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我們生活在對閱讀有很高的興趣與關心的年代。官方宣稱1970年代是「讀書的年代」。暢銷書告訴我們為什麼強尼會念書或不會念書。在初步閱讀的教學領域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作研究與實驗。

我們的年代會產生這樣的狂熱,是因為三個歷史性的趨勢或演變剛好聚合起來了。第一是美國在繼續推行全民教育,這就是說,當然,最少要做到全國沒有文盲。多年來美國一直在作這樣的努力,甚至從國家草創時期就開始,成為民主生活的基石,而且也成果顯著。美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早達到接近全民教育,因而也幫助美國成為今天高度開發的現代工業化社會。但是其中也產生了許多問題。總括而言,要教育少數具有高度學習動機的孩子閱讀(通常他們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和教育一些不管動機有多微弱,或家庭有多貧困的孩子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一百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第二個歷史趨向是閱讀教育的本身起了變化。遲至1870年,大家所受的閱讀教育,跟早期希臘或羅馬學校沒什麼兩樣。在美國,至少所謂的ABC教學法仍然掌控了整個19世紀。孩子要學著分別以每一個字母來發音—這也是這個教學法名稱的由來—然後再組合成音節,先是第一、二個字母,再來是三跟四,而不管這樣拼出來的字是否有意義。因此,那些想要精通語言的人,就會勤練像是ab,ac,ad,ib,ic這樣的音節。當一個孩子能記住所有組合的音節時,他就可以說是懂得ABC了。

這樣的閱讀教學法在19世紀中葉受到嚴厲的批評,於是產生了兩種變革。一種是ABC教學法的改變,變成了發音法(phonic method)。這樣,認字不是由字母來認,而是由發音來辨識了。為了呈現某個字母所代表的各種發音,尤其是母音,得動用許多複雜又獨創的印刷技術。如果你已經五十歲以上,在學校里所學的很可能就是這一類的發音法。

另外有一種完全不同,著重分析,而非人為的教學法。起源於德國,由霍拉斯·曼(Horace Mann)與其他的教育專家在1840年所提倡。這個教學法強調在注意到每一個字母或發音之前,先以視覺認知整個單字。後來,這種所謂的視覺法(sight method)先看整個句子與其中的含義,然後才學習認識單字,最後才是字母。這種方法在19201930年間非常盛行,那段時期也正是強調從口語閱讀轉變成默讀的轉變時期。研究發現,口語閱讀的能力在默讀時並非必要,因此如果是以默讀為目標的話,口語閱讀的教學法也不一定適用了。因此,從1920-1925年,默讀理解的閱讀法幾乎成為一家獨尊的潮流。不過,後來潮流又轉向了,發音法又受到了重視—事實上,發音法從來沒有遭到過淘汰。

所有這些不同的基礎閱讀教學法,對某些學生來說很有用,對另外一些學生卻可能不管用。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失敗的案例總是引起更多的注意。結果第三次歷史性的變動又興起了。在美國,批判學校是一種傳統。許多世紀以來,父母、自命專家的人與教育者都在攻擊與控訴教育系統。在對學校所有的批評中,閱讀教育受到最嚴厲的批評。現在所使用的教科書已經有長長的世系背景,而每次革新,都會帶來一堆懷疑論者,與一些很難說服的觀察者。

這些批評可能對,也可能不對。但是,不論如何,隨著全民教育進入新的一頁,高中和大專學生日益增多,問題也呈現了新的尖銳面貌。一個不懂得如何閱讀的年輕男子或年輕女子,在他追求美國夢的途中就會受到阻礙。如果他不在學校里,那主要是他個人的大問題。但如果他還在高中或大專求學,那就會成為他的老師和同學都關心的問題。

因此,目前教育研究者非常活躍,他們的工作成果表現在許多新的閱讀教學法上。在一些比較重要的新教學法中,包括了折衷教學法(eclectic approach),個別閱讀教學法( individualized reading ap-proach)、語言經驗教學法(language-experience approach),許多根據語言學原則而來的教學法,以及其他一些和某種特定教育計畫多少掛鉤的教學法。除此之外,一些新的媒介,如初期教學字母(InitialTeag Alphabet)也被引進,有時候其中又包含了新的教學法。另外還有一些教學法如「全神貫注教學法,,(total immersiohod)、「外國語言學校教法"(fn-language-sethod),以及眾所周知的「看說"(see-say)、「看與說"(look-say)或「看到就說」(look-and-say)等等。毫無疑問,這些教學法都被實驗證明各有巧妙之處。要判斷哪一種方法才是解決所有閱讀問題的萬能妙藥,可能還言之過早。

※ 學習閱讀的階段

最近有一項非常有用的研究,就是分析學習閱讀的階段。現在大家都廣泛接受了這樣的觀念:在兒童具備純熟的閱讀能力之前,至少會經歷大約四個截然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為「閱讀準備階段」(reading readiness)。專家指出,這一階段從出生開始,直到六七歲為止。

閱讀準備階段包括了幾種不同的學習閱讀的準備工作。身體方面的準備,包括良好的視力與聽力。智力方面的準備是要有起碼的認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與記住一個字,與組成這個字的字母。語言上的準備包括口齒清晰,能說出一些正確的句子。個人的準備,則包括能與其他孩童一起學習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服從等等。

閱讀準備的總體是否成熟,要由測驗來評定,也可以由一些經驗豐富、眼光敏銳、很懂得判斷小學生是否可以開始學習閱讀的老師來作評估。最重要的是要記得,三級跳的做法通常會造成失敗。一個孩子如果還沒準備好就要教他閱讀,他可能會不喜歡這樣的學習經驗,以後的學校教育甚至成人階段都會受到影響。儘管有些父母會擔心他們的孩子「反應遲鈍」或「跟不上」同齡的孩子,超過閱讀準備階段,延後接受閱讀指導,其實並不是太嚴重的事。

在第二個階段,孩子會學習讀一些簡單的讀物。至少在美國,閱讀的開始是一些看圖識字。第一年結束時,基本上會認識三百到四百個字。這個時期會介紹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詞句的含意,字句的發音等等。這個階段要結束時,小學生應該就能自己閱讀簡單的書,而且很喜歡閱讀了。

在這個階段中,還有些附帶的事情值得觀察。那是在這個階段發生的一些非常神秘,有點像是魔術一樣的事情。在一個孩子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刻,面對著書本上一連串的符號,他會覺得毫無意義。但過不了多久—可能只是兩三周之後—他卻明白這些符號的意義了。他知道這是在說:「貓坐在帽子上。」不論哲學家與心理學家花了超過二千五百年的時間來研究這個奇蹟,還是沒有人真的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這些字的意義是從何而來的?法國的小孩是如何讀懂「Le chatAasseyait sur le chapean」(貓坐在帽子上)的?事實上,懂得發現一些符號的意義,是人類所表現出的最驚人的聰明技巧,而大多數人在七歲以前就已經表現出來這樣的智能了。

第三個階段的特徵是快速建立字彙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從上下文所提供的線索,「揭發」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之外,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學會不同目標與不同領域的閱讀祛,像科學、社會學、語言藝術等等。他們學習到除了在學校之外,閱讀還是一項可以自己來做的事—他們可以因為好玩、滿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擴大視野」而閱讀。

最後,第四個階段的特徵是精練與增進前面所學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生開始能消化他的閱讀經驗—從一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來的觀點作比較。這是閱讀的成熟階段,應該是一個青少年就該達到的境界,也是終其一生都該持續下去的。

但是對許多父母與教育者來說,顯然孩子們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失敗的原因很多,範圍也很廣,從被剝奪的家庭環境—經濟、社會,或是智能(包括雙親是文盲)—到個人的各種問題(包括對整個「體制」的反抗)都有。但是其中有一個失敗的原因卻不常被注意到。過分強調閱讀的準備階段,過分注重教導孩子初步閱讀的方法,往往意味著其他更高層次的閱讀可能遭到忽視。這是很可以理解的,想想在第一個層次所可能碰到的各種緊急狀況與問題的程度就會明白了。然而,除非我們在所有的閱讀層次都投下努力,否則我們社會裡有關閱讀的整體問題是不可能有效地解決的。

※閱讀的階段與層次

我們已經形容過閱讀的四個層次,也以很基礎的方式列舉了學習閱讀的四個階段。這些層次與階段之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