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301章 新變化

在北伐之前王競堯就提出的發行紙質貨幣的事情,經過李襄陽等人一年多的精心準備,終於到了實際發行的時候,而這一種紙質貨幣被王競堯親自命名為「漢幣」!

對於這種超越了幾個時代出現的事物,大漢帝國控制區內的民眾並不是特別認可,以王競堯的大本營福建來說,過去這的民眾對於朝廷頒發的指令一般都是熱烈擁護的,但在漢幣發行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卻普通採取了漠視的態度。

朝廷鼓勵以漢幣取代金銀銅錢進行交易,但在各店鋪、日常交易之間,所有人都一概拒絕接受這種紙質的貨幣,不管是商人還是普通老百姓,一致地認為所謂的漢幣,其價值完全無法和金銀銅錢相比。

其實中國紙幣的歷史,除了北宋時期曾經在四川成都發行過的「交子」之外,其實中國紙幣的起源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

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白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

但是,飛錢也僅僅流通在當時的商人之中。

而到了宋代的時候,由於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2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買匹布花的錢居然要用車載。在這種情況下交子出現了。

然而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

當官方介入發行交子發行之後,將「交子」之名改為「錢引」,但由於「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這些種種經過加在一起,使得老百姓對紙質錢幣徹底失去了信心,攜帶金銀銅錢雖然不便,但這,卻畢竟是實實質質,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總比那些隨時一文不值的東西要來得好的多。

這樣的事情又不能強迫民眾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競堯決定親自出馬了。

伴隨著漢幣發行的同時,在泉州也成立的第一家「銀行」:「帝國錢幣交易所」。在眾目睽睽之下,大漢帝國皇帝陛下親自出現在了這裡。在這裡,他為他的將軍們頒發了新的一個月的薪餉,並且正式宣布,以後朝廷上下所有官員的俸祿,將直接採用漢幣發與的形式。

而且王競堯還正式宣布,在今年,交納漢幣交易的商戶,將會得到朝廷減免稅收的獎勵。同時,漢幣與金銀隨時可以按照比價兌換。

其後,在所有軍民的注視下,王競堯帶著皇后、妃子們走進了一家脂粉鋪,挑選了大約二兩銀子左右的胭脂水粉,當王競堯拿出漢幣交給店鋪老闆的時候,那個老闆接過來的時候雙手都在不住地顫抖。

這是什麼?這在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漢幣了,而是皇上御賜給臣民的恩賞!那老闆下定決心,等皇上離開之後,一定要把這張漢幣裱起來,世世代代當做傳家寶來傳給子孫後代!

有了皇帝陛下的親身說法,民眾的參與熱情顯然高漲了起來。而朝廷官員也明顯對皇帝陛下的工作採取了積極配合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帝國負責財政的一把手李襄陽再接再厲,不斷地放出一些所謂的「內幕」,一時間,在商人士紳中,使用漢幣成為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一種象徵!

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下,漢幣的使用正在緩慢,但卻卓有成效地推行中。

不過王競堯也曾經告訴過李襄陽這些財政官員,漢幣地推行勢必引起一些不法事情的發生,比如假幣。在這個時代,水印技術當然無法實現,而一些心存歹念,妄想一夜暴富的不法之徒,肯定會動漢幣的腦筋。

果然在漢幣發行的第二個月,王競堯所擔心的事就發生了。某日錢幣交易所在盤點的時候,發現了幾張紙幣不太一樣,經過仔細對比後,終於確定這是假幣。當這幾張假幣放到王競堯面前的時候、他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這幾張假幣不光做得惟妙惟肖,幾可亂真,而且連上面的密記也不知道為什麼做假者也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交易所出現假幣的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將使民眾剛剛對漢幣建立起來的信心打擊得乾乾淨淨,將使得帝國的貨幣改革出現嚴重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競堯立刻指示郭破虜在最短的時間裡偵破此案,並且不得驚動民眾。

首先從交易所內部開始調查的郭破虜,在排除了內部作案的可能性之後,將眼光投向了假幣的來源處。經過幾天的偵緝,一個還沒有形成規模的假幣團伙浮出了水面,涉案人員共計八人,而他們的領頭人居然是負責帝國財政,並且參與了漢幣全程製作發行的一位財政官員!

震怒不已的王競堯當時就對李襄陽說道:「他們明明知道,朕最恨的就是這種事,可這些人在金錢利益面前,卻依然不知死活,難道真的被金錢蒙蔽了雙眼了嗎?好吧,既然他們想死,那麼朕就成全他們!告訴大理寺,這些人一經審訊完畢,立刻處斬,給朕一個不留!」

這件假幣案的告破,對外的公示是這群人在使用假幣的時候,被交易所的人及時發現,因為漢幣上有著特殊的標記,是不可能被仿造的,而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堅定了民眾使用漢幣的信心。

但是在這其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首先就是雖然經過了一年的準備,但漢幣依然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容易被假冒就是其中之一。其實要想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就算到了上千年後,假幣問題也依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何況是在這個時代?

另一個問題就是交易所工作人員專業對口的問題,這些人都是臨時招進來的,雖然經過一些培訓,但依然顯得很不專業。但要想徹底解決上面的問題,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而專業不對口的問題,也是當今朝廷的一個弊端。比如在六部之中,有很多人都只是讀書人出身,完全沒有接觸過這一行業,自身素質的低下,使得各部往往在做起事情來事倍功半,人不得盡其才,物不得盡其用。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必須從民間挑選專門的人才,設立專門的培養人才的學堂,但同樣這並不是立刻就能完成的。

也就在這個時候,一些大臣開始上書,認為目前政治穩定,應當開科取士。可是對於這一說法,讓王競堯反感到了極點。

科舉制度在這個特定的時代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以大唐為例,科舉為李世民提供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在唐朝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大多是由進士出身的,其中像張九齡、陳子昂等人,也使得李世民禁不住發出這樣的感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但科舉制度卻嚴重禁錮了漢人的思考力和創造力,甚至還奴役了漢人的思想,這樣的制度對於王競堯來說,又有什麼用呢?

思考了幾天的王競堯,最後決定還是於明年開設科舉,纔此科舉已非彼科舉。屆時將分為文武兩個科目。武科自不必說。在文科上,王競堯宣布,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才能,哪怕你能把田種得很好,田裡出的糧食比別人的多,也可以到相應的考試地點進行應試。

不過這也並沒有完全忽視讀書人的利益,讀書人一樣可以前來參考,但書本上的東西將只是一個方面,具體看是否被錄用,將由皇上親自出題,只有你的答案讓皇帝滿意了,才有被錄用的可能性。

這條旨意一出,滿朝反對之聲。就連一向唯王競堯馬首是瞻的李天正也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在李天正看來,如果朝廷的官員是一個只懂得種田,可是一字不識的農民,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競堯力排眾議,斷然在朝廷上告訴他的臣民:「就算他一字不識朕也要用他,因為他地種得比別人好,朕可以讓他去指導別人怎麼讓每畝地多收穫一些,哪怕多收穫一粒糧食,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既然皇帝陛下已經下了最後的決心,堅持己見,朝廷中的官員也只能按照陛下說的去辦。但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可誰都心裡也沒有底,或許會鬧出什麼大笑話來也不一定……

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王競堯也同時加大了在軍事方面的步伐。軍隊人員方面要質量不要數量被再次重申。按照兵部制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