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6章 碰上了行家

「學藝不精,就燒出來賣弄,還是回家多讀兩本書在說。這麼好的東西,就出現在你眼前,都不認得,還好這東西沒被你收去,要不然可真是暴殄天物了啊!」

金沐晨實在忍不住刺了沈慶文一句說到,沈慶文一聽這話,不由得更加惱羞成怒,不過他倒也有點城府,已經感覺到這裡面可能是事有蹊蹺,更是忍不住回頭惡狠狠的瞪了他們家的那個大掌柜一眼。

這個大掌柜,當然看出來這是一套醴陵的太祖瓷,如果要是平時,這沈慶文沒來店裡的話,那他肯定早就和胡學風私下裡達成交易,然後把這東西私自密下了。

可是正因為今天沈慶文突然鮮血來潮的來店裡視察,他也不好明目張胆的私吞,可是如果讓胡學風真的就這麼把這套東西,在店裡當了,他又不甘心。

要知道這年頭能碰上這樣的好東西可不容易啊,現在太祖瓷可是市場里最受熱捧的熱門藏品之一,要是自己能拿下,那一轉手就是幾百萬的利潤。

剛好他又看到這沈慶文對著胡學風好像非常看不順眼,於是就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沈慶文面前說假話,說胡學風的這不是太祖瓷,一方面可以討好沈慶文,另外一方面,也是先把那胡學風從店裡忽悠走,等沈慶文走了之後,自己在找上門去,把那套太粗瓷拿下。

當時想出這樣兩全其美的辦法的時候,他心裡還自得自己夠急智,可哪想到,這才一轉眼就有人出來攪局?

而這個大掌柜也是忍不住了,這可真是他叔叔可以忍,他嬸嬸不能忍啊!

你小子玩個虎口奪食還不過癮,現在還想在少東面前,拆穿我嗎?

想到這個瘦竹竿掌柜就再也不能忍,站了出來:「這位先生,在你們交易達成之前,我還是要勸你一句,古董有風險,入手需謹慎哈!」

金沐晨噗嗤一笑:「謝謝你的好意啦,不過如果我就這麼錯過這樣一套醴陵太祖瓷,那我還怎麼有臉面在這行里繼續混?」

「你怎麼就這麼肯定這是醴陵太祖瓷?」

這位瘦竹竿掌柜站在一邊,嘴角噙著一抹冷笑。

「這個我就沒必要給你上課了吧?你作為一名典當鋪的掌柜,這點眼力,應該是有的吧?」

金沐晨略帶著幾分冷笑的問道,這大掌柜和沈慶文之間有什麼齷齪他不知道,可是這傢伙居然幾次三番在自己面前挑刺,這可不能慣著他。

「你說的醴陵太祖瓷,我倒是聽說過,不過我對醴陵太祖瓷有那麼一點見解,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和您交流一下呢?」

這大掌柜也意識到了自己剛剛的態度可能把金沐晨給惹惱了,連忙變換了一種口氣,反正他現在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在老闆面前證明自己是沒錯的。

金沐晨也不生氣,揮了揮手:「那好,你說!」

「在沒有7501太祖瓷之前,確實一直是醴陵再給太祖生產生活專用瓷器,不過那些瓷器,都有個特點,那就是那些瓷器都帶蓋。因為當年太祖工作時間不確定,所以經常不能準時準點的吃飯,為了給翻保溫,所以當年太祖的生活用瓷,尤其是碗,可都是袋蓋的。而你這套瓷器,可都不是帶蓋的,另外當年醴陵給太祖生產的瓷器,主要是生活用瓷,當年太祖因為經常吃飯的時間不太確定,導致腸胃功能減弱,所以吃飯的時候,喜歡泡菜湯,用菜湯把米飯泡軟了吃,所以當時給太祖生產的專用瓷,碗口內部都比較深,方面米飯泡湯之後不會溢出來,可是你看看你手裡這碗,這麼淺,這哪裡是泡湯吃飯的碗?還有一點就是,當年太祖用的醴陵瓷器的底款,一般都會署上中國醴陵,或者醴陵製造的底款,可是你手裡這幾隻,你看看底款,那上面寫的可是中國製造?這個好像可不是醴陵太祖瓷的特色吧?所以您願意花大價錢買這幾隻碗,那是你的事,我只不過是好意提醒你一句罷了!」

這個瘦竹竿掌柜還真是有料,他說的這些話,可以說全都是醴陵太祖瓷的特點,周圍圍觀的群眾,懂行的和不懂行的聽了他這番解釋之後,都是頻頻點頭,因為這話說的確實是有理有據,怎麼聽都是好言相勸啊!

而另外一邊的胡學風則是面色如火,胸口也是劇烈的起伏,離得老遠都能聽到他呼哧呼哧的喘氣聲,也不知道是被那瘦竹竿的話給氣到了,還是因為他的謊言被拆穿而亂了陣腳。

金沐晨也是不慌不忙,然後淡淡一笑,扭頭對這瘦竹竿說道。

「不愧是大掌柜的,這眼力和學識都不愧是一等一的,你所說的這些醴陵太祖瓷的特點一點都沒錯。看來你應該也是行家,那好你都把你知道的說了,那我也就說說我知道的太祖瓷吧,首先這套瓷器,上面的祖國山河一片紅的系列套圖,總該是沒錯的吧?還有這陶瓷器的輕重,薄厚,透光度也都沒錯吧?再有就是這套瓷器彩繪所使用的釉下五彩技法,肯定也沒錯吧?你仔細看好了,這釉下五彩的畫法,可是那7501的畫法比不了的,尤其是這裡面紅色的運用,這可不光是技法的問題,還有燒造和顏料配方,以及使用的問題……」

雖然金沐晨並不想跟這個不相干的人浪費口水,可是現在這麼多人在這看著呢,他現在好歹也是中國古董圈子裡有字型大小的人物,如果被人傳出去,當街花大價錢買了假貨,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呢?

所以即便是不想浪費口舌,這時候也不能不開口說一說了,他這幾句話一出口,那個大掌柜心裡就立馬涼了半截,完了,碰上了行家了!

原來早在7501太祖瓷之前,太祖一直是使用醴陵生產的瓷器的,一方面當年他曾多次到醴陵考察過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醴陵是他家鄉省份的城市,所以有著那麼幾分特殊的情緒在裡面吧。

醴陵瓷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地位沒有景德鎮重要,可是也曾經號稱過瓷都,尤其是他們生產的薄胎瓷,一直是相當有名氣。

太祖即位之後,中央在很多重要場合使用的瓷器,都來自於醴陵,而太祖的生活用瓷更是如此。

1974年,太祖最後一次回老家,待了三個多月,因為年紀比較大,身體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工作比較忙,甚至有時候連碗都端不住,於是就有人提議生產一批特別薄,特別輕的生活用瓷給太祖專用。

於是醴陵的群力瓷器廠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課題小組,來研究生產這批瓷器。

當時省委方面也很重視,要求也很嚴格,第一要求瓷器內外都有圖案,為了能讓太祖吃飯的時候看著心情愉悅,第二要重量輕,方便太祖拿碗,第三是要求釉下彩,無鉛毒,不含鎘,保證健康,四要突出政治,要有全國代表性。

於是就這樣群力瓷廠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批瓷器。

當時因為剛好趕上太祖的生日,於是這套瓷器裡面就加產了幾套觀賞器,甚至還加了一隻酒壺,而這幾套觀賞器當時定名也剛好定為了「祖國山河一片紅」系列瓷器。

當時這批瓷器的特點非常鮮明,重量非常輕,每隻碗僅有124克左右,瓷器的透光度也非常好,說是晶瑩剔透也不為過,而且胎質也非常漂亮,有人說那些吃胎有如玉泥嫩肌般溫潤可人。

後來7501那批太祖瓷的特點,其實就是按照這套醴陵太祖瓷的標準仿製而來的。

「……什麼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其實全都是按照醴陵那批太祖瓷的特點來仿照的。還有像你所說的,那太祖專用生活用瓷,為了給飯菜保溫,所以都是加蓋的,這點倒也沒錯,可是正如你所說,那是生活用瓷。這觀賞瓷上面,怎麼會加蓋?還有你說的碗口深度的問題,還是和之前一樣,正因為這碗是觀賞瓷,所以他無需做成生活用瓷那麼深。至於你說這碗底款上面寫的中國製造的,而不是中國醴陵,或者醴陵製造的問題,我拜託你參考一下,我之前所說的第四點,當時湘南省委對研究所的要求是,可要突出全國代表性的,所以他們才在碗下署上了中國製造的底款,而不是醴陵製造,或者中國醴陵的底款。至於署上這樣底款的瓷器,那都是醴陵為太祖生產的前幾批生活用瓷了,而不是這最後一批……如果不信的話,你可以到韶山太祖紀念館、中南海豐澤園、武漢東湖太祖舊居紀念館和湖南省文物商店紅色官窯珍藏館等處,或者是群力廠自己的展覽室裡面去看看,差別一眼就能分辨的出來了。至於這一套裡面有這麼一隻酒壺,那更加證明了,這是一套觀賞器,而不是一套實用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