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8章 無臂達人

雜技不怕揭秘,告訴電視機前的觀眾也沒關係,因為你就算知道怎麼做,天底下也沒幾個人能做得到。

袁雨柔當著大家的面,再次把10號圓筒套到自己的頭上,然後,在攝影師近距離的拍攝中可以看到,她的肩膀關節發生了超出常人理解的位移和偏斜,稍作抖動,圓筒就降落下來,套到她的肩膀上,再稍稍扭曲,擺擺身子,又落下一截,她的手也遮住了。

袁雨柔沒有說話,胸腔被擠,她無法做到說話的程度,有限的空間必須留給肺部呼吸,但攝影師蹲下來,拍到她手的動作,這下大家都明白了。

圓筒是特製的,內層塗上蠟油增加光滑度,她身上光滑的緊身衣能最大減少摩檫力,圓筒內部有兩條不寬的波浪齒紋痕迹,專門留給她的四個指頭使用,四隻手指在齒紋上一點點摳動,從這裡提供了整個身體向前滑行的動力!

精彩無比!

許靜蕾從舞台上回來後,第一個拍下燈:「雨柔,什麼都不用說了,我給你通過!不管怎樣,我永遠支持你,請你繼續加油!」

觀眾們歡呼起來,楊安也笑眯眯說道:「雨柔,你來達人秀就對了,電視播出後,你師傅一定不會缺少徒弟,吳橋縮骨術一定不會斷掉傳承!我給你通過!」

何炯轉過身,對著全場觀眾喊道:「這樣的能人要是不能稱為中國達人,那還有什麼人有資格?必須通過!」

Yeah!

全場歡呼,袁雨柔更是喜極而泣,蹲下來將頭埋在兩腿間哭泣,好半天才恢複過來,並且在熱烈的BGM中欣然退場。

台下三人又點評了幾句,對柔術的起源,對雜技柔術的介紹,還有對最近這些年特別流行的巴西柔術格鬥進行評論,因為有編導組的耳麥提醒,所以三個評委說的既風趣幽默,又讓觀眾們大開眼界,彷彿世界對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為什麼第一個節目會選擇雜技柔術?

這是導演唐濤故意安排的,一來,曲藝與雜技在過去被視作同類遊戲,但雜技的沒落比曲藝更快,到了現如今,曲藝界在楊安的努力下慢慢復甦,戲曲,相聲,評書,各類說唱藝術都有抬頭復興的趨勢,但雜技仍然是一團散沙,沒有領軍人物出來。

雜技行業在國內市場不溫不火,過得很艱難,電視問卷調查顯示只有14%的受訪者願意看雜技,主要是因為雜技本身技巧的創新太少,「聰明」的中國雜技演員們寧願花費大量心思,去增加道具的新奇炫酷,去追求很靚很玄乎的光影效果,用華麗的外表來掩蓋毫無創新的雜技內涵,觀眾上一兩次當後,慢慢就不買賬了。

國際市場也因為大量中國雜技團的湧入而趨於飽和,許多國際雜技團更是只關注眼前蠅頭小利,忽視長遠規劃,從事海外淘金的中國人一旦多起來,惡性降價,無序競爭這一套大家倒是玩的溜,可這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做法,讓國際雜技團的生存情況雪上加霜,人才流失,創作斷檔,後繼無人!

所以,楊安有必要通過《中國達人秀》這個舞台,讓雜技,魔術等各類傳統才藝重新回到主流觀眾的視線中,他來擔任領軍人物,他來成為這些藝術復甦的先驅,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重振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楊安責無旁貸!

還有另一個原因,小靈仙的求生電話讓他們警醒了,楊安不得已插手這件事,而對方是北津雜技團,如果在《中國達人秀》第一集就安排雜技演員上台,並且獲得大讚,這樣對解決小靈仙的事情可能會有幫助。

總的來說,在製作團隊的特意安排,在主持人的刻意引導下,觀眾們重新對雜技產生好奇,目的也就達到了。

袁雨柔離開之後,舞台上就有工作人員忙碌起來,幾個人將一台超重的立式三角鋼琴推上來,擺好拾音器,打開鍵盤架,放好樂譜。

觀眾們全都議論起來:「喲,這位是彈鋼琴的!」

「彈鋼琴也是才藝?我表妹今年13歲,才上初中,鋼琴都十級了呢!」

「傻呀你,鋼琴十級也是業餘選手,全國有幾千萬會彈鋼琴的人,這個才藝太普通了!我猜有可能是三四歲的小孩子,邊彈邊唱之類。」

「我猜呀,有可能是即興創作的歌手!」

「選手必須是盲人,或者是殘疾人,只有這樣才有看點!」

接下來第二位選手上場,觀眾們看到他的一瞬間,現場先是產生了一陣低沉的喧嘩聲音,不過很快又回覆平靜了,只有幾個人在悄悄驚呼:「尼瑪,我竟然猜對了,真的是殘疾人彈鋼琴!」

這位選手是斷臂人,大約二十來歲,穿著馬甲背心,頭髮打理的整潔乾淨,雖然空蕩蕩的袖子隨意落著,但小夥子臉上是很自信的笑容。

輪到評委了,何炯知道這類選手必須謹慎處理,他說道:「請先自我介紹一下。」

斷臂男孩帶著耳麥,微笑著說道:「我叫石恆,今年24歲,來自浙東。」

何炯悄悄看了一眼許靜蕾,知道這種事情還是由女性處理比較好,老許收到指示,拿起話筒問道:「你學鋼琴多少年了?」

石恆說道:「四年多了,在我讀大一的時候開始學的,我剛畢業還不到一年時間。」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似乎想起了什麼美好的事情,嘴角露出微笑,許靜蕾也被感染了,微笑道:「你怎麼笑得這麼開心?這幾年應該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吧!」

石恆憨憨傻笑起來,只知道點頭。

何炯見火候差不多了,接過話:「好,接下來輪到你展示了,請!」

石恆走去準備,楊安心中悄悄為許靜蕾點了個贊。

剛才他就擔心許靜蕾會不會問「你練鋼琴辛不辛苦」,「練琴的過程中有沒有磨破過皮」之類的問題,在他看來,這都是無意義的話,因為誰都明白,人的腳趾和手指是不一樣的,殘疾人彈鋼琴一定會辛苦的要命,問這些問題除了滿足一下大家的窺視欲之外,對社會正能量沒有任何幫助,說不定還會觸及石恆的傷心事,引起對方反感。

【我們不必去深根刨底對方艱辛的過去,我們只用知道,他現在成功了,而且樂觀,積極,向上,陽光,自信,這就夠了!】

楊安的想法很簡單,對人表示足夠的尊重就行,他願意尊重藝術,尊重生命,尊重自由,他不需要煽情。

石恆坐在加高的凳子上,很輕鬆地自己脫掉鞋襪,順便在旁邊的小盆毛巾上擦了擦腳趾,這是彈琴前的準備工作,還挺講究。

這個小動作引起大家善意地會心一笑,對他的好感倍升,要知道,這台立式鋼琴是斯坦威的豪華品牌,每個音樂人都應該愛惜樂器,後面肯定還有彈鋼琴的其他選手,大家都要用到的。

好多人都在竊竊私語,不知道石恆會彈什麼。

大家見的最多的無臂殘疾人是在公交車上,腰間掛著破喇叭,放著《流浪歌》,他五音不全跟著唱,誰丟錢他就對誰說謝謝,從車頭走到車尾,整輛車搜刮一遍後到站就下車,馬不停蹄再換下一輛,一個月收入上萬,坐公交還不用投幣,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印象。

另外還有無臂人街頭賣藝,腳趾寫粉筆藝術字,寫毛筆字,旁邊擺著不知道是偽造還是真實的獲獎證明,各類證書,發黃的老照片,再擺個搪瓷缸,裡面裝著毛票子和硬幣。

或者是電視上的新聞,比如無臂少年堅持十年用筆寫字,高考超過600分考上985重點大學,這樣算是勵志故事。

但用腳彈鋼琴的,彈吉他,玩樂器的人真的不多,許多人一輩子都沒看到過。

安靜的演播廳里傳來動聽的聲音,石恆雙腳聯彈,前奏竟然是無數人都相當熟悉的《夢中的婚禮》,許多人聽後心都軟了,心跟著樂章放鬆起來。

舞台上,只有跟拍攝影師和高空旋轉機位對著石恆,更多的機位對著舞台,將觀眾們的微笑,震驚,感嘆,閉眼聆聽,滿足,各種表情都收入鏡頭中。

在場的有精通音樂的老師,他們聽得出來,這首《夢中的婚禮》是經過特別改編過的,簡化了一部分複雜的大跨度橫移動作,畢竟腳趾頭的張開程度遠遠不如手指,再怎麼靈活,肌體本身限制了他能完成的動作,比如說手小的女孩子,很多都彈不了李斯特的《鍾》,空有遺憾,只能曲線而為。

大家甚至還能聽出,石恆還做不到完美帶入情緒,他的左右腳彈琴力度沒有控制好,低音區的回聲太大,對,沒錯,這首歌需要在一些段落踩下鋼琴下方的踏板,踏板有弱音,中藥,延音不同的功能,鋼琴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就處理的很好,石恆……他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他的演奏有瑕疵。

如果還有十分挑剔的人,甚至還能聽出石恆彈錯了幾個音,高音琶音做的不夠完美,樂曲的收尾情緒還不夠,是的,隨便一個音樂學院的專業學生,甚至那些彈了業餘鋼琴十級的小孩子,彈出來的效果都比他好聽。

但那又怎麼樣?

石恆做到了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彈出來的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