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3章 替天行道

說起鍋島,那可是日本所有制瓷人心中的聖地,這地方在日本瓷器界中的地位,那就和景德鎮在中國制瓷人心中的地位差不多。

鍋島可是日本最早能燒制出白瓷的地方,不過他出產白瓷的年代,大概要追溯到18世紀早期,那時候咱們中國早就已經能夠生產出白瓷好幾百年了。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最早應該是誕生於北宋以前的五代十國時期,不過那個時候,因為燒制瓷器的胎土含雜質較高的緣故,咱們最開始的時候,也不能燒制出純白的瓷器。

所以一直到了北宋的早期,咱們才因為找對了瓷土,才能夠燒制出最早期的白瓷,不過那時候的白瓷,也是廣義上的白瓷,和明清時代的白瓷的質量,可以說是相距甚遠。

金沐晨最早收藏的那件金裝定器,就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燒制出的白瓷的典範。

不過那時候的人審美也和後世人不同,那時候宋朝的皇家,都比較喜歡那種天青色的瓷器,所以在宋朝的時候,那種豌豆清,或者天青色的瓷器,才是主流。

真正改變中國人對瓷器審美觀念的時代是元代,因為元朝的皇帝們比較喜歡,那種青花瓷器,而這種瓷器需要在白瓷底胎上上釉,所以中國燒制白瓷的技術,在這個年代才開始突飛猛進,後來到了明清時代,更是將白瓷的燒造技術,發展到了巔峰。

而這也剛好成為了景德鎮發展的最黃金時期,到了後來明清時代,景德鎮的燒瓷技術,正因為元代時期的積累,從而一躍成為了中國的瓷都,奠定了在中國瓷器歷史上不朽的地位。

而在中國能夠燒制出白瓷底胎的年代,世界其他各地的人們,還根本沒有瓷器的概念,歐洲人這時候還在使用陶器,甚至很多蠻荒民族,還在使用木器。

而接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早的日本,這時候也根本就不能燒制出白瓷。

而日本人也一直想和中國人學習到底該如何燒制白瓷,可是卻始終不得其法,直到十八世紀早期江戶時代,日本人才在鍋島地區,找對了燒制白瓷專用的瓷土,於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燒制出真正的白瓷。

而有了白瓷作為底胎,日本的制瓷技術,才開始進入了真正突飛猛進的年代,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的瓷器,才開始衍生出了自己真正的獨特藝術風格。

所以鍋島,對於日本人而言,尤其是日本的制瓷界而言,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金沐晨這次「收藏」的這件,色繪櫻花圖皿,就是鍋島地區,在掌握了真正的燒制白瓷技術之後,真正燒制出來的第一批,帶有明顯日本風格的瓷器。

碩大的櫻花樹,一整棵都被畫在了瓷盤上,顯得啥事漂亮,非常能體現當時日本制瓷大師的藝術功底。

雖然已經無法考證,這件瓷盤到底是出自那位制瓷大師之手了,但是光是靠這次盤出產的地區,和歷史年代,這隻瓷盤就已經足夠被日本人奉為國寶了。

不過現在,這件日本最早期的國寶級瓷器,已經落入了金沐晨的手裡,日本人今後再想看,可就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了。

收藏了這隻瓷盤,金沐晨直奔下一個目標,這一件目標也是金沐晨在早之前的踩點的時候就看好的一件作品。

這件作品比起之前那兩件瓷器,可以說更能代表日本瓷器的特點,名字就叫做色繪櫻樹圖透缽。

聽名字就能感受到這間瓷器的禪意,但其實這件瓷器雖然叫缽,可卻並不是和尚們用來吃飯化齋用的飯缽,而其實是一隻日本的貴人們品茶的時候所使用的茶碗。

這隻碗大概有十公分高,五公分粗細,上寬下窄,是白瓷為底,碗身上繪製了好幾顆櫻花樹,而在碗口的位置,則星星散散的布置著有十幾個不規則的孔洞。

而這些孔洞所在的位置,就剛好是那些櫻花樹的櫻花花蕊所在的位置,看起來讓人感覺是別具匠心。

整隻碗造型格外的漂亮,可以說是獨具匠心,光是看這隻茶碗,就能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空靈通透的感受。

如果用這隻茶碗衝上一杯茶水,透過這碗口的孔洞,看著茶碗里淡黃色的茶湯,會別有一番風趣,和愜意的感受。

而且製作這隻碗的人,也是來頭不小,製作這隻碗的人名字叫做仁啊彌道八,這傢伙可是日本有名的制瓷大師,出身就是制瓷世家。

其實這個傢伙的全名應該不是叫做仁啊彌道八,他的真正名字應該叫做,高橋任啊彌至於道八,則應該是他這家門一派族長的特有稱號。

他們高橋世家,可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制瓷世家,最早是高橋重文在1740年開始創業的,因為在制瓷,尤其是製作茶具方面非常的有名,後來就自創了一派,開始專門製作茶具。

於是就有了他們這一門所謂道八的傳承,這道八就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一直傳到了這個高橋任啊彌,應該是傳到了第四代的時候。

也剛好是到了十九世紀,江戶時代的晚期,這一代的道八,才燒制出了這麼一隻茶碗。

於是這隻碗從誕生開始就紅了,獨特的造型,獨具匠心的彩繪,再加上那精美的白瓷,所以這隻茶碗從誕生開始,就受到了日本各界達官顯貴的追捧。

當初這樣的茶碗一共是燒制出了八隻,外加一隻茶壺。

而這一套茶具,後來是被日本的某位皇家成員給收藏了,結果好死不死,在二戰的時候,因為美國人的戰略大轟炸,諸侯這套茶具沒能保全。

最後只剩下這麼一隻茶碗,後來這隻茶碗的原主人,不想在看到這隻茶碗,因為會睹物傷情,看到這隻,難免會想到毀於戰火的那另外幾隻茶碗和茶壺。

索性就乾脆直接捐獻給了東京國立博物館,沒想到今天卻便宜了金沐晨。

一陣玻璃破碎的聲音過後,這隻茶碗算是落入了金沐晨的手裡,他心滿意足的拍了拍手。

這在本館的搜刮,終於是完成的差不多了,接下來也該去別的地方轉轉了。

不過在離開這裡之前,他還是要給日本人留下一些小禮物的。

然後他開始從空間里掏出各種各樣的炸彈,安裝在那些帶不走的寶貝的玻璃罩,或者是底座下面。

務求等他走了之後,這些炸彈能夠給這些日本的國寶帶來最徹底的破壞。

對於很多有聖母情懷的人而言,這些寶貝是屬於全人類的藝術品,哪怕這日本人於咱們有著血海深仇,可咱們也應該去討伐那些日本人,而不應該來懲罰這些藝術珍品。

再者說日本侵華的戰爭,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在這麼糾纏下去,又有什麼意義?還不如邁開大步,直接向前呢。

可是對於這樣的人,金沐晨只能是在心裡呵呵幾聲。

他可沒有這些聖母公知們那麼博大的情懷,老子就是個小人物,就是個喜歡和日本人過不去的小人物。

你們能博愛天下,老子可沒有你們那樣的情懷。

這些日本人就特么的該死,日本人的東西更不應該留,哪怕這些都是日本人祖宗留下的寶貝,也是一樣,不應該留。

當年日本人在咱們中國是怎麼乾的?

燒光,殺光,搶光啊!

多少咱們中國人的祖宗,就倒在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咱們中國人蒙受了多少苦難?

那時候你們這些日本友人,怎麼就沒有你們這樣的博愛情懷呢?

日本人到底是怎麼發達膨脹起來的?還不是靠著甲午戰爭之後,在咱們中國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然後滋養起來的?

再後來他們更是得寸進尺,侵佔了咱們中國人那麼多的土地?搶掠了多少的資源?

才有了後來,二戰中可以和美國人叫板的日本軍隊?

而那時候那些你們眼裡普通的日本民眾呢?沒有他們的狂熱支持,哪能有那麼多如同禽獸一般的日本軍人?

而那些日本軍人給咱們中國人留下的創傷,別說是現在已經七十年了,就是一百年,一千年都不應該忘記!

尤其是在二戰之後,日本人更是根本就沒有在任何的場合,給咱們公開正式的道過謙!

到後來更是變本加厲的,在篡改教科書,模糊那段過去,而且現在還跟在美國人的身後,到處和咱們作對,四處給咱們添堵。

就這樣的傢伙,在金沐晨看來是絕對不可原諒的。

現在這幫傢伙的後裔,還有一大幫在參拜那靖國神廁呢,而那些在媒體口中無辜的日本民眾,金沐晨在心裡是一陣冷笑呵呵,那些日本人,有幾個是對中國有好感的?

甚至口出仇華言論的倒是有不少人,看看最近幾年來,每當咱們中國要是有什麼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這幫日本狗是怎麼在網路上說話的?

無一不是在幸災樂禍,冷言冷語的,所以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原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