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712章 趙娘子

建安十四年四月,并州戰事如火如荼。

曹軍推進極為順利,勢如破竹。曹彰攻克樓煩,斬斷了烏丸與高幹之間的聯絡,形同斷去高幹一臂。而李典同樣推進迅猛,在四月底佔領太原郡,兵臨羊腸倉。高幹的屯糧,幾乎都囤積在羊腸倉。而今羊腸倉被佔領,高幹驚慌失措。聯合了南匈奴王劉豹,試圖奪回羊腸倉。

哪知道李典來了一個狠招,讓出羊腸倉,卻把羊腸倉存糧一把大火化為灰燼。

高幹數萬大軍,面對一片廢墟,欲哭無淚。

而李典則屯兵汾水以東,擺出決戰的架勢……

高幹,慌了!

更讓他感到恐懼的,還是曹彰佔領樓煩之後,和李典形成了夾擊之勢。

同時,鄧稷先鋒大將黃忠,連克藺縣和皋狼兩地,正迅速向太原逼近……若河東兵馬抵達,則高幹就將身陷死地。無奈之下,高幹和劉豹慌忙撤離太原郡,退守谷羅城。然而,太原郡丟失,則使得并州局勢發生巨變。

原本就人心惶惶,甚至是各懷心機的袁氏部將,如群龍無首般,各自尋找出路。

谷羅城位於長城以外,高幹撤離,就如同放棄了長城以南的控制權。鄧稷在佔領了皋狼之後,立刻將西河郡轉手託付給了羊衜。旋即,他調集兵馬,兵分兩路。馮超和黃忠各領一部兵馬,向西瘋狂挺進,直逼上黨。

與此同時,河西郡舞廳校尉,中郎將夏侯蘭,自漠北八鎮徵召八千兵馬,自西部殺入上黨郡。上黨太守眼見大勢已去,五月初下令停止抵抗,舉郡獻降。鄧稷幾乎是兵不刃血,奪取了上黨郡,屯兵於龜茲。

并州,在一月里,失去四郡之地。

高幹只能憑藉五原、朔方、雲中三郡之地,與曹軍勉強周旋。

劉豹見勢不妙,於是建議高幹臣服鮮卑王軻比能,並向鮮卑借調兵馬。

可是,去卑和檀柘所部,卻在這時候向鮮卑發動了攻擊。

檀柘找到了檀石槐幼子,立鮮卑王,以抗衡軻比能。

在河西郡的支持下,檀柘迅速得到西部鮮卑的支持,與軻比能糾纏不休。如此情形下,軻比能雖有心救援,卻無力發兵。倒是鮮卑東部大人燕荔游想趁此機會討些便宜,不想在白山遭遇張遼伏擊,燕荔游戰死白山腳下,張遼則趁勢北進,對軻比能部形成了極為有效的牽制……

進入五月,并州戰局,呈現出緩和趨勢。

也就是在此時,曹操在鄴城傳令,任曹朋為司隸校尉,使持節都督西北軍事。

消息一出,涼州振蕩!

※※※

曹朋在來到隴西之後,並沒有馬上顯露身份。

巡視了朱圉山前線之後,他便把臨洮戰事,全部託付於徐庶郝昭兩人。

曹汲,因病不得不離開臨洮,前往狄道休養。

然則他的撤離,並沒有使軍心產生動搖。畢竟在此之前,隴西戰事都是由徐庶和郝昭兩人主持,曹汲在更多時候,還是擔當一個後勤大隊長的職責。

不得不說,涼州真的是曹朋一手打下來。

曹汲坐鎮涼州時,雖然各方都服從命令,聽候調遣,可難免還是會有陰奉陽違的情況出現。然而當曹朋抵達隴西之後,在短短十天之中,發出二十餘道命令。武威太守蘇則,漢陽太守石韜,安定太守楊阜,河西太守龐統,張掖太守孟建……各郡太守,立刻改變了先前的態度。

石韜等人自無需多說,一直都在給予曹汲大力支持。

但武威太守蘇則,以及安定太守楊阜,則未必會完全聽命於曹汲調遣。

特別是楊阜,對曹汲一直不太滿意。

當然他的不滿,更多是源自於當初曹朋在狄道斬殺韋端父子。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涼州日益繁榮,楊阜雖有不滿,卻還是藏在了心裡。曹汲在位,戰戰兢兢,極為勤勉。可是楊阜總覺得,曹汲比不得韋端父子。

然而,當曹朋一封書信送抵案頭之後,楊阜二話不說,立刻從安定徵召六千郡兵,派往漢陽。這就是曹朋和曹汲的不同之處……如果是曹汲,楊阜可能會找各種理由拖延。但曹朋卻不一樣,那書信上之上,紅彤彤的大印,讓他不敢怠慢。更不要說,曹朋的心狠手辣,可是天下聞名。

楊阜不得不考慮,如果他激怒曹朋的話,曹朋會毫不猶豫,將他斬殺。

從前,曹朋不過是一介太守,就敢斬殺州牧。

而今他都督西北軍事,想要殺他並非難事。只需找個由頭,就可以讓楊阜家破人亡。在歷經了諸多波折以後,楊阜已不是當年那麼衝動的人。

他必須要考慮後果,也要考慮前程……

想當初,好友趙衢遠不如他,而今卻已經成為西域都護,位高而權重。

而他呢?

當初是韋端的心腹,名聲也比趙衢響亮。

若非張既一力舉薦,說不定現在還閑賦在家,為衣食而擔憂。

楊阜名聲雖響,但由於之前得罪了曹朋,所以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比如先前張既有心徵辟楊阜為幕僚,卻被人勸阻,說你這樣很有可能,令曹朋不快。哪怕當時曹朋還在滎陽服刑,張既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直到後來,曹朋在許都奉命接待呂氏漢國,張既派人試探了一下口風,才徵辟了楊阜。

那時候的曹朋,與而今的曹朋,決然不同。

楊阜再心高氣傲,也是個曉輕重之人,哪裡敢怠慢?

至於蘇則,更不會和曹朋作對。

他接到曹朋書信之後,立刻調集兵馬,依照曹朋書信所言,一方面加強對西羌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出兵集結於張掖縣,與張掖郡兵馬匯合。

曹朋並沒有立刻用兵,而是在私下裡,了解各地的情況。

總體而言,此次氐羌造反,造成影響最大的,還是在金城和隴西兩地。

相比之下,其他各地受到的影響並不多。

如安定、河西、北地三郡,幾乎沒有任何波動。漢陽雖因為馬超出兵而受到了影響,可是石韜應對得當,也使得漢陽依舊保持了平靜態勢。

隨後,曹朋在狄道,與奉命前來的賈星、龐統匯合。

「公子,別來無恙。」

即便是高傲如龐統,見到曹朋之後,一改以往的隨意,恭恭敬敬行禮。

只是,那張依舊有些醜陋的臉上,卻閃過一抹興奮之色。

闊別六載,龐統已年過三旬,正步入中年。與從前那份飛揚兔脫相比,六載紮根河西,讓他多了幾分沉穩幹練之氣。一雙眸子,眸光深邃,令人感到難以揣測。而臉上,更因歲月流逝,留下了一些淡淡痕迹。

曹朋看到龐統,卻不管那許多虛禮,上前一步,用力擁抱了一下。

「士元,怎地還是這副模樣?」

換個人,龐統必然發怒。

可面對曹朋,這一句看似調侃的言語,卻讓他感覺無比親切。

「若公子呆在河西六年,恐怕比我更加不堪。」

說罷,兩人相視,忍不住哈哈大笑。

歲月的流逝,並沒有讓兩人的友情淡薄。相反,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變得更加純粹。

不是什麼人,都會心甘情願留在河西那苦寒之地,一熬就是六年。

而今步騭返回中原,石韜接掌漢陽,從某種程度上,都得到了升遷;唯有龐統,依然留在河西郡。把當年只有五個縣的河西郡,治理髮展成為,而今十三個縣的規模。漠北八鎮的建立,使得河西郡的面積擴張三倍有餘。人口從最初的十餘萬,發展到而今,已超過了五十萬之巨。

如此功勞,換任何一個人,至少也會換一個好一些的地方。

可是龐統卻一直留在河西郡,任勞任怨,從無二話。這裡面,更多是源自於和曹朋的友情。他弟弟龐林,而今衣錦還鄉,風光無限。可他呢?

依然呆在河西郡!

如果不是那份友誼的支撐,又怎可能堅持?

「士元,換個位子吧。」

「嗯?」

「河西而今已初具規模,你還是回來幫我吧。」

「那河西郡,有誰接掌?」

「我已經有了打算,準備舉薦黃忠,接手河西。」

「黃忠……你說的是,那南陽黃漢升嗎?」

龐統是道地的荊州人,自然知曉黃忠的名號,更清楚這位老將軍,是何等勇猛。

曹朋點點頭,「漢升老將軍而今在內兄帳下效力,據說已累積無數戰功。他曾協助劉磐治理長沙,精通兵事。我思來想去,讓他接手最合適。」

龐統想了想說:「若漢升老將軍接掌河西,我倒沒什麼意見。

不過,老將軍一人……」

曹朋微微一笑,輕聲道:「放心吧,我已經為他物色好了助手。」

「誰?」

曹朋在龐統耳邊低聲說了一個名字,卻讓龐統一怔。

「他?」

「是啊……你覺得如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