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6章 新秩序(1)

碧藍的天空,靜如秋水。朵朵白雲之下,是輕帆與輕煙的世界。

寬廣的西江水渾濁中透著綠意,捲起被角似的波浪,輕拍著岸邊的碼頭。

一艘寬鼻的散裝貨輪自西江口的運河中駛出,稍稍調整方向後,慢悠悠的沿河而下。它的前方有兩艘小船領航,上面的船工還在不停的測著深度流速等水文數據。

散裝船的後面,是另一艘小了一半的敞口貨船,船頭甲板上坐著一群工裝的男人,以及三五名騎士。

穿工裝的男人們大都在抽煙扯閑話,不時的看看傳說中的騎士,只有那個領頭的男人,獨自立在船頭垂釣,顯出一絲詭異的和諧。

「老把,船開這麼快,能釣上魚嗎?」一個快40歲的男人坐在甲板上,語氣樂呵呵的,一邊吃瓜子,一邊將瓜子殼丟在河裡。

「我這是獨門技術,你看著。」

「我都看了半天了,一點動靜都沒有啊。」

旁的人配合的哈哈大笑,有人笑道:「老把聽說西大陸有50斤的鯉魚王,心熱的像什麼似的,老婆都不顧了。結果一來就出海,他是過手癮呢。」

吃瓜子的男人嘿嘿一笑,道:「要我說,老把你也真是浪費,好不容易來一趟,竟帶個魚竿,這要是賣給那些『代運行李』的販子,少說賺到萬兒八千的。」

「別胡說啊,你要是敢賣,我先處理了你。」老把頭一抬,惡狠狠露出滿口白牙——不抽煙的男人,就這點最值得炫耀了。

一群人噓了起來。他們都是江南船廠的船工,好運沒下崗,隨後迎來了船廠的昌盛期,如今隨同來到西大陸,見到如此廣闊的船運市場,心情都開闊了,有種回到改革前的幸福感。

那個時候,他們可是有錢有地位的國企工人。

一名略顯年輕的鬥技騎士慢慢靠近一夥船工,半扶在船舷上,細看釣竿和魚線。

透明的尼龍繩非天然所得,緊密而一致的性能是西大陸人從未見過的。鬥技騎士對於它的承載能力,更是深表懷疑,道:「這樣一根繩子,能拉動50斤的魚嗎?」

老把最喜歡和人談釣魚經,立刻拋棄了工友,轉身笑道:「50斤的魚算得了什麼,就是遇到100斤的,它也能撐得住。」

他拍拍固定在船幫上的電鉸輪,道:「只要上了勾,除非它能拖走船,否則就只有上岸的命了。」

「我能看看嗎?」這鬥技騎士是好奇心太重了,否則斷不會與平民如此交流。

「給。」老把有工人的豪邁,卡住魚線,讓開了位置。

碳素的粗桿,緊緻的魚線,彩色的魚漂和硬質金屬魚鉤,騎士從頭摸到尾,又研究了一會,卻將魚竿從卡槽中抽了出來,猛的甩桿下河,動作是說不出的好看。

魚鉤方落水,魚線就猛的綳直了。

這騎士用手顛了顛,詫異的笑道:「150斤的魚,都能拉得住?」

「能。鬆鬆放放的,幾百斤都好說。」老把正說著,眼睛卻瞪直了,問:「釣上了?」

「是。」鬥技騎士說著鬆鬆放放。

「連餌都沒放……」

「我勾他嘴上了。」騎士說著,右臂鬥氣迸發,使勁一抬。

一條米許長的肥頭大耳的蠢魚就躍上了空中。

「紅甘魚,烤了吃還不錯。」船頭的銀森重看見了,輕鬆開啟神術「神力塑形」,在魚下落的瞬間,就令甲板上凸起一個桌案,平整的剛好能放下這條魚。

同為吃貨的還有銀森祝神術騎士,只見他刷的抽出一把刀,在空中就將紅甘魚的鱗給去掉了,讓幾位工人老大哥想一睹大魚芳容都不可得。

「真厲害!」老把翹起了大拇指,道:「光是這手藝,到大城市弄個生魚片什麼的都能出名。」

「魚膾。」嗑瓜子的傢伙趁機露了一手。

船長也從駕駛室里出來了,笑呵呵的看熱鬧,說道:「甩手就有這麼大的魚,真不容易。」

「西江里到處都是大魚,這是小的。」隨船長一起出來的有馬拉城的小牧師,胖胖的肚腩很有說服力。

「真的?」

「沒見城裡的食品工廠都在生產魚類的罐頭?每周多少萬份呢。」駕駛室里的人全都走出來了。

鬥技騎士受此鼓勵,刷刷的甩桿釣魚,一會就弄上來了三大條,堆在船邊,又切又燒,竟是弄成了午餐會。

輪船順流而下,很快到了出海口。

船長滿口留香的回到駕駛室,對著前船送來的數據,開始調整航向。他算是前郗家留下的資源。郗曇自動前往孤島「作秀」,他的資源自然要有一個重新分配的過程。

陳易對海軍系統興趣缺缺,只關注後勤部分,如此一來,反而得到了相對完整的力量,差不多有三個系統十幾個高級官員貼了上來,每顆樹下自然綿延著許多船長這樣的小根須。他們無論是在原來的位置,仰或西大陸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在這種沒有衛星和地理資料的環境下,軍隊出身的船員反而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商船則要等他們完成探測任務後,才能正式試航。

陳易希望的是10萬噸級的貨輪運輸,這就要求水深保持在20米以上才安全。哪怕西江這樣的大河,也唯有中心才有這樣的條件,而在某些彎道,指不定還需要進一步的疏浚。

這些信息,幾艘船都要進行記錄,最終得到一個完整的方案後,才能予以實施。

不過,一萬噸的貨輪要求低了不少,它們又是運到西江來的主力船舶,其中許多輪船連物資都沒有卸,直接裝船運往其他地點,端的是快捷方便,減少了不少麻煩。

「前船改變航向。」

「航向東北。」船長在簡陋的地圖上劃線,做出命令。

大副重複了一遍,開始報告具體的參數。

船長叮囑道:「我們還能向前行駛120公里左右,注意距離。」

完了看看錶,又出去品嘗美食了。

120公里的限制來源於半徑400公里的光幕,若非如此,西江出來的就應該是大型遠洋船,而非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小船隊。

燒烤宴會在傍晚時刻結束,兩艘大船和兩艘小船慢慢的靠上了一個當地的簡陋碼頭,在微弱燈光的照明下,重新踏上了陸地。

「過來還順利嗎?」一個穿著條紋襯衣的年輕人在眾多武館成員的擁簇下來到船長面前。

「陳,陳先生,路上順利,原定14個小時抵達,實際用了12個小時零35分。」船長手上汗津津的,背過身子在褲子上擦了一把,才與陳易握手。

「西大陸的海,感覺如何?」

問到專業的問題,船長逐漸鎮靜下來,回想著道:「風浪都不大,但涌很強,我們船上有兩個人暈船,前面的貨船也有幾個。」

「要是去遠海呢?」陳易邊走邊說。

船長連忙跟上,道:「我們今天最遠離岸50海里,沒有遇到什麼危險。不過,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海洋資料,遇到颱風和暗礁的危險仍然不小。」

陳易又問候了其他船員,那邊李昌寧伸手示意卸貨完成。

再看簡陋的連個吊車都沒有的碼頭上,只有三個神術騎士和七八個鬥技騎士在穿著粗氣喝可樂和紅牛。

幾千噸的物資才是千兒八百個集裝箱,騎士們一次提起兩個,往空中一丟,在下面的騎士再一接一丟,兩個集裝箱就算是擺放好了,期間連20秒都用不了,比什麼吊車都要快。

只是這樣的騎士,除了陳易都沒人顧得起,他也不是用錢來僱傭的,更多的卻是用前途。

這也是西大陸和地球的最大不同了,尚未發達起來的商品市場很難做到什麼都賣的程度。

陳易用信仰換神術騎士們的效忠和努力工作,更像是以物易物。

「船長,抱歉,我們要拆船了。」李昌寧走了過來。

「沒事,我知道。」船長懷念的看了一眼自己帶來的敞口船,3000多噸的排水量,也就是大一點的漁船罷了,老損的白漆讓它顯的破舊不堪,但不管怎麼說,它畢竟是自己指揮過的一艘船。

先前嘻嘻哈哈的船工們爬進船里,準備拆下還有價值的零件。

西大陸仍是入超的狀態,也就是運進的貨物多,而運出的貨物少。許多船隻不划算再運回去,反而不如就地拆解,再將質量不錯的廢舊鋼鐵出手。

一艘3000噸排水量的貨船能拆出1000噸左右的廢鋼,隨便給哪個神術騎士加工一下,就能送到戰場上當武器使用,拆卸下來的完好零件也能繼續做為儲備,經濟性更好。

陳易都不用兜售,早就有神廟的軍需官守在簡易碼頭的簡易平房裡,等著收購拆下來的金屬呢。

比起西江出售的許多剛才,廢船板的性能還更好一些。

對於戰場上的先生們來說,無論有多少金屬都是不夠用的。神廟戰爭從來都是一場消減人口,轉移國內矛盾,同時摧毀許多國家經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