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576章 南陽太守

「這才回來沒多久,又要走了?」

滎陽縣曹府中,張氏嘟嘟囔囔,發著牢騷。

算起來,曹朋回家也差不多有兩年了。可是在張氏眼中,兩年眨眼間便過去,實在是不足以道。為人母者,自然希望孩子能陪伴在身邊。最好是永永遠遠的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張氏而今,也近五旬。她身體很好,而且兒孫滿堂,家境無憂,在普通人眼裡,可算得上幸福。

但於張氏來說,卻不這麼想。

丈夫身在西北涼州,一年也就回來那麼一兩個月的時間。

女兒女婿在東郡,同樣是難以著家。而今,最為牽掛的兒子,也即將離開。雖說滎陽和南陽相隔並不遠……至少和涼州想必,算是近的。可張氏心裡,還是難免會生出不舍的心思。

她嘟嘟囔囔的說個不停,幫著曹朋收拾衣物。

本來,這種事情讓婢女們做就好。可張氏還是堅持要自己親手為曹朋收拾。曹朋呢,坐在一旁,靜靜的聆聽著母親的嘮叨,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十年了……他重生於這個時空,整整十年。

對於這個家庭,他投注了許多心血。

對於眼前的母親,他從一開始的陌生、抗拒,到而今的親近,濡沫,已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十年來,他奔走四方。

從東邊的海西,到西邊的河西。

算起來,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也不過只五年左右。他重生十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外面。這兩年待在滎陽,雖說每天可以相見。可當真的分別是,曹朋同樣是感到極為不舍。

「娘,你莫忙了。」

曹朋走上前,抱住了母親。

「南陽是咱老家,距離這邊又不遠。

等過些時日,待兒子在南陽站穩了腳跟,到時候向主公懇請,接娘親過去。呵呵,咱們回舞陰,回中陽鎮……」

中陽鎮?

張氏的身子,不由得輕輕一顫。

快十年了,她卻從未忘記老家的房舍。

「這次過去後,記得要回去看看。老家的房子,還有你王伯伯的房子,必須討要回來才行。」

「知道了!」

張氏的臉上,露出一抹慈祥笑容。

她拉著曹朋的手,在炕上坐下來,而後輕輕的拍了拍曹朋的腦袋。

「回南陽後,自己要多小心。

我聽人說,那邊現在也不是太安生。可不要似在涼州那樣,每一次都衝鋒在前。你而今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小寰又要生了,你身上可擔著一大家子呢。去了南陽,好好做事情,別挂念娘。娘不準備回許都了,那邊太嘈雜,實在是不舒服。娘呢,和小鸞小宓還有小寰,回住在這邊。對了,走之前別忘了,去見見蔡姑娘。她孤孤單單的母子三人在洞林湖那邊,也著實有些冷清。把她接過來吧,聽說她是個大才女,正好幫我好生的教教綰兒她們。」

蔡琰母子,在十月中就抵達滎陽。

當時蔡貞姬還專門從南城縣跑來滎陽,幫著蔡琰在洞林湖畔安居。

期間,黃月英和夏侯真等人,曾多次登門拜訪。對於蔡琰的才情,黃月英也是萬分的敬重。

此次曹朋將赴南陽,黃月英和夏侯真,獲准隨行。

不過,步鸞郭寰三女,就不得跟隨了……一來,郭寰有了身子,二來,張氏決意要在滎陽定居,也需要有人照拂。至於許都的奉車侯府,已經變成了武亭侯府。曹操原本打算賜曹朋一座府邸,但是被曹朋拒絕。不過,他讓人把侯府旁邊的兩處宅子買下來,將來做鄧稷夫婦的住所。鄧稷常年在外,在許都竟然連個房產都沒有。即便他日後無法入住中樞,可這場面上的排場,還是需要。與其到時候另外置辦,倒不如就在侯府旁邊安置,一家人也能相互走動。

曹朋非常認真的聽著母親的叮囑,不時點了點頭。

對於讓蔡琰搬過來的事情,他卻不是很有把握。但想必也不太難,讓黃月英出面,必能成功。

說實話,曹朋也覺得洞林湖那邊太冷清了。

雖然有一個洞林寺,可實際上呢,香火並非特別興盛。

與其讓蔡琰和蔡眉孤零零的住在那邊,倒不如讓她母女過來,相互間也能有一個照應不是?

畢竟,張氏對蔡琰,可是非常感激。

而且呢,曹綰和曹陽,一個五歲,一個四歲,都到了啟蒙的年紀。

有蔡琰這麼一個大才女不用,找其他人,曹朋還真不是特別放心……蔡迪,此次將作為曹朋的書佐,隨同前往南陽郡。如此一來,曹朋也就更有理由,照顧好蔡琰母女二人的生活。

除了蔡迪之外,鄧艾也將隨行。

這是鄧艾自己的決定。

「舅舅,我已經十歲了……反正學堂里教授的那些,我又不喜歡,倒不如隨舅舅一起,還能增長些見識。」

曹朋本來不太願意帶鄧艾,可是見鄧艾態度堅決,張氏也沒有反對,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除此之外,曹朋還將令龐德和姜冏同往南陽。

這二人,都有統兵的才能,留在滎陽,著實有些可惜了。

雖說如此一來,滎陽曹府的守備會有些空虛。可問題是,誰又敢跑來這裡,找曹府的麻煩?

滎陽太守王植,以及升任為武庫令,諸冶監監令的郭永,足以保護曹府無虞。更不要說,這曹府的田莊里,還有數百家丁。那都是拿起兵器就能與人搏殺的健卒,所以無需太擔心。

杜畿、盧毓兩人,與濮陽逸和陸瑁,已離開許都,在穎陰等候。

而今曹朋就是等鄧芝抵達,便可以啟程動身。

鄧芝也表示,願意為曹朋效力。只是,鄧稷卻不太高興,專門通過驛站送信給曹朋,把曹朋大罵了一頓。

好在而今東郡風調雨順,也無需鄧稷太過於費心。

他身邊尚有從海西調過來的舊部人馬,所以即便是鄧芝走了,也不會給鄧稷帶來太大的影響。只是這麼一個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的幕僚,還被曹朋給奪走了……鄧稷當然是很不高興。

為此,曹朋還專門寫信,向鄧稷解釋。

不過這時候,陳群卻為曹朋解決了這麼問題。

時許都城裡,郭嘉等人正在謀劃著重置丞相府,開設十三曹的事情。陳群受曹操徵辟,一旦十三曹設立,那麼陳群將主奏曹,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職務。聽說這件事以後,陳群向鄧稷推薦了一個人,那邊是剛自江東來投的楚國平阿人蔣濟。蔣濟三十有餘,曾仕郡計吏。蔣濟從揚州而來,本欲投奔曹操,謀求一場富貴。不想陳群橫插了一杠子,把他引介給了鄧稷。

蔣濟在揚州時,也曾聽說過鄧稷的名字。

特別是對鄧稷在海西所創立出來的功績,非常稱讚。

他千里迢迢來投曹操,但心裡並沒有太多的把握。畢竟,他並非那等名氣多麼驚人的名士,在許都更沒有許多朋友。陳群是他少有的幾個朋有之一,在打聽了鄧稷的情況之後,蔣濟決意暫時先投奔鄧稷。畢竟這個時候,就算他投奔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獲得曹操重用。

再加上蔣濟的身份還很特殊。

他出生於江東,還擔任過江東的郡吏,難免會遭人懷疑。

特別是剛發生了一場刺殺事故,所以曹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會有許多的考量。

若是跟隨鄧稷,倒也不差。

首先,鄧稷以一殘臂之人而任東郡太守,足以見曹操對他的信任。而在鄧稷身後,還有曹氏一家龐然大物。曹汲是涼州刺史,曹朋更甚得曹操喜愛。蔣濟若是投靠了鄧稷,機會也將隨之增加。更不要說,陳群出面引介,蔣濟哪怕是看在陳群的面子上,也無法拒絕邀請。

殊不知,歷史上的蔣濟,在建安十三年,出任了丞相府主簿之職。

也就是這麼一個陰差陽錯,使得蔣濟的命運,隨之發生了變化。鄧稷得了蔣濟,自然非常開心。蔣濟隨後,又向鄧稷推薦了他的同鄉,也是至交。同在江淮地區小有名氣的人物,胡質。

事實上,蔣濟和胡質,在江淮有些名聲,和朱績並揚州三傑。

只是朱績的身份,比之蔣濟胡質高很多。他是朱然丹陽太守朱然之子,所以被稱之為三傑之首。但相對而言,朱績和蔣濟胡質兩人,關係並不是很好,這也是蔣濟要來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

胡質,字文德,壽春人。

蔣濟投奔曹操之後,舉薦胡質,招為頓丘令。

魏文帝時,胡質官拜東莞太守,在東莞九年,政通人和。後升任荊州刺史,政績卓著,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名臣。此人重視農業,對政務非常在行。胡質的到來,更讓鄧稷是萬分高興。

總之,有此二人之後,鄧稷也就不再嘮叨。

※※※

鄧芝已經從濮陽動身,前來滎陽。

估計也就是這幾日,便會抵達滎陽,與曹朋匯合。

所以,曹朋在滎陽,主要便是等待鄧芝的到來。他回到滎陽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