燈光閱讀,而傷害了眼睛的事。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那些秉燭夜讀的人仍然保持清醒?起碼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他們有沒有真正在閱讀手中的那本書,造成了其間的差異,而且是極大的差異。

在閱讀的時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閱讀目標是什麼。如果你的閱讀目標是獲得利益—不論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成長—你就得保持清醒。這也意味著在閱讀時要儘可能地保持主動,同時還要做一番努力—而這番努力是會有回饋的。

好的書,小說或非小說,都值得這樣用心閱讀。把一本好書當作是鎮靜劑,完全是極度浪費。不論睡著,還是花了好幾小時的時間想要從書中獲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這本書—最後卻一路胡思亂想,都絕對無法達成你原來的目標。

不過悲哀的是,許多人儘管可以區分出閱讀的獲益與取樂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進,另一方則是娛樂或只是滿足一點點的好奇心—最後仍然無法完成他們的閱讀目標。就算他們知道那本書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閱讀,還是失敗。原因就在他們不知道如何做個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如何將精神集中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會一無所獲。

主動的閱讀基礎: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本書已經數度討論過主動的閱讀。我們說過,主動閱讀是比較好的閱讀,我們也強調過檢視閱讀永遠是充滿主動的。那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費力的閱讀。但是我們還沒有將主動閱讀的核心作個簡要的說明,那就是: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

有問題嗎?沒有。只要是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閱讀的藝術就是要以適當的順序提出適當的問題。關於一本書,你一定要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你沒法回答這個問題。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書,如果你又讀得很認真的話,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只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在本書的其他篇章我們還會再回到這四個問題,做更深人的討論。換句話說,這四個問題是閱讀的基本規則,也是本書第二篇要討論的主要議題。這四個重點以問題的方式出現在這裡有一個很好的理由。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你可能地找出答案)。這是絕不可或忘的原則。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與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有天壤之別的原因。後者提不出問題—當然也得不到答案。

前面說的四個問題,概括了一個閱讀者的責任。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一種讀物—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個廣告。檢視閱讀似乎對前兩個問題要比對後兩個更能提出正確的答案,但對後兩個問題一樣;會有幫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後面兩個問題,否則即使用了分析閱讀也不算功德圓滿—你必須能夠以自己的判斷來掌握這本書的整體或部分道理與意義,才算真正完成了閱讀。尤其最後一個問題—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可能是主題閱讀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當然,在想要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個問題才行。

光是知道這四個問題還不夠。在閱讀過程中,你要記得去提出這些問題。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除此之外,你還要知道如何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如此訓練而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人們在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打磕睡,並不是他們不想努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挂念著想讀的好書太多了。(如果不是挂念著,也算不上是你覺得的好書。)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觸到它們,把自己提升到同樣的層次,否則你所挂念的這些好書只會使你厭倦而已。並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讓你疲倦,而是因為你欠缺有效運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敗中產生了沮喪,因而才感到厭倦。要保持主動的閱讀,你不只是要有意願這麼做而已,還要有技巧—能戰勝最初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進而自我提升的藝術。

※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

如果你有讀書時提出問題的習慣,那就要比沒有這種習慣更能成為一個好的閱讀者。但是,就像我們所強調的,僅僅提出問題還不夠。你還要試著去回答問題。理論上來說,這樣的過程可以在你腦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筆會更容易做到。在你閱讀時,這枝筆會變成提醒你的一個訊號。

俗話說:「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穫。」而所謂閱讀的規則,就是用一種比較正式的說法來說明這件事而已。此外,我們也鼓勵你「寫出言外之意」。不這麼做,就難以達到最有效的閱讀的境界。

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傢具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書成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寫下來。

為什麼對閱讀來說,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會讓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還是非常清醒。其次,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閱讀一本書應該像是你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有關這個主題,他知道的應該比你還多,否則你根本用不著去跟這本書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必須向自己提問題,也要向老師提問題。一旦他了解老師的說法後,還要能夠跟老師爭辯。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做筆記有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幾個可以採用的方法: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2)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一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籤,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打開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4)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或是記下全書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對已經習慣做筆記的人來說,書本前面的空白頁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會保留這幾頁以蓋上藏書印章。但是那不過表示了你在財務上對這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