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刺刀1937 第306章 「忠魂歸去」

邢亞創,東北講武堂五百學生隊成員之一。

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在此民族危亡之際,五百學生隊成員集體參與奉天保衛戰的行列之中。

時邢亞創十七歲。

北大營慘烈八天,是東北講武堂五百學生隊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次戰鬥。

學生隊五百孩子,以絕對劣勢之兵力,死死地抗住了日本兩個旅團八天攻擊,創造出了讓所有人都不可思議的「北大營之中國奇蹟」。

大戰結束,五百學生隊僅剩一百二十六人。

其後,奉天保衛戰學生隊再次陣亡十七人,大突圍陣亡六十一人,上海之戰陣亡三十三人,在殲滅十六師團和國崎支隊的一系列戰鬥中,陣亡軍官八名。

至此,當年輝煌無比,做為軍官力量培養的五百學生隊精英戰至今日僅剩七人……

一寸河山一寸血。

學生隊,無數像邢亞創這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流盡了自己的最後一滴鮮血……

一段又一段的奇蹟,從北大營到四行倉庫,從上海到常熟,幾乎所有邢亞創參與過的值得紀念的戰鬥,都是一場場的血戰,都是以慘烈的代價在日本人面前構築起了一道血肉長城……

每一次無論戰鬥的過程多麼慘烈,士兵們總能看到邢亞創帶著幾分靦腆、帶著幾分青澀,帶著幾分驕傲的笑容。

正是因為這份自信和驕傲的笑容,一直都在激勵著士兵們努力奮戰。

而這一次,他驕傲的笑容卻永遠凝固在了虞山。

二十四歲,邢亞創殉國時年僅二十四歲。

他是一個年輕的軍官,如果上蒼能夠再給他十年的時間,他在某些方面的成就,甚至會超過傳奇將軍鄭永。

但這一切,都僅僅是如果而已……

一直有人認為,在歷次戰鬥中出盡了風頭的111師老底子的這些軍官中,論攻擊決心之堅決,攻擊之銳利非司徒天瑞莫屬。

而論防禦之強悍,防禦之堅固,鐵定國毫無疑問的是111師的第一人。

邢亞創就是鐵定國一手帶出來的老部下。交給他防禦的陣地,從來沒有丟失過。

本來鄭永還想讓他在稍做休整後,接替其它部隊的防禦;本來鄭永還想在他得到應得的榮譽後,繼續參加到反攻之中。

但現在,一切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其後,追認邢亞創為國民革命軍少將。

根據陸海空軍勛賞條例施行細則,國民革命軍111師327旅旅長邢亞創,捍禦外侮,保衛國家,戰功卓著,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在為邢亞創送葬的那一天,幾乎所有與邢亞創相熟的,有過一面之緣的,甚至是不認識的軍官都來了。

鄭永來了,司徒天瑞來了,鐵定國來了,歐陽平和陶平也來了……

勃羅姆和他的德國顧問團全體成員來了,他的老戰友風振華來了,327旅只要能動彈的所有的倖存者都來了。

那口巨大的棺木在緩緩移動著,捧著他的照片的,是邢亞創最為尊敬的老上司鐵定國。

護送著靈柩的,是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第三戰區總指揮,南京衛戍司令鄭永,是111師師長司徒天瑞,是40師師長陶平,是87師師長程宏,是88師師長歐陽平。

百姓也都自發的來了。

他們或許已經聽說過了這位英雄的故事,他們默默地注視這靈柩在自己的面前經過,然後悄悄地擦抹一下眼睛……

那麼好的一個將軍,那麼年輕的一個孩子,怎麼就這麼走了。

棺木被輕輕的放了下來,棺蓋被打開了,再看一眼,再看他最後一眼……

那張年輕的臉上依舊帶著微笑,好像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一樣。

軍裝筆挺,皮靴錚亮,手槍就佩帶在他的腰間。

接過了一瓶好酒,鐵定國獃獃看了好久,然後放在了邢亞創的身上。

這是他最喜歡喝的葡萄酒,鐵定國凄涼的笑了一下,輕聲說道:

「兄弟,喝吧,到了下面喝個夠,那麼多弟兄在底下等著你呢,寂寞不了。小子,都是少將了,升得比老子還要快。到了下面好好帶兵,別讓閻王爺瞧不起咱們……」

鄭永走了過來,他解下了一級國光勳章,也和那瓶葡萄酒一樣放到了棺木之中。

自己是第一個獲得國光勳章的將領,這對於軍人來說是巨大的榮耀,但鄭永覺得棺木中的這個人比自己更加有資格擁有……

「走啦,兄弟!」

鄭永身子站得筆直,大聲說道:

「好走,兄弟!」

槍聲一齊鳴響了,整齊的槍聲是在送邢亞創最後一程。

棺木被放了下去,一鏟一鏟的土落到了上面。

在他的墳墓邊上,還有一座小小的墳,那是他的勤務兵,忠心耿耿的二子的……

……

失去了那麼一位好的兄弟,巨大的悲傷一直籠罩在軍官們的新頭,久久沒有散去。

德國顧問團走了,帶著一絲遺憾,帶著一些悲傷離開了這裡。

大捷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這是一次比以往累次戰鬥更加輝煌的勝利,中國民眾的抗戰熱情和決心被提到了一個從所未有的高度。

神奇,實在是太神奇了。

才從上海撤退沒有多少時間,正當日軍進展兇猛,首都南京即將受到直接攻擊的時候,這個喜訊就毫無徵兆的落到了國民的頭上。

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外加一個支隊被全殲,師團長被打死,支隊長成為了俘虜,還有什麼事情是傳奇將軍鄭永做不到的?

國民們開始認為國防線在鄭永將軍的指揮下,固若金湯,日軍在這裡只會撞得頭破血流,一個兵也沖不過來。

而一些整天坐在辦公室里想著房子、票子、金條的官員們,居然頭腦發熱的建議政府應當趁著大捷的機會,立即下令,命令鄭永所轄部隊反擊,三個月內把日本人趕出來,並趁機將東北全部收回來。

三個月?

這簡直比日本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更加來得可笑。

他們根本不知道為了這場大捷,第三戰區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中國軍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那些精英軍官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第三戰區消耗嚴重,大量部隊損失的兵源短時期內根本得不到補充,即便勉強補充進去的,也毫無戰鬥力可言。

在裝備上,日軍佔據著絕對壓倒性的優勢,無論在空中力量還是地面力量上。

好在委座的頭腦還算清醒,並沒有因為這樣的一場慘勝而被那些白痴官員的建議所蒙蔽,只是下達了在固守國防線的同時,伺機進行小規模反擊的命令。

好消息也不是沒有,在遭遇了慘敗之後,日軍兇猛的進攻步伐一下被極大遲緩了。

那些數月來對中國陣地不斷攻擊的日軍,暫時停止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重新調整部署。

而這也為鄭永,為第三戰區,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喘息的時間。

同時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為了讓中國牽制住日軍,在年初的時候,蘇聯採用以貨換貨的形式,援助中國T-26戰車和自義大利購入的「菲亞特」戰車、德國產裝甲汽車、賓士柴油卡車、美式福特卡車、義大利產摩托車數百輛。

在這些車輛的基礎上,陸軍裝甲兵團被擴編為陸軍第200師,仍由杜聿明任師長。

隨即,為了繼續鞏固國防線之防禦力量,陸軍200師兩個團被調往第三戰區。

戰場出現了難得的平靜,雙方都在不斷的調兵遣將,積蓄力量,以迎接再一次大戰的到來……

受到大捷的影響,徵兵的情況大為好轉,民眾的報名熱情也遠比以前高漲的許多。

鄭永開始重點吸收那些有一定文化知識的青年加入到自己的隊伍之中。

這些知識青年有文化,有熱血,稍稍加以訓練的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派到最大的用處。

而在與日軍作戰中起到奇兵作用的特種營,也開始進一步擴建。

一些有經驗的老兵被調進了特種營中,預計將該營擴充為一個團,由陳龍擔任團長,加以嚴格的訓練,冀望在未來即將到來的戰爭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陳龍一直以來都是鄭永非常欣賞的一名軍官,膽大,心細,關鍵時刻敢於下手,但有的時候會稍稍顯得莽撞一些,不過這些並不重要,關鍵的是他是目前第三戰區軍官中為數不多的擁有特種作戰經驗的軍官……

不過顯然其它軍官們對於自己如此重視特種部隊有些不以為然。

在他們看來陳龍和他的部隊所取得的那些戰功,很大程度上有偶然的成分在內。與其這樣花費時間還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主力部隊的建設之上。

面對這樣的質疑鄭永並不想多解釋什麼,很快,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為什麼那麼重視這些部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