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前進,中國! 第446章 新總督

全世界的目光在1921年6月,都投到了同一個地方:

香港!

這塊曾經的中國領土,眼下的英國殖民地,此時此刻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爆炸。

一旦爆炸,那麼就意味著戰爭的帶來。

對於那些才剛剛從戰痛中走出的歐洲人來說,沒有人願意看到這樣事情的發生……

美國人和法國人不停的遊走在中英雙方,竭力調停兩國矛盾。這不僅僅是因為為了避免戰爭的發生,而且更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沃倫·哈丁發布聲明,對遠東局勢表示密切關注,並希望中英兩國能夠坐到談判桌前,心平氣和的就香港問題展開談判。

其實,在哈丁總統的內心深處,是更加願意站在中國方面的。這並不是因為哈丁總統有多麼的對中國友善,而是因為此前,自己已經得到了中國人太多的幫助……

秘密的競選資金、情婦、大量的花費,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人的資助。

而在香港問題爆發之後,哈丁總統最「親密」的外國摯友,中國人蕭志遠,也在不同場合對其施加了壓力。

美國在香港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利益,而在這個時候,選擇站在中國一方,不管對美國的利益有沒有什麼切身聯繫,但起碼對自己的利益是事關重大的。

在與英國人的談話中,哈丁總統多次有意無意的暗示英國人,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靈活」的退讓,以達到維護遠東之穩定。

當然,這樣的「靈活」究竟到什麼程度,那就是英國人自己應該掌握的了……

至於法國方面。法國人的心態是比較複雜的。

毫無疑問,法國與英國是堅定的盟友,但這「堅定」,是必須用來特指某個方面的。在其它許多場合,法國人和英國人非但不是朋友,而且還是仇敵。

英國和法國的歷史充斥著鬥爭。1415年英法大戰,英軍把法國貴族的三分之二都砍死了,太子查理七世不得不重新封了很多貴族。

撇開那些世仇不說,其它方面雙方也都格格不入。尤其對於在殖民地的爭奪上,英國和法國從來就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可是,要讓中國政府贏得和歐洲人的政治戰爭,這讓「高貴」的法國人心理上多少有些無法接受……

而在英國國內,各種對現任政府的評擊之聲,也始終都不絕於耳。

來自遠東方面的消息,中國政府已經暫時中斷了和英國的一切合作,這對正在重建中的英國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英國人可以承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可以在敵人迫近自己國家的時候,拋棄一切恩怨,同仇敵愾,一切都以國家利益為重,但現在卻完全不同!

戰爭已經結束了,英國人要吃飯,要工作,要賺錢,和中國人一樣要養活孩子!

但現在中國方面中斷合作,讓所有的商業合作都趨於了癱瘓狀態。和中國人合建的工廠,與中國人進行商業合作時所帶來的大量商機和大量的就業機會,現在這一切的一切,卻都已經成為了泡影……

失業率正在增加,那些原本從中國源源不斷流進英國的各種物資,忽然一下都被掐斷了。

而迫於中國政府的強大壓力,與中國有些密切聯繫的美國商人們,因為自身的利益關係,也暫時停止,或者減少了和英國方面的合作……

亂了,一切都亂了!英國處在了混亂和恐慌之中。

不過唯一令英國政府欣慰的是,目前來自國內的壓力僅僅是評擊而已,主要矛頭還是對準了那個愚蠢的香港總督司徒拔。

可是事情再繼續惡化下去,那麼不說反對黨,即便來自民間的壓力,也將會讓英國政府無法承受……

終於,英國政府決定有所行動了。

那個「愚蠢的、固執的、完全無法應對突髮狀況」的司徒拔被英國政府撤換,而改由中國通金文泰接任香港總督一職。

金文泰,生於印度,1899年獲香港殖民地政府聘任為官學生,並隨即來港。抵港後,金文泰即獲安排前往中國大陸學習廣東話,但由於內地時值庚子事變爆發,他在1900年7月被迫回港。雖然返回香港,但金文泰仍然很快學會了廣東話,除了在1900年通過考試外,於1902年擔任中文考官。

而憑藉著他的語言天份,他後於1906年進而通過了官話的考試。同年,他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不久更在1911年至1912年升任署理輔政司,並且同時兼任了行政、立法兩局議員之職。

於香港供職期間,金文泰的才華與辦事能力甚得到上司的賞識。港督卜力爵士曾形容他是殖民地部「東方司最有才幹的人,作為一位思想家和學者,他日必有所成」。至於另一位港督盧吉爵士亦曾認為金文泰才華洋溢,富有同情心,而且曾在香港大學成立時提名他出任創校校長,可是到最後因故而沒有成事。

此外,金文泰在香港時曾經大力支持成立香港大學;當大學於1912年正式成立時,他曾親身為大學撰寫拉丁文校歌,捐贈大批重要中國典籍,並著力為大學的中、英文化關係研究進行籌款。大學校方為表答謝,曾在1916年建議向金文泰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英國政府相信,以這樣一個各方面都受到好評的中國通出任英國駐香港總督,或許會對嚴重惡化之勢態起到極大的緩和作用……

金文泰迅速走馬上任,並在第一時間,通過美國人秘密約見中國政府之全權特派委員蔣介石先生。

蔣介石對此迅速做出積極反應,答應在深圳與金文泰進行一次非正式的秘密會談……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這種非正式的會談,將對解決香港問題起到極其重要的意義……

民國九年,公元1921年6月18日,中國全權特派委員蔣介石,即將到任的英國新任香港總督金文泰,於深圳舉行秘密會談。

面前這個年輕瘦削的中國高級官員,讓金文泰充滿了好奇,他實在想不通,這麼一個年輕的官員,為什麼會被委以如此的重任。

但在落座之後,雙方表達了對香港問題的關注之後,更加讓金文泰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蔣介石根本沒有提到罷工和沙田慘案,而是直接提到了香港的「妹仔問題」。

香港的妹仔制度的存在由來已久,令不少失去自由的中國少女被迫干粗活,受侮辱,有的更成為男人的洩慾工具。港府當初不肯干涉原因是「尊重中國人的風俗及傳統」。另一種講法則是:窮苦人家除了賣女以外別無他法,買主其實「救濟」了她們,因為收養妹仔,要供食住,否則窮人可能將女兒殺死或餓死。

早於1881年,一位外籍按察司曾攻擊此制度,指此舉無疑是奴隸買賣。1917年一宗妹仔失蹤案引起司法界及外籍人士的質詢,但未獲官方滿意答覆,乃透過代表在英國下議院提出,但港府仍堅持己見指香港並無奴隸制度存在。

後來,一位外籍軍官太太寫信到報館發表意見,引起上層人士的強烈反應,但導致她丈夫被迫提前退職。華人社團領袖乃在太平戲院召開大會討論妹仔問題,由兩位華籍立法局議員主持。是次出席人士有300多人,包括不少苦力及工會領袖,與及一大群華籍名流太太。

是次大會對妹仔問題的分析及討論十分詳盡,並通過成立「保護妹仔會」。但是,主張廢除妹仔制度意見的人士,包括教會女青年會、男青年會、及工會,則認為保護妹仔會未能觸及問題的核心,另外組織一個名為「反對妹仔會」。

「反對妹仔會」,出版刊物,發表宣言,列舉此制度之害處,並分別到中國及英國進行遊說活動。並加緊在教會、學校、男女青年會及工會進行宣傳活動。

港府無奈,乃成立一個委員會,研究訂立禁止妹仔的法例,其成員幾乎全部都是反對妹仔會及保護妹仔會的代表,同時本身也是教會的人士。

雖然是非正式的會談,但這次會談亦將對香港問題的解決起到重大影響作用。

可偏偏蔣介石卻在這個時候拋出了並不最重要的「妹仔問題」,讓金文泰一下措手不及,早就準備好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蔣介石卻談性甚濃,不光提到了「妹仔問題」,而且還談到了解決方案,似乎在這位中國的全權代表看來,「妹仔問題」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事情。

「這個問題,的確非常重要,但是特派員先生……」「中國通」金文泰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在那遲疑了好久才這麼說了聲。

「我認為這是最需要解決的事情。」蔣介石的表情非常嚴肅:「金文泰先生,我想今天就談到這裡,明天我們再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金文泰聽的目瞪口呆,中國人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