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國威武 第349章 亞洲戰線

印度洋大海戰中國海軍大捷,英法聯合遠東艦隊慘敗!消息如風一樣的傳遍了全世界,同盟國歡欣鼓舞,協約國人心惶惶。

中國在證明了自己強大的陸軍力量之後,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海上也是戰無不勝的,任何敢於向中國挑戰的力量,必將受到無情的打擊!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給中國元首李國勇拍來了電報,在祝賀中國海軍的勝利之後,為之前自己的言辭表達了歉意。而中國海軍的勝利也增加了德國軍人的信心,英國的艦隊不是不可戰勝的,既然中國能夠做到,那麼勇敢的德國海軍也一樣能夠做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憑藉其海軍優勢,對德國實行海上封鎖,迫使德國大洋艦隊不敢貿然出港。德國海軍僅以小兵力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擊協約國海上交通運輸船上。為了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德國在海上的行動自由,扭轉被動局面,德國統治當局一直準備在海上尋找機會與英國進行決戰。

受到中國勝利消息的刺激,德國戰艦開始頻繁地出擊挑釁英法戰艦,但幾次有限規模的海戰中,很不幸的,德國艦隊都遭到了失敗,損失了一些艦船。於是德國海軍不再敢輕易出擊,而在幾次小型海戰的勝利下,英國海軍也逐步恢複著信心。

德國人轉而開始使用潛艇,印度洋大海戰中潛艇的作用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也讓德國海軍將重心從龐大的戰列艦上轉移到了小型快捷,但威力巨大的潛艇之上。

潛艇的出擊還是取得了效果的。9月22日,德國潛艇在荷蘭沿海成功地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克雷亞」號、「霍格」號和「阿布金爾」號,艦上人員有三分之二喪生,總數達1400多人。

這類陳舊而緩慢的軍艦在敵方潛艇容易到達的海域巡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一些英國軍官甚至稱其為「活釣餌中隊」。但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延誤,未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與此同時,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應法國人的請求,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他徵用了50輛倫敦的公共汽車把部隊運往海濱,又把他們安全運過了英吉利海峽,並多次親自到前線去視察。但戰鬥並沒發生,人們看到的只是丘吉爾和他的部隊在前線跑來跑去,因此戲稱其為「敦刻爾克馬戲團」或者「丘吉爾馬戲團」。

大家對丘吉爾的批評多了起來,但招致更多非議的還是此後不久發生的安特衛普事件。

當時德國人正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向前推進。8月20日,布魯塞爾陷落,10月2日,倫敦得到消息說,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放棄安特衛普,準備撤退到奧斯坦德。此刻英國的阿斯奎斯首相正在外出途中。海軍大臣丘吉爾、外交大臣格雷和新任陸軍大臣基奇納經過商議後決定要求比利時政府堅守安特衛普。恰逢丘吉爾正要再次去敦刻爾克訪問,於是大家一致認為丘吉爾應在去法國期間到安特衛普轉達上述意見,並了解該地的軍事形勢。

而到了安特衛普的丘吉爾,竟然致電阿斯奎斯首相,請求准予辭去海軍大臣職務,並授予他在安特衛普的正式軍事指揮權,這一荒謬絕倫的建議當然被內閣否決了。但是此時丘吉爾已將該地的領導權抓在自己手中,他任命海軍情報處長奧利弗將軍為他的秘書,幫他處理各種軍務,並親自冒著猛烈的炮火到各處視察。

結果可想而知,安特衛普很快落到了德國人的手中,在潰退中英國的幾個海軍陸戰隊旅被打散,有大約2500人被德軍俘虜,而在此之前丘吉爾已經離開了安特衛普回到了國內。

雖然被國內猛烈批評,但丘吉爾的職位還是穩當的,不過再過幾個月的加利波利登陸將讓丘吉爾丟掉海軍大臣的位子。

中國,南京,元首府。

海軍大捷、陸軍大捷,勝利的捷報象雪花一樣飛進元首府,進出元首府的每一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整個亞洲戰場,中國取得最後勝利已經不可逆轉了。按照這個勢頭,中國英勇善戰的軍隊很快就可以打到歐洲去了。

李國勇靜靜的坐在椅子上,在喜悅之後,他卻覺得背後的冷汗一個盡的直往外冒:「方震,現在和你說實話,其實在此之前我真的很害怕,英國畢竟是海上第一強國,萬一我們打敗了,亞洲戰場,世界戰場,整個同盟國都會產生連鎖反應,或許我們就會因為這場戰鬥而戰敗。」

蔣百里深有同感:「是啊,戰前我也捏著一把汗,帝國要想對外擴張,沒有強大的海軍是不行的,還好我們的海軍爭氣,竟然取得了如此大的戰果。」

「好了,總之是勝利了,這個暫時不說了。」李國勇笑了下說道:「說下總參謀部下一步的安排,我看亞洲的戰事要儘快結束了。」

蔣百里點點頭說道:「我已經命令各線部隊展開全面進攻,爭取在10月底前結束戰鬥;同時,吳佩孚的部隊已經到達中俄邊境,目前擁有兵力步兵80萬,坦克和裝甲車370輛,各類火炮6320門,年底前我們還可以給他增加200輛以上的坦克,對俄羅斯的戰爭隨時都可以進行;柳波成的遠征軍目前正在訓練集結中,總兵力到明年可以達到150萬以上,配合以坦克、飛機,我們有信心取得任何戰鬥的勝利。」

「打仗方面的事我不懂,這個我不插手。」李國勇摸了摸下巴,說道:「但我必須提醒你們一件事情,對俄羅斯的戰爭嚴禁在冬季進行,或者戰爭被拖到冬季,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我們將有可能失敗,不要忘記了拿破崙的教訓。」

其實他還想說出在他自己的時空里德國人遇到的慘敗,俄羅斯的冬季,有時候比任何強大的軍隊還要可怕。

俄國冬季的氣候在歷史上幫了俄國人太多的忙,拿破崙的那次除外,還有1700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發動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北方戰爭」。

1709年7月,4.2萬俄軍同3.2萬瑞軍在波爾塔瓦展開激戰。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爾斯七世帶領部隊進入俄境內,由於俄國冬天寒冷,氣候惡劣,瑞軍在長途跋涉中就損失慘重,最終戰敗,波爾塔瓦之戰也成為了北方戰爭的轉折點。1721年,俄瑞在芬蘭尼施塔特簽訂和約,結束戰爭。俄國奪取了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蘭、愛斯特蘭、立夫蘭等大片土地,得以自由進入波羅的海。

戰後,俄樞密院奉彼得一世以「大帝」尊號,俄國正式稱「俄羅斯帝國」,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我會妥善安排的。」蔣百里喝了口茶說道:「現在只是戰爭的初期,德國人的攻勢已經減慢了下來,我最擔心的還是它們那裡。」

李國勇搖了搖頭:「戰爭很快就要變成對峙戰了,這對德國來說太不利了,如果不是我們大量輸送過去的人力和物資資源,德國的局面將會更加被動,不過近兩年他們還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想先搞好亞洲的問題,才有能力插手歐洲。」

此時在印度,英國任命巴特中將為臨時最高軍事長官,企圖利用他的聲望和經驗來挽回英國在亞洲的敗局。

而在印度的中國軍隊進入了全面進攻的階段。

段祺瑞的6個師以第一中華裝甲師為前導,從古那、勒得蘭向孟買一路大舉進攻。當時英軍在勒得蘭有兩個旅的兵力,分別據守在各個戰略要點上。中國軍隊以裝甲師為先頭部隊,反覆衝擊,一鼓作氣佔領了勒得蘭,對孟買構成了直接威脅。接著段祺瑞兵分三路,左路攻打那西克,右路猛攻蒲那,中路則直撲孟買。

巴特中將為了挽回敗局,拼湊出來3個旅的兵力,向勒得蘭發動了兩次反撲,終因在裝甲部隊強大的火力面前而失敗。

9月29日,段祺瑞左路軍攻佔巴羅達,同日佔領那西克;右路軍按時攻佔蒲那,三路大軍對孟買形成了圍攻之勢。

就在孟買風雨飄零之機,9月29日晚,孟買遭到中國海軍的炮擊。強大的海軍炮火讓孟買城裡死傷狼籍,英軍士兵在炮火中驚慌的四散逃命。

海軍的進攻當時就讓正準備入睡的第一中華裝甲師的師長不樂意了,他當時就穿好了衣服,指揮著他的坦克炮擊孟買城門。

在中國海陸兩路炮火的夾擊下,巴特中將覺得再也無法支持了,趁著夜色和城中的混亂,溜出了城外,幾天後他出現在班加羅爾繼續組織頑抗。

另一路的馮國璋的8個師,在得到了第三骷髏裝甲師的增援之後,開始橫掃整個印度北部。第三骷髏裝甲師的師長林天龍是個比謝輝還要瘋狂的傢伙,一路上他幾乎沒有什麼停留,進展速度之快讓步兵氣得直罵娘。

到了10月初,整個印度絕大部分已經控制在了帝國的手中,英國所能掌握的,僅僅是以班加羅爾為中心的十來個小的城鎮,和幾千名士氣低落的士兵。用不了一個星期,整個印度的土地上將再也看不到一名英國士兵。

不過這個時候在阿富汗,發生了一些比較意外的情況。

在中國人的幫助下,阿馬努拉·汗靠著中國提供的武器舉行了武裝起義,喊出「驅逐英國人」的口號,英國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