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9章 拼圖

軍人服務社,是秦致遠在蘭芳推出的僅僅針對於軍人的福利之一。

其實軍人這個職業在華人中的名聲並不好,「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就是對這一情況的真實寫照。

面對軍人時,很多人當面畢恭畢敬的尊一聲「軍爺、老總」,轉過身去就破口大罵「丘八」的大有人在。

身為軍人,秦致遠自然不能任由這種狀況蔓延。

因此,在新推出的《兵役法》中,蘭芳明確規定,所有適齡男子必須在成年時前往軍隊服役兩年,以任何形式逃避兵役,都將會受到嚴厲懲罰。

同時《兵役法》還規定,軍人在社會上應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從就餐到娛樂都應該享有優先權,任何人不得對此無端指責或者是設置障礙,如有違法者同樣將受到嚴厲懲罰。

用法定方式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這只是一個方面,要真正使其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還需要更多的福利待遇,讓軍人真正成為一個受人尊重,受人羨慕的職業,那樣才能真正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於是軍人服務社應運而生。

軍人服務社是後勤部下屬的特殊部門,只針對軍人以及家屬提供服務,服務項目從日常購物到買房置地甚至是社會協調無所不包。

在軍人服務社中,軍人或者是軍人家屬能以近似出廠價的價格購買生活物資,小到火柴肥皂,大到腕錶洗衣機無所不包。

這些產品都是秦致遠從歐洲以及美國採購來的,現在自然是要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才能保證運營下去,等以後蘭芳有了自己的工廠,財政補貼就會逐年減少,甚至達到收支平衡。

對於華人來說,或者說對於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來說,真金白銀才是看得見的實惠,說其他的都有點蒼白。

果然,當軍人服務社開業之後,軍人的社會地位馬上就上了一個台階,很多軍人或者是軍人家屬每天都從軍人服務社大包小包的往外拖東西,有一部分是他們自用的,更多的是給鄰居們捎帶的。

又便宜東西能買,當然會出現捎帶的狀況,秦致遠對此心知肚明,但並不准備加以干涉。

能讓鄰居們求著幫忙買東西,本身就是社會地位提升的標誌。

華人之間的交往,講究個「一來一往」,欠了人情總是要還回來才行,軍人或者是軍人家屬幫他們的鄰居買東西,他們的鄰居肯定會投桃報李,這也算是間接促進了鄰里關係的融洽,對於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秩序是件好事。

目前的蘭芳,不管是加里曼丹還是蘇威拉西,又或者是巴布亞島,原有的村寨部落統統被推平,一片片大型社區正在破土動工,一個個新城正拔地而起,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新變化,幾乎每個月城市地標就會更新。

曾經在科西嘉島大放異彩的木結構房屋再次大行其道,木材公司推出了更加堅固,也更加方便的木結構房屋,四名工人只需要一天時間,就能搭建起一座可供一家六口居住的房屋。

幾乎是在旬日間,一個百十戶的村落就會建設完畢。

當然了,建設完畢的只是房屋的外表結構,裡面的家庭設施還需要居民自己動手。

不過這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

很多民國來的移民,剛剛下船就會被人領到這樣的一戶房屋前,然後有人就會宣布,這裡就是他們以後的家。

藍色的屋頂,白色的外牆,透亮的玻璃窗,乾乾淨淨的門前走廊。

這簡直就是夢幻中的家。

很多華人激動的整宿未眠,想起在民國時朝不保夕的生活,看看窗外已經分給自己的一百畝土地,再看看正在房間里樂得滿地打滾的孩子們,歸屬感就這樣油然而生。

家,這就是我們的家!

值得我們付出一切去保護的家!

然後就是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這個基礎建設包括公路、鐵路、碼頭、機場、防波堤等等。

這些項目全部都是長期項目,一時半會見不到成效,但必須有計畫地去做,那樣才能真正提高社會發達水平。

好在蘭芳境內多火山,火山石是比水泥更加優秀的建築材料,而且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用來搞基建最適合不過。

搞基建需要大量的人力,雖然蘭芳有不少工程機械,但在更多的島嶼上,基礎建設還是要依靠人力,於是,那些蘭芳的原住民就派上了用場。

其實就在外籍軍團抵達蘭芳之前,蘭芳當地的原住民是處於一種極端散漫的自給自足式生活方式里。

蘭芳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並不分明,幾乎沒有冬天,當地植物茂盛,各種特帶特有的果樹如椰子香蕉等等遍地都是,如果對生活要求不高,還真是很容易滿足。

很多當地人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狀態中。

因為天氣不會寒冷,所以很多當地人不需要太多衣服,很多人甚至終日袒胸露乳,充分親近大自然。

因為果樹茂密,當地人幾乎不需要勞動,他們餓了就爬到樹上摘幾個果子充饑,渴了也到樹上摘幾個果子解渴,根本不需要勞動就能衣食無憂。

但在勤勞的華人看來,這種生活是難以想像的,守著肥沃的土地不思進取,這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於是華人的生活越來越好,原住民的生活則還是千百年前的那個樣子。

關鍵是這些懶惰的原住民還極其善妒,關鍵是這些善妒的原住民嚮往美好生活但又不肯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於是各種矛盾應運而生。

外籍軍團抵達蘭芳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國有化政策。

分給每戶新移民的100畝土地,新移民們只有耕種權,但沒有轉讓權,他們可以隨便耕種,但不準隨意出售,也不準隨意拋荒。

拋荒?

這怎麼可能!

華人對於土地的渴望是無限的,他們寧願累死,也不願那些土地拋荒。

於是各種家畜紛紛進入普通農戶,甚至是大型機械,也開始進入國有農場。

沒錯,就是國有農場。

早在蘭芳開國之前,蘭芳首任首相黃博涵就是蘭芳當地的大種植園主,黃博涵手中的土地足足有幾十萬畝,為黃博涵工作的工人超過十萬人。

蘭芳要進行土地國有化,正是黃博涵提出來的,為了表示支持,黃博涵把手中的數十萬畝土地全部捐獻出來,用來成立國有農場,以為蘭芳的種植園大戶們作出表率。

現在的黃博涵,已經不需要靠種地來累積財富了,就在穆納島上,一個黃博涵私有的船廠也正在動工,那將成為黃博涵的新產業,為黃博涵,也為蘭芳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就在黃博涵開始轉型的同時,黃錦盛、郭盛隆和張錦茂他們也在轉型,黃錦盛原本是礦山大亨,現在礦山自然是被收歸國有,黃錦盛馬上開辦了數家日用品廠,包括最簡單的肥皂工廠,以及科技含量較高的洗衣機工廠。

洗衣機的專利名義上說屬於隆承轅,其實還是應該屬於秦致遠,黃錦盛能和隆承轅合作,自然也是秦致遠對於黃錦盛的獎勵。

一心為國當然好,但愛國者應該獲得更大的回報,否則這些愛國之舉就會變成無根之萍,等到熱情全部消散之後就會變質。

秦致遠是想通過這些合作項目,讓蘭芳當地的種植園主把經營重心從農業上轉移到工業上來,農業則是以國有農場為主導,同時輔以農民的包產到戶。

這樣一來,國家主導的重工業加上國有和私有聯營的輕工業,再加上國有主導私人輔助的農業,基本上可以保證蘭芳的社會經濟穩步向前發展。

關於國家主導的重工業,目前的蘭芳除了造船廠,還在圍繞著大慶市的油田大搞建設,光是石油經濟這一塊,就能極大的推動大慶周邊的經濟發展。

只有石油工業還不夠,在目前的蘭芳,飛機場、汽車廠、摩托車廠、拖拉機廠,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這些工廠都有從法國和德國招募來的工程師負責指導,他們都已經和蘭芳簽訂了最少十年的工作合同,不用擔心他們中途撂挑子。

這些飛機場和汽車廠,全部都是國家主導的大型重工業,其中也包括配套的發動機工廠。

這些都是軍民混合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既可以用作軍用,又可以用作民用。

秦致遠為了推動航空業發展,準備在蘭芳大力推廣航空俱樂部,把飛行員們藏兵於民,這樣才能更加方便暴兵,避免臨時抱佛腳的弊端。

拖拉機工廠更是有必要,蘭芳有很多國有農場,這些農場都需要大型機械,拖拉機可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而如果到戰時,拖拉機工廠可以很方便的改成坦克工廠,這更有利於暴兵。

而就在飛機場和汽車廠建設的時候,一個大型的鍊鋼廠正在加里曼丹建設,這裡雖然距離澳大利亞比較遠,但考慮到礦石原料都是使用海運,並沒有增加多少運輸成本,也勉強可以接受。

看起來,蘭芳的建設就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