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670章 兩個選擇

樊城府衙的很大。

結構雖然簡單,只有前後兩進,但房舍林林總總,足有百十來間。而今曹朋只身前來,也沒有攜帶家眷。黃月英和夏侯真,還留在中陽鎮,負責整治新家。其實,也沒太多事情處理,不過作為曹朋的出生之地,日後哪怕不會在此常駐,也要花費一些心思拾掇才好。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夏侯真又懷了身孕……天氣日寒,曹朋也不願她們長途跋涉的跑來襄陽。

所以,偌大的樊城府衙,顯得很空蕩。

曹朋把前進作為處理公務的場所,而後宅則分為三個部分。

曹朋自己有一個院落,裡面還設有演武場;黃忠寇封王雙住一個院落,濮陽逸和陸瑁則住在餘下的院落當中。除此之外,尚有五十名隨同王雙前來的闇士住在這裡,負責曹朋安全。

法正被安排在和曹朋同一院落里,有一間很寬敞的房間,設施齊全。

只是,當法正看到疊摞在眼前那些公文的時候,也不由得搖頭苦笑。心裏面是很高興,曹朋把這些卷宗案牘交給他處理,是對他的信任。只是看這架勢,曹朋分明是要做一個甩手掌柜,讓法正哭笑不得。想想也是,曹朋平日里要操演虎豹騎,如果有戰事,他隨時會出征。

這虎豹騎軍師祭酒的職務,說穿了就是曹朋的大管家。

所要負責處理的東西,涉及方方面面。若不是有濮陽逸和陸瑁協助,法正還真是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

有事情做,總好過被人無視。

法正痛並快樂的接手了這些案牘,開始了繁忙的工作。

三日後,曹操正式任命,法正為虎豹騎軍師祭酒,食俸祿八百石……

※※※

眼見著年關將至,曹操和劉備不約而同的下令停止攻擊。

雙方以沅水未界,劉先屯紮沅南,背依沅水;周泰則駐守羅縣,比鄰泊羅淵;劉備則命陳到駐紮益陽,以向朗為軍師,與孫吳兵馬遙相呼應,形成夾擊之勢,氣勢洶洶,咄咄逼人。

面對這種情況,曹操並沒有急於發動戰爭。

而是徐晃自中盧開拔,駐守漢壽,對武陵郡郡治所在臨沅形成有效的保護,同時隨時可以跨沅水,支援沅南的劉先。戰事雖然停息,可是衝突卻沒有停止。最為明顯的,便是壺頭山的五溪蠻加入戰場。也不知道劉備是如何說服了五溪蠻人,五溪蠻老王竟派他的長子沙摩柯,率領三千五溪蠻人參戰。不過,總體而言,沅南雖然局勢緊張,但一時間也沒有危險。

隨著曹軍源源不斷的深入荊楚之地,相信沅南的壓力,也會隨之消減。

曹操,依舊留在襄陽,靜候益州使者到來……

「如此說,益州而今的狀況,並不是很好嘍?」

在樊城府衙里,曹朋和法正坐在門廊上,一邊喝著酒,一邊聊著天。

法正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曹朋似乎對益州的興趣,遠遠比眼前的興趣更大一些。

要知道,曹操進駐襄陽,大戰一觸即發。

可是和曹朋談論起來的時候,法正卻發現,曹朋更多時候是圍繞著益州的問題,而非是荊楚戰事。

不過,既然曹朋有這個興趣,法正倒也不會隱瞞什麼。

他點點頭,輕鬆回答道:「正如公子所猜測,益州而今的情況,的確是不太好……一方面,這幾年益州的物價飛漲,已非當年天府之地。二來,許多當年從涼州逃亡益州的人,眼見涼州發展迅猛,故而生出了回鄉之意。這三一件事,便是南蠻之亂……想來公子不知道,南蠻雖地處偏荒,卻不可小覷。聽人說,那新任的南蠻王孟獲,是一個極有野心之人,繼位以來,一直在小心試探。可惜劉季玉卻沒有覺察,對南蠻絲毫不存防範。長此以往,必成大禍。」

南蠻,孟獲?

孟獲已經出世了嗎?

對於這個名字,曹朋可是一點都不陌生。

前世聽評書演義,七擒孟獲的故事可謂是耳熟能詳。猶記得,當初聽七擒孟獲的時候,時常譏笑那孟獲不知羞恥。重生十載,由於種種緣故,幾乎快將此人忘記。沒想到卻從法正口中,又聽到了消息。

孟獲?

曹朋嘴角一翹,不由得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

法正喝了一口酒,看著曹朋,猶豫半晌後輕聲道:「公子,莫非想攻取西川?」

「哦?何以見得?」

「公子這幾日,三句話不離益州。

若非要謀取益州,何來如此掛懷?不過以我之見,此時攻伐益州,並非最佳時機。益州雖出現亂象,但劉季玉麾下,尚有能人無數。他文有黃權、劉巴、鄭度,武有嚴顏、張任、冷苞……這些人,皆非等閑之輩,若無外因,必做殊死抵抗。而且益州地形複雜,若沒有一個全盤的了解,想要攻取益州,勢必要耗費巨大的力量。我知丞相實力雄厚,奈何并州高幹,江東孫權,還有那劉備劉玄德擎肘……故而要去西川,時機恐怕還沒有成熟啊……」

曹朋敏銳的覺察到,法正言語中,提到了『外因』兩字。

他心裡一驚,扭頭向法正看過去,半晌後若有所思,輕輕的點頭……

「如今沅水休戰,公子可有看法?」

「沅水休戰,無非是丞相害怕耽擱了農時……待春耕結束,沅水必然再啟戰端,有何古怪?」

「可依我之見,丞相如今的心思,怕不在長沙,而在江東。」

曹朋心裡一動,對於法正的話語,卻沒有感覺驚異。

赤壁之戰嘛……曹操不打江東,何來赤壁之戰?不過,聽法正的意思,似乎並不贊同曹操此時與江東開戰。此前,曹朋自信滿滿,有他參與,曹操赤壁之戰,焉能敗北?連環計?龐統如今遠在河西;苦肉計?闞澤而今也在涼州。而甘寧,則駐守合肥,正在與孫吳鏖戰。

這主角都不在,又有何擔心之處?

至於火燒赤壁,沒有了連環計,沒有了苦肉計,就算那周瑜和諸葛亮能借來東風,又能怎樣?

所以,曹朋內心裡,對赤壁之戰的結局,可說的上是很有自信。

可是,法正為何……

「孝直,莫非另有高見?」

法正笑了,「高見不敢說,只不過有些許小小想法。」

「但講無妨。」

法正知道,這將是他的一次機會。

於是在組織了一下言語後,對曹朋道:「正以為,此時征伐江東,並非最佳時機。」

「何以見得?」

「俗語有云:北人騎馬,南人操舟。

此地域所致習俗,難以改變。若江東北上,必敗無疑。原因就是這江東少馬,難以征戰;可如今,卻是丞相南下,自然少不得要有精銳水軍。我知道,丞相在兩年前便命人在徐州東陵島興建水軍。可這水軍,卻不是一日可成……南人自古生活在大江以南,操舟已成為習慣,這期間差距,遠非東陵島兩載操演可以比擬。而此次丞相急匆匆征伐荊州,何也?無非就是為斷大江之龍腹,謀荊州水軍。這有一個問題,丞相,能對蔡瑁和他的荊州水軍,信任如公子邪?」

曹朋無語了!

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

歷史上,蔣干盜書,不過一封書信,便使得曹操殺了蔡瑁張允,令水軍群龍無首。

以曹操那種多疑的性格,恐怕除了少數幾個人,他誰都無法相信。似曹操對曹朋那種寵信,很難複製。可以說,整個丞相府下,無一人能夠如此。一方面,曹朋確有一些才能,令曹操難捨;同時,不管怎麼說,曹朋也算是曹操的族人,本家。而曹操對族人,對本家的關照,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得到;至於第三點,則是曹朋那種性子。一怒之下,什麼都不顧,甚至不惜殺人犯法……這樣的性子,也不可能對曹操造成威脅,於是便造成了曹操對曹朋的寵愛。

換一個人試試?

就算是典韋許褚,也未必能如曹朋這樣的地位。

蔡瑁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甚至比諸葛亮荀彧還要厲害幾分,也不可能比得上曹朋所得到的寵信。

法正抿了一口酒,「蔡德珪,不過一介小人。

若非是他執掌水軍多年,而且又是荊襄大族之一,丞相未必會對他另眼看待。所以,只要使出一點點的手段,就有可能製造出丞相對蔡瑁的殺機。蔡瑁的本領如何,我不好說。但若論統領數十萬水軍,操演兵馬,只怕丞相府中,還無人能夠與之相比。可是在過去多年裡,荊州和江東交手,敗多勝少。若不是蔡瑁有個好妹子,換個人早就已經人頭落地,是不是?」

「是!」

曹朋無奈苦笑。

雖然說曹朋早已經提醒過曹操,但是曹操對水軍的關注,並不太大。

哪怕是在東陵島組建了水師,卻從未聽曹操詢問過。也許,在曹操的心裡,更看重荊州二十萬水軍的能力。不過,法正說到了一個關鍵:曹操帳下善於水戰者,幾近於無。那蔡瑁,不過是周瑜的手下敗將,卻已經是水軍的最佳人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