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5章 死戰

1918年的前半年,看上去戰爭確實有結束的跡象,不過勝利的天平傾向德軍一側。

幾乎所有的戰場都在請求援軍,新上任的協約國總司令福煦焦頭爛額。

法國已經動員了40歲以上的男子參戰,英國更是有動員50歲以上男人的計畫,至於德國,他們已經開始動員婦女從事後勤工作。

秦致遠的情況雖然危險,但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華人部隊並未傷筋動骨,這是秦致遠最大的依靠。

福煦並非不明白秦致遠的窘境,但福煦無能為力,福煦手中的預備隊不多,要用到最關鍵的時候。

請求援兵無果的情況下,秦致遠請求把劉子正和金泰和的兩個師調往蘇瓦松,以保證這個鐵路樞紐的安全。

這個要求也被貝當拒絕,貝當的理由是亞泯更加重要。

秦致遠被貝當的理由氣得摔了杯子,亞泯確實比蘇瓦松更加重要,但亞泯已經有了七個師防守,蘇瓦松有什麼?

兩個新編的步兵團。

秦致遠無奈,從張添壽的部隊中抽調一個團出來,由張添壽親自率領前往蘇瓦松加強防守。

同時把最後兩個安南師派出,一支前往科爾貝尼,一直前往香檳沙隆。

這樣以來,蘭斯只剩下不到六個師的步兵,以及兩個師的炮兵,空軍部隊的大本營則是在巴黎。

第二天一早,戰鬥繼續開始,而且比昨天的規模還要大,巴伐利亞皇子投入了17個師,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戰鬥首先在科爾貝尼打響,德國人用五個師的兵力進攻科爾貝尼,在科爾貝尼狹窄的正面戰場上,幾乎每一千碼就有一個師。

巴伐利亞皇子的戰術還是胡蒂爾的「暴風部隊」戰術,和胡蒂爾不同的是,巴伐利亞皇子手中有足夠的「暴風部隊」,同時在後續部隊中有大量的A7V,這將對秦浩歌的陣地造成極大威脅。

秦浩歌從婆羅洲返回之後變得更加成熟,或許是在婆羅洲見慣了死亡,秦浩歌有點漠視生命,這從他昨天對待美軍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哪怕是美軍即將全軍覆沒的時候,秦浩歌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還是秦致遠直接下達命令,秦浩歌才派出了裝甲部隊。

這個問題張添壽身上也有,但不如秦浩歌表現的明顯,至少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

好在秦浩歌雖然變得更加冷酷,但並沒有忘記秦致遠安排的戰術,當德國人開始炮擊的時候,秦浩歌命令部隊後撤,暫時避其鋒芒,等德軍部隊的銳氣消耗掉一部分之後再進行反擊。

令秦浩歌沒有想到的是,德軍的第一次攻擊,就派出了整整三個團,半小時之後又是三個團,再過半個小時又是三個團……

秦浩歌馬上意識到不妥,德軍的數量太多,已經遠遠超過守軍力量,如果此時再使用以前的戰術,那麼將無法奪回陣地。

於是秦浩歌在第二道防線擺出死守的架勢,再也不肯後退半步。

科爾貝尼附近是山脈和森林,防守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德軍的暴風部隊雖然速度較快,但地形限制了他們的速度,德軍的進展遠遠沒有戰鬥剛開始時那麼快,從早晨激戰到中午,德軍只前進了兩千碼,而且還全部都是戰鬥剛開始時獲得的,從秦浩歌嚴防死守之後,德軍的攻擊速度就開始慢下來。

當昨天第84旅的殘兵撤下來的時候,秦浩歌的部隊目睹的美軍部隊的慘狀。

士兵們雖然沒有親臨戰場,但能想像得到慘烈到何種程度,於是就好像是要和美軍比一比誰比較勇敢一樣,華人士兵戰鬥意志極其頑強,他們也和昨天的美軍一樣,一寸一寸的和德國人廝殺爭奪,寸步不退。

華人部隊的武器明顯好於只有步槍和刺刀的美軍部隊,往往只需要一挺劉易斯機槍,就能封鎖一個山口或者是一道山樑,德國人雖然穿插的極為大膽,但進展有限,因為幾乎是每一棵樹、或者是每一個石頭後面都藏有火力點,這些火力點難以清除,成為德軍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德國人試圖使用火炮打開通道,但因為到處都是反斜面的存在,火炮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時因為山路崎嶇,A7V龐大的身軀行駛困難,反而遠遠不如小巧靈活的FT-17。

還沒到傍晚,德國人就停止了進攻,因為慘重的傷亡使德國人無以為繼。

德國人為了打通攻擊蘇瓦松的通道,從昨天到現在已經更換了七個師,幾乎每一個撤下來的師,都被判定為不適合繼續進攻。

在香檳沙隆附近,戰鬥進行的同樣激烈。

等所有的英軍和塞內加爾人渡過馬恩河之後,向安康的第一個命令就是炸斷馬恩河上的所有橋樑,如果德軍想渡河,他們只能自己製作木筏,因為所有的船隻都被燒毀,德國人找不到可供利用的船隻。

等德國人完成攻擊準備,已經是下午。

向安康沒有撤退的意思,就沿著馬恩河沿岸布置防線抵擋德軍的進攻,半渡而擊,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都有很好的效果。

德國人畢竟擁有優勢炮兵,從上午開始,德國人的炮擊一直就沒有停止,向安康的部隊傷亡慘重,絕大多是德國人的火炮造成的。

但向安康不敢撤退,他已經從德國人連續不斷的進攻中感受到德國人的決心,如果現在後退,恐怕會演變成雪崩式的慘敗,到時候局面將無法挽回。

為了保證在最危急的時候不至於束手無策,哪怕是德國人已經衝到岸邊,向安康也保留著一個團的部隊沒有派上第一線。但除了一個團的預備隊之外,所有還能動的士兵都被向安康趕上前線,哪怕是流乾鮮血,也要流干在哨位上。

於是戰鬥進行的異常慘烈,不管是河水還是河岸都被鮮血染紅,德國人的屍體鋪滿水面,守軍的屍體填滿戰壕,沒有時間去收拾,死去的同伴都被拿過來當沙袋使用,不管是德國人、英國人還是華人又或者是塞內加爾人,這一刻沒有貴賤之分,只為了活下去奮力廝殺。

在下午的戰鬥中,為了把英國人和塞內加爾人趕上戰場,向安康派出了執法隊,所有拒絕執行命令的士兵將會被就地槍決。

一個連的塞內加爾部隊試圖反抗,但被坦克碾成碎片,英軍指揮官馬上表示會執行命令,但同時保留投訴的權利。

向安康沒有動搖,哪怕是投訴,那也要等到戰後,最起碼到時候如果那些投訴對向安康有威脅,那表示向安康還活著。

而活著,現在就是最大的奢望。

因為向安康很清楚,秦致遠手中同樣沒有援軍。

秦致遠接到了向安康的求救,但沒有派出地面部隊支援向安康,而是派出了轟炸機部隊去襲擊德軍炮兵陣地。

襲擊的效果非常明顯,當轟炸機部隊出動兩個批次之後,德國人的炮火明顯減弱,此後再也沒能組織起上午時的大規模炮擊。

相比較第一天的戰鬥,第二天的戰鬥更加殘酷,這一天僅僅是華人部隊就出現了近萬人的戰鬥減員,其中大部分出現在向安康師。

戰鬥減員並包括輕傷員,因為不管是向安康的部隊還是秦浩歌的部隊,輕傷從來不下火線,只有重傷無法繼續堅持戰鬥才能算是戰鬥減員。

晚上看完戰報的秦致遠雙眼通紅,這固然有熬夜的原因,更多的是心疼。

近萬人的戰鬥減員,也就只有在去年尼維勒發動的春季攻勢中才出現過,而那並不是秦致遠指揮的部隊。

當晚,秦致遠給貝當通電話,如果再不給援軍,秦致遠將命令香檳沙隆的部隊撤出陣地,因為哪怕是秦致遠在和貝當通電話的時候,德國人仍然沒有停止進攻。

向安康和他的部隊已經陷入絕境,哪怕是預備隊在剛入夜的時候投入陣地,現在的陣地也隨時會崩潰。

入夜的德國人更加瘋狂,他們利用一切可以渡河的工具從任何水域渡河。戰士們雖然拚命射擊,但畢竟人手有限,他們根本無法防禦越來越寬的陣地。

哪怕是身為師長,向安康也親自上了陣,在戰鬥中,向安康渾身上下四處負傷,其中最嚴重的一處是在臉頰上,一枚彈片在向安康的臉上划出了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

貝當拒絕了秦致遠的要求,命令部隊必須堅守陣地。

貝當或許因為秦致遠的戰績,對秦致遠保持尊重,但這並不代表貝當會重視所有的華人。

實際上在相當一部分法國人心中,秦致遠已經是一名純正的法國人,很多人在談論起秦致遠的時候,根本沒有意識到秦致遠實際上是一名華人。

掛掉電話的秦致遠立即命令向安康撤出陣地。

秦致遠不想和貝當討價還價。

無論是誰,只要知道向安康的部隊付出了多麼重大的犧牲,又獲得了怎樣的戰果,都不會要求更多,因為無論再要求什麼,那都是苛求。

午夜,向安康師撤出陣地,乘坐卡車退往布洛涅大本營,卡車的數量足夠,因為和來的時候相比,整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