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洋之狼 第338章 名將對決(一)

在中國國內轟轟烈烈開始整肅貪官的時候,在俄羅斯戰場戰局開始發生重大轉變。

由夏侯遠山親自指揮的救國軍,接連發起數次進攻,遏制住了紅軍攻勢,並迅速投入到反攻之中,接連取得勝利,將紅軍氣勢徹底壓制住,並對莫斯科形成攻擊態勢。

但在這個時候,另一條戰線上的波蘭軍隊卻遭到了慘重失敗。

在俄羅斯內戰前夕,為避免與波蘭的衝突,蘇維埃俄國向波蘭提出建議,在承認「寇松線」以東250—300公里為波蘭邊界的基礎上雙方舉行和談,但在協約國的支持下,波方拒絕。

鑒於戰爭不可避免,蘇維埃政府開始加強西線兵力,著手制定對波作戰計畫。

為了向蘇維埃俄國發動進攻,到1920年4月,波蘭武裝力量由1919年初的11萬餘人擴充到約60萬人之多。波軍計畫首先殲滅紅軍西南方面軍,奪取烏克蘭,爾後變更部署,揮師北上,與東北方面軍配合,打敗紅軍西方面軍,佔領白俄羅斯全境。

進攻烏克蘭的作戰計畫是:以第二、三集團軍圍殲紅軍第十二集團軍,爾後向紅軍第十四集團軍進攻,奪取敖德薩,並在方面軍整個地帶內抵近到第聶伯河。為了奪取西烏克蘭,波蘭政府與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彼得留拉簽訂了共同作戰的條約。

在波軍正面,紅軍部署了兩個方面軍。一個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北的白俄羅斯境內,轄第二、四、十五、十六4個集團軍和騎兵第三軍,到5月底共有步、騎兵8.1萬人,方面軍司令員是圖哈切夫斯基,當時他年僅27歲。

另一個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南的烏克蘭境內,轄第十二、十四集團軍和騎兵第一集團軍,共有步、騎兵4.6萬人,方面軍司令為葉戈羅夫。

到1920年5月底,蘇波雙方兵力對比暫時處於均勢,但紅軍西方面軍正面波軍左翼集團兵力較弱。因此,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計畫由西方面軍向波軍左翼實施主要突擊。

1920年4月28日,俄共中央批准了加米涅夫制定的戰略反攻計畫。該計畫規定,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密切協同,分別從東北和東南向華沙實施向心突擊。西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北擔任主攻,沿明斯克、比亞威斯托克方向直取華沙。西南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南配合西方面軍行動,沿羅夫諾、盧布林方向實施輔助突擊。

反攻前,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滿以為波蘭的工農革命正處在高潮之中,他對戰爭前景作了十分樂觀的估計。

1920年4月25日,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至第聶伯河寬500公里正面上發動進攻,短時間內向烏克蘭腹地推進了200公里,5月7日奪佔了基輔,但未能合圍紅軍第十二集團軍。此時,波軍戰線已長達1000公里,後勤補給日益困難,已成了強弩之末。

5月14日,紅軍西方面軍在預備隊尚未集中的情況下,在白俄羅斯向波軍率先發起反攻,但因兵力分散,協同不好,被波軍所退。

5月20日,紅軍完成了反攻準備,並從南北西翼先後轉入反攻。實施了基輔戰役、七月戰役、利沃夫戰役和華沙戰役。

反攻前期,紅軍節節勝利,一直打到華沙、利沃夫城下。進行了決定此次戰爭命運的大決戰——華沙戰役。

1920年8月初,波蘭華沙。

城內可聽見近郊隆隆的炮聲,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們早已逃跑一空,英、法等國的外交使團也開始分批撤離,無法逃走、也無處可逃的婦孺們哭泣著,徒勞地試圖尋找一兩處安全的地方。

還未從上一次慘敗中恢複過來的士兵們正在緊張地加固工事,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將絕望寫在臉上。

蘇俄紅軍就在城外,正準備對華沙發動最後的攻勢。

這場戰爭已持續多年,戰士們對最終的勝利充滿信心。

因為領導他們的是已經橫掃了半個波蘭、被歐洲軍界和傳媒稱為「紅色拿破崙」的西方面軍總指揮,27歲的圖哈切夫斯基將軍。

在7月份,他指揮紅軍己經給予波軍數次殲滅性的打擊,幾乎所有人,不論是朋友還是敵人,都相信波軍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

華沙在等待。

波蘭在等待。

整個世界都在等待。

但只有兩個人不相信波蘭會失敗:一個是波蘭臨時政府元首畢蘇斯基,一個是臨時被緊急調往華沙,受國際聯盟委派的最高軍事顧問:夏侯遠山!

7月2日,紅軍指揮官圖哈切夫斯基向西線軍隊下達了進攻的命令:「在我們的刀尖上承擔著勞動者人類的幸福與和平。向西進軍!」

隨著紅軍的大舉進攻,波蘭國內反抗紅軍進攻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而波蘭元首畢蘇斯基出身於波蘭貴族,但並非望門。

他的父母實際上是立陶宛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與生俱來永不言敗的秉性使他從少年時起就立志以波蘭的獨立為終身事業。1887年,他因被指控策劃謀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而被捕,流放到東西伯利亞。1892年回國,參加波蘭社會黨,並成為該黨領袖。1908年,由於社會黨內部的鬥爭而脫離該黨。

1909年,在德奧的支持下,他準備發動武裝起義,但事發未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畢蘇斯基敏銳地察覺到這是實現他一生理想的重要機會。他迅速帶領一支小部隊越過邊境,隨後組織起波蘭兵團,配合奧軍對俄國作戰。11918年11月,畢蘇斯基回到華沙,不久之後順理成章地成為臨時政府的元首。

成功和權力往往伴隨著野心的膨脹。歷史已將波蘭獨立之父的桂冠賜予了他,他還進一步地夢想成為波蘭復興的英雄。

在一路高歌猛進之後,終於在年紀小他一半的圖哈切夫斯基面前碰得頭破血……

而在波蘭最危急的時候,一支全部由中國軍官組成,由夏侯遠山為最高軍事顧問的軍事代表團及時到達華沙!

夏侯遠山對蘇俄名將:圖哈切夫斯基!

華沙當時面臨的戰場形勢足以令任何一個指揮官絕望:紅軍前鋒已抵華沙和利沃夫,波軍幾個殘破不全的集團軍守衛著從華沙到利沃夫長達200英里的戰線,華沙周圍聚集著波軍1、2、5三個集團軍,第3、4集團軍在登布林附近布防,第6集團軍在利沃夫、第7集團軍在加利西亞。

4集團軍已遭圖哈切夫斯基重創,第2集團軍剛剛被俄軍打得落花流水,第5集團軍則是新組建的部隊,其他幾個集團軍或是人數太少,或是裝備不足,而且還要防備蘇俄新組建的東南方面軍,由同樣曉勇善戰的葉戈羅夫指揮,前鋒大將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布瓊尼,對援助華沙鞭長莫及。

軍隊士氣低落、將領垂頭喪氣。

8月5日到6日,畢蘇斯基把自己關在貝爾維德宮裡,和夏侯遠山進行了長達兩天的軍事對話,一個全新的作戰計畫正在這次談話中形成……

在華沙城裡一片恐慌的時候,紅軍將領們則一派喜氣洋洋。在西方面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來到明斯克。

在對形勢進行研判後,他認為華沙之敵已不具威脅,原定的并力進攻華沙的計畫已經不再符合實際,而這個時候的莫斯科同樣需要增援,因此決定由圖哈切夫斯基單獨進攻華沙,東南方面軍則改為進攻利沃夫。

他命令圖哈切夫斯基不得晚於8月21日佔領華沙。

在訓令中,對戰役目標作了如下解釋:

「由於軍事政治狀況的特殊性,必須發動決定性的進攻,不能違背下達命令的期限,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贏得更大的空間和使敵人遭到更多的失敗。

這樣,紅軍兩個方面軍將在難以有效地互相支援的情況下,去進攻各自的目標。」

圖哈切夫斯基在領受任務的時候沒有提出異議。

他對即將到來的華沙之戰還是很樂觀的。按照總司令的命令,他迅速做出了攻佔華沙、全殲波蘭守軍的部署。

但不知為什麼,一向習慣靠前指揮的圖哈切夫斯基這次選擇了在明斯克指揮部隊。

在制定了本方面軍的作戰計畫後,考慮到西南方面軍任務的改變使其左翼有所暴露,他請求指揮部用12集團軍進攻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來保證左翼的安全。

但是紅軍總指揮部並沒有看到12集團軍參加華沙戰役的必要性,東南方面軍更不願在大戰開始之前把主力調走。

在一般情況下,兩個方面軍之間的空檔也許會令人不安,但此時蘇軍認為,已成驚弓之鳥的波軍看不到這一點,即使看到,也是無能為力。

不幸的是,夏侯遠山敏銳地發現了紅軍的這個破綻,並且毫不猶豫地行動了……所有的波蘭運動,都在夏侯遠山的統一指揮下,開始行動起來……

名將之間的對決,在華沙,正式拉開了讓人窒息的大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