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大海之王 第二百五十九章 探子

在錦州呆了幾天,祖大壽、吳三桂已經將戰馬準備好了。

他們本想再多留丁雲毅在錦州呆幾天,可是丁雲毅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回台灣了,畢竟,那裡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祖大壽和吳三桂也知道無法多挽留,給他設下酒宴,為其送行。

赴宴的幾乎都是參與了第二次大凌河之戰的將領,浴血廝殺,讓他們之間已經有了感情,這時驟然聽到丁參將要走了,都有一些依依不捨。

丁雲毅心中卻有一些感慨,這一別,不知和他們何時才能見面。等到下次相逢的時候,他們中有些人已經死了,有些人將變成敵人

也許這是自己和他們之間的最後一頓酒了

這些人都是武將出身,喝酒豪爽,不多會已經在那吆五喝六,大叫大喊起來。

祖大壽也不去管他們,他們人人都在戰場上浴血廝殺,今天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活著,眼下沒有戰鬥,就讓他們放肆一些又有如何?

他敬了丁雲毅一口酒:「項文啊,真捨不得放你回去。若你留在這裡,和長伯一起,金虜又安敢正視於此。可惜,可惜。」

丁雲毅笑了笑;「總鎮,想將來總還是有會面的那一天的。」

祖大壽點了點頭:「無論怎樣,這一次殺,總能讓金虜安靜一會,大家也可以跟著過幾天清靜日子了。」

「總鎮」丁雲毅在那想了一下:「我想明年怕便有大事發生了。」

「哦?」祖大壽和吳三桂一起留神起來。

丁雲毅低聲道:「我以為皇太極明年必然稱帝。」

這話讓祖大壽和吳三桂大吃一驚。稱帝?這還了得?吳三桂冷笑一聲:「虜酋皇太極何德何能,竟然敢妄自稱帝?也不怕掉了大牙!」

「大哥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丁雲毅急忙道:「我聽說多爾袞得了蒙元的傳國玉璽。而金虜早有稱帝,與我大明平起平坐的想法,這便是一個契機。旁的倒也算了,一旦金虜稱帝。聖上必然大怒,免不得要你們起兵討伐,那時候才是真正麻煩的。」

祖大壽微微點頭:「項文說的不錯,金虜妄自稱帝,不過是井底之蛙,不足為奇,他們不是正統,也掀不起什麼風浪。只是朝廷那是一定要命我等討伐的。試想。眼下軍餉不至,武裝不齊,我等只能勉強維持,阻擋住金虜偷襲。要討伐談何容易?真的如項文所說那樣,你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了那。」

「一個字,拖。」丁雲毅緩緩地道:「貿然討伐,金虜必有準備。到時候只會是損兵折將,徒然消耗了自己實力,有百害而無一利。金虜稱帝,聖上雷霆震怒。但等這股氣過了,對朝廷更為禍害的乃是流寇。朝廷決然會一依舊把主要力量放在中原,等過了段時候。只上書說金虜防範森嚴,無法強攻也就是了,朝廷頂多只會斥責幾句。」

這話實實在在的所到了祖大壽的心坎里。

朝廷和聖上都不知道邊關的真實情況,以目前的狀況,能夠抵禦住金虜已經相當不錯,進攻無從談起。這第二次大凌河之戰,若非橫空出世了個丁雲毅,勝負還未可知。

如果遼東沒有經過幾次大的變故,如果朝廷的軍餉、大炮、武裝、兵源等等都能按時送來,再經過幾年勵精圖治,那祖大壽完全有把握和金虜展開決戰。

可惜,現在這一切都是水中月、鏡里花。

祖大壽嘆息了聲:「可嘆何可綱、滿桂、趙率教這三個兄弟去得早了,若是他們都在,合我遼東四大猛將之力,金虜何懼之有?」

丁雲毅默然無語。

的確,何可綱、滿桂、趙率教都已戰死,遼東四大猛將只剩下了祖大壽,而遼東局面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完全就是靠祖大壽一個人撐起來的。但是那死去的三人都是忠臣,萬古留芳,祖大壽呢?

這個忠心耿耿為大明守了十多年邊關的祖大壽呢,最終還是投降了,最終,成了一個可恥的「貳臣」。

他能一直活著,是他的幸運,但卻也是他最大的悲哀。當他死去後,他能到地下去面對他的三個兄弟嗎?

他能去面對大明那些戰死沙場的英雄嗎?

丁雲毅知道自己無法改變這段歷史,手也無法伸到邊關。而且,還有吳三桂同樣也是如此。

也許當他們下一次在戰場上見面的時候,已經不是兄弟,而是敵人了吧

吳三桂卻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結拜兄弟心裡在想什麼:「無妨,金虜便是再凶狂又有如何?真的打急了,我便冒死上書朝廷,請朝廷把二弟調來。到時候我的關寧鐵騎和你的虎賁衛聯手,便是金虜來了千軍萬馬,也叫他有去無回!」

「希望大哥說到做到。」丁雲毅舉起酒碗,敬了吳三桂一碗酒,話裡有話地道。

「衝冠一怒為紅顏」,其實陳圓圓只是吳三桂叛明的一個誘因,最終吳三桂投降滿清,還有各種各樣的願意在裡面。

如果真的僅僅是因為一個女人而背叛大明,那他也不是吳三桂了

這一頓酒,眾人喝得無不酩酊大醉,

等到丁雲毅醒來,已是次日接近中午時分,宿醉未醒,頭還是暈暈的。

吳三桂等人早在那外面等候了,丁雲毅沒有看到祖大壽,吳三桂笑著告訴他:「總鎮去巡視了,讓我來送二弟。」

隨即又道:「昨天那五百匹戰馬已經啟程,二弟無需擔心,你招募到的那兩個泰西人。也隨著馬隊一起先走了。這裡離京城很近,眼看著就要過年了,二弟父母皆在京城,何不回去。也可儘儘孝道?」

丁雲毅心中正有這想法,隨口應了,一抬頭,見鄧長貴帶著五十名騎兵整裝待發,心中奇怪,吳三桂說道:「二弟,這一路上不太平,聽說高逆迎祥急攻廬州。含山、和州,河南、山西、陝西等地都是大亂,山東也有賊情,我恐二弟路上出事。特意鄧長貴將你一路送到福建境內,二弟千萬不要推辭。」

丁雲毅想了下,應了。自打到了這裡,鄧長貴一直都在自己身邊作戰,彼此間也有了感情。忽然眼睛眨巴了下:「大哥。我有個不情之請,還請大哥務必答應。」

「二弟請說。」

「到了福建,離台灣便也只有一步之遙,既然如此。我想請鄧游擊和諸位兄弟去我島上作客,以盡地主之誼。」丁雲毅眨著眼睛道。

吳三桂何等聰明。一聽之下便明白了:「二弟,你這可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了那。你莫非打我這五十關寧鐵騎的主意?」

丁雲毅笑道:「正是。」

吳三桂搖頭苦笑:「好啊,好啊,好你一個丁項文,我好心派人送你,你卻動這樣心思。也罷,你我結義兄弟,何分彼此?你又在這浴血奮戰,我吳三桂難道連五十名騎兵都捨不得嗎?」

當下把鄧長貴叫到面前:「鄧長貴,你去台灣住個一年半載的,想這裡了再回來。」

「是!」鄧長貴大聲應道。

他本來和丁雲毅一起戰鬥,對丁雲毅十分仰慕,驟然分別,心中大是不舍,眼下吳三桂如此吩咐,正合心意。

他夫人孩子都在京城,到時候若在台灣住得習慣,便把夫人孩子都接了去,也免得他們整天提心弔膽的。

吳三桂一路把他們送出錦州十多里,丁雲毅勒住奔霄:「大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大哥請回去吧!」

「二弟,保重!」

「大哥,後會有期!大哥千萬不要忘了,你我身是大明忠臣,死是大明忠魂!」

吳三桂仰天大笑:「二弟如何這般小看我?後會有期!」

丁雲毅一揮戰馬,五十三騎絕塵而去。

看著他的背影,吳三桂略略有些不太高興。

聽丁雲毅話里意思,似乎自己會做出什麼對不起朝廷的事情來一樣。自己吳家實在在朝廷為官,忠心耿耿,又哪裡會做出什麼背叛朝廷的事情出來?

倒是自己這個二弟,節制台灣,那才是真正的天高皇帝遠……一路飛奔,路上不斷有不好的消息傳來。

高迎祥、李自成攻廬州,取含山、和州,殺知州黎宏業、在籍御史馬如蛟等。繼圍滁州,與盧象升、祖寬、羅岱、楊世恩等部,激戰朱龍橋。高迎祥等北攻壽州不克,西入歸德。隨後,再攻密縣、破登州,擊殺明將湯九州,進軍鄧州、鄖陽。次後,高迎祥與李自成分兵,由鄖襄入興安、漢中與張獻忠完成會師。

賊勢已經越來越大。

越剿流寇越多,流寇越多,對大明的危害也就越大,丁雲毅想到這裡,便覺得有些無奈。

放眼看去,能看到大隊災民,坐的坐,走的走,看起來災害一點都沒有減輕。丁雲毅也管不了那麼多的災民了,硬著頭皮正想離開,忽然停下戰馬,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些災民說道:「當中那個人,必然是探子無疑。」

皇甫雲傑和鄧長貴朝那看去,大是奇怪。丁雲毅笑著解釋道:「你們看那些災民,一個個餓得力氣都沒有了,面黃飢瘦,可再看那人,臉上雖然塗滿污物,但精氣神十足,見到我等,不斷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