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血滌江山 第五百六十七章 奪取盛京(上)

決戰的地點根本就不在一片石,也更加不是山海關!

丁雲毅的目標只有一個:

盛京!

而他自己根本就是一塊誘餌!

這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但它卻到底還是發生了。

丁雲毅知道滿人一定會吞下這塊誘餌的!

因為他們絕不相信丁雲毅會膽大到如此程度!

丁雲毅偏偏就這麼做了!

他傾虎賁衛水軍、水軍陸戰隊全部之力,趁清軍主力全部被吸引在山海關一線的時候,向盛京發起突然襲擊!

四月十二日,虎賁衛水軍在丹東大舉登陸,盛京攻擊戰正式拉開大幕!

這是讓滿清遭到最沉重打擊的一戰!

蔡九洲、張憲軒、葉大海這些人的名字勢必永遠被歷史所銘記!

滿清的末日也在這一天開始了!

「開炮!開炮!」

在這一聲聲的呼喚中,無數的炮彈狠狠的砸向了毫無防備的丹東。

炮火迅速將這一切淹沒,清軍在強大的炮火面前根本沒有任何防備的能力。炮火將一切都籠罩得嚴嚴實實……

在這裡的清軍將領阿泰穆陷入到了崩潰的境地,他怎麼也都沒有想到明軍居然會選擇在這裡利用其強大的水軍優勢登陸。

他絕不能放棄這裡,一旦放棄意味著什麼?那就意味著明軍可以對盛京發動最直接的進攻了!

幾乎所有能夠調動的軍隊都被他調動起來,他要向明軍發動孤注一擲的進攻!

二百清軍騎兵為箭頭。一個個身穿雙層或三層重甲,連戰馬也披上了綿甲或皮甲。開始向明軍衝去。這時兩軍的距離大約為一百五十步,因為戰馬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而且也不能把步兵甩得太遠了,因此在一開始,還是邁著小碎步前進,進入百步距離之後,才開始小跑,進入到六十步以內。才全速奔跑。

而這時明軍的前陣的前端,突然豎起了一排盾牌,一率都是二尺多寬,四尺多高,在上端還有一個二寸多寬,三寸多深的凹口,一支一支火銃也從凹口去伸了出來。對準了正準備向自己衝過來的清軍鐵騎。

在前陣的,全是虎賁衛的火槍兵,共六百多人,分為三排,每排二百餘人。

儘管看清了對手都是火銃,但阿泰穆並不但心。因為他知道,火銃要打穿三層重甲,致少要在五十步以內才行。

而一但進入那個距離,戰馬以經是全速衝刺起來,對方最多只有一二次發射的機會。就會被大清的鐵騎給沖跨了。

這時戰馬以經開始小跑起來,只聽「啪啪啪啪」的槍聲以經響了起來。

阿泰穆也不禁一怔。明軍怎麼這麼早就開槍了,這才進入到一百步的距離,莫非是在野戰中,明軍也沉不住氣,不等自己進入射程,就開始亂射一氣了嗎?

這些念頭只是在阿泰穆的頭腦中一閃而過,隨後他馬上就覺得右胸口上如遭重擊一般,一陣距烈的疼痛傳來,忍不住慘叫了一聲,他本能的低頭一看,見自己的右胸甲上競被打出一個拳頭大小的洞來。而幾乎就是在同時,一串人喊馬嘶的聲音傳來,但這可不是騎兵衝鋒時發出的吶喊聲,而是受到攻擊受傷之後的慘叫聲。

「明軍用的是什麼火銃,可以打得這麼遠?」阿泰穆的頭腦馬上又閃出了這個問題來。

負責指揮這些火槍兵的張憲軒當然清楚,以清軍的騎兵速度,等他們進入五十步以內再射擊就以經完了,必須提前動手。

因此虎賁衛第一排火槍兵使用的全是一色的改良型「澎湖式」火槍,才能在清軍進入百步以內之後,就立刻向清軍發動攻擊。

雖然在百步左右,「澎湖式」火槍的破甲效果並不是最好,但即使只打穿一二層甲,也會給人體帶來強烈的疼痛感,甚致能打碎骨胳和內臟,中槍之後,在短時間內絕對恢複不過來。

而且戰馬僅僅只披著一層錦甲或布甲,根本就防不住,因此就算是打不死人,打中了戰馬,同樣也可以對清軍造成沉重的打擊。

第一輪「澎湖式」火槍發射之後,差不多有二十匹戰馬中彈,發出痛苦的嘶鳴倒地,不僅把背上的騎士摔倒在地上,同時也阻擋了後排騎兵的前進道路。而且還有幾乎同等數量的清兵,或者是因為重甲被擊穿,戓者是因為忍受不了巨烈的疼痛感,而從馬背上主動摔了下來,幸好現在戰馬只是小步跑,因此還能夠及時的閃躲和避開倒地的士兵或馬匹,不致於將他們踩成肉泥,或者是被他們絆倒。

但這樣一來騎軍突進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阿泰穆顯然明白情況不妙,他到底是甲喇額真,責任感也比別人強得多,一手按著傷口,一手操控著戰馬,免強避開了幾個倒地的清兵,拚著最後一點力氣,大叫道:「沖啊!快衝……」

話聲未落,只聽「啪」的一聲,阿泰穆的額頭上冒出了一蓬血花,人在馬背上晃了兩晃,一頭栽倒了下來。

「打中了,我打中了一個韃子的大將。」

才第一次上戰場的江乙興奮的揮動著拳頭,那支與他身材差不多高的「澎湖式」火槍口還冒著裊裊的青煙。

張憲軒也過來,拍了拍他的肩頭:「江乙,幹得很好。你打死的應該是一個甲喇額真。繼續努力吧。」

聽了張憲軒的誇講之後,江乙的眼睛裡也露出了得意的光芒來。這還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上陣殺敵,興奮和激動的情緒更多於緊張。然後立刻又從背包是摸出一顆紙殼彈。十分熟練的用嘴破了紙殼的末尾,將火藥倒進銃管里。然後將剩下的紙殼全塞了進去,用一跟木杆推進去壓實。又馬上端著火銃,尋找自己的下一個目標。

這是虎賁衛的狙擊手隊成立以後的首次出戰,他們全是使用最精良的「澎湖式」火槍,射程可以達到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三十步。因此全部排在火槍兵的身後,而且還是站立發射,因此和前的火槍兵並不衝突。同時還給每一名狙擊手配了一個發射托架,其實就足一支約五尺高的長木杆。一端是一個尖頭,而另一端是一個叉形,使用時將尖頭插在地上,甴一名士兵扶著,狙擊手將「澎湖式」火槍架在叉形上,握槍發射。

在清軍隊伍中,各級固山、甲喇、牛錄甚至是領催、步兵、馬兵在盔甲樣式。其由是頭盔和護背旗,都有明顯的區別,即使是在集團衝鋒中,也十分好分辯。

這一來給虎賁衛的狙擊手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可以十分輕易的就認清韃孑中誰官大誰官小,要打就打官最大的。

儘管清軍的將領幾乎都穿著三層重甲。但狙擊手基本都是選擇沒有任何保護的面部下手,因此只要是命中,就是爆頭而亡,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栽下馬來。

在使用了紙殼定裝子彈之後。火銃的發射頻率也明顯加快,在過去使用三段連射的方式。平均一分鐘只能打出五到六槍,而現在一分鐘可以發射出七到八槍。而且虎賁衛是換槍不換人,士兵不動,由前排付責發射,後兩排付責填裝,然後過槍遞給前排的士兵,每一各火槍手再射擊十次之後才輪轉到另一名,這樣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為火槍手轉換人員而造成的混亂。

清軍卻都有些抓狂了,因為這一場戰事以經完全不是按他們預想的模式發展。在淸軍的預想中,儘管明軍使用火銃,但在自己鐵騎的面前,根本就得不到多少施射的機會,雖然會遭受到一定的打擊,但自己的鐵騎還是會以摧枯拉朽的衝擊之勢,殺入明軍的陣中,將明軍沖得七零八落,等自己的步兵上來之後,以經是收拾殘局了。致少在過去的戰場上,基本就是按照這一模式發展的。

但這一次就完全不同了,這支明軍的火銃不僅打得遠,而且密度大,輪轉的速度也快。在虎賁衛火槍手的猛烈打擊下,清兵不斷的從戰馬上落下,而且有不少的步兵、牛錄額真,甚至是後隊的統領甲喇額真阿泰穆也被明軍打下馬去了。

不過這個時候的清軍能征善戰的。儘管遭受了明軍的沉重打擊,而且失去統領,其他的清兵並沒有潰敗,依然奮力向虎賁衛的陣地發動衝鋒。希望能夠衝進虎賁衛的陣地中,發揮自己近戰的優勢。

很難說清軍的這種態度是勇敢還是愚蠢,但隨著清軍的鐵騎像虎賁衛的陣地靠近,受到的打擊就更加猛烈,由其是進入六十步以內之後,二重甲、三重甲也經不能保護清兵的身體,只要是被火銃的彈丸擊中,幾乎無一例外的穿透重甲,直擊打入到**裡面。

雖然在這個距離內,淸軍的弓箭可以發揮作用了,也確實有不少清軍冒然彈丸的射擊,在馬背上彎弓搭箭,向虎賁衛發射,但架在火槍兵身前的大盾牌卻起到了極佳的保護作用,因為火銃是架在凹槽里發射,因此連整個頭部都在盾牌的保護範圍之內,而且火槍兵毎人都配有八楞帶沿鐵盔,因此清軍的弓箭幾乎對虎賁衛的火槍手全無傷害,僅僅只有三個中箭受傷,但仍然咬牙堅持著。

在一陣一陣巨大的火銃轟鳴聲,秦響了死亡的序曲,清兵們一個一個慘叫被擊穿了身體,有人甚致會被強大的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