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2章 鐵血皇帝和鐵血宰相

1887年2月7日,德國七萬三千名後備軍人結集於東洛林開始軍訓。不久法國截獲德國將開戰的電報。因議會不批准超過三年以上的軍費,俾斯麥通過威廉一世簽署的命令又解散了帝國國會!

二月底,德國選民多數被蠱惑得跟著俾斯麥跑。三月中旬,帝國國會重開張,通過了此後七年的軍費,與法國開戰無人再提。

五月皇太子病篤。醫生要做氣管切開術。九十歲的威廉一世找俾斯麥和太子妃商量,不動手術,改由一位蘇格蘭醫生治療。太子有些起色後,七月去倫敦參加了岳母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五十周年慶典,隨後去了義大利那遍植橄欖檸檬,四季鮮花盛開的聖雷莫城療養。

此後,奧地利扶植科堡親王斐迪南為保加利亞新國王。俄國反對,俾斯麥支持,並乘機促成了英奧意於1887年12月12日締結一個新的協定。

「德法倘若重開戰端,萬一法蘭西得勝,那時必定是民主主義風靡歐洲之日,也是君主主義喪鐘敲響之時,所以,這不單是德法兩國政府之間的戰爭,而是歐洲大陸的君主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決戰!」

1887年2月,一封來自中國的信送到了俾斯麥的手中。

那上面的字跡俾斯麥太熟悉不過了,自己的老朋友,中華聯合帝國大皇帝陛下,張震!

俾斯麥天天對著這張紙念念有詞地讀著、背著。

人之老去,記憶衰退,讀著背著有時就語無倫次了。不過他終以軍人的毅力、鐵血宰相的自尊攻克了他一生中最後的一個要塞。

1887年,俾斯麥主持規劃設計籌備開鑿的基爾運河工程終於啟動了。

聖誕節前,俾斯麥向帝國國會提出一項軍事議案,意謂在改變預備役期限時,遇戰爭,兵源需增加七十萬。1888年2月6日,也就是俾斯麥在接到中國皇帝信件之後不久,議會對此議案進行辯論。

俾斯麥在議會之中的,演說大氣磅礴,充滿了愛國主義。正好那時錄音機問世不久,他的演說便被錄了下來:

「德國渴望和平,希望與俄國保持和平,也希望與法國保持和平。只有外國記者們不負責任的謾罵才威脅著和平。我們可以因為愛和善意而深刻地感動。可是威脅是不能奏效的!我們德國人只敬畏上帝,除此以外,在這世界上我們無所畏懼;而敬畏上帝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們熱愛和維護持久和平!」

在暴風驟雨般的鼓掌和歡呼聲中,毛奇擁抱了被自己的演說被議員們的歡聲感動得熱淚滾滾而下的鐵血宰相。普奧戰前某日的喜劇又重演了一次。那晚人群歡呼歌唱簇擁著俾斯麥的馬車,送宰相回家。直到深夜,還有留在首相家門前的人呼喊擁護他的口號。軍隊改革法案又順利地通過了。

幾乎要和德國相呼應似的,就在同年,1888年2月9日,中華聯合帝國通過「戰時緊急募兵法案」!

法案規定,一旦中國遭遇到了戰爭威脅,大皇帝陛下有權在不通過內閣的情況下,臨時招募二百萬以上兵源。

同一日,帝國皇帝好像和德國宰相心有靈犀一般,在帝國最高級會議之中,張震發表「帝國宣言」:

「中國並非因自由主義或自由思想而壯大,反是歷代有為睿智之良相輔國有功,極力耕耘吾國之軍事及財政資源,並善加掌握,以待有利時機則可立即義無反顧地將其投入政治大局之中。

或許我們只記得統一大業所面臨的艱辛,卻忘記在事前曾費盡多少心血做準備工夫,以及在成功後必須改持穩當溫和的路線。有人只看到了耀武揚威的一面,卻未能對成功背後的基礎明察秋毫。

隨著中國的統一,一個新的強大國家出現了,她有充沛人口的支持,有科學與知識的裝備,為戰爭而組織起來,因勝利而獲得崇高地位!

世界上的任何一處衝突,無論是亞洲的,或者是中國的,都將會把中國牽連其中,中國即使想要躲避,也絕對沒有這個可能。

世界上沒有不講究實用主義的民族。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在此之外。因為什麼?因為我們依仗這些東西而勝利。換言之,信奉民族的哲學家們執筆之際想到的首要問題是,奉獻給國家,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自己的國家!

國家,只有國家才是第一位的!民族,也只有民族才是第一位的!無私的奉獻,才能帶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

我們的國家,在這麼多年的治理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了,有高度民族凝聚力的國家,我們不喜歡戰爭,但現在我們不得不面臨戰爭!

是的,戰爭很快就要爆發了,這個很快,不是指的明年,或者後年,而是隨時隨地,也許等到明天我們一睜開眼睛的時候,全世界都已經打成了一片!

準備迎接戰爭吧,我的大臣們,準備迎接挑戰吧,我的將軍們!這場戰爭不是由我們而起,但卻必然會使我們牽扯到其中。這對於我們來說同樣也是一個機會,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再度被無限擴大的機會!

十年,從現在開始,用時間的時間去準備這場戰爭,我們不主動挑起戰爭,但是當戰爭來臨之後,我們也絕不畏懼戰爭!」

從這一刻開始,帝國上下因為皇帝陛下的講話,已經作好了迎接戰爭的準備,這些大臣將軍信賴自己的皇帝,因為皇帝陛下的判斷,從來也都沒有失誤過……

……

在帝國皇帝的戰爭動員之後沒有多久,1888年3月9日八時半,威廉一世皇帝因肺炎去世。再過半個月他就是九十一歲壽辰了。帝國國會大廈下半旗誌哀。

中午,國會大廳一片肅穆,議員們各就各位,走廊擁滿了弔唁來賓。俾斯麥身穿中將軍禮服,胸佩功勛勳章沉痛地宣布威廉一世皇帝辭世。普魯士王冠及皇帝尊號將傳給腓特烈三世陛下。

皇家教堂的鐘聲再次響過後,唱詩班在安卧於鮮花叢中的威廉一世身旁唱起了肅穆的《睡主懷中》:

「睡主懷中,多麼幸福;不會有人醒來哀哭,靜寂、安寧、和平、歡欣,不會再有仇敵入侵……睡主懷中,雖離親人,來日相逢倍加高興,睡主懷中,何等幸福!不會有人醒來哀哭。阿門!」

在柏林三月料峭的春寒中,俾斯麥和毛奇跟在威廉一世靈車後和所有送葬的人們一道唱著《贊慕福地》。三巨頭缺一,羅恩已於1879年去世。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締造者們,隨著威廉一世的葬禮進行曲,行將全數退出歷史舞台。

1888年夏天,隨著「愉快的小個子」女王的到來而無比快樂。然而樂極生悲。6月15日,腓特烈三世逝世。三十歲的威廉太子登基,是為威廉二世。他是11888年四個月之內德國的第三位皇帝,德國史稱該年為「三皇之年」。

毛奇於「三皇之年」辭職,1891年4月24日在來柏林的途中去世。

至此,當年張震訪問德國時期,與張震一起密謀與法國開戰的巨頭,只剩下了中國大皇帝陛下和俾斯麥兩人了。

俾斯麥也老了,昔日縱橫世界舞台的風雲人物其實只有年富力強的中華大皇帝陛下張震依舊能夠活躍在這個大舞台上了……

俾斯麥是看著威廉二世長大的,小皇上登基不久的那個秋天,俾斯麥笑著說皇帝小時太調皮,是他讓家庭教師打了他的屁股!

俾斯麥始終把小皇上目為長不大的波茨坦頑童惡少。

威廉二世上台文告《致我的軍隊》,與其父針鋒相對,同時他還雷厲風行地掃除了父母的黨羽。俾斯麥這時早已下鄉,他打算在瓦爾青和弗里德希斯魯住上半年。

下鄉不久,威廉二世又召他回宮說是要請老外交家陪他出訪。這是新皇帝頭次出訪要威風點。俾斯麥陪這位小不點皇上上了「霍亨索倫」號皇家遊艇,在十艘軍艦的護送下德國皇帝的首個出訪目標就定在了中華聯合帝國!

張震是俾斯麥再次見面了,出現在張震面前的俾斯麥真的老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才在北京見面,意氣風發的普魯士公使了!

當接待完了德國皇帝之後,張震單獨和俾斯麥見了面。

就連這位從來不低頭屈服的鐵血宰相,在面對中華聯合帝國鐵血皇帝的時候,說話的聲音和內容,也變得和一個沉浸在回憶中的老人一模一樣:

「陛下,我最最親愛的朋友,我始終都認為,君主立憲國鞏固的基礎,在於君主和民眾的意見一致。可是今天德國議會的低能表現,我應負責。民選議會要監督政府,有時還應加以指導。

以前,我不遺餘力鼓勵國民忠君。所以宮廷和官僚們都感謝我而常常為民眾非難。今天,我被宮廷和官僚們冷落,卻受到民眾的安慰,使我深感慚愧。來日無多,覆水難收。倘若大家承認我為國家的昌盛、民族的繁榮還做了點什麼的話,我深感慶幸。在三次戰爭中我曾讓數萬德國青年喪生,這是我的罪過,生為人就有數不勝數的罪過,我只有求主上帝的寬恕,求民眾的諒解……」

張震默默的聽著,俾斯麥的話好像在對自己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