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7章 二王真跡

想到這裡,金沐晨隨手又把那三方田黃三連印給拿了出來,然後伸手繼續往盒子的下面翻。

當他把那中間的小隔板翻起來之後,果然在下面看到了幾張紙片。

這些紙片雖然是摺疊在一起的,可是上面也都閃爍著紫色的光芒,這應該也是寶貝,難不成是中國的古畫?

他的心頭一陣猛跳,然後伸手把那幾張紙片,小心翼翼的拿了出來。

最上面的一幅紙片,被摺疊成半張A4紙的大小,金沐晨小心翼翼的打開這張紙,延展開來,只見這紙面是黑色的,而上面卻有著一排排豎寫的小楷。

光是這麼一看,金沐晨心裡基本有了推斷,這應該是一張拓片。

他從頭開始閱讀這張拓片,只見上面寫道……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與周同祖,末胄荒流,爰茲適居。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漢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娥時年十四歲,號慕思盱,哀吟澤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經五日抱父屍出。以漢安迄於元嘉元年青龍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設祭誄之,辭曰:

伊惟孝女,奕奕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儀。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陽。大禮未施,嗟傷慈父。彼蒼伊何?無父孰怙!訴神告哀,赴江永號,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載沉載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趨湍瀨,或逐波濤。千夫失聲,悼痛萬餘。觀者填道,雲集路衢。泣淚掩涕,驚動國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鏡,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樹而燒。

……

剩下的文字就不用在讀了,光是看著前面的字面,金沐晨就已經知道,自己這又是撿到寶了。

這張拓片,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曹娥碑》的拓片了!

這可是號稱中國歷史上書法之王的王羲之的,親筆墨寶的拓片。

這同樣是那末代皇帝溥儀,從清宮大內,帶走的最重要的一幅字帖之一!

原來當年這個末代皇帝,被逼退位,可是當時並沒有直接從紫禁城裡搬出來,而那紫禁城裡的愛新覺羅家家族,兩百多年的積累,還都是歸屬於他們家的家族財富。

可是後來,卻來了個混不講理的馮大膽,把他從紫禁城裡趕出來。

如果不是之前,他早有準備,那那些寶貝,可能就全都便宜了當時那些丘八爺了。

不過這位末代皇帝,可並不甘心就看著自家的天下,就這樣被那些「亂黨」給搞去,從退位開始,就一直尋思著有一天能夠東山再起。

再加上當時雖然清王朝是沒了,但遺老遺少還有不少,他為了能夠給愛新覺羅家保留元氣,圖謀著能早日東山再起,可沒少往外倒騰寶貝,以作為將來起事的軍資。

後來他被馮大膽趕出了皇宮,就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再後來日本佔領了東三省之後,他更是在偽都復辟,從新當起了土皇帝。

再到後來日本戰敗,他帶著這些寶貝,打算從奉天坐飛機東逃日本,結果在半路上就被蘇聯紅軍給包了餃子。

而那些他從偽都皇宮帶出來的寶貝,則全都成了蘇聯紅軍的戰利品,後來前蘇聯把他作為戰俘,移交給了天朝政府。

但是當時和他一起被抓的那些寶貝,就全都沒了消息。

當時中國政府對那些寶貝被蘇聯紅軍私吞,也是非常不滿,可是考慮到當時前蘇聯,正好是咱們的老大哥,再加上國內的經濟建設也需要前蘇聯的大力支持。

也就沒敢當面和前蘇聯老大哥撕逼,後來關於那些遺寶的下落,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在後來審問那位末代皇帝的時候,這傢伙可是承受不住咱們專政鐵拳的滋味,一股腦的把他當時從紫禁城裡帶出來的寶貝,全都給交代了出來。

據說當時他光是帶走的各種名家字畫,就不下數百幅,而這其中最為珍貴的,就要數那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二王父子的親筆手跡了。

這其中大王,王羲之的手跡,就是現在自己看到的這幅《曹娥碑》的拓片。

東漢元嘉元年,上虞縣令度尚,將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迹,上報朝廷,曹娥碑封為孝女,並遷墓建廟,又為她立了碑。

當時縣令度尚,先是讓縣吏魏朗撰寫碑文,但是這魏朗才華有限,久久寫不出。

剛好度尚有個外甥邯鄲淳,非常有才華,恰好在度尚和魏朗旁邊侍酒,就說我能寫,於是操筆就寫下了這片曹娥碑的原文,魏朗也是頗為嘆服,後來曹娥碑上面雕刻的,就是這位小哥為曹娥寫下的詩賦。

再後來,到了東晉平二年,那王羲之到了這曹娥廟,又用小楷書把這曹娥賦給重新抄寫了一遍,後來讓吳茂先刻字,重新立了一塊曹娥碑。

而當時王羲之的書法已經是非常有名氣了,很多人都想求他的一福字而不得,於是就有人開始頻繁的在那曹娥碑上拓片,為的就是能夠求得一副王羲之的真跡。

甚至不少拓片一度都流入了皇宮,被歷朝歷代的皇帝們所珍藏。

當然後來因為戰亂的關係,很多原本拓片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裡了,甚至就連那王羲之留下的原版曹娥碑也毀於戰亂。

現在人們能看到的曹娥碑,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大奸臣,蔡京臨摹王羲之的字跡從新製作的。

而王羲之的真版拓片,流傳到後世的更是少之又少,到清朝時期,也就剩下大內收藏的這一幅了,再後來竟然被那溥儀給夾帶私藏帶出了紫禁城。

後來更是因為被蘇聯紅軍給包了餃子,從那之後就不知了下落。

沒想到今天這幅號稱中國古代書法開創者的字王的真版小楷拓片,居然出現在了大洋彼岸,最後還落入到了自己的手中,這時候金沐晨才心裡,可別提有多美了。

這可是大英博物館都不曾有過的中國書法之王的真跡啊!

這一瞬間,金沐晨的胸里真是充滿了成就感,這一趟西海岸之旅,果然是沒白來,哪怕沒能從傑西哪裡分的一顆鑽石,這一趟買賣也值當了。

之前那三方田黃三連印,已經是價值連城了,可是現在在金沐晨看來,那三方印章,根本連眼前這幅書法的一個角都配不上。

要知道現在王羲之流傳下來的真跡,可並不多,自己居然能夠到手一副,哪怕這只是拓片,那也絕對稱得上是價值連城了。

在金沐晨看來,這張拓片的分量,絕對不比那幾幅從大英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裡盜出來的絕世名畫的價值要低。

只可惜這張拓片,居然被塔里克那老王八,給折了幾折,難道他不知道這種書法拓片,最怕這樣被折的嗎?

看著那拓片上的摺痕,金沐晨不由得是一陣心頭劇痛。

不過還好,這對別人來說也許是個難題,但是對於有著紫玉空間的自己,修復起來完全不是個事。

他根本都不做多想,直接就把這幅拓片收入了紫玉空間。

拓片被收好,接下來就是另外一張白里泛黃的紙了,同樣也是被折起來的,看到這張紙,金沐晨也是一陣心頭劇痛。

這相比也是中國古代某位書法大家的真跡,這個塔里克,真特么的是暴殄天物,你明明不懂的如何收藏這些中國珍寶,你說你非得把它搞到手幹什麼?

金沐晨小心翼翼的打開這張紙,這張紙因為年代久遠已經非常脆弱了。

打開來,只見紙張上面同樣是豎列寫著幾排的大字,只不過這幾行字的風格可是和前面那張端正的小楷拓片風格完全不一樣。

這張紙上的字跡,字跡洒脫,縱筆迅疾,一看風格竟然是草書,甚至還帶著幾分張狂的味道。

二謝面未,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就這麼短得不能再短的幾行字,可是金沐晨看完之後,卻已經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了,仰著脖子,在穀倉里嚎叫了幾聲。

如果不喊上幾嗓子,他真是不知道該如何發泄自己心頭的喜悅了。

這張書法光是看內容,他就知道這是真跡,因為清史上有明文記載的,是皇宮最有名的書法收藏之一,而且那末代皇帝也交代了,這也是他夾帶出宮,後來被蘇聯紅軍收繳去的戰利品之一。

大名鼎鼎的二王之一,王獻之的真跡《二謝帖》!

這字帖其實原版是王羲之寫給東晉豪族,謝安和謝萬的一封私信。

不過後來他兒子王獻之在學習草書的時候,就把他老子當年寫過的字帖書信,拿出來有臨摹了一遍,這才有了這王獻之的《二謝帖》!

至於那王羲之寫的《二謝帖》的原版,現在則是被收藏在日本天皇的家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