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7章 國恨家仇

這時候可不光是那李老六聽得是雙眼放光,就連金沐晨這時候也有點瞠目結舌的意思,他也沒想到,這呂老四對這方面居然還這麼專精。

「呂老闆,真是沒想到,你對這『曜變天目碗』,居然還這麼了解呢,難怪你正做出這麼漂亮的天目碗呢!」

金沐晨隨口恭維了一句,沒想到這句話,卻換來的是呂老四的一聲無言的苦笑。

「吉姆老闆,你看我年紀有多大?」

這呂老四突然這麼一問,金沐晨還真是一愣,他也沒想到呂老四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你姥姥,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你丫以為你是個大美女嗎?如果你是個漂亮女人的話,那老子到時願意猜一猜你的年齡,可你一個糙老爺們,讓我猜個屁啊?

不過這話,他可不能當著人家的面說,只好強自打起精神,開始打量起這呂老四的外表。

在一細看,這呂老四頭髮花白,臉色也不太好,眼角處都是皺紋,兩隻露在外面的手,更是滿手的老繭的模樣,這幅德行,怎麼看都更像是一個剛剛洗腳上地的農民。

以他對農村人年齡的判斷,他估摸著這呂老四怎麼也得有五十多了,不過當著人家的面,他可不好這麼說,只是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呂大哥怎麼看也就四十五六,正是年富力強的好時候。」

猜一個女人的年齡的時候,男人們都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八十的老太太都可以說成十八,可是面對這麼一個滿臉褶子的糙老爺們,金沐晨就算在昧著良心,也不好意思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睜著眼睛說瞎話,只好硬生生在自己估摸的實際年齡上減了十歲。

可是這呂老四聽了這話,卻只是苦笑著搖了搖頭,然後才抬頭看著金沐晨說道:「吉姆先生你可真是個好人,實話和你說,我今年才不過三十六!」

「什麼?」

聽著呂老四報上實際年齡,金沐晨嚇得差點沒跳起來,你這實際年齡和你這外形差距也太大了吧。

他是見過不少年少老成的人,可是卻也沒一個老成的比這傢伙還厲害的,難不成這傢伙就是傳說中的未老先衰?

可是只看外形的話,這傢伙確實是很顯老,但是那一雙轉動時,時不時會精光四射的眸子,卻在提醒著人們,這傢伙的年齡,確實不像他外形所展現的那麼老。

金沐晨無言的扭過頭看了那和這呂老四稱兄道弟的李老六一眼,這李老六的年齡可做的不假,怎麼著也得有五十左右了,可他卻說他是這呂老四一起從小玩到大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老六這時候也是苦笑著搖了搖頭,然後沖著金沐晨說道:「這小子其實是我一個遠房的表弟,小時候才舉家遷回到我們這,那時候我學習不好,還和他一起上過小學呢……」

說到這金沐晨也就明白了,感情這李老六小時候是個留級大王,不過這些他到是不怎麼關心,他更關心的是這呂正國,這傢伙身上好像有很多故事,而且是和這曜變天目碗有關的故事。

「其實我的祖籍是在閩南,不過我們家是豫南李家當年的一個分支,但是在宋朝的時候,就遷到了閩南。後來就在當地扎了根。在沒分家之前,我們其實就是一直從事制瓷行業的,後來我們祖輩的分支到了閩南之後,依舊從事這個行當。後來就在建陽窯那邊工作,我不是吹牛,現在流傳名聲很響亮的曜變天目碗,其實就是當年我們家的祖輩參與燒造出來的。」

呂正國說這番話的時候,金沐晨聽得很認真,他也看得出來這呂正國並沒有說假話。

畢竟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就明確這記載著幾次中國古代南方的開發史。

其實在唐宋之前,中國的南方還就是一片蠻荒地帶,茂密的森林,外加上多雨的季節,以及河流眾多,讓那個時候的南方是一排瘴氣縱橫,並不適合人類生活居住的地方。

而真正得到開發,要從漢朝之後的五胡亂華時代開始說起,那時候大量的胡人入侵中原,導致漢族百姓大量的死亡,很多人在那個時代開始不得不向南遷徙,從哪時候就促成了南方地區的第一次大開發。

後來唐朝滅亡之後,也是一樣,五代十國的戰亂,再次造成了大量的漢族百姓的南遷,包括後來北宋滅亡之後,南宋政權的成立,幾乎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會伴隨著大量的老百姓向南遷徙。

而這些百姓的遷徙造成的後果可不光是人口的流動,還帶去了當時北方各種先進的工藝技術,尤其是在制瓷方面。

宋代的時候,中國的制瓷行業的中心,幾乎都在北方,尤其是集中在豫南省一代,當時的宋代五大名窯中的汝窯,官窯,鈞窯,都是在北方的地頭,尤其是在豫南省的境內。

而後來北宋朝廷滅亡之後,大量的工人逃到了南方,帶去了現金的制瓷工藝,這才造就了後來瓷都的發展和輝煌,順帶著在閩南省也誕生了幾個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的瓷窯。

比如盛產白瓷的泉州窯,還有這盛產黑釉瓷的建陽窯,就都是那個時候興盛起來的。

這呂正國的先人,顯然就是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遷的制瓷工人之一,後來還在建陽窯那邊參加過這黑釉瓷碗的研發和製造。

這些過往種種,都在呂正國的娓娓道來中,展現在金沐晨的面前。

「其實這黑釉瓷碗,起源應該是起源直贛西省的吉州窯斗笠碗,當時燒造這種玩主要就是面對普通老百姓和那種干力氣活的工人的。當時因為南宋經濟已經發展成了出口主導的外向型經濟,而當時出口的最重要的貨物就是瓷器,所以當時制瓷工廠在南方有很多。於是在工廠周邊就開始出現了很多配套的生活區域,比如茶館,飯館等等,而當時因為這些服務行業主要面對的都是那些從窯廠里上工的粗人,所以這種胎質粗糙堅硬的碗就流行了起來。再到後來鬥茶之風興起,在閩南一帶的建陽窯,就利用這鐘碗的造型,在使用烏泥胎,也就是含鐵量非常高的泥胎來燒制,於是就有了這種黑釉瓷碗的誕生。而這鐘碗因為寒鐵量高,而且燒造的時候不好把控窯溫,再加上各家窯廠燒造這種瓷碗的時間周期也不同,所以就造成這種碗燒出來之後,碗口內部會有各種各樣的誘變。而當時這些誘變,咱們國內的玩瓷行家可是給他們起了很多不同的名字,比如兔毫碗,鷓鴣斑碗,油滴碗等等,後來因為名氣越來越大,還一度被當成貢品,進獻給當時的南宋皇帝呢!」

看來這呂正國還真沒吹牛,他對這曜變天目碗的了解,比金沐晨可真是深刻的多,金沐晨只知道這碗很名貴,可也不知道關於這碗,居然還有這麼多的來歷呢。

「當年我家祖輩就參與燒造過這鐘碗,後來宋朝滅亡之後,這鐘碗也就不流行了,我們家人也沒有在燒造過這鐘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改開之後。在上世紀1970年代末,咱們和日本建了交,那之後不久就有一些日本人來到我家鄉的附近,開始招人四處打聽,還有沒有這種黑釉瓷碗,當時知道這鐘碗的人並不多。但不知道這幫日本人通過什麼手段,就找到了我家門上。那時候我爺爺因為這幫日本友人的到來,還很是高興,結果被這幫日本人忽悠了幾句,就帶著他們去找當年燒造這黑釉瓷碗的老窯,結果那幫日本人找到了老窯之後,還花錢讓我爺爺幫忙挖,我爺爺也不明就裡,就帶著我叔叔和我爸去挖,還真挖出來不少這黑釉瓷碗的碎片,結果那幫日本人沒花幾個錢就把那些碎片都騙走了……」

聽那呂正國說到這裡,金沐晨基本就已經猜到了這故事接下來的結尾了。

老呂家的人拿了日本人給的百十來塊錢還挺高興,畢竟那時候百十來塊錢對他們這樣的人家來說,已經是一筆天大的巨款了。

可哪想到幾年之後,日本人就在各種媒體上公布了,他們國內收藏的曜變天目碗的數量,其中還有幾隻是新修復的曜變天目碗。

而日本人這麼一宣傳,這時候咱們中國人才知道,原來咱們中國老祖宗留下的瓷器里,居然還有一種這樣類型的寶貝。

而那呂正國的爺爺當時也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在看那報紙上的照片,這才發現那些修復好的曜變天目碗,不正是當年自己帶著兒子們從地下挖出來的嗎?

好嘛?當年日本人騙走這些碎瓷片的時候才不過花了百來塊人民幣,可是現在這些經過修復的曜變天目碗的價格,已經叫到上百萬美元了,可卻依舊是有價無市。

這樣的結果,讓呂家人如何能接受?所以從那時候呂家人和日本人就結下了國恨家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