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 論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1

第三卷 論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 (本卷只有一篇) 第一章 論自我贊同和不贊同的原則 我在本書的前兩卷著重考察了我們評判他人感情和行為的起點和基礎。現 在,我要較詳細地考察我們評判自己的感情和行為的起點。

我們據以自然地贊同或不贊同自己行為的原則,似乎同據以判斷他人行為的 原則完全相同。當我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根據能否充分同情導致他人行為 的情感和動機來決定是否贊同這種行為。同樣,當我們以他人的立場來看待自己 的行為時,也是根據能否充分理解和同情影響自己行為的情感和動機來決定是否 贊同這種行為。可以說,如果我們不離開自己的地位,並以一定的距離來看待自 己的情感和動機,就決不可能對它們作出全面的評述,也決不可能對它們作出任 何判斷。而我們只有通過努力以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情感和動機,或像他人 可能持有的看法那樣來看待它們,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無論我們對它們會作 出什麼判斷,都必然會,或者在一定的條件下會、或者我們設想應該會同他人的 判斷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我們努力像我們推測其他任何公正而無偏見的旁觀者可 能做的那樣來考察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因而完全理解影 響自己行為的所有激情和動機,我們就會因為對想像中的公正的法官的贊成抱有 同感而對自己的行為表示贊同。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會體諒他的不滿,並且責 備這種行為。

如果一個人有可能在同任何人都沒有交往的情況下,在某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長大成人,那麼,正如他不可能想到自己面貌的美或丑一樣,也不可能想到自己 的品質,不可能想到自己情感和行為的合宜性或缺點,也不可能想到自己心靈的 美或丑。所有這些都是他不能輕易弄清楚的,他自然也不會注意到它們,並且, 他也不具有能使這些對象展現在自己眼前的鏡子。一旦把這個人帶入社會,他就 立即得到了在此以前缺少的鏡子。這面鏡子存在於同他相處的那些人的表情和行 為之中,當他們理解或不贊同他的情感時,總會有所表示;並且他正是在這裡第 一次看到自己感情的合宜和不合宜,看到自己心靈的美和丑。對一個剛來到人間 就同社會隔絕的人來說,引起他的強烈感情的對象,使他歡樂或傷害他的外界事 物,都會佔據他的全部注意力。那些對象所激起的感情本身,願望或嫌惡,快樂 或悲傷,雖然都是直接呈現在他面前的東西,但是歷來很少能夠成為他思索的對 象。對它們的看法決不會使他感到如此大的興趣,以致引起他的專心思考。雖然 對那些強烈感情的原因的思考時常會激起他的快樂和悲傷,但對自己快樂的思考 決不會在他身上激起新的快樂,對自己悲傷的思考也決不會在他身上激起新的悲 傷。把他帶入社會,他的所有激情立即會引起新的激情。他將看到人們贊成什麼, 討厭什麼。在前一場合,他將受到鼓舞,在後一場合,他將感到沮喪。他的願望 和嫌惡,他的快樂和悲傷,現在常常會引起新的願望和嫌惡,新的快樂和悲傷; 因此,現在這些感情將使他深感興趣,並且時常引起他最為專心的思考。

我們對自身美醜的最初想法是由別人的、而不是由自己的身形和外表引起 的。然而,我們很快就會知道別人對我們所作的同樣的評論。如果他們讚許我們 的體態,我們就感到高興;如果他們對此似乎有些厭惡,我們就感到惱怒。我們 渴望知道自己的外貌會得到他們何種程度的非難或讚許。我們通過照鏡子或者用 諸如此類的方法,儘可能地努力隔開一段距離以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逐一地 審察自己的肢體。經過這樣的審察,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外貌感到滿意,我們就會 很平靜地忍受別人最為不利的評判。反之,如果我們感到自己成了自然的厭惡對 象,那麼,他們的每一個不讚許的表現都會使我們感到極度的羞辱。一個外貌還 算英俊的人,也許會允許你就他個人某一微小的缺陷同他開玩笑;但是,對一個 真正醜陋的人來說,通常是無法忍受這類玩笑的。不管怎樣,很明顯,我們只是 因為自己的美和丑對他人的影響才對此感到焦慮不安。如果我們同社會沒有聯 系,就完全不會對此表示關心。

同樣,我們最初的一些道德評論是針對別人的品質和行為的;並且,我們極 其急切地觀察這各種評論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但是我們不久就認識到, 別人對我們同樣是直言不諱的。我們渴望知道自己會得到他們何種程度的責難或 稱許,以及是否一定要對他們表現出他們向我們指出的令人愉快或令人不快的那 種樣子。為此,我們通過考慮如果處於他們的境地,他們會對我們表現出什麼樣 子,來著手審察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並且考慮自己的這些感情和行為在他們面前 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假定自己是自己行為的旁觀者,並且用這種眼光來儘力想像 這種行為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是我們能用別人的眼光來檢 查自己行為合宜性的唯一的鏡子。如果在這種檢查中它使我們感到高興,我們就 比較滿意。我們可能對讚揚聲滿不在乎,並在某種程度上輕視世人的指責;無論 受到怎樣的誤解或歪曲,我們都有把握成為自然和合宜的稱讚對象。反之,如果 我們感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就經常會為此更加渴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如果我們 如人所說並非聲名狼藉,那麼,別人的指責就會使我們迷惑不解,倍受折磨。

顯然,當我努力考察自己的行為時,當我努力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判斷並對此 表示讚許或譴責時,在一切此類場合,我彷彿把自己分成兩個人:一個我是審察 者和評判者,扮演和另一個我不同的角色;另一個我是被審察和被評判的行為者。

第一個我是個旁觀者,當以那個特殊的觀點觀察自己的行為時,儘力通過設身處 地地設想並考慮它在我們面前會如何表現來理解有關自己行為的情感。第二個我 是行為者,恰當地說是我自己,對其行為我將以旁觀者的身份作出某種評論。前 者是評判者,後者是被評判者。不過,正如原因和結果不可能相同一樣,評判者 和被評判者也不可能全然相同。

和藹可親和值得讚揚的,即值得熱愛和回報的,都是美德的高貴品質,而令 人討厭和可加懲罰的卻是邪惡的品質。但是,所有這些品質都會直接涉及別人的 感情。據說,美德之所以是和藹可親和值得讚揚的品質,不是因為它是自我熱愛 和感激的對象,而是因為它在別人心中激起了那些感情。美德是這種令人愉快的 尊敬對象的意識,成為必然隨之而來的那種精神上的安寧和自我滿足的根源,正 如猜疑相反會引起令人痛苦的不道德行為一樣。被人敬愛和知道自己值得別人敬 愛是我們多麼巨大的幸福啊。被人憎恨和知道自己應該被人憎恨又是我們多麼巨 大的不幸啊。

第二章 論對讚揚和值得讚揚的喜愛;兼論對責備和該受責備的畏懼 人不僅生來就希望被人熱愛,而且希望成為可愛的人;或者說,希望成為自 然而又合宜的熱愛對象。他不僅生來就害怕被人憎恨,而且害怕成為可恨的人, 或者說,害怕成為自然而又合宜的憎恨對象。他不僅希望被人讚揚,而且希望成 為值得讚揚的人,或者說,希望成為那種雖然沒有受到人們的讚揚但確實是自然 而又合宜的讚揚對象。他不僅害怕被人責備,而且害怕成為該受責備的人,或者 說,害怕成為那種雖然沒有受到人們的責備但確實是自然而又合宜的責備對象。

對值得讚揚的喜愛並不完全來自對讚揚的喜愛。雖然那兩個原則彼此相似, 雖然它們互有聯繫並且常常混同一體,但是,在許多方面,又互有區別和各自獨 立。

我們對其品質和行為為自己所贊成的那些人所自然懷有的熱愛和欽佩之情, 必然促使我們希望自己成為相同的令人愉快的感情的對象,並且希望自己成為如 同最受我們熱愛和欽佩的那些人一樣可親而又可敬的人。好勝心,即認為自己應 該勝過別人的急切願望,發端於我們對別人優點的欽佩之中。我們也不可能滿足 於僅僅得到別人的欽佩,因為別人也因此得到欽佩。至少我們必定相信自己是值 得讚揚的,因為別人也因此而值得讚揚。但是,為了獲得這種滿足,我們必須成 為自己品質和行為的公正的旁觀者。我們必須努力用別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品 質和行為,或者說像別人那樣看待它們。經過這樣的觀察,如果它們像我們所希 望的那樣,我們就感到愉快和滿足。但是,如果我們發現別人——他們用我們僅 在想像中曾努力用以觀察自己品質和行為的那種眼光來觀察它們——以與我們 曾經用過的完全相同的眼光來察看它們時,就會大大地堅定這種愉快和滿足之 情。他們的贊成必然堅定我們的自我贊成。他們的讚揚必然加強我們對自己值得 讚揚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對值得讚揚的喜愛非但不完全來自對讚揚的喜愛, 而且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對讚揚的喜愛似乎是來自對值得讚揚的喜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