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尼故事(5)

爪哇殖民者將自己的印度教種姓制度帶來巴厘島,儘管社會地位的分界線不像過去的印度那般嚴格施行。然而,巴厘人認定了一套複雜的社會等級制度(光是婆羅門即分五種)。想了解這套依然盛行此地的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宗族制度,簡直比破解人類基因還難。(作家艾斯曼[FredB.Eiseman]寫過許多關於巴厘島文化的好文章,進一步詳細說明了這些微妙之處;我從他的研究中取得大部分資訊,不僅引用於此處,本書各篇章皆有受惠。)一言以蔽之,每個巴厘島人都屬於某一族群,人人清楚自己屬於哪個族群。倘若因嚴重犯規被族群踢出去,你還不如去跳火山算了,因為老實說,如此一來,你無異於死去。

巴厘文化是世上最有條理的社會與宗教組織系統之一,具有井井有條的任務、角色和儀式。巴厘人鑲嵌在一套精密的習俗中。此一網路的產生,結合多種因素,但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巴厘島的出現,是傳統印度教的豐富儀式疊置於遼闊的水稻農業社會之上的結果,這個社會有必要依賴精細的社群合作來運作。稻米梯田需要大量的共同勞動、維護和工程始可成功。因此每個巴厘島村落都有個"里"(banjar)--由人民聯合組織而成的機構,通過共識制定村裡的政治、經濟、宗教、農業等方面的決策。在巴厘島,團體的重要性絕對超越個人,否則誰也沒飯吃。

宗教儀式在巴厘島至關重要(別忘了,此島有七座變幻莫測的火山--你也免不了要拜佛腳)。據估計,典型的巴厘島女人整天有三分之一時間花在準備儀式、參與儀式,或儀式結束後清理儀式的工作上。這兒的生活是獻祭與儀式的恆常循環。你必須順序正確且動機正確地操作這一切,否則整個宇宙將失去平衡。人類學家米德(MargaretMead)寫過巴厘島人"難以置信的忙碌",完全沒錯--巴厘人家少有偷閑時光。這兒有必須每天舉辦五次的儀式,還有必須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每十年、每百年、每千年舉辦一次的儀式。這些日期與儀式皆由祭司與聖者參照三套複雜曆法組織而成。

巴厘島上的每個人都有十三大過渡儀式,每個儀式都有個高度組織的典禮。心靈撫慰儀典終其一生都在舉行,為了讓心靈免受一〇八種罪行的侵害(又是"108"這數字),包括暴力、偷竊、懶惰、說謊等這些缺點,巴厘島的每個孩子都得通過一場重大的青春期儀式,讓犬牙或"尖牙"磨平,以增進美感。在巴厘島人看來,粗俗與獸性是最糟的事,尖牙被視為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們的野蠻天性,因此必須去除。在這個組織嚴密的文化中做野蠻人是危險的事。某人的殺人意圖足以破壞整個村子的合作之網。因此在巴厘島最好做個"alus",即"有教養"或"美化過"的人。在巴厘島,美是好事,無論男女。美受人尊崇。美安全無虞。兒童即要學會在面臨痛苦時"面帶笑容"。

整個巴厘島是個矩陣,由聖靈、指引、道路與習俗組成的龐大組織。每個巴厘島人都清楚自己的歸屬,在這幅龐大無形的地圖內確定其方向。只要看看幾乎每個巴厘人民的四個名字--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提醒每個人自己在家中的出生時間和所屬位置即可知曉。即便把孩子叫做東、南、西、北,也不會比這種社會分類系統更清楚。我的意式印尼朋友馬里奧告訴我,只有讓自己的心靈和精神保持在垂直線和水平線的交點處,處於完美的平衡狀態時,他才感到快樂。為此,他必須時時明白自己位在何處,無論與神或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倘若失去平衡,便失去力量。

因此,說巴厘島是全世界的平衡大師,並非荒唐可笑的假設;保持完美的平衡狀態,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藝術、科學和宗教。對我而言,在尋求個人平衡時,我期望從巴厘人身上學習在這混亂的世間維持平穩的方式。然而對這文化讀得愈多、看得愈多,我更意識到自己與平衡相距甚遠,至少從巴厘人的觀點看來。我習慣漫遊世界卻無視於自己身在何處,並決定走出受限的婚姻家庭網路,使我--就巴厘議題而言--成了鬼一樣的東西。我喜歡這麼過生活,然而就巴厘人的自尊標準看來,卻是可怕的生活。你若對自己的定位或所屬族群一無所知,如何找到平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