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驃騎行 第274章 一動不如一靜

初評二年正月里,董俷在歷時近四個月的血戰之後,回到了雒陽。

眼前的雒陽,讓董俷著實的吃了一驚。焦黑的城牆,殘垣斷壁的廢墟,令雒陽看上去是如此的破敗,那裡還有半點當初繁華東都的景象,就如同遭受了一場災難。

的確,仔細想想,雒陽還真是一個苦難的城市。

從中平年間開始,黃巾之亂第一次洗掠雒陽之後,這個古老的帝都,就沒有過安寧。

特別是在漢靈帝駕崩後,整個雒陽屢次遭受兵禍。

先是何進的奪宮之戰,而後是十常侍之亂。接下來,又有董卓和丁原的一場大戰。

數次動蕩,讓雒陽人心不穩。

許多人看出世道不太平,紛紛的南遷,往荊襄、揚州等地遷移,使得雒陽人口大減。

但,這些災難都沒有讓雒陽元氣大傷。

真正的災難,就是不久前的那一夜突如其來的大火,且不說有多少人葬身於火海,但只是那些倖存下來的人們,一個個也是人心浮動,燥燥不安。更可怕的是,董卓在暴怒之下,對雒陽大戶、世族的一番清洗,著實讓人們感受到了恐懼的氣息。

雒陽世族,幾乎損失大半。

而那些豪門大戶,更因為董卓的一句話,十亭損了八亭,剩下的,也是終日惶恐。

董俷這次回雒陽,並沒有通知任何人。

一行人悄悄的自德陽門進入,但見街道上冷冷清清,滿目瘡痍,到處是被燒焦的廢墟。

怎麼會是這樣?

雖然董俷知道雒陽起了大火,可沒有想到這一場大火,居然會造成如此可怕的結果。這那裡還是記憶中的東都,分明就是……分明和剛經歷過大戰的滎陽沒有差別。

遠處,一群童子無憂無慮跑了過去。

他們歡蹦亂跳,一邊唱著民謠,一邊拐入了小巷中。

董俷本來也沒有注意這些童子,可是當他聽清楚了童子們的歌聲,不由得激靈靈打了一個寒蟬。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董俷忍不住啊的一聲驚叫,身後的任紅昌和董綠被嚇了一跳。

「相公,你怎麼了?」

董俷驚恐的指著那些孩子消失的方向,厲聲喊道:「成蠡,把那些孩子給我叫回來。」

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成蠡帶著人,催馬沖了過去。

片刻之後,他苦著臉回來,「主公,那些小孩兒不知道拐去何處了,看不見蹤影。」

「相公,你究竟是怎麼了?為何臉色如此難看?」

董俷二話不說,催馬往迎春門方向急馳而去。身後眾人莫名其妙,緊隨董俷而行。

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演義中,董卓兵敗虎牢關,退走長安,如果說是因為這民謠所致,肯定有些誇張。但不可否認,這一首民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董卓的判斷,導致最終撤離。

當年聽評書的時候,董俷並沒有覺察到這個決定有什麼不對,甚至覺得,這是上天的安排。

可是來到這個時代,學過兵書,讀過諸子典籍,董俷的認識,已經有了改變。

如果當年董卓不撤離雒陽,那麼三國格局是否會形成,還是另外一說。虎牢關之戰就算是失敗了,憑藉那雄關,絕對可以抵擋住諸侯的進攻。撤退,等同於向諸侯低頭認輸。即便如今諸侯已經慘敗,董卓如果離開了雒陽,依舊會有嚴重影響。

董俷血戰滎陽,為的是什麼?

不就是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嗎?

也許在別人看來,長安是漢高祖的風水寶地,但對於董家而言,將會是一個墳地。

董俷率眾來到了大宅門外。

「軹侯回來了,是軹侯回來了!」

董俷跳下戰馬,二話不說就衝進了儀門之內。

門口的衛兵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董俷已經衝進了大門。

李儒匆匆迎出來,抓住董俷的胳膊,興奮的說:「西平,你回來怎麼也不通知一聲?」

董俷陰沉著臉,「姐夫,剛才我在街上,聽到有童子歌唱民謠,是怎麼回事?」

「民謠,什麼民謠?」

李儒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疑惑的看著董俷問道。

「就是那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

李儒一把捂住了董俷的嘴巴,輕聲道:「西平,切莫說這個,岳父還不知道此事。」

「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儒正要開口解釋,這時候董俷回來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大宅門。

董卓在蔡琰的攙扶之下,從後院走了出來。蔡邕跟在他身後,見到董俷,立刻流露欣喜之色。

「可是我兒回來了?」

董俷只好放開了李儒,快步上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的向董卓行禮。

看見董俷,就好像看見了年輕時候的自己,董卓樂得合不攏嘴,連連說道:「我兒起身,我兒起身。」

說著,拉著董俷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

許久之後,從口中吐出一句:「西平,你可是瘦了!」

不管以前有什麼矛盾,有什麼情緒,這一句話,足以打動董俷心中的那一根弦。

眼睛有些濕潤,董俷看著身形臃腫,甚至略顯佝僂的董卓,輕聲道:「父親,您也瘦了!」

「進屋說話,我們進屋說話。」

董卓一手拉著董俷,一邊由蔡琰攙扶,臨了還叮囑李儒,「今晚在府中設宴,為我兒接風。」

「喏!」

※※※

董西平回雒陽了!

消息一下子就傳開,雒陽人盡知。

說實話,對於董俷,雒陽人的心情是很複雜的。這董家人自從來到雒陽之後,就讓雒陽一刻也不得安寧。可仔細想想,似乎和董家又沒什麼關係。董俷是董家的代表人物,同時也在雒陽生活了足有六年的時間,在許多人看來,董俷就是雒陽人。

虎狼之將回來了……

許多人的心,都安定下來。

當然,也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莫名的威脅。

可不管是什麼想法,沒有人在臉上表露出來。當晚,前來赴宴的人,看上去都很高興。

董俷從濟慈口中了解了董卓的病情,故而不敢讓他過量的飲酒。

幾乎把所有的酒都擋下來,以董俷的酒量,以感到有一些薰薰然,醉意湧上。

送走了客人,董俷攙扶著董卓,來到了書房裡坐下。

董卓、李儒、蔡邕、董旻、還有董俷,五個人算是董氏一族的核心成員。按道理說,蔡邕並不屬於董卓一系。老先生如今逍遙自在,很少參與到朝堂裡面的糾紛。

可即便是這樣,他身上董氏的烙印,已經清晰可見。

而其名聲,更讓董卓對他非常尊敬,凡有事情,必然會請教一番。

董俷是蔡邕的女婿,既然女婿開口了,蔡邕自然也不好駁了董俷的面子,列席會議。

此前,董俷不在,李儒還真的不太敢把如今雒陽的情況向董卓說明。

如今董俷回來了,李儒也好像找到主心骨似的,小心翼翼的說明了目前的局勢。

「情況就是這樣,那天晚上,大半個雒陽城被焚燒……我動用了各種手段,卻始終無法找到所謂的姦細蹤跡。岳父,這隻說明,姦細隱藏的很深,而且比袁隗等黨人更能隱忍。我覺得,這恐怕不單單是黨人的手段,而是整個士族的籌謀計畫。」

「居然有這樣的事情?」

董卓也不禁大吃一驚,看著李儒,獃獃說不出話來。

蔡邕輕捻鬍鬚,「按照文正所說的情況,這件事的確是非同小可。這姦細的隱忍之道,比袁隗更得三昧。自古士與武人不兩立,只有武人依附於士……如果說袁隗和親家之間是權利之爭的話,那麼現在,只怕是士為其尊嚴,與親家的爭鬥。」

「會是何人籌謀?」

蔡邕輕輕搖頭,「這個我還真說不好。也許是有人謀劃,也許是有人自發而行動。若是後者,就更加可怕。既然是自發,只怕他們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在時間不成熟的時候,定然不會露出破綻。而一旦他們出手,那必然是時機成熟,一擊必殺。」

董俷不禁惶恐,「那怎麼辦?」

蔡邕道:「還能怎麼辦?現在,只能見招拆招。所謂一動不如一靜,我們就小心行事,暗中觀察。」

仔細想想,似乎確實是這樣的情況。

董俷又想起了白天在街上聽到的民謠,忍不住說了出來。

董卓一蹙眉,「西頭一個漢,應是高祖旺於西都長安;東頭一個漢,應該是說光武皇帝旺於東都雒陽。自高祖皇帝起,歷經十二帝,逢王莽而斷絕皇統。如今,自光武皇帝到現在,恰好又是十二帝。天運輪迴,難不成是說我們應該遷都長安?」

董俷急道:「父親,萬萬不可。若是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