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杏林令 第670章 黃帝外經

季開陽來到學校門口,就看到林源和周樺在一起,周樺也是見過季開陽的,急忙道:「季哥。」

「我就說小林你怎麼在這兒,原來是找小樺來了。」季開陽呵呵一笑,看著周樺道:「今天沒課?」

「今天是禮拜六。」周樺急忙道,面對季開陽,周樺更加拘謹,畢竟季開陽才是雲家未來的繼承人,他在燕京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直接找雲老,惹出事還要季開陽幫忙。

「小林,你來了燕京,怎麼也不告訴我,若不是我聽陳叔叔說起,還不知道呢。」向周樺點了點頭,季開陽這才向林源道。

「我也是今天才到,打算明天去探望老爺子。」林源笑著道:「誰知道你還在燕京。」

「其實我也不是一直在燕京,不過我現在坐在的部隊距離燕京不遠,而且回來也方便。」季開陽道。

「我看是捨不得某人吧,是不是有打算讓我幫你約人?」林源道。

「這倒不是,這麼長時間了我不至於連個人也叫不出來吧。」季開陽乾笑兩聲道:「我這次找你是有別的事。」

說著話,季開陽左右一看道:「這兒也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找個地方,要不去國都食府?」

「好啊好啊。」林源還沒吭聲,周樺就急忙道:「我早就聽人說國都食府,不過還沒去過呢。」

「既然周大少要去國都食府,那我們就去國都食府吧。」林源點了點頭。

章廉羽來的時候就開著車,林源和周樺上了車,林源也沒有招呼王占軍,他知道王占軍自己會跟上的。

到了國都食府,進了包間,幾人坐定之後,章廉羽拿出手機,找到一張圖遞給林源道:「你看看這是什麼?」

圖片是一塊石碑,上面的文字很是古老,若不是林源從小跟著林頤志學過,還真認不出來,即便如此上面的字他也認不全,也只能認出大概,不過認出最上面的幾個字,林源當下就是一愣,滿臉的不可思議,因為最上面的幾個字是——黃帝外經。

很多人都知道《黃帝內經》,而且現今社會《黃帝內經》的不少版本都很流傳,眾所周知,《黃帝內經》是中醫典籍,幾乎算是中醫的啟蒙,之後的很多中醫理念都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黃帝外經》。

從字面意思看,黃帝內經自然說的是內科,那麼黃帝外經講述的自然就是外科,然而事實上黃帝外經也確實是一本外科書,他是中醫最早的外科典籍。

《皇帝內經》總共十八卷,一直流傳至今,然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則早已經失傳。

至於《黃帝內經》的來歷,很多人都知道,相傳黃帝時期有三位最厲害的名醫,分別是了俞跗、雷公和歧伯兩人外,而《皇帝內經》則幾乎是以皇帝和雷公岐伯以對話的形式記錄而成。

但是三人中名氣最大的則是俞跗,俞跗擅長外科,是最有名的外科聖手,據傳在俞跗晚年的時候,黃帝派倉頡、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長時間,把俞跗的醫術整理出來,纂成卷目,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公佈於眾,倉頡就去世了。後來,俞跗的兒子俞執,把這本書帶回來交給父親修訂。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醫書和俞跗、俞執全家人,一起化為灰燼,自此黃帝外經失傳,這本堪稱中醫史上最早的外科典籍幾乎是還沒有正式面世就遭遇了扼殺。

據傳《黃帝外經》之中講述了剖腹產、截至、開腔等很多外科手術療法,其中很多外科手術甚至很是先進。

對於黃帝外經,林源這位行內人自然有著更深的了解,根據有些說法,當時黃帝外經其實並沒有完全銷毀,畢竟那個時代做書並不是用的紙張,其中包括石板、獸骨等等,這些東西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大火燒毀的。

有傳言,漢代名醫華佗就是得到了一卷《黃帝外經》這才鑽研出一些很厲害的外科手法。

當然,傳言只是傳言,跟多都不能相信,但是眾多的中醫名家都相信《黃帝外經》絕對是最早的外科典籍,只不過卻從來沒有人見過,當然也不可能有人見過,畢竟相信外經完全銷毀的人佔據大多數。

可是現在林源看到了什麼,看到了《黃帝外經》,石板上面的四個字林源還是認識的,絕對是黃帝外經四個字。

「季大哥,這東西你是從什麼地方拍到的?」林源問道。

「你認識上面的字?」季開陽驚訝的問道,這上面的字他可是問了好幾位研究古文字的專家才知道的,沒想到林源看了一眼就認出來了。

「只能認識一小半,不過卻也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林源道:「如果我沒看錯,這應該是《黃帝外經》,不過卻不是原文。」

「你怎麼知道不是原文?」季開陽問道。

「這上面的字是戰國文字,然而皇帝內經和皇帝外經的原本卻不可能是戰國文字。」林源道。

別說皇帝外經,即便是皇帝內經現在也有不同的觀點,《黃帝內經》並不是一人所作,有的說是春秋戰國時期所作,有的說是西漢時期成書,總而言之《黃帝內經》並不是真正的黃帝時期成書,而是後人根據一些傳說或者事迹,最終編撰而成。

當然也有傳說,說是當年九天玄女傳授皇帝,當時九天玄女有《金篆玉函》一部,分為《天機道》、《人間道》、和《地脈道》三冊,其中包括山、醫、命、相、卜五種玄門奇術,其中《天機道》是求仙長生之道,《人間道》則是醫術占卜數術等等,至於《地脈道》則是尋龍點穴,玄門風水……

這些自然是傳說,事實上《黃帝內經》也確實是後人編成的,根據黃帝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些東西進行總結,最終成書。

《黃帝外經》其實也是一樣,但是即便是後來編撰,卻也要有一定的依據,畢竟是醫書,不是小說,不能完全聽傳說謠言,即便是後來編寫的,也絕對要有東西參考,這些參考的東西自然是真是存在的。

林源猜測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黃帝外經》都應該在春秋戰國之前,最起碼在之前有殘本,後人才能補全,所以林源認為黃帝外經的原本應該不是春秋時期成書。

當然,也存在後人假借黃帝之名著書,也就是說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黃帝外經》其實都是後人編寫,不過是假託黃帝時期的名醫之名罷了。

要知道中國古代這種事並不少見,著書立說特別講究,並不是你的書有道理別人就認可,還要講究名氣,就拿《本草綱目》來說,李時珍花費了近三十年編成,四處尋求出書門徑而不得,還是李時珍死後《本草綱目》才得到了認可,最終成為醫道名著。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古代很多人著書都會假託他人之名,最起碼冠上名人的名頭。

「是不是原本我也不清楚。」季開陽道:「這是我從別人那兒弄來的照片,知道是《黃帝外經》這才讓你看看,我在網上查了,這《黃帝外經》可是大大的有名啊。」

「自然是有名,而且珍貴無比。」林源笑著道:「一直以來,中醫都沒有外科,這也導致所有的外科都被認為是西醫,要是《黃帝外經》真的存在,中醫就可以開設外科了。」

或許在其他人看來,這《黃帝外經》也不過是一本醫書罷了,而且還是很多年前的,即便是上面記載了不少東西,也不可能比得過現在的醫療水平,但是這本書在林源以及一些中醫名家眼中意義卻完全不同。

要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很多東西都講究來歷,就拿外科來說,中醫一直沒有系統意義上的外科手段,即便是有人精通外科,也會被人冠上西醫的名頭,這就好比林源,林源也是懂的一些外科手段的,但是即便是他懂,別人也會認為他是從西醫這兒學來的。

可是一旦有了皇帝外經,那麼中醫的外科就有了來歷,如此就能讓中醫慢慢壯大,中醫也不會單單局限於慢郎中,不懂得急救這樣的範圍之內。

雖說林源並不在乎什麼中醫西醫的稱謂,但是倘若不為中醫正名,或者爭取,那麼有朝一日真的就不會有人學習中醫了。

「黃帝外經?」邊上的周樺不解地問道:「黃帝還有外經?我怎麼只聽過黃帝內經?」

「那是你孤陋寡聞。」林源笑著把黃帝外經解釋了一下,然後向季開陽問道:「季大哥,你能讓我看這個,難道就沒有打聽這個石碑的來歷?」

「我能給你說,自然是打聽了。」季開陽笑著道:「前一段時間有人盜了一處古墓,這石碑就是從古墓中發現的,不過這一夥盜墓團伙還沒有找到,目前流傳出來的東西並不多。」

「什麼時期的古墓?」林源問道。

「應該是秦漢時期的,不過卻不知道是什麼人的。」季開陽道:「目前這個案子還在真破,這塊石碑也只是流傳出來的一塊,我想應該還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